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始终未得到过公正的评价

2023-05-24 14:21:17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畸人安德森福克纳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编辑(以下简称问):有人说,一部伟大的作品是你永远也无法穷尽的。总有一些东西隐藏在暗处,那是理论或者语言抵达不到的地方。我想我们很难给好作品下定义,但是从阅读这个角度来说,好作品首先应该是耐读的,并且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受。

张炜(以下简称答):是的,这部小说大概是二十多年前读到的,当时觉得与流行的小说写法大为不同,一直难以淡忘。

我认为它是一件珍品,引起了我对文学的深入思索。小说仅仅四千余字,却包含了如此巨大的人生内容。它凝聚着一位艺术家深长的经历、仔细的观察和不同凡俗的思悟。这篇活泼有趣的故事讲叙了一个人的孤癖,他因为有那样的一双手而造成的致命的误解,这误解又如何影响了他的一生……小说文字无比节省、简约,却表达了丰富的意蕴,透露着难以言喻的悲凉。

今天看,所谓的“纯文学”即是非常个人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如此陌生又是如此熟悉。所以《手》这一篇小说,现在看仍然让人感动甚至震动。因为我们平时所看到的许多小说,甚至是影响颇大的一些作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

问:可能研究一下作家的阅读,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有的作家给我们推荐的作品是跟自己的气质比较接近的,也有的是截然不同的,而且他(她)对于那作品的理解也很有新意,往往会有一些出人意料之处。您认为阅读对一个作家来说意味着什么?

答:阅读,这在好的作家那里应该是诚实的事情。朴素地对待另一个作家的作品,特别是西方作家的作品,其实并不容易。

感受他人,感受作家,这里特别需要设身处地,需要诚实。我总是警觉自己阅读中的不朴素的心态,即自觉不自觉地夸大某种情感和感受——这样就会完全不顾及作品的实际,虚荣地妄言起来,做一些惊人之语。

问:和福克纳、海明威等美国作家比起来,中国读者对于舍伍德·安德森可能会觉得陌生一些,但其实他在美国文学中有很高的地位。

答: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两位大作家福克纳和海明威的老师和兄长。他作品的数量也许不多,大概比那两位矜持多了。他的一个杰出的短篇小说集早在1949年以前就介绍到了中国,前些年又重印,名叫《小城畸人》。《手》就选自这个短篇集。

福克纳当年爱文学,受了安德森的巨大影响。他描述那时的情形,说安德森上午写作,到了下午就喝酒聊天。他说原来当作家就是这样,多么舒服轻松,那么我也要当。于是他就当了。

问:福克纳还和记者说,对于他,最好的工作是当妓院的老板。他说这是作家最理想的写作环境。生活富裕,不愁吃住,上午清静得很,很适合于写作。晚上有的是社交活动,正好休息。

答:这是福克纳式的幽默。其实真正的艺术家,比如一位诗人,用笔在纸上刻画的时间不一定非常多。他还要阅读,要过与常人大致相同的生活。不同的只是他的心灵。那是一颗诗人的心灵。他每时每刻都在悟想和发现,有时还不得不悄藏着自己的激动。

问:不过,舍伍德·安德森的小镇系列,也让人想起福克纳的南方的故事,同样是在文本中建构一个自己的王国,安德森和福克纳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他们都会永生在自己的叙事王国里。对于一个作家来说,用语言建构自己的疆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吧?

答:当然,作家构筑一个自己的世界是困难的。有人可能以为很容易,总写一个地方就行了。其实不是这样。因为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即不在于是否总写一个地理意义上的“地方”,而是有没有自己的独特的心灵世界。

拥有自己的世界,这当然是雄心勃勃的事情,一生的大事情。

問:让我们来打量一下舍伍德·安德森的《手》吧。一个老师被指责猥亵儿童,他从此只能在阴影里生活。而他的手作为一种“罪证”,被作者描写得非常细致。看了之后会想起很多关于《手》的故事。有一个电影,名字也叫《手》,那里的“手”衬托出一个女人的情欲和不可阻挡的衰老。我记得电影里不断突现的一只暗影下的苍白的手,看这个小说则是会想到一只不断颤抖的神经质的手,舍伍德·安德森也是想通过“手”来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展示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但是“手”作为不断强化的意象,似乎已经独立出身体,有了自己的生命和故事。

答:这是篇关于手的传奇。可是与我们常常看到的那些传奇不同的是,它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好像完全是真实的,没有一点夸张。我们甚至可以由此回忆起以前见过的某些人: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大概也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大小故事,这些故事也许微不足道,可是正在影响他们的一生。

不少诗人作家描写过人的手,但给我留下强烈印象的并不多。茨威格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写过赌徒的手,也让我怦然心动,但最使我不能忘怀的还是安德森的这一篇。

它是传递生命奥秘、人的激情的一双手,它常常像鸟的双翼那样飞动,忘情乱舞。这双手是这样的神奇、这样的不安,非如此而不能表达一个人内心里的全部激越:感激、兴奋、不安、恐惧、幸福、赞叹、惊讶与狂喜……

这真是一双世上独一无二的手,又是极为平凡的一双手。它生来就灵动过人,伸出后,立刻成为“表情达意的机器上的活塞杆”;它采草莓,每天可高达一百四十夸脱;说话时,要找一段树桩或木板,以便它能随时砰砰猛击……神奇的手,不安分的手,一双招灾惹祸的手。

