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从实际出发,以湖北某省属高校为例,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决算报表编制的工作中所反映出的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以供相关信息使用者和财务人员参考或借鉴。
关键词:高校 决算报表 财政专项经费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5-070-02
目前,我国高校的财政拨款模式包括基本支出经费拨款和项目支出经费拨款,基本支出经费拨款主要根据在校生人数,按照一定的比例划拨的经费,主要用于保障高校的日常基本運行,如教职工工资支出、日常公用支出等。项目支出经费拨款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专门保障某一类事业发展的需要,具有专款专用的特点,主要用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学科建设发展、科学技术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对外交流与合作、改善办学条件等,是各个高校“双一流”建设发展的最主要资金来源。以湖北某省属高校为例,2018—2020年项目支出经费拨款占财政拨款收入的45.5%、49.98%和67.09%,占项目支出总额的60.83%、76.98%和85.34%。由此可见,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对于高校事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以下从决算报表编制视角分析项目支出经费拨款(以下简称专项经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一、高校专项经费分类
以湖北某省属高校为例,专项经费主要包括以下六类。
第一类: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该项目主要由省教育厅评定,包括质量工程、学科及平台建设、思政专项、对外交流项目,主要用于加快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升学校高等教育整体水平。
第二类: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专项。该项目主要包括生均拨款和发展改革拨款,指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安排,用于支持地方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改革发展的资金。
第三类:学生资助专项。该项目主要用于奖励资助优秀的、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等。
第四类:“双一流”建设专项。该项目主要包括“双一流”建设专项、高等教育综合奖补、捐赠收入财政配比,主要用于“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等多项内涵建设。
第五类:高等教育专项债券。该项目主要由省人民政府举借,用于支持省教育厅直属高校基本建设项目,使用高校学费收入或其他来源收入偿还的政府专项债券。主要用于基本建设、改善基础设施。
第六类:科技类专项。该项目主要包括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科技研究与开发专项、重大科技创新专项等科技类专项。
除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专项和学生资助专项外,其他专项经费均在年中或者下半年下达至学校国库。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决算报表设计
从目前决算报表结构看,涉及专项经费支出的表格包括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5-2表)、项目收入支出决算表(财决06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08-2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财决10-2表)。从报表结构看,决算报表仅能反映专项经费决算支出,不能反映与预算申报时的支出明细详细对比。决算作为每年财务工作的最后环节,不仅反映部门全年预算执行情况的年度总结,也应该反映与预算申报时的对比与偏差。虽然每年的绩效评价工作会对专项经费进行绩效考核,但是绩效评价侧重于对专项经费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涉及专项经费项目金额的只有预算数、决算数和执行率,预算执行的准确性并不是关注的重点。经济分类业务、新增资产采购明细是否按预算执行均无法从决算报表反映。
(二)决算编制口径不统一
目前决算编制尚无统一标准与口径,很多高校决算都是按照“以支定收”原则编制的,即以某专项经费国库实际支出情况确认该专项经费收入。例如,某专项经费预算批复数1000万元,全年实际支出950万元,国库指标剩余50万元。编制当年决算报表时,该专项经费在决算报表反映的收支金额均为950万元,无结转结余金额。如果财政部门允许该专项经费结转至下一年且在下一年使用完毕,高校编制下一年决算报表时,该专项经费的收支金额均为50万元,无年初结转结余金额。
按照“以支定收”原则,决算报表无法客观反映专项经费当年实际收支情况以及项目下达年份,对决算报表数据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有一定的影响,对采取不同决算编制口径的高校之间的专项经费收支情况对比也缺乏科学性和对比性。
(三)没有充分考虑高校的特殊性
部门决算报表的编制范围较广,根据2020年湖北省人民政府网预决算信息公开情况统计,有127个省直部门列入财政部门决算,包括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由于涉及的部门范围广泛,行业性质各不相同,部门决算报表作为高校最重要的财务报表之一,报表数量也最多,但报表涉及并没有充分考虑高校的特殊性而单独设置。例如,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平台需要的教学改革支出、专业建设支出、实践教学支出,教育事业经费报表需要的科研经费收支情况、年末债务情况等,这些数据均与专项经费支出直接相关,但无法在决算报表中反映,影响了决算报表的实用性。
(四)专项经费使用不规范
