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中的民族史诗

2023-05-26 06:27易辛杨雨飞
现代艺术 2023年5期
关键词:嘉绒藏族爱国主义

易辛 杨雨飞

两百多年前,两千多名嘉绒藏族武士为了保卫家园,赶赴千里之外的浙江宁波地区与英军进行抗争。虽然损失惨重,但这些勇士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家园和民族的尊严。因此,这群被清道光皇帝称为“雄狮般勇猛的人”的战士被赐予“博巴森根”的荣誉称号。为了铭记英雄先烈,一曲以“博巴森根”命名的叙事性锅庄在甘堡藏寨世代传承。近年来,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的舞蹈表演专业教师和学生们以这段历史为素材,创作了名为《博巴森根·出征》的舞蹈作品,这不仅仅是一场舞蹈表演,更是一次对历史的再现和对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这部作品不仅在校内引起热烈的反响和讨论,还在四川省第五届青年舞蹈展演中获得了“最佳作品奖”,更加深了它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这一作品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现了民族英烈们坚定的信仰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使观众们感受到了一份来自历史的力量,也让更多的人对这段光辉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博巴森根的起源

“博巴森根”创作流传的甘堡藏寨,从明代开始属杂谷脑土司领地,公元1752年清政府对当地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后成为甘堡屯。据《理番厅志》记载:乾隆十七年,杂谷土司苍旺率领人马袭击劫掠了棱磨、卓克基两地土司的部众,并“利制枪炮,谋为不法”,四川总督策楞派四川提督岳钟琪率兵进剿,苍旺战败被杀。从此以后,理番县(今理县)杂谷脑土司苍旺原辖的地区进行了重新划分,将其中五分之三的百姓设为五屯,即杂谷屯、甘堡屯、上孟屯、下孟屯、九子屯,并将原有的土司制改为屯兵制,所以该地区也被称为“五屯地区”。“屯兵”意为聚集军队。屯兵制最早的记载与实施在汉朝,是指把军队常驻在某个地区,有战即兵,无战为农。甘堡地区在实行屯兵制后,多次响应清政府的调遣,远征出战。曾征战准噶尔、廓尔喀,也曾跨越海峡,抵达台湾,为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进行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战斗。

大力弘扬嘉绒藏族武士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崇高价值,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不同的民族,但是,在中国这样的国家中,多民族的存在使得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这些文化和传统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对于维护国家的文化多元性和民族团结至关重要。近年来,党和国家在加强民族团结和推动民族文化繁荣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出台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保护了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博巴森根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藏族传统艺术形式、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内涵。这种舞蹈通过巧妙运用歌舞、演唱等元素,再现了当地藏族屯兵在百余年前的行军与战斗场景,展现了屯兵文化与爱国主义精神。

同时,研究博巴森根舞蹈也能够深入探讨当地屯兵制对历史、生产劳作、精神审美等方面的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传承和弘扬博巴森根舞蹈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进一步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传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文化保护方式,能够使得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保持其在当代社会的生命力。通过政府、学者、艺术家等多方合力,推动博巴森根舞蹈等藏族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将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多元文化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作品创作过程

《博巴森根·出征》这个作品的创作过程非常严谨,从最初的构思到最终的演出,每一个步骤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和反复推敲。创作初期,编导老师就深刻认识到爱国主义思想源于广大劳动群众和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优秀文化传统。为了传承和发扬这些价值观,必须回归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爱国不能高高在上,要植根于老百姓的生活中。因此,编导老师和学生们致力于通过舞蹈作品来传达这些价值观,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力量和魅力。“博巴森根”这一与爱国主义思想传承密切相关的艺术形式,与这些价值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同时,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赋予了它更大的深度和生命力。