他从来没有因这双手而自豪过,而是对其深深的恐惧。

问:舍伍德·安德森的高妙处在于,手不仅是小说的细节,也是小说的情节。手是推动小说发展的重要因素,手背后有让人羞耻的回忆,这其实就是男主人公被视为“畸人”的原因。

答:那是一段奇特的经历造成的。年轻时,他是一位何等优秀的教师,作者说他是“天造地设的教师”,再也没有比他更好的传达知识和情感的人了。他如此优秀,以至于成为“那些稀有的、不为世人所了解的人们中的一个”。他有那么多热情,那么多爱,他无比地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人世间活生生的奇迹。他教导孩子,一边谈话一边就忍不住伸出了那双手,抚摩着孩子的肩膀、蓬乱的头发;他的声音变得那么柔和而富于音乐性……那时他何等纯粹。

可是一个鲁钝愚昧的孩子把梦境当成了事实,提出了可怕的控诉,悲剧就这样发生了。整个小城都开始憎恶年轻的教师,他挨了暴打之后又被逐出了小城。从此他改名换姓来到了另一个小城,在养鸡的牙齿发黑的姑娘身边生活着,一生未娶,直到暮年……

自从逃离小城之后,他就痛苦而执拗地管束着自己这双手,总把它背在身后、装在衣兜里;与大家在一起劳动时,他就常常不安地注视别人的手……可是只要一放松,一不留意,那双手又会从躲藏之处抽出,不可思议地舞动。

真是一个让人心酸的故事。

问:舍伍德·安德森把写的一系列小人物的短篇,结集为《小镇畸人》,但是整个看下来,这些人只是些平凡渺小的人物,并没有什么变态畸形之处,顶多只是一些小怪癖。我看到《序》中,舍伍德·安德森对“畸形”有他自己的理解,他所说的“畸人”是被某种现实秩序操控的人。比如《手》中的主人公,他因为“猥亵”儿童,被打入阴暗的角落里,过一种畸形的生活,似乎他是个“畸人”,但他其实是一个被伤害的人,而他背后那些把他打入阴暗生活中的更广大的人群又何尝不是畸形的。他们同时被一种所谓真理框住,并依此来进行判断、惩罚和被惩罚。作家恰在此时出场,他通过自己的敏锐窥见了这些我们本已习以为常的事情中不合理的地方。

答:我由此想到了艺术、艺术家的某些本质特征。他们往往都具有极大的内向性,长于独特的发现和领会。他们的思维总是到达最曲折最偏僻的角落。他们的手不会热衷于制造一些大路货:耸人听闻的故事、故作深刻的姿态、放肆无忌的文字。他们有着真正的激动,自己的表达,微妙而神秘的拘谨,始终弥漫篇章的温情,等等。

敏感而细腻的人更容易受到伤害。艺术家恰是这样的人,所以他们对这一类遭际特别同情。这篇小说在告诉我们:一双手怎样传达了生命的奇迹,并由此招致了可怕的伤害、奇怪的伤害。这是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伤害、类似隐私彰明后的那种不可抗拒的伤害。

《手》道出了人性的全部隐秘。它同时也折射出艺术家小心翼翼的、呵护人生的善良心情。我仿佛看到了安德森悄然跌落在稿纸上的泪滴。纤细的艺术之心哪。

让我们通过这一双手,去咀嚼一份沉重的人生吧。

我们会更爱人、更理解人。人是最有魅力的。

问:您给人的感觉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远离喧嚣,当人们说到张炜的时候,总是要说到某种精神价值的东西,比如執着、坚守、人文关怀,等等。我知道您在山东办了万松浦书院,还在《大家》上看到您写的相关文章,看得出您似乎是想通过新的方式来接近自己的理想。给我们说说您的书院吧?为什么要创办它?学生们都学什么?您的个人理想是如何在其中彰显的?

答:书院其实不是教学的地方,尤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那样有大学就行了,就完全足够了。书院,我的理解是积书爱文、独立思索之地,应该说是“思悟之地”。有思悟力的人会喜欢书院,她能静下来,因为现在静地难寻。她将用各种方法传播和学习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

书院的学术活动也有不少,下一步还会有一些研修班之类。但这不会是她的主要方向。书院是抵制虚荣的,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大小,只要有利于世道人心,就要一点一点做下去,最好是默默地做。这就是我们的理想。

原载《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6年第3期

张炜,当代作家。山东省栖霞市人。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2020年出版《张炜文集》50卷。作品译为英、日、法、韩、德、塞、西、瑞典、俄、阿、土、罗、意、越、波等数十种文字。著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刺猬歌》《外省书》《你在高原》《独药师》《艾约堡秘史》《河湾》等22部;诗学专著《也说李白与杜甫》《陶渊明的遗产》《楚辞笔记》《读诗经》《斑斓志》《唐代五诗人》等多部;诗集《皈依之路》《夜宿湾园》《家住万松浦》《归旅记》《挚友口信》《我与沉默的橡树》等10部;长诗《不践约书》《铁与绸》等。作品入选“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获茅盾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特别奖、南方传媒杰出作家奖、京东文学奖等。

猜你喜欢
畸人安德森福克纳
电影界的“强迫症之王”——韦斯·安德森
畸人青藤——徐渭书画作品展
中华书画家(2022年7期)2022-07-24 10:03:07
晚明畸人文化及其成因
华夏文化(2021年2期)2021-07-28 07:27:08
晚明的畸人文化及成因
浣溪沙·无题
定格动画的新阐释——安德森和他的《犬之岛》
幼儿100(2018年34期)2018-12-29 12:31:42
没见到他
威廉·福克纳的《熊》
韦斯·安德森与《布达佩斯大饭店》
英语学习(2015年5期)2016-02-02 01:10:27
正已烷职业中毒防控——安德森模型的应用
安全(2015年8期)2016-01-19 06: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