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彝族文化元素在古镇开发中的运用

2023-05-24 00:52:40庞金芳刘园园孙学友施筱玥张阳雨露陆萱沈尚婧
当代旅游 2023年4期
关键词:彝文彝人楚雄

庞金芳刘园园孙学友施筱玥张阳雨露陆 萱沈尚婧

[内容提要]作为云南黄金旅游线上的彝族文化特色小镇,彝人古镇已成为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建筑、歌舞、语言、服饰等多种文化独具特色,演绎了彝族文化的璀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文献综述法等方法对楚雄彝人古镇内的彝族文化展开调研,分析了当前彝人古镇文化开发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旨在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彝族文化。

引言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彝族人民和其他民族人民一道,共同建设和开发了中国大西南这片富饶的土地。同时,彝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艺术。但伴随着彝人古镇开发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注重商业化运作,忽视了对彝族文化的挖掘、提炼、运用和打造,导致彝人古镇市场活力不够,游客的旅游体验感不高。

一 楚雄彝人古镇开发背景及运营现状

楚雄地处“彝族文化大走廊”的中心部位,是“滇西旅游黄金线”上的门户,具有“一州连三市(昆明、普洱、玉溪市)”的区位优势,是全国三个“彝族自治州”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楚雄彝族居住分散,楚雄一直都未能形成一个规模化、有影响力的彝族文化载体。近年来,楚雄州委、州政府提出“打造彝族文化精品,发展彝族文化产业,建设彝族文化大观园”的目标,在保留彝族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以文化、旅游与房地产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了一座名为“彝人古镇”的楚雄彝人旅游小镇。

经过多年的运营,随着彝人古镇旅游景区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其具有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品质吸引了省内外各大旅行社的目光。现如今,已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彝人古镇,也是云南省30 个文化产业建设重点项目之一。彝人古镇的游客量从2007 年的130 万跃升至2017 年的1150 万人次,解决近2 万人就业和居住生活,撬动上下游产业投资约100 亿元,已成为依托文化旅游拉动楚雄当地产业发展、创造居民就业的重要引擎。

二 彝族文化元素在彝人古镇中的开发营运现状

本文主要对彝人古镇的建筑、歌舞、语言和服饰进行分析。调查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等。调查时间为2021 年10 月20 日至2021 年10月30 日。调查对象包括彝人古镇的居民、游客和商贩等;调查地点为彝人古镇内;有效调查问卷为100份。通过调查,大多数的受访者对彝人古镇内的彝族文化开发运用持肯定态度,50%的人认为彝人古镇内彝族风情浓郁,彝族文化特色明显;38%的人觉得有彝族特色,但是彝族文化体现不明显;有12%的人认为彝人古镇中商业化运作过于明显,未体现出彝族文化特色(见图1)。

图1 游客及当地居民对彝人古镇中彝族文化展示的整体印象

(一)建筑文化

彝人古镇是一座集房地产开发、商业、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仿古式建筑集群。彝人古镇中建筑风格多样,大多是云南传统的半颗印、一颗印、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走马转角楼和北京三合院、北京四合院一进院、北京四合院等“四不像”式建筑,以及江南小城的青砖灰瓦风格(见图2)。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满足不同的游客需要,但彝族土家建筑,例如青棚、土掌房、垛木房、瓦房、土司衙门等建筑,在古镇中是比较罕见的。因此,在彝人古镇中,彝族文化建筑的特色并不突出,同时由于其“内”和“外”的功能不同,给游客造成了一种错觉,使得彝族古代自然历史建筑的文化和区域特色在整体建筑上并没有表现出来。

