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好 杨兵 俞文华 周红兵 周仁先 王申宝 卓大龙
摘要 白湖麦1号是安徽省白湖种子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弱筋小麦新品种,是从罗麦10号变异株中通过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赤霉病等特点,适合在长江中下游区域种植。2022年5月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220004。对该品种的选育过程、植物学特征特性、高产栽培进行了分析,为品种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高产;弱筋小麦;选育;白湖麦1号
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3)08-0031-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8.008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Breeding Report on New Wheat Variety Baihumai 1
WANG De-hao,YANG Bing, YU Wen-hua et al(Anhui Baihu Seed Co., Ltd., Lujiang, Anhui 231508)
AbstractBaihumai 1 is a new soft wheat variety selected by Anhui Baihu Seed Co., Ltd., through systematic selection from the mutant strain of Luomai 10.Baihumai 1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yield, high quality,medium resistance to scab and so on.It is suitable for winter wheat planting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In 2022, it was approved by the National Crop Variety Approval Committee, and the code number was 20220004.We analyzed the breeding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the variety, in order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variety.
Key wordsHigh yield;Soft wheat;Breeding;Baihumai 1
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有超过1/3的人口以小麦为主要口粮[1]。而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小麦生产和消费国,小麦生产对稳定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4]。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食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为以后小麦育种指明了方向,具有高产、稳产、优质、绿色的小麦新品种已成为今后小麦育种的重要目标。
白湖麦1号是安徽省白湖种子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好、适应性广、赤霉病抗性好,具有弱筋的特点[5-7],适宜在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区、河南省信阳地区与南阳南部以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上海市等地种植。鉴于此,笔者分析了白湖麦1号的选育过程、植物学特性、栽培技术要点,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1亲本及选育过程
1.1亲本组配白湖麦1号是由罗麦10号变异株经系统选育产生。罗麦10号是上海市宝山区生物技术中心用557(来源于99-2/繁276)/罗麦8号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具有综合抗性好,抗赤霉病、白粉病和穗发芽能力强[8-9]的特点。
1.2选育过程2010年秋种,在公司试验田建立了选种圃对罗麦10号进行系统选育。2011年6月通过大田选株和室内复选,确定在选种圃上选出了优秀变异植株16个(主茎穗);2011年秋播时进入鉴定试验(穗行圃),选出优秀品系9个;经过2012年度以后的多年品比试验和多点适应性试验,到2015年6月选出该优秀品系,系谱号为LM10X-06,命名为白湖麦1号。2015年10月繁殖种子。2016—2017和2017—2018年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品种比较试验,综合表现优异。2018—2019 年国家小麦品种试验长江中下游组区域试验总结,综合表现优异。2018—2019、2019—2020年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2020—2021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品种生产试验。2022年5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220004。白湖麦1号选育系谱图如1。
2植物学特征特性
2.1高产稳产以白湖麦1号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麥组的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该品种具有丰产性、稳产性。由表1可知,2016—2017年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6 366.0 kg/hm,2017—2018年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6 352.5 kg/hm。2018—201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 669.0 kg/hm,比对照扬麦20增产5.55%,两者间差异极显著,居A组试验第4位;2019—2020年度续试,平均产量6 631.5 kg/hm,比对照扬麦20增产8.39%,两者间差异极显著,居A组试验第2位。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 650.2 kg/hm,比扬麦20(CK)增产6.97%。2020—2021年国家长江中下游冬麦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 553.5 kg/hm,比扬麦20(CK)增产7.44%。
