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琴
数学新课标进一步提炼了数学学科的必备能力与品格,并融入核心素养的理念中。核心素养是数学学科的精髓所在,是新时代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数学课堂教学具有明显的互动性,互动是拉近师生关系、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个体发展的源泉,互动教学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深度的提升,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一、相关概念论述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核心素养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三会”的教学目标,首先是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数学作为基础科学,将探究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融入了学科内容中,学生通过数学的眼光,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数学关系,并基于自身认知水平提出合理的问题;数学的眼光使学生能够对研究对象的本质进行抽象想象,形成事物本质存在的结构、关系和概念;数学的眼光能够使学生通过数学原理理解自然现象,将数学中的内涵进行发掘;数学的眼光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推动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眼光外在表现为学生的空间观念、抽象能力、几何直观和创新意识,数学的眼光使学生能够对现实世界中基本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进行观察;能够进一步探寻研究对象与表达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进而逐步养成通过数学的角度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与习惯。
其次,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数学为解释现实世界提供了思考方式,学生能够通过数学思维,进一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使现实世界与数学及数学对象之间产生逻辑联系;数学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对已知结论进行逻辑推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形成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推理能力及意识,以及运算能力,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能够进一步理解数学的发展规律,增强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运用符合逻辑的数学方法,对结论进行验证。数学思维的本质是学生对已知事实进行再次探索的过程,学生能够通过数学思维探究现实情境或自然现象中存在的数学规律,进而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渐形成理性精神。
最后,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是数学表达现实世界的外在体现之一,数学为学生提供了描述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方法,通过数学语言,学生能够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简约、精准地描述;能够构建具有普遍适应性的数学模型表达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能够合理利用数据,并通过数据预测和解释不确定现象,最终形成数学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语言表现为应用意识、数据观念及意识、模型观念及意识,学生在表达事物本质中存在的数学联系时,能够对现实世界的语言进行加工,体现对数学的感悟,能够通过数学呈现出现实世界中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逐步形成用数学语言交流和表达的习惯,形成不受学科限制的实践意识与能力。
(二)互动教学的概念
互动教学是教学中的新型教学模式,互动教学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打造了动态的教学模式,推动了教与学达成有机统一,师生在互动教学中是相互调节、相互作用的关系,构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面的课堂,增强了课堂中主体间的互动,使环境与人在交互影響中产生教学共振,进而使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同向同行的发展。想要深度了解互动教学的概念,就必须要对“互动”进行研究,互动必须由双方独立的个体参与,单方面无法构成互动,因此,互动教学可促进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发挥,同时互动的概念中还要使独立个体“动”起来,如果双方处于静止状态依然无法构成互动,因此,互动教学还打造了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从形式上而言,双方之间独立个体向另一个独立个体发出信号或行动,另一方给出相应反馈的过程是互动的基本形式。这一反馈有行动回应和信号回应两种,这一模式是互动中最基础、最简单的互动回合。回顾互动教学中,简单和基础的互动显然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因此,互动教学的本质为复杂互动,复杂互动指双方独立个体不断进行反馈,产生频繁和多个交流回合的过程。互动教学有一个基本条件是独立个体都具有回应信息,并作出反馈的行为能力,因此,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决定互动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的意义
“问题”是互动教学开展的必要前提,要想使互动教学达成预期目标,教师就需要对互动教学的意义有精准认知,根据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理念,精心设计教学与互动内容。教学方式向来都是伴随着技术的变革而不断更新进步,内容形式日新月异,从传统笔墨到现代多媒体,都是教学创新的体现,这些新的教学方式都突出了现代数学的关键词:互动。
(一)有助于学生提出自身观点
在开展互动教学时,教师通常会选择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内容,内容的选择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对课堂给予充分关注,在有效互动前提下,学生能够大胆提出自身的疑问及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如果选择的问题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在不熟悉、不感兴趣的情况下无法参与到互动中,互动教学就难以顺利开展。针对教学中知识量多、持续课时较长的课程内容,教师同样可将需要互动的重点内容提前透露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提前进行预习,进而在互动教学中提出自身观点。
(二)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关乎着整体教学质量,同样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互动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在不断接受信息与反馈的过程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逐渐产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突破教学重难点由教师单方面发力转变为师生共同发力,在教与学高度统一的前提下降低重难点教学内容的难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问题是一切思考的开始,是学习的原始动机,学生思维的发展往往伴随着惊奇和疑问。在互动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根据学生容易产生疑问的知识点设计问题,对于问题内容学生往往比较敏感,进而产生求知诉求,围绕问题展开互动,使学生在不断接受信息—思考—反馈的过程中逐渐养成问题意识,在课堂中产生完整的思考过程,实现由“教师摘下果实送给学生”向“学生通过努力摘下了果实,并掌握了获取果实方法”的转变,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打开了思维大门,问题意识逐渐增强。
(四)有助于突显学生主体
在课堂中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需求,同样是互动教学的必要前提。只有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发现自身价值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互动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到保障。互动教学是开放、自由、民主的教学,在“双向互动”的本质条件下,学生和教师的能动机制、师生的搭配机制及学员求知的内在机制相辅相成、同向同行,基本机制的构成离不开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可以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交流欲望
