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思考

2023-05-26 03:07林涛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试验区人工智能建设

林涛

(江西理工大学,江西 赣州 341000)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1]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正在并将继续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新一代人工智能是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是受脑科学启发的类脑智能机理综合起来的理论、技术、方法形成的智能系统。习近平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多次对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作出重要论述,强调“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2],“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2],“中方支持围绕人工智能加强对话,倡议适时召开专题会议,推动落实二十国集团人工智能原则,引领全球人工智能健康发展”[3],“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4]。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关于人工智能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35 号)》部署要求,科技部自2019 年以来,及时发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有序推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建设。试验区建设以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主线,以解决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及产业化重大问题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深化产学研用结合,促进科技、产业、金融集聚,构建有利于人工智能发展的良好生态,全面提升人工智能创新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批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样板,探索智能社会建设新路径,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引领带动全国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我国通过建设试验区来推进人工智能发展,是世界首创,几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我国试验区建设总体进展

2019年以来,科技部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边探索,边总结,边布局,先后批准建设了18 个试验区,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天津、合肥、德清、重庆、成都、西安、济南、武汉、广州、苏州、长沙、沈阳、哈尔滨和郑州。18个试验区建设的具体时间详见图1[6]。

图1 试验区建设情况

各试验区按照科技部批复的意见要求,依托区域优势创新资源和特色产业基础,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积极开展示范应用,主动谋划政策试验和社会实验,大力建设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积极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在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示范带动作用[7]。

(一) 空间布局特色鲜明

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布局北京、天津2个试验区,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布局上海、杭州、合肥、苏州、德清5 个试验区,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布局广州、深圳2 个试验区,围绕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布局重庆、成都2 个试验区,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布局沈阳、哈尔滨2 个试验区;兼顾东中西部地区协同发展,布局西安、武汉、长沙、济南和郑州5 个试验区。试验区包括4 个直辖市、1 个计划单列市、11 个省会城市、1 个地级市和1 个县,试验区空间布局具有多层次性和代表性。

(二) 技术布局重点突出

试验区研发方向重点包括大数据智能、人机混合智能、类脑智能计算等基础前沿理论,以及自主无人系统、智能计算芯片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关键核心技术。截至2021年,我国试验区(不包括德清和最晚获批的沈阳、哈尔滨、郑州)学科技术布局情况详见表1[6]。其中,北京通过创建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和启元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支持百度、商汤等6 家人工智能企业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截至2019 年8 月底,全国共批准建设了15 家),汇聚了大量人工智能人才和资源,基本覆盖了主流人工智能研究方向,是重要创新策源地。上海、深圳在基础前沿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方面都具有较好基础,是人工智能重要研发高地。其他试验区结合自身科教资源基础和优势,布局了相应方向的研究。

表1 2021年试验区学科技术布局情况

(三) 领域布局优势明显

各试验区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需求,以科技部批复的应用领域为重点,通过发布应用场景清单、加大场景示范投入、培育智能产业集群等方式,强化创新链、资金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在制造、交通、农业、物流等产业领域和城市、医疗、教育、文旅等社会治理及民生领域积极开展场景示范应用,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落地。其中,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金融是布局相对集中的领域。同时,也涌现出了一些典型应用场景,如成都智慧空港、天津智慧港口、武汉智能数字建造、德清县域智能治理等。截至2021 年,我国试验区(不包括最晚获批的沈阳、哈尔滨、郑州)应用领域布局情况详见表2[6]。

