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勇根
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常熟(江苏)人。他的《富春山居图》一经问世便一鸣惊人,名扬四海。
富春山是严州乌龙山的支脉。从碧溪坞口至七里垅严子陵钓台,延绵几十里的沿江山脉均称之为富春山。《富春山居图》的写景,起始于严州的三江口,沿富春江而下。美丽的富春山成就了黄公望,富春山则因黄公望的佳画而闻名于世。
富春山有一座异峰突起的北高峰,历史上别称严陵山和东津山。北高峰位于严州城之东,远看山色青如黛,近观云飞落彩霞;登高远眺,三江景色和古城风貌尽收眼底,美不胜收。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时任严州府同知的唐仲贤赞誉北高峰为:“天工削出玉芙蓉,榜作严陵第一峰”。明万历严州府知府陈文焕称此山为“严陵第一山”。
北高峰是一座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名山,自唐以来便是睦州、严州宗教文化的圣地。唐代净土宗高僧少康(善导)大师,于贞元十年(794)来到睦州(今建德梅城)弘法。当初睦州人对净土宗教义一无所知,没有人会念佛。少康大师历尽千辛万苦,坚持不懈,言传身教,度化众生,终于将净土法门普及开来,使睦州城念佛之声遍布大街小巷,净土教义深入人心。史载,少康大师在富春山北高峰主峰建圆通禅院,筑坛三级,聚集信众达三千人。由于少康大师的杰出贡献,佛教史上尊他为中国净土宗第五代祖师。
现北高峰圆通禅寺遗址的东坡山崖处,仍有少康大师生前开凿的二池,名为“灵池”,池长3米,宽2米,深1.4米。据传,一池底直通兰江,另一池底直通新安江。倘若兰江水流浑浊时,一池水必浑浊;倘若新安江江水清澈见底,另一池水必清澈。
北高峰的主峰顶上有一座亭亭玉立的七层佛塔,始建于唐末,其后多次损毁重建。此塔与南峰塔为严州“严陵八景”之一,名为“双塔凌云”,于2019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宋至清,北高峰的寺庙殿宇星罗棋布,宝塔矗立。南宋时建有上塔和下塔,各建有上塔院与下塔院。曾任严州知州的陆游诗云:“潮生东西津,雨暗上下塔”,所指的就是北高峰的上下塔,而上塔院就建在圆通禅院的遗址上。明永乐二十年(1422),僧修忠在上塔院遗址重建圆通禅寺。明弘治十年(1497),严州知府李德恢在北高峰建顺济庙,在庙左立《都御史宋碑记》碑石。明万历四年(1576),严州府同知林烋建梓潼真君行祠于北高峰二峰尖。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北高峰顶建三官庙。由于历史上的战乱兵燹、天灾人祸,这些寺庙殿宇都灰飞烟灭、荡然无存,但圆通禅寺遗址尚存。
富春山北高峰也是历代官员、名人雅士览胜赏景之处,曾留下许多传世诗篇。
北宋名臣、睦州知州赵抃,曾登临游览北高峰作诗云:“上石披松十步劳,下窥人物见秋毫。嗟谁更向山峰顶,树塔孤撑碧落高。”在观览圓通禅院时赋诗:“风送荷花香满栏,上人宴生水云间。时中静极光通达,岂特浮生半日閒。”南宋末在严州丽泽书院讲习的金履祥陪族兄同游北高峰:“客中连日雨和风,晴色今朝杳霭中。遥想雁行公事毕,肯来同上北高峰。”东津旅中同徐改同游:“愿言携手高峰去,俯瞰苍茫尽睦州。”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官至南京工部尚书、兵部尚书吴文华游此高峰诗云:“才别黄山六六峰,又从古睦泛江中”“十载高峰叨再涉,置身如在广寒宫”。
清严州府教授计楠,对北高峰情有独钟:“环绕君峰若翠屏,北高峰处接苍冥。将台猿聚树阴合,古井龙归云气腥。游客漫寻砖塔字,老僧默诵石楼经。禅堂遥对桐江口,叶叶风帆过远汀。”
富春山北高峰是严州的风水宝地,是建德梅城人民引以为傲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当珍惜古人留下了这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继续大力彰显弘扬严州文化和宋韵文化,让富春山北高峰这颗明珠更加璀璨、更加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