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成
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动能支撑,产业则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所以,推进产业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面。
可以看出,产业发展与共同富裕是手段与目的关系,从深层角度讲,其实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所以,共同富裕先行区的目标与城市产业发展关系密切,当前,国内很多城市都提出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如何在共同富裕先行区背景下推进城市产业发展、共同富裕对产业发展有哪些新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基本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在不断推进产业发展的同时,要高度關注在此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即产业发展可能会导致不同从业群体收入差距扩大。一方面,在培育优势产业的过程中,应避免收入差距扩大。比如产业升级过程中的“再工业化”和“三产化”可能会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生存压力,从而间接导致部分中等收入群体降级为低收入群体,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另一方面,应注重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和包容性发展。本文重点分析第二种情况。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各产业从业人员的收入会存在一定差距,这是由各产业的自身特点及优势地位决定的,只要在合理范围内,就有其合理性。但这种基于产业不同而产生的收入差距不宜过大,也不应不断扩大,这是由共同富裕的本质决定的。所以,在共同富裕背景下,在培育优势产业的同时,也要推动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和包容性发展,从而使各产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
共同富裕要求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中间大”是指数量众多的中等收入群体。随着共同富裕的不断推进,中等收入群体会不断扩大,橄榄型收入结构会逐渐形成。
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会对消费产生直接影响:在物质性消费方面,大众消费品将逐渐向中高档次品牌倾斜,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将会升级;在精神性消费方面,应更加注重群众的精神富裕,提供更多的文化类、休闲类、旅游类产品和服务。简言之,随着中等收入群体数量的不断扩大,中高端物质性消费需求和精神性消费需求将会不断增加。本文重点分析精神性消费需求问题,精神性消费更多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类服务。如通过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切实解决“城市病”;通过打造更多城市地标,激发城市活力等有效提升城市内涵品质;通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数字化水平,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普惠的公共文化服务;通过开发精品旅游项目,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好的旅游选项等等。
催生新产业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通常情况下,新产业产生的传统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分工环节规模化形成新产业,另一种是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形成新产业。可以看出,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是新产业与原产业之间是分离或半分离关系,甚至是消灭关系,对产业发展而言,更倾向于新产业的单赢。与传统方式相比,通过产业融合形生新产业的方式更倾向于新产业与原产业的共赢,更具有平等、合作、共享的特征,与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更吻合,更有利于推进共同富裕。
所以,在共同富裕背景之下,产业发展应更加注重产业融合,不断丰富产业融合方式。从产业角度看,产业融合可分为产业渗透、产业延伸和产业重组三大类,如生物芯片、纳米电子、机械仿生、机械电子等属于产业渗透,服务业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延伸属于产业延伸,第一产业内部的生态农业属于产业重组。通过丰富产业融合方式促进更大范围、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产业融合,不断催生融合型新业态,夯实新产业的共同富裕基础。
(作者单位:中共威海市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