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保定市4519个家庭的数据

2023-05-23 07:48解会欣杨秀治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抚养人观念维度

解会欣, 陈 丽, 杨秀治

(1.北京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 北京 100009; 2.北京教育学院 合作培训部, 北京 100044)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学前儿童最主要的成长环境之一,家庭教育对儿童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发展均至关重要,在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方面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1-2]高质量的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获得良好发展,取得学业成功,更好地适应社会至为关键。《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对儿童家庭教育提出了要求,明确规定,家长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提升自身修养,为孩子树立榜样,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条件。[3]《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四条也明确提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4]。

有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家长并未系统接受家庭教育的学习和训练,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相关知识,更多是凭经验教育孩子。[5]相比城市的家长,农村学前儿童家长更缺乏相关的家庭教育理念与知识。农村由于经济欠发达、抚养人受教育水平低等原因,造成抚养人家庭教育观念落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和策略,进而阻碍儿童发展。如针对村小儿童的研究发现,不恰当的家庭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对儿童的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发展均造成了负面影响。[6]家庭教育在学前儿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农村家庭教育亟待关注。基于此,笔者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影响农村家庭教育的因素及影响途径,并针对农村家庭教育的开展提出建议,以真正提高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效果。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对河北省保定市8个贫困县14所幼儿园的农村学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6496份,其中5237份(占比80.62%)为母亲填写,1126份(占比17.33%)为父亲填写,113份(占比2.05%)为其他人填写,包括(外)祖父母和学前儿童的其他抚养人。其中,部分抚养人虽为农村户口,但居住在县城。为确保填写人实际参与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情况有充分了解,仅保留填写人为学前儿童主要抚养人的数据,共4519份。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调研对象及其家庭基本情况

续表1

(二)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的《家庭教育现状及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调研。问卷包括基本情况调查(含学前儿童基本情况、主要抚养人基本情况和家庭基本情况)、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行为和家庭教育效果,共60题,内部一致性信度0.944;KMO=0.964,χ2=207360.694,P<0.001,结构效度良好。

(三)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6.0进行家庭教育各维度的描述性统计,运用Likert 5点计分法了解农村家庭教育基本情况;考察家庭教育各维度及其与人口学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多元方差分析考察学前儿童不同抚养人、学前儿童主要居住地在家庭教育各维度上的差异;采用PROCESS进行中介效应检验,考察家庭教育理念、行为和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三、研究结果与发现

(一)农村家庭教育基本情况

从表2可知,农村家长在家庭教育观念维度得分(3.765)高于家庭教育行为维度得分(3.531),其中,家庭教育观念中,家庭教育职责得分最高。具体来看,家长在家庭教育职责一项得分最高,但在家庭教育意识和家庭教育效能感两项得分较低,说明所调研家长群体能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但缺乏主动教育意识,家庭教育效能感也较低。同时,所调研家长在家庭教育行为,尤其是冲突解决一项上得分较低,说明家长在亲子沟通方面缺乏技巧。

1.不同抚养人在家庭教育各维度的差异分析

表2 农村家庭教育基本情况

对学前儿童主要抚养人进行分析发现,学前儿童主要抚养人为母亲的情况居多,占比 94. 8% ,父亲占比较低,仅为 4. 3%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位较为严重。 表3显示,父亲和母亲在家庭教育观念上存在显著差异, 母亲在家庭教育职责和教育意识上得分显著高于父亲;所调研父亲和母亲在家庭教育其他维度差异均不显著。

表3 不同抚养人在家庭教育各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2.学前儿童主要居住地在家庭教育各维度差异分析

考察家庭教育各维度在学前儿童主要居住地上的差异发现,居住地在家庭教育职责、树立榜样和冲突解决三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农村家长在树立榜样和冲突解决两项得分显著低于乡镇和县城家长,但在家庭教育职责一项得分显著高于乡镇家长,与县城家长差异不显著(表4)。(1)为便于表述,此处的农村家长、乡镇家长和县城家长分别指的是主要居住在农村、乡镇和县城的农村学前儿童家长。下同。

(二)人口学变量及家庭教育各维度相关分析

考察被调研家长的年龄、受教育水平、家庭平均月收入与家庭教育观念、行为和效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家庭平均月收入和家庭教育观念、行为及效果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表5)。主要抚养人受教育水平和教育职责、教育效能感及亲子陪伴存在显著正相关(表5)。家庭教育观念、行为和效果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家庭教育观念较好的家长会采取更合适的家庭教育行为,家庭教育效果更好。具体表现为,家长认识到自己在学前儿童教育中所承担的重要职责,会有意识地学习家庭教育有关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为孩子树立榜样,更多陪伴孩子,冲突解决的能力更强,亲子关系更和谐,学前儿童发展也更好。

表4 学前儿童主要居住地在家庭教育各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表5 人口学变量、家庭教育观念、行为和效果相关分析结果