表2 2021年试验区应用领域布局情况

各试验区充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实际,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方面先行先试,形成了创新资源丰富、关键技术领先、应用场景广阔的先发优势,凸显了五大进展[7]。一是省市联动主动发力,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密集出台配套政策,加快落实建设任务,激发了地方发展人工智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持续加大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推动产学研加速融合,促进了人工智能的科教、人才、金融等优势资源的有效汇集。三是加速与地方传统产业融合升级,推动人工智能企业及产业加速发展,应用场景加速拓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四是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发布人工智能治理举措,破解人工智能治理难点、痛点,构建了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五是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初步形成了以试验区为主引擎、以区域为核心、其他地市联动发展的人工智能发展新格局。根据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的研究,从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区域分布来看,到2020年底,全国共有65 家独角兽企业,其中,在试验区范围内的有60 家,占比92%,主要分布在北京(27 家)、上海(12 家)、深圳(5 家)、广州(5 家)等12 个城市。从2020 年获融资的人工智能企业区域分布来看,试验区范围内的融资次数占比90%,融资金额占比96%[6]。截至2022 年5 月底,科技部批准建设的6 家人工智能领域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均落在试验区。总体来看,试验区建设催生了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新样板,涌现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试验区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2 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8],而一些新的不利因素又在增加、演变,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社会上难免出现焦虑情绪[9]。2022年3月份以来,复杂演变的国际局势和跌宕反复的新冠肺炎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叠加,给恢复势头良好的我国经济带来不小冲击,下行压力备受关注。当前是巩固经济回稳向上的关键时间点,必须抢抓时间窗口,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 试验区发展面临挑战

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试验区发展同样面临不少阻碍。其中,既有一些需要中长期解决的问题,如在空间布局上,围绕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和优势城市的布局需进一步强化;在领域布局上,部分已有应用场景的特色不够突出,部分重大应用场景有待布局;在支持方式上,需进一步强化资源的有效集聚和政策的衔接联动等。同时也存在一些临时的困难,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因防控导致的企业工作模式转变、部分平台企业阶段性减员等。另外,从中、美两国2016—2020 年间新创立人工智能企业数量的变化情况看,2016 年中国新创立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多于美国,2018 年约为美国的86.38%,2019 年下降为美国的 38.66%,到 2020 年进一步下降为美国的33.44%[10]。这从侧面反映,试验区的创业政策和环境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二) 试验区发展前景向好

2022 年4 月29 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2022年5 月25 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强调扎实推动稳经济各项政策落地见效,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创造性地工作,因地制宜挖掘自身政策潜力。2023 年全国“两会”以来,新一轮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蓬勃兴起,人工智能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受到高度关注。同时,近期Chat-GPT、GPT-4快速迭代,百度等领军企业积极跟进,都再次推动了全社会的人工智能热。全国各地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已经按下快进键。根据乌镇智库数据统计,2020 年全球人工智能企业累计22 695 家,比 2019 年新增 1 071 家。2016—2020 年间中国新增 2 499 家人工智能企业,新增数量仅次于美国,全球排名第二[10]。深入推进试验区建设正当其时,机不可失。

三、加快试验区建设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是当代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带动力最强的科技领域,给产业发展等带来深刻影响。试验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2022 年4 月,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刊发《稳步推进科技政策扎实落地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步伐》署名文章,提出“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赋能重点产业,高质量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加快试验区建设要切实发挥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推进办公室的统筹作用。着眼围绕服务稳经济大盘这个大局,新形势下我国试验区建设要进一步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产业奋斗目标,坚持以做大做强人工智能产业为导向,着力打造试验区创新发展新优势,为在新发展阶段更好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积极贡献。

(一) 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推进试验区发展的决心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习近平的领导和推动下,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开创中国特色人工智能发展模式,正在加速赶超到全球第一方阵。早在2015年我国就提出将人工智能纳入国家优先发展领域,连续几年将发展人工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动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大数据的深度融合,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稳定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新动能[11]。试验区是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地和试验田。未来5 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积极服务我国经济发展大局,扎实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落实落地,深化央地协同,抢抓加快试验区建设机遇,积极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 强化科技创新,大力建设世界一流人工智能企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批能够体现国家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引领全球科技和行业产业发展的世界一流企业做支撑。受西方打压和俄乌冲突影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尤其迫切。2022 年2 月28 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为如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12]。当前,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人工智能企业,既要遵循世界一流企业的建设规律,又要把握我国当前发展的时代机遇。特别是2022 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及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等,释放了巨大政策红利。

