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昕辰 王奥
过去一年无疑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对清华观鸟人而言同样如此。过去一年间大家在校园中观鸟的强度远超以往,重要记录随之纷沓而来:2022年清华园中新记录到鸟类11种,为近年来最高;一些久未记录过的鸟类也再次在校园中现身,为历史纪录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值此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之际,我们回顾过去一年的清华园鸟类重要记录,既是纪念这机缘巧合的清华“观鸟大年”,也是为新一年鸟类的春季迁徙作足准备。
清华园鸟类新记录
3月是觀察迁徙水鸟和猛禽的好时节,彼时进出校仍然通畅,去校外观鸟显然是更吸引人的选择:清华园占地面积虽大,但水域狭小,又紧邻圆明园、燕园等优质生境,在校内寻找这些偶尔从高空飞过的迁徙鸟类只能是费力不讨好。在这种不利条件下,王浚丞同学一口气记录了四个清华园新鸟类,实属难能可贵;同时也提醒我们不宜轻易低估清华园的观鸟潜力,三四月份宜抬头望天。
1.白尾鹞(Circus cyaneus)雄鸟,王浚丞/摄
3月18日傍晚,在甲所附近观察到一只白尾鹞雄鸟飞过。
2.豆雁(Anser fabalis)&短嘴豆雁(Anser serrirostris),王浚丞/摄
3月19日上午,在校园中观察到豆雁和短嘴豆雁混群飞过。
3.蒙古银鸥(Larus (vegae) mongolicus),王浚丞/摄
3月30日,在甲所附近观察到蒙古银鸥飞过。以上4种鸟类为清华园鸟类新纪录。
5月是鸟类迁徙高峰,此时校园实行封闭管理,清华园中一时间“耳目”众多。
4.针尾鸭(Anas acuta)雄鸟,王奥/摄
针尾鸭是北京地区旅鸟和冬候鸟,整体数量不大,5月份记录更少。
5月13日下午,在校河北段快递点附近记录到针尾鸭雄鸟1只,其头部绿色区域面积较大且鲜艳,与常见羽色不同,而与同期出现在圆明园的一个个体相似,应为同一个体,体现着清华园与圆明园之间的密切关联。
这只针尾鸭雄鸟不仅是清华园鸟类新纪录,亦是北京地区较晚的迁徙记录。
5.牛背鹭(Bulbulcus coromandus),王奥/摄
8月24日清晨,校河周边观察拍摄白鹭时,发现其中一只“白鹭”嘴黄、颈短且脚黑,实为一只着非繁殖羽的牛背鹭,是清华园鸟类新纪录。牛背鹭是北京地区偶见的旅鸟和夏候鸟,秋季迁徙时常着白色非繁殖羽。
6.乌雕(Clanga clanga),杨屿涵/摄
10月22日中午,在医学楼附近观察到一只乌雕并拍摄照片。雕类因数量少、形态威武而为观鸟人所喜爱,圆明园、北京大学等地在迁徙季节常有观察记录,本次校园中确凿的乌雕记录摘掉了“清华无雕”的帽子。
7.栗耳短脚鹎(Hypsipetes amaurotis),王奥/摄
清华园其他鸟类重要记录
8.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王奥/摄
4月1日,近春园荒岛,赤麻鸭3只,校园少见水鸟。
9.绿背姬?(Ficedula elisae),王奥/摄
5月3日,水木清华,绿背姬?2只,校园少见过境林鸟。
10.噪鹃(Eudynamys scolopaceus)雄鸟,曾子轩/摄
6月16日,近春园荒岛,噪鹃雄鸟 1只。
11.红尾歌鸲(Luscinia sibilans),王奥/摄
5月10日,情人坡,红尾歌鸲1只。红尾歌鸲常见于南方,北京地区过境记录较少,为校园少见过境林鸟。
12.长尾山椒鸟(Pericrocotus ethologus),单晓晖/摄
责任编辑:陈思
12月3日中午,在校园中观察到一只栗耳短脚鹎,并拍摄照片。栗耳短脚鹎是清华园鸟类新纪录,在北京为少见冬候鸟,多在城市公园越冬。这只栗耳短脚鹎至今仍稳定活动于工字厅附近,下午可见其取食平基槭(一种乔木)的树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