互动教学的基本和前提在于“互动”,互动为信息交流与反馈的过程,在互动教学中能够使学生接受信息,并乐于积极进行反馈,这是教学开展的前提。学生在刚刚接触互动教学时通常难以适应课堂节奏,长时间被动式的学习使学生缺乏在课堂中思考和交流的意识,为确保互动教学顺利开展,教师首先应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并激發学生交流的欲望,使学生能够从认知上实现角色转变,从心理上的被动转变为主动,正确看待学习过程,将学习活动视为自我发展、主动参与的活动,由此方能收到学生的反馈,并根据反馈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迹可循。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在《分数的初步认知》的教学中,教师可与学生展开互动:“同学们,你们喜欢周末吗?”学生异口同声表示喜欢,随后教师可为情境做下铺垫:“为什么你们喜欢周末呢?”学生此时各抒己见,说出了喜欢周末的理由,随后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苹果的图片,并将学生引入情境中:“假设今天就是周末,你在家中玩了一上午的玩具,现在你有些饿了,妈妈打算拿苹果给你吃,但这时候弟弟来家里找你玩,苹果只剩下一个,怎样分这一个苹果公平一些呢?”学生纷纷表示一人一半更加公平,教师可顺势引发学生思考:“一个苹果我们用数字‘1来表示,那么半个苹果用什么数字表示呢?”由此引入分数的学习。“周末、苹果、玩具”等要素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此为引可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为互动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在学生表达欲望强烈的情况下,核心素养同样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开展合作探究,增强学生交流能力
合作探究是合作探索与个体探索的有机结合,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下有更多交流的机会,并且能够将自身观点进行完整的表达,使学生交流能力得到发展,能够更好地组织语言表述数学猜想和知识,使学生在互动教学中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加精准的反馈,从而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为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在合作探究中为学生布置探究任务,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指明方向,增加与学生互动的频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在《多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主要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可由浅入深地为学生设定探究任务。
任务一:探寻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特征,根据问题难度教师可设定回答时间为2分钟,2分钟过后每一个小组应派出一名代表汇报探究结果,且每名代表只能进行一次汇报,要确保全体学生参与到探究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汇报结果进行补充和延伸,在汇报完毕后,教师可以按此方法完成后续任务的设定。
任务二:通过长方形面积的算法推测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算法(提示:可将图形进行分割与拼凑,时间为3分钟)。
任务三: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算法推测三角形面积的算法(时间为3分钟)。
任务四: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算法推测梯形面积的算法(时间为4分钟)。
教师应在学生完成上一任务的汇报后再公布下个任务,使学生在充满期待的心理下进行学习,并通过完成任务获得成就感,在合作探究中师生与生生间均进行了频繁的互动交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假设—推理—验证掌握了探究的方法,核心素养得到了整体发展。
(三)教学联系生活,创造互动条件
数学与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核心素养的目标最终也指向了提高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因此,将教学联系生活是当前数学教学的迫切需要,同时鉴于小学生的发展特征,其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同样来源于生活,将教学联系生活能够使学生产生更多了解,在足够熟悉的前提下,学生会有更多的话题参与到课堂互动中,由此创造互动条件,确保互动教学的深度进行,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产生联系,以此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在《生活与百分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当地银行的外景图像,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屏幕上是什么地方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银行”,收到反馈后教师可再次跟进互动:“你们有没有跟家人或独自去过银行呢?去那里做了些什么?”学生纷纷说出了答案,随后教师可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钱存在银行中吗?”随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利率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为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还应贴近学生生活带领学生进行练习:“假设奶奶要去银行存10000元,存期为5年,你能够根据教材中提供的银行利率计算出哪一家银行收益更高一些吗?”由此使学生在互动教学中探寻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设计数学游戏,促使学生乐学善学
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具有一定阶段性,小学生此时天性贪玩且活泼好动,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发展特征,并转变思路加以应用,设计数学游戏既契合了学生的发展规律,同时也能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在快乐中进行学习,逐渐养成乐学善学的品质。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在《因数和倍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倍数游戏”,如教师设定数字“3”为倍数,按照座位顺序学生以此报出自己的号码,座位号码为3的倍数的学生拍手,如果号码为3的倍数的学生念错、没有及时反应、说出号码但没有拍手,都需要为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节目可以是朗诵一首诗,也可以是讲述数学概念,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紧凑且专注的环境下进行数学游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讲述游戏规则,并组织游戏,与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频繁互动。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使学生乐学善学是培养核心素养的有力支撑,数学游戏是改善师生间沟通情况,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
数学学科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学科,对于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均起到了重要作用。核心素养打破了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瓶颈,为数学教学在新时代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互动式教学是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教师把控学情、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让核心素养的培养变得有迹可循,教师在践行过程中应不断进行总结,持续完善教学方法,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