续表5

(三)家庭教育影响因素及路径分析

控制主要抚养人年龄、学前儿童所在年龄班、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留守儿童等变量后,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合并家庭平均月收入和主要抚养人受教育水平)对家庭教育效果的预测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假设,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正向预测家庭教育效果,且可以通过家庭教育观念、教育行为间接影响家庭教育效果。

根据中介效应检验程序,[7]首先,检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家庭教育效果的直接预测作用。从图1可以看出,模型拟合良好,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直接预测家庭教育效果 (R2=0.0036,F(6,4512)=2.6812,P<0.001;β=0.030,P<0.001) 。其次,检验家庭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教育效果之间的中介作用。加入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作为中介变量后,模型拟合良好(R2=0.551,F(8,4510)=692.122,P<0.001)。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对家庭教育效果的预测作用显著(β=0.225,P<0.001;β=0.625,P<0.00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家庭教育效果的正向预测作用不再显著 (β=-0.019,P<0.01)。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介效应显著,效应量分别为35.56%和66.67%(表6)。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既可以直接预测家庭教育效果,也可以通过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两条路径间接影响家庭教育效果。

图1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家庭教育效果的多重链式中介模型

表6 家庭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教育效果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此外,分析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显著预测家庭教育行为(β=0.089,t=5.974,P<0.001)。加入家庭教育观念作为中介变量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家庭教育行为的预测作用不再显著(β=-0.002,P=0.750)。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完全中介于家庭教育观念影响家庭教育行为。

四、讨 论

(一)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不同维度差异

本研究发现,家长自评家庭教育观念得分较高,家庭教育行为得分较低。说明家长虽然具备较好的家庭教育观念,但未能落实到家庭教育行为上。杨庆华针对北京市朝阳区的家庭教育调研结果也显示,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没有耐心教导孩子”“工作太忙,和孩子缺乏交流”等问题。[8]

具体分析发现,在家庭教育观念维度,所调查家长对家庭教育职责的认识最为到位,但家庭教育意识和教育效能感得分较低。这说明家长虽然认可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但缺乏主动学习家庭教育有关知识和方法的意识,家庭教育实施方面的知识和方法严重缺乏,获取家庭教育资源的渠道较为缺乏。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家长受教育水平的限制导致其在家庭教育理念和能力方面有待提升,家庭教育意识有待加强,同时也提示我们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还存在短板,如现有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与家长需求不匹配,家庭教育指导渠道还不够畅通等。

所调研家长在家庭教育行为各维度,尤其是处理亲子冲突方面表现欠佳。具体而言,家长在树立榜样维度中“在家庭中,孩子每天都能看到我读书、学习”、亲子陪伴维度中“我每天给孩子读书/讲故事”“我每天陪孩子做游戏/玩玩具”,及冲突解决维度中“日常生活中,我会经常提醒或约束孩子”“和孩子发生冲突时,我能很快、巧妙地解决”几个题目得分较低。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农村地区家长自身缺乏学习的习惯,也没有给孩子读书/讲故事的意识,也可能是因为家长为生计忙碌,无暇给孩子读书、陪孩子游戏。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导致家长缺乏处理亲子冲突的方法和技巧。

在家庭教育效果方面,家长在亲子关系维度中“我和孩子的关系很和谐”“孩子喜欢和我一起玩”两题,及幼儿发展维度中“我的孩子自主意识比较差,生活自理能力有待提高”“我的孩子遇到困难会退缩或发脾气”两题得分较低,说明亲子关系的融洽程度并不理想,所调研群体儿童不管是在生活自理,还是心理品质方面均有待提高。这可能是由于家长缺乏行之有效的亲子沟通和交流方法,导致孩子在独立自主、耐挫等方面出现问题。这再次提示我们对农村地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的必要性。

(二)家庭教育各维度城乡差异

针对学前儿童主要居住地的分析发现,居住在县城、乡镇和农村的农村学前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职责、树立榜样和解决冲突几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农村家长在树立榜样和解决冲突方面较乡镇和县城家长差,但在家庭教育职责维度,农村家长优于乡镇家长,与县城家长差异不显著。说明农村家长虽然在教育观念上与乡镇和县城家长并无差异,甚至在某些方面优于乡镇家长,但在家庭教育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以身作则的态度,以及与学前儿童相处的方法和技巧。

农村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和策略,这一结果在以往研究中也有发现。如家庭教育面临“量”和“质”的双重困境。一方面,家长陪伴和教育学前儿童的意愿较弱、情感参与不足,陪伴时间不足,质量不高;另一方面,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储备,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遇到问题也不能以恰当的方式处理。[9]这可能与农村经济欠发达,父母忙于生计,缺少获取家庭教育有关知识的渠道,缺乏家庭教育的有效指导等原因有关。本研究并未发现农村、乡镇和县城家长在家庭教育效果上的差异,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本研究中居住在乡镇和县城地区的学前儿童数量较少,对结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本研究发现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与家庭教育效果存在显著正相关。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深远的。本研究中学前儿童年龄较小,即便没有发现差异,也不能否认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三)不同抚养人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差异

