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9 细胞及其因子IL-9 与过敏性紫癜患儿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2023-05-25 10:46:36周美云钱元原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急性期外周血细胞因子

周美云,钱元原,张 凡,王 娜

(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儿科,南通 226018)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ö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全身炎症性疾病,3~15 岁多见,四季均有发病,但以秋冬季多见,可累及多个系统,且易复发,部分患儿可累及肾脏导致预后不良[1]。该病确切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机体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失衡导致炎症因子释放在其发病中占据重要作用[2],故进一步探讨HSP 患儿免疫功能变化,明确发病机制,对于该病的诊治十分重要。辅助性T 淋巴细胞-9(helper T lymphocyte,Th9)作为一种新型的CD4+效应T 细胞,被证实在多种炎症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通过检测HSP 患儿血清Th9 细胞及IL-9 的表达变化,了解对疾病的临床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住院的初发且未经治疗的HSP 患儿60 例作为HSP 组,男36 例,女24例,年龄5~14 岁;随机选取同期体检儿童60 例作为对照组,男33 例,女27 例,年龄4~14 岁。将HSP 组分为过敏性紫癜肾炎(Henoch Schö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组及非HSPN(non-HSPN,NHSPN)组,其中HSPN 组18 例,男10 例,女8 例,年龄4~13 岁;NHSPN 组42 例,男26 例,女16 例,年龄6~14 岁。随访6 个月,根据患儿是否有病情反复分为复发组及非复发组,复发组共24 例,男14 例,女10例,年龄5~12 岁。非复发组36 例,男22 例,女14例,年龄4~14 岁。各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HSP 患儿符合第八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HSP 的诊断标准,且4 周内均未使用过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无过敏性疾病及其他类型免疫性疾病。HSPN 患儿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2009 年制订的诊断标准[3],并排除其他引起蛋白尿和血尿的肾脏病。急性期:所有HSP患儿初诊且未经治疗,入院时有皮肤紫癜、腹痛、关节肿痛、血尿、血便等1 种或多种症状。恢复期:所有患儿经正规治疗4 周后,皮疹、关节疼痛、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消失,并无血尿、蛋白尿。出院后定期随访,专业指导,避免接触过敏原,随访6 个月内在临床症状缓解停止治疗后再次出现相应临床症状为复发。本研究取得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及患儿家长知情同意。

1.3 外周血Th9 细胞及IL-9 测定 HSP 组急性期、恢复期及对照组各采集静脉血5 mL,取2 mL 使用离心机以2 000 r/min 离心20 min,吸取上清液,-80 ℃冰箱保存备用,ELISA 检测血清IL-9,严格按照IL-9 试剂盒(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说明进行操作。剩余血液使用淋巴细胞分离液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将单个核细胞分离出来,在显微镜下查看细胞形态并计数,调整细胞浓度为5×106个/mL,分别以抗人CD3 抗体和CD8 抗体各5 μL 实施荧光抗体染色,然后依次进行细胞的固定、破膜、细胞内的染色,经PBS洗涤2 次,固定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9 细胞比例,严格按照说明书(美国BD 公司)步骤进行操作。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表示,样本之间的比较采用t 检验或方差分析检验,组内比较采用SNK-q检验方法,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SP组与对照组外周血Th9 细胞及细胞因子IL-9 水平比较 HSP 组急性期与恢复期的外周血Th9 细胞及IL-9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HSP 组急性期高于恢复期(均P<0.05),见表1。

表1 HSP 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Th9 细胞及IL-9 水平比较()

表1 HSP 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Th9 细胞及IL-9 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恢复期相比,#P<0.05。

2.2 HSPN 组与NHSPN 组外周血中Th9 细胞及细胞因子IL-9 水平比较 HSPN 组急性期及恢复期外周血Th9 细胞和IL-9 水平均高于同期NHSPN 组(均P<0.05),见表2。

表2 HSPN 组与NHSPN 组急性期及恢复期外周血中Th9 细胞及IL-9 水平比较()

表2 HSPN 组与NHSPN 组急性期及恢复期外周血中Th9 细胞及IL-9 水平比较()

