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头老虎的名字相当霸气,让人想到林中的百兽之王。它的大名叫褐菖鲉,台州叫岩头虎、岩头老虎,宁波舟山一带叫虎头鱼,浙江别的地方,也有叫礁虎头鱼的。我儿子小名也叫老虎,儿子小时候,带他到海边玩,吃岩头老虎,他说了一句,老虎吃岩头老虎。这真是有意思的一句话。他现在读哲学,天天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人生终极问题,再也不会说这么幼稚而有趣的话了。童言无忌,人只有在童年,才有任性天真的权利。
岩头老虎如岩石上的猛虎,石洞石沟、石缝石坎、水底下的暗礁,都是它的家。不管水深水浅,都得有石头,它才愿意安家。这个红胖子,喜欢躲在岩礁下,将自己伪装成石头,故得诨名石头鱼、石头鲈、石狗公、石九公。这些名字,带着些许随意和亲昵,如同乡人给自家的娃起名“石蛋”。石头鱼,因居住环境而名,如日本人名中的松下、芭尾、山本、上野、田中。
岩头老虎虎头虎脑,看上去还有点龇牙咧嘴,它两眼之间深凹下去,体侧长着一堆尖锐的棱棘,分明就是个刺头儿。看样子就不好惹。它一身花斑,如天边一抹晚霞,肤色艳丽,身体两侧有多条不规则的暗色横纹,或橘红、或暗褐或红褐,看上去像是个染发刺青的不良少年。因为长得与石斑魚有几分相似,故又名小石斑。
岩头虎性情凶猛,小虾小蟹这些甲壳类动物,小鱿鱼、小章鱼这些头足类动物,都是它的美食。它好吃懒动,并不挑食,没有美食时,海中微生物也可将就,甚至海蜈蚣、海蟑螂,也是它的盘中餐。吃相凶猛,胃口奇好,它常常吃得大腹便便、脑满肠肥。平素里,它宅在海底之下,伪装成一块平淡无奇的礁石,像个耐心的老渔翁在石洞里守株待兔,一看见猎物靠近,它就闪电般出击,一把将猎物扯进洞里。
垂钓者摸透它的脾性,以小虾、小鱼、海蜈蚣、海蟑螂等作为钓饵,引它上钩。看到有好吃的,它便奋不顾身扑上去。这厮蠢笨,哪怕用鱼形的假饵引诱,它也会上当。一张馋嘴,害了卿卿性命。
我钓到过岩头虎。那是我第一次垂钓。在大陈岛,我以拉嘘虾作钓饵,鱼线刚一放下,就感觉被咬住,带着兴奋一把拉上来,哈哈,真的是一条岩头虎!初钓就能钓到岩头老虎,并非我手段高明,实在是岩头老虎太贪吃了。身边那些老手,用假饵逗钓岩头虎,不一会儿,就钓上一条,再钓,又是一条!菜场鱼摊上的岩头虎,十之一二嘴里都还塞着假饵,贪吃送命啊。
每年夏秋季,成群的岩头虎到海滩边以及礁石间产卵,岩头虎属卵胎型,一生出来就是仔鱼,每次能产一二万尾,成活率相对于卵生的,要高好多。这个时候,更容易垂钓。别的鱼不容易钓到,钓一些岩头虎,也可以长长士气。用钓友间的行话说就是,拉拉手感刷老虎去。
岩头老虎的大名很有学究气,叫褐菖鲉。鲉类大多是毒鱼,岩头老虎身上的刺也有毒,如果不留意踩了它,它就会毫不客气地反击。背上的一排尖刺,像针一样扎入脚掌,让人痛不欲生。有一种生活在珊瑚礁边上的石头鱼叫玫瑰毒鲉,如蛇蝎美人,色彩艳丽却有剧毒,发射出的毒液让人很快中毒,并在剧烈的疼痛中死去。
岩头老虎有江湖气,是行走江湖的“蛮汉”。过去岩头老虎不值钱,个头小,刺又多,现在一斤也要上百元,身价比带鱼、鲳鱼都要高。江边大排档上,它有很高的点击率。喜洋洋的赤色、鱼肉鲜甜而浓厚、皮厚而有胶质,细腻肥嫩,口感极佳。可以水煮、红烧,可以酱汁,可以清蒸,可以葱油、椒盐,可以与豆腐清炖,还可以烧鱼片粥,经得起百样折腾。台湾海峡、韩国一带的海域,岩头老虎很多,个头也大一些。大陈岛的岩头虎个头虽小,但因为这片海域咸淡冲融,岩头虎的肉质格外鲜甜。
闽南一带相信岩头老虎能清凉下火。不知这地方的人身上究竟有多少的火气,夏天喝凉茶祛火不够,还要吃岩头虎败火。他们把岩头虎清炖,甚至与苦瓜同炖。略苦的口感吃下去,仿佛体内的熊熊大火立马被扑灭。
几年前,为了写《浙江有意思》,先生陪我去舟山采风,当时的《舟山日报》副总编盛情接待。他请我在沈家门吹海风吃海鲜,其中有一道就是椒盐虎头鱼。虎头鱼在油锅中炸得劈啪作响,端上来后撒上椒盐,外面香酥可口,鱼肉鲜嫩无比。那一晚,我们四人喝了不少酒,说了不少话,那个初夏的傍晚,是神仙般的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