于是编导老师翻阅大量的资料并组织学生实地调研采风,最后挖掘出博巴森根的精神内核,了解它的字意以及音乐的风格和形式,还特意找到阿坝州的专家和音乐老师,了解了很多文化,帮我们唱出了独有的曲调,“博巴”藏语意为“藏人”,“森根”藏语意为“狮子”。结合起来就是“狮子般勇猛的藏人”,它产生于清道光年间,是从东南沿海归来的屯兵们为纪念他们抗击英军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的战友而创作。另外为了更好的呈现那段历史,并传递一种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保证观众在观看舞蹈作品时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历史的氛围,我们深入研究了嘉绒武士的战斗服饰,从头盔上的羽毛到脚下的战靴,再到演员们手里的藏刀,我们的设计制作都十分考究,并且在每件服装上都镶嵌了近300块甲片,从而更好地还原嘉绒藏族武士的厚重感,同时也可以让演员们快速进入状态,找到嘉绒武士在战场身披铠甲与敌军厮杀的感觉。

据《理番厅志》记载:甘堡屯兵出征时即立下“不战胜宁战死”的誓言。所以我们将这样的精神和情怀植入到作品中,捕捉像狮子般的藏族男人形象,将主演设定成为将军首领,运用将军的视角和蒙太奇的创作手法,利用神圣的嘉绒藏刀将整个作品展开,仿佛像将军双手捧起藏刀,进行出征之前的仪式,召唤出无数英勇善战的屯兵出征保家卫国的感人情景。他们和将军一样身穿铠甲,手持嘉绒藏刀,通过前仆后继的舞段与形式变化,展现像狮子般男人的气质和特点,作品最后的桥段安排将军光荣牺牲在战场上,留下了属于他的那把嘉绒刀,和属于这个民族永远印刻在骨子里尚武的中华民族精神,以及不畏生死、浴血奋战、抵御賊寇、护我国家的民族情怀,后人们捧着传承下来的嘉绒藏刀唱歌,歌颂将军骁勇善战的英雄事迹和藏族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此外,在编排舞蹈的过程中,我们对“博巴森根”的表现形式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观摩了许多有关藏族舞蹈的影片和现场表演,并请来了一些藏族专家和舞蹈老师进行现场指导,以确保舞蹈作品能够地地道道地呈现藏族文化和精神。

这部作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描绘了我们伟大祖国未来的美好愿景,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人民的坚守和传承。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群众的最重要特征,这就好似作品中的嘉绒藏刀一般具有不可替代性。爱国就是热爱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会加深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热爱祖国会增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动力。爱国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需要适当的表达。“博巴森根”的传承和发展是弘扬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动力。爱国主义是一种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不仅是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对祖国和大好河山的热爱,更是对同胞的深情厚爱,是对祖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认同。爱国不是片面的,而是人民与国家之间的桥梁,强调的不仅是个人对祖国的依赖和认同,也是支持国家繁荣昌盛的内在动力。

结语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时间在疾驰,我们的记忆却不能模糊,忠诚和善良是中华民族的底色,保卫家国、勇猛无畏是融进血液的情感!世代传承的嘉绒铠甲,就像我的身体,承载着永远印刻在骨子里尚武的中华民族精神,手握嘉绒藏刀,仿佛触摸到如狮子般的嘉绒祖先,不畏生死、浴血奋战、抵御贼寇、护我国家的民族情怀,颂扬他们可将忠躯化泥土,唯有鲜血裹长刀,誓死扬我中华志,身消魂存辫子冢的中华民族精神。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我中华民族亿万青年,时刻秉承时代精神,等待国家召唤,必用一腔热血构筑当代民族脊梁。

因此,《博巴森根·出征》这一舞蹈作品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作为创作者,我们希望这份舞蹈作品可以向观众们展现出嘉绒藏族文化和精神的魅力,传达出誓死捍卫疆土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而激发观众对民族历史的自觉性。让更多的人在艺术的熏陶下接受历史的洗礼,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猜你喜欢
嘉绒藏族爱国主义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论藏族嘉绒锅庄“达尔嘎”的传播历史——以四土地区为例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嘉绒藏戏传承发展刍议
嘉绒藏族地区的旧方志编纂
毗卢遮那大师流放嘉绒之原因辨析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