针对学前儿童主要抚养人的调查结果显示,母亲作为学前儿童主要抚养人的家庭占比近95%。可见,在农村的家庭教育主要由母亲承担,父亲参与较少。以往研究也发现,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缺位现象普遍且严重。[10]

针对父亲和母亲在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上的差异分析发现,母亲在家庭教育职责和教育意识两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父亲。母亲更认可家庭和自身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具有较高的家庭教育意识。研究表明,父亲参与家庭教育越积极,幼儿社交退缩越少、抑郁情绪越少,注意力发展越好。[10]父亲参与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也有很大帮助。[11-12]因此,有必要提高农村地区父亲的家庭教育观念,鼓励父亲积极参与到家庭教育中,学习有关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参与频率和质量。同时,虽然本研究并未发现父亲和母亲在家庭教育行为上的差异,但父亲在树立榜样和亲子陪伴两个维度得分高于母亲,且以往研究结果表明,父亲在树立榜样、建立规则、解决亲子冲突方面具有一定优势。[13]母亲适当放权,充分发挥父亲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优势,与父亲协同教养,更能促进幼儿各方面良好发展。[14-15]

(四)家庭教育影响因素及路径

分析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够直接预测家庭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家庭教育观念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教育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通过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两条路径间接影响家庭教育效果。以上结果说明,影响农村家长家庭教育行为、决定农村家庭教育效果的更直接因素并非家庭经济状况或主要抚养人的受教育水平。主要抚养人的家庭教育观念如何,是否具备一定的家庭教育能力、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方法和策略是影响家庭教育效果的更直接、更重要因素。

家庭投资模型在解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发展之间关系时提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发展的影响通过家庭投资产生。家庭投资既包括生活必需品投资、居住地投资,也包括学习资源投资和行为投资。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有经济条件为儿童提供更多学习资料,更丰富的教育交流和活动经验,父母会更优先选择能促进儿童各方面能力发展的活动类型,为儿童提供更专业的指导,[16-17]即更多学习资料和更多活动开展是促进儿童发展的更近端因素。如父母为儿童购买更多阅读资源,带儿童多参加教育和文化活动,为其读书,与其进行交流等。[18-19]这提示我们,即便农村经济落后、学前儿童抚养人受教育水平较低这些现状暂时无法改变,但只要能够改变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帮助其掌握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和策略,就能够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效果,促进农村地区学前儿童更好发展。

五、建 议

(一)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学前儿童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力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为家长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20]。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21]。目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需求旺盛与资源供给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22]且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存在城乡发展不均,个体所获得的家庭教育指导机会存在差异。[23]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地区家庭指导服务机构建设,加大对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力度,尤其是加强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力度。

针对农村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的建设,可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妇联、乡村幼儿园、学校、图书馆等机构的作用,使其成为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指导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针对目前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不健全、不充分,服务机构分布不平衡的问题,要加强政府主导,扩大公共资源服务家庭教育的范围;发挥信息网络技术优势,建立健全“互联网+”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体系,开发多种形态的、优质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和服务,以解农村家庭教育燃眉之急。

(二)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体系建设,提升农村学前儿童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

研究发现,农村学前儿童家长认可家庭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但普遍缺乏家庭教育意识和教育效能感,以及家庭教育的能力和具体方法。以往研究发现,家庭教育时间投入效应是经济投入效应的2倍,且对于缺乏父母陪伴的农村儿童而言,时间投入对其发展产生的效应更大。[24]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体系建设,针对农村学前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加强其家庭教育意识,拓宽其获取家庭教育资源的渠道,帮助其更快捷、更精准地获取家庭教育有关知识和方法;鼓励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陪伴孩子,指导其在家庭中与孩子开展有效互动,如为孩子读书讲故事、陪孩子游戏等,进行高质量陪伴;持续为农村学前儿童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如亲子沟通与交流的方法和技巧、解决亲子冲突的策略、陪伴孩子游戏的方法等,全面提升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

(三)加强科学研究,完善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人才培养机制

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每个家庭所面临的问题都具有个性化的特点。甄别家庭教育中不同类型的问题,加强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开展个性化教育指导对提高家庭教育效果至关重要。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内容缺乏针对性,[25]家庭教育指导与家长需求不一致,[26]存在“开普适药方”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力量,设立对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研究机构,开展对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各类课题研究,多途径收集信息,准确把握需求,完善家庭教育指导资源建设,构建适合中国农村家庭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和途径。

开展科学、有针对性的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需要指导者具有家庭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敏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深入研究农村学前儿童及其所在家庭,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长期、深入指导和帮助。因此,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农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人才势在必行。在现阶段,应鼓励高校设立家庭教育人才培养机构,构建和完善家庭教育课程,全方位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者的专业水平。

猜你喜欢
抚养人观念维度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未满60周岁四种情形可主张被抚养人生活费
浅谈抚养事实公证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再婚老人有权要求分割儿子交通事故赔偿款吗
人文关怀视域下毕节市孤儿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
健康观念治疗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