一要支持引导领军企业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企业深化改革、强化创新,加大培育力度,引领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二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人工智能科研项目,企业、院所、大学和地方联合在一起,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场景驱动等工作。三要支持企业参与试验区内场景设计与建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强面向全球的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四要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提高政府监管和服务效能,保护和激发企业活力,注重维护好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配置,推动更多优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五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引导企业积极稳妥开拓国际市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服务。六要优化两个实(试)验,即人工智能政策试验和社会实验,有效保障企业发展和产业壮大。七要发挥智库作用,持续研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理论和人工智能领军企业成长新规律。通过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人工智能企业,为我国人工智能引领世界发展新潮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支撑国家安全,带动国家竞争力整体跃升和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三) 推进场景创新,着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场景创新是以新技术的创造性应用为导向,以供需联动为路径,实现新技术迭代升级和产业快速增长的过程。场景创新已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升级、产业增长的新路径。当前,聚焦试验区,以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推动人工智能场景创新,加速人工智能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和产业培育,探索人工智能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是实现以高水平人工智能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把企业主导作为推进试验区场景创新的重要原则,坚持企业在场景创新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推动企业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场景创意提出、设计开发、资源开放和示范应用的主体。

一要鼓励行业领军企业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计民生关键问题,围绕企业智能管理、关键技术研发、新产品培育等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机会,开展场景联合创新。二要支持科技小巨人、独角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等积极开展场景创新,参与城市、产业场景建设,通过场景创新实现业务成长。三要鼓励地方通过编制场景创新成果推荐目录等方式,助力企业实现场景创新突破[13]。

(四) 扩大有效投资,持续提升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硬实力

扩大有效投资,有助于试验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优化供给结构,提升长期综合竞争实力,对于促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意义重大。从全球态势看,世界主要国家正竞相加大人工智能投入。为推动我国经济重回正常轨道,中央和地方正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2022 年5 月19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2022 年5 月31 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为落实国务院部署,“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正在加快,支持范围扩大;开发性、政策性银行新增基础设施贷款正在征集凝练拟重点推进的项目等。

当前,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试验区建设要抓住机遇,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一要加大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和以移动通信、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网络基础设施,以及超大数据库、超大模型等的建设投入。二要加大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等重大创新平台基地和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开源社区等的建设投入。三要加快推进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等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加强人工智能基础前沿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吸引高端创新人才,突破产业技术瓶颈。例如在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2022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中,首次设置了“人工智能与科学深度结合”专题。四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聚焦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启动建设新一批试验区。同时,建立试验区交流机制,促进政策经验互鉴互学,有效撬动地方资源,吸引更多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试验区建设。

(五) 深化国际合作,积极扩大国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话语权和影响力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将人工智能发展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据不完全统计,到2020年年底,全球已有美德英等52个国家建立了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或计划,其中,2020 年新发布的国家有21 个。习近平对加强人工智能国际合作高度重视,在2022 年1 月17 日的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作出了重要论述。2022年11 月16 日,我国向联合国《特定常规武器公约》缔约国大会提交了《中国关于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立场文件》。试验区是我国为世界人工智能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重要依托。当前中国加强试验区国际合作,要继续通过多边、双边机制,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强化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合作,建立人工智能治理的体系;要继续推进设立人工智能高端学术论坛,通过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发出中国声音;要继续支持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苏州、杭州等地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或智能产业博览会,建设人工智能“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和国际产业园区等。同时,为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要着力加强对企业开发全球市场、拓展国际空间的指导。

一要指导企业以“一带一路”倡议为重点,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走出去”战略,积极稳妥扩大国际化经营,谋划建设高水平全球服务网络。二要指导领军企业积极参与并逐步引领国际标准、产业规范、行业规则等制定,推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标准、服务标准等国际化,掌握国际规则研制的主导权。三要指导跨国企业完善各类境外机构管理体系,提高人工智能领域海外安全风险预警与防范、权益保护等能力,有效规避和应对外国“歧视”“制裁”等不公平待遇。通过加强试验区国际合作,帮助我国人工智能企业逐步实现对海外市场和海外资源用得上、用得好、用得活,不断赢得全球发展先机。

猜你喜欢
试验区人工智能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18个自贸试验区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数读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