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探析

2023-05-26 06:37:01张春龙
经济师 2023年5期
关键词:技能型共同富裕助力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的重点目标就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使社会结构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结构。其中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农民工是“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强调的群体。以上群体中的绝大多数,都需要依靠职业教育成为中等收入群体。但是职业教育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视程度不够: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思想还未融入办学理念等。而解决办法应围绕重视职业教育对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思想纳入职校办学理念等几方面进行。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中等收入群体共同富裕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5-232-02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我国在2020年底,已经顺利完成脱贫攻坚的总任务.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离我们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又更进了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数量,将成为我国下一步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目标。“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以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农民工为重点,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以上群体中的绝大多数,都需要依靠职业教育成为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然后顺利进入到中等收入群体的行列,从而快速推进共同富裕。

二、职业教育对共同富裕的推进有重要的助力作用

从全球角度来看,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结构,中等收入人群普遍超过50%。国家统计局定义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应该是典型的三口之家年收入在10万到50万元之间。中国目前近14亿多人口,中等收入人口有4亿多,占总人口约30%。这与橄榄型社会结构还有很大的距离。高校中的高职、高专学校学生,职业院校中的中专、技师学校学生,技能型劳动者,甚至是农民工,只有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学习,成为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才能快速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这一行列,并进一步提升全社会消费水平,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国家宏观经济稳定增长,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此,职业教育对共同富裕的推进有重要的助力作用。

三、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所面临的问题

(一)从宏观角度看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所面临的问题

1.对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质量职业技能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这一观点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高质量职业技能人才是构成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这一群体占比逐步增大,才能使共同富裕这有效推进。从国家层面看,在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方面,2020年全国教育总经费投入为5.3万亿元,职业教育经费占比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0.67%。相对于普通高中、本科,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还不够,中职和高职生均经费分别低于高中和本科。目前国家采取了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1:1升学政策和高职学生百万扩招政策,虽然这在职业教育生源数量上给予了一定的保障,但是从社会层面看,社会舆论对职业教育的固有观念,使接受职业教育的群体,其职业地位受社会认可度较低。对于职业教育,还处在教育领域里被边缘关注的对象。从家长和学生层面来看,对职业教育还停留在孩子考不上高中、大学,只能去读职业学校,学点一技之长,早曰进入社会打工这样的观念中。

2.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思想还未融入办学理念。职业教育虽然是以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为办学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职业教育院校的办学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未能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共同富裕这一理念有效贯通。目前的职业教育仍然停留在扶贫、减贫、脱贫这些理念上[1]。在学校内部作用,更多的是以扶贫形式分散到提供助学贷款、勤工俭学、技能培训等环节上。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这些领域,职业教育起着一定的教育扶贫、教育脱贫作用。但职业教育能够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助力共同富裕这一理念,在本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应进一步融入到本地区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中来。职业学校根据地方产业结构设置特色专业,打造更加科学的教学体系,有针对性的进行生源选择,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方面职业教育工作,实现对本地产业有效助力,从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进共同富裕。

(二)从微观角度看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所面临的问题

1.职业学校的培养体系导向不明。职业学校应该以为国家培养符合企业和市场的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为直接导向,但是目前一些职业学校缺乏社会责任感,完全以盈利为目的,没有根据院校的实际特点、办学条件和本地区的产业需求,盲目扩招,开设的一些新专业。其实只是在部分普通专业名称前加上一些社会热点概念词汇,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而学生实际上只是跨专业多学了几门课程[2]。这种培养方式,在学生最开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就容易被误导,所学理论和技能反而杂而不精,最后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部分职业学校没有立足于本地区和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打造好本校的特色专业,品牌专业的影响力较弱,难以吸引到全国各地的学生资源,普通专业下培养的技能型人才质量不高,无法让用人单位满意。再加上本地区职业学校较多,专业同质化严重,使得一些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在本地就业市场上供大于求,一些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如果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影响职业技能人才的收入水平,这将不利于共同富裕的推进。

2.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程度不深。职业教育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的模式还不成熟。职业院校每年投入大量财力、人力开发的精品课程和编写的教材,主要是一线教师参与其中,理论水平多于实践能力,其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与编写没有以企业需求为中心,也没有一线专业人员参与其中,其开发的课程和编写的教材自然无法得到用人单位和学生的认可,培养的学生未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3]。另外,国家教育部门推行的现代学徒制模式,还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如果按照课程总量的一半要在企业中完成的标准,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必然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运营、管理、场地、培训等成本,企业的目标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校企合作的动力是为了获得优质的人力资源,但相对于直接招聘有工作经验的技能型人才,其教育投资的成本过高、效益回收周期较长,增加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风险,这也导致很多企业尤其是资金并不雄厚的中小企业,对合作办学的意愿严重不足。产教融合不深带来的问题直接影响到高技能职业人才的培养,不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最终影响共同富裕的推进。