2.3 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外周血中Th9 细胞及细胞因子IL-9 水平比较 复发组急性期外周血Th9 细胞和IL-9 水平与非复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复发组恢复期均高于非复发组(均P<0.05),见表3。

表3 复发组与非复发组急性期及恢复期外周血中Th9 细胞及IL-9 水平比较()

表3 复发组与非复发组急性期及恢复期外周血中Th9 细胞及IL-9 水平比较()

3 讨论

HSP 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小血管炎症性疾病,可能是在感染,食物、花粉过敏,疫苗等多种因素作用下,机体形成IgA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毛细血管壁,并激活补体,致使毛细血管及周围组织产生炎症反应[4],可累及皮肤、关节、消化道、肾脏等器官,临床上出现皮肤紫癜、腹部疼痛、关节肿痛以及蛋白尿、血尿等单一或多种混合表现。HSP患儿大部分预后良好,但该病易复发,且肾脏损害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影响长期预后,部分可迁延不愈,最终进展为肾功能不全[5]。该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与细胞、体液免疫有关,T 细胞及细胞因子在HSP 的免疫机制中起关键作用。Th9 细胞是一种新型CD4+T 细胞,主要分泌IL-9 发挥生物学效应,可在多种组织与炎症细胞中产生作用,改变组织周围微环境,导致相应病理变化[6]。IL-9 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因子,促进多种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释放,在多种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中发挥作用[7],参与机体炎症与免疫反应等病理生理过程[8]。而目前关于IL-9 与HSP 的关系鲜有报道。

本研究发现,HSP 患儿急性期血清Th9 细胞及IL-9 的水平高于对照组,且HSP 组急性期高于恢复期,提示Th9 细胞及其细胞因子IL-9 参与了HSP 的发生发展,且随着疾病的缓解,炎症反应减弱。IL-9作为Th9 细胞的效应因子,能增加机体嗜酸性粒细胞数目,使肥大细胞表面IgE 受体表达增强,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进而诱导变态反应性炎症的产生,导致机体全身小血管壁的渗透及损伤,引起HSP 的发生[9]。经过相应抗过敏、抗炎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免疫功能较前好转,抗炎因子释放,抑制机体的促炎性反应,炎性因子组织浸润减少,故HSP 恢复期Th9 细胞及IL-9 的水平较急性期下降。

90%以上的HSP 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且其损害程度将影响HSP 的远期预后[10],然而早期肾损伤轻微,很少出现相关的临床症状。本研究发现,HSPN 组急性期及恢复期外周血Th9 细胞和IL-9水平均高于NHSPN 组,提示肾脏受累的HSP 患儿在急性期IL-9 水平更高,Th9 细胞的功能增强,可能是导致机体小血管炎性改变的部分病因,IL-9 不仅参与了HSP 的发病,且在疾病早期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其高表达可能更易引起肾脏受累,可作为HSPN 早期诊断的一个指标。

M.POHL[11]认为,约有1/3 的HSP 患儿会复发,复发次数越多预后越差,从而增加肾脏损伤的风险。HSP 复发可能与机体免疫失衡及接触致敏物质诱发等有关[12]。本研究显示复发组急性期外周血Th9 细胞和IL-9 水平与非复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恢复期复发组高于非复发组,即恢复期复发组HSP 患儿临床症状虽缓解,但体内免疫失衡状态尚未完全恢复正常,小血管炎未全部消失,其病理损伤仍存在,致使疾病易于复发,而非复发组症状消失,血管炎症基本消失,故不易复发。

综上所述,Th9 细胞及效应因子IL-9 是引起HSP 免疫失衡的重要因素,也是疾病反复迁延的原因,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可作为HSP 患儿病情活动性的指标,通过监测其变化可更好地评价HSP 患儿病情,对疾病的预后有预警价值。IL-9调整免疫失衡可能会为HSP 免疫方面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以期减少疾病复发,改善预后。然而本研究样本数较小,期待更多样本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

猜你喜欢
急性期外周血细胞因子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西南军医(2015年5期)2015-01-23 01:24:48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急性期52例
西部中医药(2014年6期)2014-03-11 16:07:42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期6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