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昂
1957年,美国一个煤矿小镇,17歲的高中生霍默不甘心成为和父辈一样的煤矿工人,他通过努力自己制作了火箭,收获了大学全额奖学金,并最终进入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成为一名航天工程师。这是电影《十月的天空》讲述的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高中生霍默想通过运动奖学金进入大学,却在球队选拔中落选。相较于很有运动天赋的哥哥,霍默是个没有什么特长的普通人。事实是,整个小镇除了极少数幸运儿能够拿到奖学金去上大学,其他人只能和父辈一样成为煤矿工人。
一天晚上,霍默看到天空中的“伴侣号”卫星划过天空,他感受到了宇宙的浩瀚和自己的渺小。他向往太空的神秘和辽阔,决定自己制作火箭。50年代,关于火箭制作的书籍寥寥无几,煤矿小镇的人们更关心地底下有什么,根本不关心天空有什么。霍默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于是求助被称为“怪胎”的同学昆汀。
昆汀是个喜欢泡在图书馆学习的“学霸”,他帮忙找到了所有关于火箭制作的资料,霍默、昆汀以及另外两个小伙伴开始学习制作火箭。
“火箭男孩”们遇到了很多困难,霍默的父亲完全不支持他的梦想,禁止自己的下属帮助霍默焊接火箭,扔掉了家中地下室的制作材料,且不允许霍默在小镇上制作火箭。小伙伴们有点气馁,认为参加科技展获奖的概率几乎为零,他们几乎已经认命了。
然而,霍默不认命。三个小伙伴被霍默不服输不认命的劲头打动,与他一起拖着沉重的材料走到邻镇继续做实验。
科学研究不仅需要开阔的思维,还需要基础理论知识,对数学不感兴趣的霍默开始努力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各科知识,学习焊接,学习辨认材料。无数次制作,无数次实验,无数次失败,无数次寻找原因,无数次改进材料,终于在所有人的嘲笑中,火箭成功飞上了高空。
莱利老师是“火箭男孩”们的导师。她温柔漂亮,鼓励学生们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知道火箭男孩们的打算后,她专门订做了一本《导弹设计原理》,赠送给霍默。因为她的鼓励,霍默才能坚持实验直到参加科技展。
故事的结局是这样的:四人凭借杰出的业余火箭设计技术获奖,并前往印第安纳参加决赛,夺得了科技展的第一名。无数人跑来祝贺,很多大学伸出了橄榄枝,愿意为其提供全额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