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景徽,钟美容,韦丽华,陈航言,吴 帆
1.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广西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我国老年人冠心病患病率为27.8‰[1],在人口老龄化大背景下心血管负担日益沉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作为冠心病的重要治疗手段,虽可疏通闭塞血管缓解临床症状,但无法改善远期预后[2]。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明确指出,术后参与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对延缓冠心病进展,提高病人运动能力,以及全面改善生命预后有重要价值[3]。但目前我国心脏康复发展相对滞后,覆盖率有待提高,并且由于我国冠心病PCI术后病人存在高水平运动恐惧[4-5],更加阻碍了心脏康复的参与度与依从性[6]。目前,国内有关冠心病PCI术后病人运动恐惧干预研究较少。国外学者提出用暴露疗法,即让病人坚持参与运动有助于降低运动恐惧水平[7]。ahin等[8]让冠心病病人参与基于运动的心脏康复计划后,运动恐惧显著减少。运动作为心脏康复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训练强度和方式对病人获益可能产生一定影响。以往对于PCI术后病人的运动方案较多选用中等强度连续运动训练(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MICT)[9],目前,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因其风险较低,获益高于MICT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将HIIT应用在老年冠心病PCI术后运动恐惧病人中,取得较好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心血管科行PCI术后的老年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70例老年冠心病PCI术后运动恐惧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③首次行PCI术;④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⑤心脏病病人运动恐惧量表评分>37分;⑥根据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评估运动风险分层为低危[3]。排除标准:①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运动;②心功能Ⅲ~Ⅳ级;③严重心律失常;④严重高血压;⑤恶性肿瘤晚期,肝、肾、肺等重要脏器严重障碍。脱落标准:①病人要求中止研究;②病人因各种原因未完成预期康复训练所需频次与时间;③病人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所有病人均为自愿参与运动康复训练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1 组建训练小组并进行培训
本研究干预小组成员共7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1名,研究生2名,康复师1名。具体干预方案由小组参考相关文献后制订。副主任医师负责判断病人是否符合入组标准;副主任护师负责人员技能培训与质量控制;主管护师负责统筹运动康复训练方案的实施,包括病人的日常康复训练、健康教育等;研究生负责建档、收集资料、数据分析。以上人员均掌握心脏康复基本知识,HIIT方案的内涵、实施步骤以及病人突发疾病应急预案的处理方法。
1.2.2 对照组
1.2.2.1 出院前准备阶段
病人行PCI术后,待病情稳定,即开始Ⅰ期心脏康复。①由护士给予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冠心病危险因素、规范用药、运动康复、情绪与睡眠、饮食等心脏康复五大处方内容,让病人及其家属意识到以运动为核心的心脏康复对改善预后的重要性;②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病床-室内-走廊-楼梯为递进顺序的步行活动,全程佩戴便携式心电监护设备,将病人活动时的心率控制在较静息心率时的基础上增加每分钟20次,且病人自我感觉不大费力,即博格(Borg)评分<12分。
1.2.2.2 出院后实施阶段
嘱病人准备小米运动手表1只,智能手机1台。病人PCI术后1个月回院复查时开始适应性训练,要求1名会操作电子产品的家属陪同,护士为病人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具体使用方法:手机安装小米健康APP记录运动数据,佩戴小米运动手表并开启运动模式后在病区进行慢跑或快走训练,运动中可通过查看表盘,明确运动时间以及心率变化,将心率控制在(220-年龄)×(50%~70%)范围内,时间10 min。若病人耐受良好,未出现警告性症状和体征,即转为居家Ⅱ期心脏康复阶段,具体方案为:①每天上午非空腹状态下慢跑或快走。方案1,每周3次,每次50 min;方案2,每周5次,每次30 min;病人任选其一,共干预12周;②运动中佩戴小米运动手表,心率控制同前;③若运动中出现胸闷、胸痛、头晕、面色苍白等不适时,立即终止运动,及时处理并就医;④建立微信群,提醒病人每周合理分配运动时间;病人每次完成运动后用手机登录APP将运动报告截屏发送至微信群打卡,运动时间和心率曲线达到要求的记为有效,并对病人进行表扬与鼓励。
1.2.3 试验组
准备阶段同对照组。实施阶段:①病人PCI术1个月后在我院进行Ⅱ期心脏康复,护士做好场地、器械、流程介绍工作。②为病人佩戴便携式监护设备,运动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③适应性训练。器材采用德国耶格功率脚踏车,让病人不加负荷空踩2 min,若感觉良好进入正式训练。④正式实施HIIT。热身期为调整脚踏车负荷使病人心率达到50%最大心率(HRmax),运动5 min;高强度运动期为增加脚踏车负荷使病人心率达到80%~95%HRmax,保持转速为60~70 r/min,运动4 min;间歇期为降低脚踏车负荷使病人心率回落到50%HRmax,运动3 min;冷却期为保持病人心率50%HRmax,运动3 min;其中高强度运动期与间歇期交替完成4个循环。每周3次,干预12周。⑤运动期间全程由1名医护人员陪同,每完成1个循环,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⑥若运动中出现胸闷、胸痛、头晕、面色苍白、心电监护显示恶性心律失常、ST段压低≥0.1 mV或抬高≥0.2 mV等情况时,立即终止运动,予以对症处理。