图2 彝人古镇中彝族特色建筑

(二)歌舞文化

歌舞是彝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彝族左脚舞和左脚调。彝族左脚舞是彝人古镇内最常见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一般集中在晚饭过后的广场和空地,一群身着彝族服饰的青年男女手拉着手、肩并着肩,或是围着大号的音响设备,或是围着一堆熊熊燃烧的烈火,伴随着欢快的彝族左脚调旋律和悠扬的三弦伴奏,围成一个圆,并有规律地向同一个方向转动,不时也会有人加入“跳脚”的队伍,队伍围成的圆圈越来越大,圈层也会越来越多。伴随着古镇商业化的进一步开发,原本左脚舞活动较为集中的古镇正大门至火车桥一线,被改造成冷饮一条街,受场地限制,部分左脚舞队伍已经向古镇外迁移,除了彝族最为隆重的火把节、彝族年等传统节日外,彝人古镇内的左脚舞队伍已经不那么显而易见了。

(三)文字文化

彝族文字即彝文,指的是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彝族群众使用的文字,又叫“爨文”“韪书”。经调研发现,彝人古镇中有许多店铺招牌、街牌、路牌、警示牌和广告牌等大都属于多语种的标牌,彝人古镇上标牌的字体主要有汉字、韩文、英文和彝文,而彝文在彝人古镇的运用主要包括路标、店铺名称、相关文化介绍、景点标识、左脚舞歌曲和牌坊等。在这些标牌上不难发现,汉字数量最多,每一个多语种标牌上都出现了汉字,其次是英文和彝文。就多语种标牌上字体的大小而言,汉字比其他语种的字体显得更大,更明显(见图3)。

图3 彝人古镇中彝文的体现

经实地调查发现,整个彝人古镇中彝文的运用并不多见,路边的指示牌也基本只有汉字和英文,即使有彝文,其字体也比汉字小很多。笔者在古镇内任意选取10 个人作为访谈对象(3 名游客,3 名当地居民,4 名商铺老板),对他们进行无结构式访谈。调查发现,访谈的对象对于标牌上的彝文都表示不认识,也不知道具体什么意思;商铺的老板告诉我们,他们大部分都不是彝族人,也不认识彝文,他们在店铺招牌加上彝文,是为了增加彝族的民族文化特色,进而吸引游客。当地居民也表示并不完全认识标牌上的彝文,现在他们的交流,包括书面语基本上都是使用汉语,只有少数的老人认识彝文,会写彝文的更是少之又少。部分游客则认为,标牌上的彝文首先起到一种装饰作用,并无实际意义。

(四)服饰文化

彝族服装颜色多样,品种多样。彝族服装样式多达300 余种,是中国民族服装之首。彝族服装的装饰,无不与自然崇拜、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彝族服装以其特有的原始的民族特色而著称。服饰作为一个民族的装饰文化元素之一,服饰的色彩与装饰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性格与喜好。但走在熙熙攘攘的古镇大街上,很少见到当地的彝族人民身着彝族服饰,反而更多是来古镇旅游的游客租借彝族服饰进行旅拍等,既衬托了古镇的彝族风采,又使其他游客对彝族服饰产生了兴趣。经调查发现,有13%的游客被古镇内的彝族服饰和建筑吸引(见图4)。彝族服饰最集中的体现是在彝族服装店,但古镇内的彝族服装店却少得可怜。

图4 彝人古镇内最吸引游客事物的情况

三 加强彝人古镇中彝族文化开发的建议

尽管彝人古镇中对于彝族文化的开发存在上述不足,但调查研究发现,仍有超过60%的调研对象表示一定会向身边的人推荐彝人古镇(见图5),说明彝人古镇虽还处于探索阶段,彝族文化的展现还不够充分,但是彝人古镇的文化开发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彝族文化本身依然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开发潜力。就此,本文对未来彝人古镇中彝族文化的进一步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

图5 游客对彝人古镇的推荐情况

(一)对彝族文化进行深度加工提炼,丰富文化内涵

在丰富彝人古镇内彝族文化载体,渲染浓厚彝族文化氛围的同时也要注意对文化载体进行深度挖掘、精细加工,把彝族文化精华的部分充分地展现出来。例如,将彝族文字实现“汉、彝、英”的结合,在字体的大小和形式美感上进行设计,突出彝文的主体地位。