四、针对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一)宏观方面问题的解决方案

1.重视职业教育对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国家层面,政府应提高职业教育的财政经费投入,提高生均经费,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重新定位职业教育,转变社会和家长、学生的固有观念。社会的发展既需要丰富的理論,也需要先进的技术。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对技能型人才将迎来井喷式需求,职业教育前景光明。社会层面,新闻媒体应该配合国家相关政策导向,更多地宣传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大好趋势,职业教育下培养的优秀人才代表相关事迹,市场和企业对优秀技术人才的尊重与渴求,优秀技术人才能够获得较高的薪资、福利和待遇等积极方面。将教育领域的热点引向职业教育,增加职业教育的存在感,吸引更多的家长注意,打破社会和部分家长对职业教育的固有偏见。学校层面,职业院校应该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情况,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自身院校特点,通过“师徒制”等现代教育培养模式,深化产教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水平,相对于普通教育“理论型”人才培养,增强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的不可替代性,培养和打造“能工巧匠”,使更多的职校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从而进一步提高薪资待遇,助力共同富裕。

2.将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思想纳入办学理念。将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思想纳入到职校的办学理念上来。首先,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应该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共同富裕这一思想融入课堂教学。并通过开展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比如结合学校的“三下乡”、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深入农村,了解目前的农村发展状况,乡村经济的未来前景,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进行乡村扶贫的探索工作。让同学们认识到职业教育对于国家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并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和相关的扶贫材料,让职教学生在认识到职业技能对自身和社会所起到的重大作用[4]。其次,职业教育应结合当地产业情况,根据学校自身办学特点,开设特色专业,改革培养模式、教学教材,培养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而不是开设一些同质化的专业或者所谓的热门专业。要加强校企合作,深挖相关产业,创造更多更优质就业岗位,从而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薪资待遇,解决高质量就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同时通过促进本地产业发展,实现专业与产业有效结合,增加当地相对贫困人口就业岗位,扩大中等收入人口数量,大力推进共同富裕。

(二)微观方面问题的解决方案

1.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当地教育部门要和本地区的职业学校共同发力,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产业特点,企业经营项目等做统筹规划,引导不同职业学校对专业、招生做出合理的规划,形成职业院校之间的良性竞争,健康发展。职业院校要根据社会需求、自身的办学条件、本校学科特色进行综合考虑,进行专业的设置和增减,打造最终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5]。同时,注重本校品牌专业的打造,对生源形成虹吸效应,并获得了很多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为用人单位培养了大批优秀技能人才,毕业学生深受相关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青睐,薪资待遇也尤为可观,有利于共同富裕的推进。

2.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产教融合深化发展。一方面,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和教材,应该是围绕产业工作过程中各个环节所要解决的问题来开发的,教学课程最终达到的目的也是强化学生的实操能力,以便学生能够快速的融入到岗位工作中,及时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其专业课程和教材的开发和编写工作应该有产业一线技术人才参与,并提出合理建议。另一方面,国家教育部门目前试行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有利于学校与企业共融办学,协同育人,打破职业教育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职业教育,由原来的政府主导向政府统筹管理,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办学,打造以市场为导向的特色专业。政府不但要正确引导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还要给与相关的政策和经济支持。比如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与更多的贷款等金融支持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根据培训的学生数量和质量给与一定的津贴补助等,还要兼顾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利益需求,给企业能够通过长期合作,获得人力资本回报获得利益最大化的信心,激发企业合作办学的动力[6]。同时,学校和企业要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共育共享,打造高质量技能人才,形成良性的人才培养和供给模式,保障学校和企业的长期合作,稳定运行。产教融合的深化发展,有利于高质量技能人才的规模化培养,增加中等收入群体,对共同富裕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五、结语

职业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可以提高劳动者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增加个人和家庭收入。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有助于社会政治环境的稳定,有助于实现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我国顺利完成产业转型升级,要通过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培育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型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数量,让职业教育成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1]计宏亮.在脱贫攻坚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浅谈职业院校服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19(29)

[2]罗楚亮,李实,岳希明.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分析(2013-2018)[J].中国社会科学,2021(01):32-34

[3]闵维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现实意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20,18(01):9-25

[4]祁占勇,王志远.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的耦合关系及其协同路径[J].教育研究,2020(03):106-115

[5]恽鹏伟.公共产品视角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源泉及挖掘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09):23-25

[6]高峰.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J].职教论坛,2019(04):135-137

(作者单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402160)

『作者简介:张春龙,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思想政治理论。1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技能型共同富裕助力
共同富裕
经济(2022年11期)2022-11-05 08:25:06
助力成功七件事
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1:18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02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 05:31:28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金桥(2020年9期)2020-10-27 01:59:44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
商周刊(2017年17期)2017-09-08 13:08:58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中国水利(2015年5期)2015-02-28 15: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