对白湖麦1号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产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8—2019年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19个试点,16个试点增产,增产点次率84.2%,其中增产≥2%的试点15个,达标点次率78.9%;2019—2020年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19个试点,18试点增产,增产点次率94.7%,其中增产≥2%的试点17个,达标点次率89.5%;2020—2021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生产试验10个试点,9个试点增产,增产点率90.0%。统计3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48点次中43点次增产,增产点率89.6%,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白湖麦1号稳产性较好。
在长江中下游冬麦组连续2年区域试验中,白湖麦1号产量在6 000 kg/hm以上的试点占比达68.4%,其中6 000~6 750 kg/hm的试验点数量8个,产量在6 751~7 500 kg/hm的试验点数量8个,产量在7 501~8 250 kg/hm的试验点数量4个,8 251 kg/hm以上的试验点数量6个。2020—2021年生产试验中6 000 kg/hm以上的试点占比达70%,其中6 000~6 750 kg/hm的试点有2个,产量在6 751~7 500 kg/hm的试点1个,产量在7 501~8 250 kg/hm的有2个,8 251 kg/hm以上的试点2个。综合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产量结果显示,产量在6 751~7 500 kg/hm的试点9个,产量在7 501~8 250 kg/hm的有6个,8 251 kg/hm以上的试验点数量8个,从以上产量分析可知,白湖麦1号产量一般稳定在6000~7500kg/hm ,高产可达到8 250 kg/hm。因此具有一定的高产潜力。
2.2农艺性状白湖麦1号春性,幼苗习性半匍匐,叶片宽长,叶色呈黄绿色,有较强的分蘖力。由表2可知,区域试验结果显示,白湖麦1号株高83.6 cm,株型紧凑,整齐度好,熟相好,抗倒性较好。穗型纺锤形,长芒,红粒,籽粒半硬质,饱满度较饱。有效穗数464.2万/hm,穗粒数41.4粒,千粒重40.1 g。全生育期199.9 d,比对照品种杨麦20熟期稍早。
2.3产量结构由表2可知,白湖麦1号分蘖力较强,最高有效穗数为477.0 万/hm,结实率较好,每穗粒数最高达41.7粒,千粒重最高为41.1 g,产量构成要素表现较好。
2.4综合抗病性由表3可知,白湖麦1号赤霉病抗性较好, 在2018—2019和2019—2020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赤霉病抗性鉴定均为中抗。白湖麦1号抗倒性强,在长江中下游冬麦组2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83.6 cm,2018—2019和2019—2020年2年区域试验倒伏程度3级以下达到94.7%,倒伏面积40%以下的分别94.7%、89.5%。
2.3品质分析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测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显示,2018—2019和2019—2020年品质检测结果为籽粒容重790 g/L、790 g/L,蛋白质含量12.6%、10.33%,湿面筋含量28.5%、20.9%,稳定时间4.2 min、2.2 min,吸水率58.9%、54.8%,最大拉伸阻力272.E.U、299.E.U,拉伸面积64 m2、90 m。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国家弱筋麦标准。
3栽培技术要点
3.1播种时期白湖麦1号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
3.2合理密植适期内播种量187.5~225.0 kg/hm,基本苗240万~270万/hm;迟播田或缺肥田,基本苗相应增加。
3.3增施底肥,氮磷配施目标产量6 000 kg/hm的地块需纯氮210~240 kg/hm,建议按照弱筋小麦种植方式,合理控制氮肥与P、K肥、有机肥的配合使用,冬、春控制中期旺长,合理施拔节孕穗肥,防早衰,提高结实率。
3.4病虫害防治合理防治病虫害,以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等病害为防治重点,注意蚜虫、红蜘蛛等虫害的防治。
4结语
小麦是安徽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安徽省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始终保持在全国小麦主产省的第4、5位,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10]。随着小麦区域极端气候越来越常态化以及农业耕作制度的变化,小麦育种的目标已经由高产转变为绿色、安全和高品质。经过对安徽省国审小麦新品种白湖麦1号进行多年和多点大田示范和推广,该品种表现出高产、优质、广适、抗赤霉病等优点,在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均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适宜在安徽省、江苏省淮河以南地区、河南省信阳地区与南阳南部以及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上海市等地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1] 赵广才.小麦优质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2] 何中虎,庄巧生,程顺和,等.中国小麦产业发展与科技进步[J].农学学报,2018,8(1):99-106.
[3] 陆增根,戴廷波,姜东,等.不同施氮水平和基追比对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6,26(6):75-80.
[4] 吴宏亚,汪尊杰,张伯桥,等.氮肥追施比例對弱筋小麦扬麦15 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5,35(2):258-262.
[5] 李春燕,封超年,张影,等.氮肥基追比对弱筋小麦宁麦9 号籽粒淀粉合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5,38(6):1120-1125.
[6] 陆增根,戴廷波,姜东,等.氮肥运筹对弱筋小麦群体指标与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7,33(4):590-597.
[7] 姚金保,马鸿翔,张平平,等.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弱筋小麦宁麦18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7,30(7):1507-1510.
[8] 吴杰,盛华芳,高晓东,等.小麦新品种‘罗麦 10 号’ 的选育及栽培[J].上海农业学报,2012,28(1):134-137.
[9] 曹玲珍,朱国,薄玉华,等.“罗麦 10 号”高产群体特征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J].上海农业科技,2018(5):55-58.
[10] 吕磊.2019—2020年度安徽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8):45-4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