(二)以彝族文化为主导,打造多元一体的旅游文化集合

不管是发展旅游项目,还是房地产开发,都离不开文化,所以彝人古镇的开发“定位”是十分重要的。没有了文化,彝人古镇也就失去了灵魂。商业运作如果失去了文化的加持,开发出的产品就没有吸引力,难以刺激消费者的消费神经。

第一,增加富有彝族特色的饮食、服饰、建筑、歌舞等彝族生产生活场景设计,在“古”字上下功夫,采用传统生产工艺,赋予彝族文化真实性和原生性,增加古镇的历史厚重感。

第二,在开发中更加注重商业与文化结合,把彝族文化作为最大的宣传特色,打造更立体、更全面、更精细的彝族文化商业综合体,增加游客全方位、多角度的旅游文化体验。

第三,对彝族文化元素进行加工提炼及广泛运用,涵盖彝人古镇衣、食、住、行各个商业载体,筑牢彝族文化印记。

(三)改进营销模式,增强彝族文化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

一方面,多以“传”“说”的形式宣传彝人古镇,例如,通过小视频、网红直播、电影、纪录片、广告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彝人古镇和彝族文化。

另一方面,将楚雄各地特色彝族节庆文化资源充分运用到彝人古镇开发建设中,将极大提高彝人古镇对游客的吸引力。例如,楚雄地区的“马樱花节”、双柏地区的“虎文化节”、永仁地区的“赛装节”、牟定地区的“三月会”等彝族传统节日传承久远,寓意深刻,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在彝人古镇建立分会场并进行合理化的市场营销,将极大丰富彝人古镇的文化内涵。

(四)合理规划多元景观占比,突出彝族文化景观的主导地位

在彝人古镇的开发建设中,既要坚持兼收并蓄的理念,借鉴外来优秀景观对古镇进行合理功能分区,打造多元一体的文化景观格局,增加旅游的舒适度和体验感;更要突出彝族文化的主导地位,在文化景观的设计上牢牢把握住彝族文化的根和魂,注重彝族元素的提炼和使用,为古镇建筑注入持久的生命力。在古镇的房屋设计上,应坚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多参照彝族的青棚、土掌房、垛木房、茅草房等特色建筑进行优化设计,打造别具一格的建筑景观集群,既保留彝族建筑的原始风貌,又增加了商品市场的时代气息,带给游客更好的旅游体验。

四 结语

民族文化既是本国文化的灵魂,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彝族文化传承久远、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发展潜力。今日,楚雄彝族文化正凭借自身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彝人古镇作为近年来开发的旅游综合体,集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为一体,融入楚雄当地的彝族文化进行开发建设,成为楚雄州旅游业的一大优势资源。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文化资源在旅游载体上的挖掘运用与商业化运作既互利互惠,又存在矛盾和冲突。

近年来,彝人古镇为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繁荣市场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明显的商业化运作可能会逐步掩盖了彝族文化的光芒,让彝人古镇内彝族文化气息越来越淡,导致游客对彝族文化的旅游体验感不强。据此,笔者认为彝人古镇在开发过程中要丰富彝族文化的内容,也要在尊重文化内涵本身的同时进行加工提炼、去粗取精,打造旅游文化精品,同时拓宽旅游文化营销模式,丰富传播载体,让彝族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猜你喜欢
彝文彝人楚雄
彝人古镇
金沙江文艺(2024年6期)2024-06-27 02:55:19
名家与楚雄
金沙江文艺(2022年2期)2022-02-20 04:05:00
彝文经籍《祭龙经·祭彩虹经》中的敬畏自然观研究
名家与楚雄
穿越“四大走廊” 品味古今楚雄
云南画报(2021年1期)2021-06-11 06:05:02
张美寅摄影作品
海峡影艺(2021年1期)2021-05-19 04:02:44
贵州彝文信息技术研究概述
中国信息化(2017年8期)2017-11-30 04:02:25
楚雄盆地扭动构造及其演化
黔西彝文文献中的孝道故事
美丽的彝人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