袁坚钢
摘 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复杂变化,制造业的基本准则正在遭受破坏,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生存环境愈加复杂,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高管理效率,优化管理模式尤为关键。文章分析传统层级化管理模式与扁平化管理模式的利与弊,就企业在重塑管理模式过程中,两种模式的选择进行探讨,阐述企业管理模式改革路径。
关键词:企业管理层级管理扁平化管理 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5-282-02
企业管理模式是在较长的实践过程中,企业逐步形成并在一定时期内基本固定下来的一系列管理制度、规章、程序、结构和方法。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及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管理模式也不断调整和改变。任何管理模式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提高管理效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选择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尤为关键。作为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层级化管理与扁平化管理各有优劣,但扁平化管理越来越受到制造企业的青睐,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灵活运用两种管理模式,从而优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一、层级化管理模式与扁平化管理模式的概念
1.层级化管理。层级化管理是指在组织管理过程中,明确各职位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格按照组织程序。层级化管理强调企业管理组织必须有高度清晰的层级结构、职位、职权、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是一种纵向的金字塔管理结构。
2.扁平化管理。扁平化管理是指减少企业管理层级,增大管理幅度,促进信息的传递,将传统的金字塔组织结构压缩程扁平状的组织形态,一个职能点在不同的关系里角色不同,从而使人力资源的空置率降低,实现效率提升。
二、层级化管理模式与扁平化管理模式的利弊分析
1.层级化管理利弊。层级化的兴起有它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制造业经济的产物,由于单个管理者的管理幅度有限,层级化管理解决了管理幅度和企业规模之间的矛盾。层级化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责权利明晰,有利于领导指挥和监督,缺点则在于信息传递缓慢或失真,不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
严格的层级结构导致灵活度不高,不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随机应变。一方面,随着企业发展层级的增加,信息流动传递出现问题,导致理解上的偏差和执行的不到位,更不利于跨部门横向协作,无法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在层级化管理模式下导致一些企业官僚主义严重,内部腐败严重。下级只对他的直接上级负责,上级依赖他的直接下级完成公司的业绩指标,如此一层一层的利益相互依赖,沿着职能部门的条线形成各种各样的利益团体,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2.扁平化管理利弊。扁平化管理模式由于层级少,管理职能简化,因此在上传下达、执行力、管控能力方面有优势。在快节奏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需要敏感地捕捉市场机会,做到信息的迅速反馈,管理者及时决策,企业快速实施,而在扁平化管理模式下,企業的市场反应速度大大提高,反馈、决策、实施的快速反应机制往往让企业获得商机。
但由于扁平化管理模式实施要求企业决策者和管理部门之间“面对面”进行管理,部门与部门之间协作也需要通过决策者来协调推进,因此要求企业决策者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能够准确把握时效,有序整合相关数据,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提高决策效率是扁平化管理的难点所在。
三、重塑管理模式策略
层级化管理和扁平化管理各有利弊,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中都有体现。这两种模式没有明确的好坏之分,关键是要选择适合企业自身情况和需求的模式,根据自身变化适时调整和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推进数字化的企业建设,扁平化成为企业组织架构的一个趋势。但对于具体企业而言,到底该选择什么样的管理模式,还是要根据企业的情况而定。
1.依据企业的规模。层级化管理的产生是为了解决管理幅度和企业规模之间的矛盾,如果企业集团规模较大,则层级化管理必不会可少。对于则层级化管理的弊端,企业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管理、制度、流程优化等手段,解决信息传递缓慢、失真,灵活性不够等问题。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有效地增加了管理半径,使企业有可能减少管理层级,企业的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
2.依据业务种类。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业务类型的扩大,业务类型具有相关性,适合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以便于统筹管理,牵带发展。反之,如果不同业务类别之间的兼容性较差,建议以业务类型为依据实行层级化管理,目前多见的是实行事业部制,更有利于企业决策者整体上对企业的管理。
3.依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通常情况下,企业信息化与流程标准化程度越高,则企业可以有效压缩中间层级,推行扁平化管理。反之,则需要保留必要的中间层次。在数字化的企业里,公司内部的职能大部分变为内部平台上的职能模块或者职能流程。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的组织变革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特别是内部纵向协作链较长的制造业。在数字化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流程,将业务和职能流程从线下移植到平台上。在技术支持不到位的情况下,盲目追逐潮流,推行“扁平化”,有可能打乱现有体系的运行,人为造成失控的局面,实际效果恐怕还不如层级化管理的组织。
4.依据企业管理文化成熟度。管理模式与企业文化的适应度,也是重塑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尤其在民营企业中,特定历史因素形成了企业特有的文化和管理习惯,如果某些核心业务职能难以适应扁平化管理需要,则建议适当保留中间层级。此外,组织架构越扁平,对有关管理人员的沟通协调与指挥驾驭能力要求越高,从而也制约了企业扁平化管理的推行。稻盛和夫在管理实践中创造了阿米巴组织,鼓励员工充分发挥个人和细胞的自主性,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体,而不再是被管理的对象。在重塑管理的变革中,管理者要充分尊重员工,平等待人,充分发挥每个人在企业中的作用。
四、结束语
好的管理模式的重要标志是其对环境的适应性。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取决于多种因素,外部环境和需求的不确定性、市场竞争和创新的压力、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经济活动与工作的性质、员工对工作方式的偏好等等。企业无论采用层级化管理模式还是扁平化管理模式,都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结合内外部环境合点,最终探索出一种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使其真正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戴平.集团型制造企业实现扁平化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4(24)
[2]文刀刘.管理模式:层级制vs扁平化[J].光彩,2019(04):27
[3]何小龙,王敏涛,马锦燕.国有企业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