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运河文化”视域下行知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2023-05-25 14:57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俞秋枫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15期
关键词:古运河运河视域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崔桥小学 俞秋枫

我国明确提出了五育融合的教育思想,要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学校通过构建行知课程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获得了更多锻炼的机会,实现了综合发展。

一、“古运河文化”视域下行知课程构建与实施的背景

流淌千里的京杭大运河,融入了中华几千年文明,创造了大运河流域多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学艺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精神财富。如何以运河人文资源为载体,以项目化学习为主体,把大运河文化教育和学校课程教育有机融合起来,让学生在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项目化学习中自由探索,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提升学校的内在涵养,学校一直在探索。

二、“古运河文化”视域下行知课程资源分析

京杭大运河之滨的横林古槐滩位于常州这个鱼米之乡,经济发达,拥有独特的文化底蕴。

“世界遗产”:江南运河常州段从西至东穿过市中心,长达23 千米,已列入我国大运河地区申请世界遗产的31 处遗产段、27 段河道之中。

“舌尖滋味”:古槐滩传统土特产有青团、青糕、萝卜干、糍团、韭菜饼等,其中,萝卜干是常州的传统特产。

“水乡情浓”:古槐滩的风俗很多,有元宵节的灯谜会,清明节的吃青糕、吃咸蛋,端午节的包粽子,中秋节做糍团、韭菜饼等。

“人杰地灵”:余巷村在抗战期间涌现了大批抗日英雄。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红色基地,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诗情词韵”:苏轼与常州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曾先后11 次到常州,并留下了“独踯躅而不去兮,眷此邦之多君子”的佳句。

三、“古运河文化”视域下行知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原则

运河人文行知校本教育扎根于运河人文中,其项目化教学也是通过教师广泛阅读相关书籍、联系日常教学与生活、整合应用行知知识进行的探索性、实践性教学。

(一)“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原则

课题设置要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努力培养学生会学、善思、爱做的习惯。教学的目的是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故乡的人文情感,并激发学生为故乡做奉献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情、意、行彼此统一,相辅相成。

(二)“生活即教育”办学理念的原则

学校把“生活即教育”作为办学理念,积极创建知行合一的校园文化,培养智慧、自信的“健行”少年。运河的教育资源要为学习者搭建开放式的知识平台,创设多渠道获得知识、掌握知识、整合知识的平台,鼓励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和策略,培育创新与实践意识。

(三)选择性发掘、整合资源的原则

整合各种运河文化,使其转变成课程资源,使该课程具有系统化、项目化、探索性、实践性的特征。学校收集了多角度的运河文化,筛选出含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资源进行发掘、设计与整合,填补本区域学校内部运河文化资源开发课程化的空白与缺失。

四、“古运河文化”视域下行知课程框架体系及实施目标

学校围绕运河开发行知课程,在5~6 年级设置项目化学习课程。课程资源设立7 个主题单元,包括运河之古迹、运河之记忆、运河之滋味、运河之风俗、运河之名人、运河之诗韵、运河之景点(见表1)。

表1 “古运河文化”视域下行知课程框架体系及实施目标

五、“古运河文化”视域下行知课程实施策略

教师利用项目化学习,进行资源收集、实地考察、调研访问,组织社团活动,增进学生对京杭大运河的认知与了解,并充分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内在情感,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通过发掘京杭运河古槐滩河段的教育教学资源,从历史人文、民俗风情、先贤名家等方面入手,突破传统学科的禁锢,并促进学科之间的跨越渗透,构建拥有时代特色、运河特色的项目化学习课程。

教师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教研组成员间的磨合、跨学科教师间思维的碰撞、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来搜集、开发、整合、共享运河文化中的课程资源,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团队之间的合作与成长。开展学生项目化学习的各项活动,激发了教育者的课堂激情,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打造了区域内独有的运河文化浸润课程,开辟了个性化发展教学之路,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家国情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价值观修养。运河文化的项目化学习的开展,全面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遵循了学校“生活即教育”的办学理念,提升了学校内在的文化涵养,促使学校形成了区域内独一无二的运河特色办学品牌,促进了农村小学的内涵式发展。

六、“古运河文化”视域下行知课程的评价机制

实施校本课程的质量评价过程,可以让研究者不断反省,并总结经验与教训,进一步修改、充实与发展校本课程,真正以校本课程带动学生整体成长。本课程将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五个维度来实施评价。

教师是校本课程的主要开发者。对教师的评估,学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教师的研究应当按计划、有时间、有教案、有考勤地评估记载;教师要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实际需要,达到学校规定课程与教育的目标;教师要留存有关学生的作品,以及在学校教学活动中、比赛所获得成绩的材料。

学生既是校本课程实践的实际参加者,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直观体验者。对学生的评估,教师主要围绕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参与度、表现等方面展开。学生之间主要采取自评和小组互评的方式,主要围绕在小组活动中承担的任务来展开。对于学生成绩的评估,一般不采取书面测验或考试形式。针对每个学生完成课程的情况,可形成“智慧美少年”“尚善美少年”“习惯美少年”“艺术美少年”等多角度的综合评价。他们的研究成果,将以报告、比赛、评选、汇报表演等方式呈现,并以图片、录像、作品等方式存入学生成长档案袋内。

家长是学生成长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本课程会邀请家长参与课程评价,让家长对学生在校外的研究学习做出中肯评价。家长参与评价,一是可以增进亲子感情,二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家长“唯分数论”的观点,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成长、教师进步,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为推进中国式家校社协同育人创新发展的理念,本课程将邀请古槐滩运河旁的社会名人或其后代参与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参与社会调查、采访等方面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关注社会,拥有走进社会的勇气,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

猜你喜欢
古运河运河视域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东林古运河人那些幸福味儿
东林古运河人那些幸福味儿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如泰运河谣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夜游清名桥古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