部分专项经费资金下达高校的时间较晚,例如,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专项、科研专项经费经常到下半年才下达,部分专项经费虽然年初就已下达,但是具体二级甚至三级项目立项文件也经常到下半年才下达,例如,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专项——思政专项——思政课建设及哲社研究。下达的时间并不会影响上级部门当年对项目执行情况的考核,但是对实施单位来说下达时间过晚会影响到专项经费预算执行进度。而且也存在专项经费到期后专项经费被收回的风险。为避免专项经费被收回,高校会加大专项经费资金用款计划,存在年底突击花钱现象,甚至会将专项经费支付其他非专项经费的开支,出现挪用、窜用情况,仓促地花费项目资金容易导致资金的不合理使用。再者,专项经费对于单位来说属于“竞争性资金”,高校能争取到更多的这类专项经费多多益善。所以单位会动员各部门积极申报各类专项经费,项目实际的可执行性相关论证缺乏,从而导致专项项目资金的浪费。
三、加强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的建议
(一)优化决算报表结构设计
为准确对比专项经费执行过程与预算数据,针对目前决算报表结构,建议涉及专项经费支出的在表格图中设计增加预算数和决算数据对比数,这样不仅能反映专项经费决算支出,也能反映与预算申报时支出明细的详细对比。涉及专项经费项目的有预算数、决算数和执行率,使决算报表看起来更直观。可以重点关注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经济分类业务、新增资产采购明细等是否按预算执行,均可以从决算报表中直接反映。
(二)统一决算报表编制口径
上级财政部门下达经费指标时,除了按照规定的支出功能类、款、项下达外,还要进一步细化至二级经济分类科目。高校在日常核算时,不仅要根据经济活动具体内容,也要按照单位具体管理需求细化项目管理核算,从而达到会计科目、项目、经济分类管理三重管理要求。日常核算严格按照申报预算时执行,确有需要调整专项经费用途的,向财政部门申请批准后再执行。因为决算报告中除财务数据外还有资产和人事等部门数据,希望财政部门进一步细化明确报表中的数据编制口径,避免因不同部门理解的差异造成的误差,提高决算报告各类数据的统一性,从而提高决算报表的编制质量。
(三)根据高校特殊性增加部分附表
目前的全省各部门决算报表采用通用表格模式,无法反映各行各业特殊性。高校作为部门决算的高等教育数据提供部门,为上级部门对教育经费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有必要根据高校特殊性,适当增加一些反映高校特色的附表。例如,增加反映高校师生比和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的生均办学经费,增加反映教学改革支出、学科建设支出、科学研究支出等特色指标,使报表使用者对高校整体办学情况和特色优势学科专业情况一目了然。
(四)加强财政部门对专项经费的审核和监督
针对高校申报的专项项目申请,財政部门要加强对项目的研究和分析,确保相关立项项目的可行性,同时也要对正在进行中或者已经完成的项目实施监管和绩效评价。对项目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未纳入预算项目库的项目一律不得安排预算。实施项目标准化分类,规范立项依据、实施期限、支出标准、预算需求等要素。要建立健全项目入库评审机制和项目滚动管理机制,做细做实项目储备。项目应按规定完成可行性研究论证、制定具体实施计划等各项前期工作,按轻重缓急排序,突出保障重点。虽然要对高校立项的相关项目进行全方位监控,但同时也要保障资金拨付环节尽量精简;同时,希望财政部门将各类专项经费于年初预算下达到位,便于单位在一个完整年度对实施的项目进行绩效考核评价。
(五)规范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当前“双一流”的动态竞争背景下,高校需要根据不同专项经费特点制定相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各单位要对项目经费的预算完整性、规范性、真实性及执行结果负责。专项资金一般实行“集中资源、统筹安排,绩效引导、动态支持”的安排方式,需要统筹考虑现有建设项目,优化既有存量,考虑适当增量,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不断提升高校内涵式发展水平。规范专项资金相关制度及开支范围执行制度,定期向上级汇报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增强专项资金预算严肃性。专项支出预算一经下达,不得自行调整,需要调整预算的须按规定的程序报批。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加强专项资金结转结余管理。定期对专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对于专项经费的支出审核要严格把关,确保支出内容的合理性和支出手续的完整性,不得违反规定用于其他支出,不断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本文系武汉工程大学高教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2YB03。]
参考文献:
[1] 安静.高校决算报表编制思路与方法探析[J].财会通讯,2022(08):161-165.
[2] 宋占林.业财融合下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探讨[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1(05):109-110.
[3] 刘康逸.进一步优化高校部门决算报告编制的几点建议[J].教育财会研究,2020(02):52-55.
[4] 张扬.高校财政专项经费管理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15):102-103.
[5] 郭珊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8(25):181-182.
[6] 邓彦,吴迪.高校专项经费管理改革研究——以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专项经费为例[J].会计之友,2017(11):120-122.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武汉 430073)
[作者简介:袁凤林,高级会计师,硕士,受聘为湖北省教育厅财务管理专家、湖北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湖北省会计准则制度咨询专家,目前任武汉工程大学计划财务处副处长。](责编: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