1.3.1 心肺运动能力
心肺运动试验(CPET)是一种反映人体在运动负荷增加时心肺功能指标的诊断方法,可以客观地反映临床疗效和预后[10]。本研究采用德国耶格运动心肺功能检查系统为病人实施CPET,评定两组病人干预前、干预12周后的心肺运动能力,检测指标包括峰值摄氧量(PeakVO2)、无氧域时摄氧量(ATVO2),以上指标可以反映运动耐量以及心功能。
1.3.2 运动恐惧
采用中文版心脏病病人运动恐惧量表[11]测量两组病人干预前、干预12周后的运动恐惧水平。该量表共17个条目,由危险感知、运动恐惧、运动回避、功能紊乱4个维度组成,总分17~68分,分数越高表示病人运动恐惧水平越高,总分>37分提示高水平运动恐惧[7]。
1.3.3 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调查简表(SF-36)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干预12周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共36个条目,由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8个维度组成,根据维度转换公式[(实际得分-最低可能得分)/(最高可能得分-最低可能得分)×100]将得分标准化后,各维度可换算成0~100分,以8个维度得分之和的均分为判别标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12]。
本研究共纳入70例病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其中试验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脱落原因均为未完成预期康复训练所需频次与时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心肺运动能力指标比较 单位:mL/(kg·min)
表3 两组运动恐惧量表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4 两组SF-36评分比较 单位:分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12周干预后两组PeakVO2和ATV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HIIT有助于提高病人的心肺功能,改善运动能力,与Keteyian等[13]研究结果一致。HIIT能有效提高心肺耐力的机制可能与心脏泵血功能提高和外周骨骼肌氧化能力增强有关[14]。HIIT的特点是高低强度运动训练交替进行,刺激强度比传统MICT更大,提高运动能力的效果比MICT更强、更快,同时不增加安全风险[15-17],在改善预后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方面优势更明显[18]。在本研究中,试验组病人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有效性、安全性良好。
运动恐惧是由于病人担心疾病恶化或诱发不良后果,而对躯体活动产生回避的心理状态。由于缺乏正确认知导致运动恐惧,已经成为影响PCI术后病人心脏康复的重要阻碍[19]。本研究在干预时设置了准备阶段,让病人在充分了解与适应的基础上再进入正式训练,依从性良好。本研究结果显示,HIIT能降低老年冠心病PCI术后病人的运动恐惧水平(P<0.001)。分析原因,首先,可能与HIIT显著增加病人的PeakVO2有关。有研究显示,运动恐惧水平与PeakVO2的高低有一定关系[8]。PeakVO2是衡量有氧运动能力的金标准,HIIT能短时间内快速改善病人的心肺功能,使病人对运动训练更有信心。因此,可以提升自我效能感,从而降低运动恐惧水平[20]。其次,有Meta分析显示,HIIT相比MICT能带来更强的运动享受感[21]。从“成就动机理论”来解释,HIIT有别于单调乏味、强度恒定的MICT,HIIT通过高强度期与间歇期反复循环,使病人体验克服困难的同时收获更高的成就感,不仅在生理层面上给病人带来较高的健康收益,同时也带来更愉悦的心理感受。因此,推测HIIT让病人感知益处后降低了运动恐惧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12周干预后,试验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易华等[22]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有研究显示,更好的运动能力与更好的生活质量有关[23-24]。因此,心脏康复计划应以提高病人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标。HIIT方案在提升病人心肺功能指标,改善运动能力上较MICT优势更明显。因此,在相同干预时间内HIIT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效果更好。
HIIT对老年冠心病PCI术后运动恐惧病人有良好的干预效果,优于常规MICT。通过12周的训练,对病人的心肺运动能力、运动恐惧水平、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但本研究样本代表性有限,没有跟进方案的远期效果评价,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目前,我国已进入为全民健康奋斗的大健康时代,《“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需加强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心脏康复在心血管疾病防治康一体化上具备重要价值,医护人员要重视运动恐惧水平评估,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健康素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保障病人心脏康复的参与率。鉴于国外已开展居家HIIT康复方案研究并取得较好成效,今后可将互联网+HITT远程干预方案作为重点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