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非遗藏品社会生态的技术重构

2023-05-22 13:39周天
非遗传承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藏品数字化数字

周天

一、非遗藏品数字化:NFT 潮流的扩散

作为中华历史文化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正在迎来数字化的全新机遇。伴随着元宇宙、Web3.0、区块链等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潮流,数字藏品(NFT)为非遗提供了全新的产品形态、流通运作渠道以及艺术收藏价值。NFT 的英文全称为Non-Fungible Token,是指通过区块链技术生成唯一标识凭证的数字化作品或艺术品,主要有数字图片、音乐、视频、3D模型、电子票证、数字纪念品等展现形式。在区块链上数字加密货币分为原生币和代币两大类。前者如比特币、以太币等,后者如依附于以太坊而发布的token。

NFT 即为非同质化代币,它具有的非同质化、不可拆分的特性,使其可以和现实世界中的一些商品绑定,成为发行在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该资产可以是游戏道具、数字艺术品、门票等,并且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

NFT 的诞生基于2017 年以太坊中一个叫作CryptoPunks 的像素头像项目,这些像素头像总量上限为1 万,任何两个人物都不能相同,拥有以太坊钱包的人都可以免费领取,领完后可以放到二级市场交易。由于NFT 具备天然的收藏属性并便于交易,加密艺术家们便可以利用NFT 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数字艺术品。因此在美国艺术圈中,越来越多的主流艺术家开始将作品和NFT 绑定,创建或“铸造”NFT。2021 年NFT 火爆,成为市场追逐的新宠。

非遗产品与数字化技术的嫁接,重要的推动力量来自技术与市场两个层面。随着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数字消费模式逐渐被消费者接受。NFT 艺术品拍卖量节节攀升,价格屡创新高。阿里、腾讯等众多巨头公司纷纷入局,艺术家、名人、工艺大师也不甘其后,将自己的作品转化成NFT 藏品推出。随着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走向更加成熟和高质量的发展,数字馆藏行业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非遗数字化藏品的出现,也正是整个技术市场潮流演化的必然。

二、平台与作品:非遗藏品数字化的赋能机制

非遗产品所具有的天然艺术与文化属性,成为数字藏品持续升温之后的瞩目对象。多家上市公司正是在对数字藏品赛道的布局与竞争中,与非遗领域形成了跨界融合。2021 年7 月,被称作“A 股盲盒第一股”的金运激光,推出了“NFT 潮玩”盲盒,将实体玩偶映射到虚拟场景。2021 年12 月,视觉中国宣布打造的视觉艺术数字藏品平台“元视觉”上线。2022 年4 月,蓝色光标宣布数字藏品发行平台MEME上线。奥飞娱乐在鲸探、丸卡等平台推出多款“喜羊羊与灰太狼”等IP 数字藏品。5 月,上市公司中文在线发布公告称,公司打造的数字藏品平台“第五境面”App 正式上线。数字藏品类集中于文博、非遗、体育、航天、影视、动漫、潮玩等行业的势头中,其中发行量最大、最受平台青睐的为文博、非遗等IP。

从国际到国内,从游戏到社交,从艺术到文旅,NFT 在短时间内打通了多个领域的壁垒,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也跨入与数字藏品联姻的行列。2021 年年底,全球首个非遗数字藏品平台上线。平台以非遗为切入口,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研究院提供理论与政策支持,以中国科学院院士牵头的树图区块链为技术保障,以国内外都认可的“NFT”底层逻辑为支撑。平台还对阿里拍卖数字藏品做了将近半年的测试,同时上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相关权威单位。

数字平台是非遗数字藏品开发最重要的力量。2022 年5 月,由腾讯SSV 为村发展实验室与SSV 品牌中心联合推出,SSV 数字文化实验室、CSIG 至信链等团队一起参与共创的“为村共富农场”项目正式上线了首个试点活动——“何家岩云稻米认养计划2022季”。用户可以在小程序上进行稻田的“云认养”,认养农田之后还可以免费领取何家岩非物质文化遗产酉州苗绣系列数字藏品。作为腾讯SSV 数字文化实验室的生态共创合作伙伴,数盒科技为非遗苗绣数字藏品的发行和展示提供了技术支持,实现了9000 件非遗苗绣数字藏品的上链、生成、查询及领取等功能。这一次跨界尝试,将非遗、助农、数字藏品创新地结合在了一起。

在数字藏品的开发过程中,一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项目,优先及时地被转化为深具市场潜力的作品。扬州世界级非遗数字藏品《群仙贺寿图》就是典型个案。这一数字藏品发售2999 份,每份售价9.9 元,上线即全部售罄。围观网民达6.9 万余人、抢购者为3.2 万余人,抢购率为1∶108。《群仙贺寿图》原版是国家二级文物,是中国印刷博物馆广陵分馆的镇馆之宝,由于年代久远,用于套印的古板片损毁无法使用,存世数量极其稀少。以这一内容发行的数字藏品可以在电脑桌面、手机壁纸、社交头像、游戏皮肤、表情包等多场景中进行展示、研究、欣赏和分享。作为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的巅峰之作,《群仙贺寿图》的研究和收藏价值不言而喻。

非遗传承大师也在平台推动下有了新的创作形态。安徽途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鲸探平台,将两位非遗大师的代表作品数字化,联合发行了两款“非遗中国”系列数字藏品——《全家福》《观德亭》,两款产品各发行1 万份,每份售价18 元,22 日12 时在鲸探平台发售,立刻售罄。发行方发售这两款数字藏品,一方面是向传统非遗技艺及大师致敬;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发行数字藏品,为发扬徽州文化、传承和宣传传统非遗技艺做出贡献。

数字化藏品的开发,其意义远不止于市场层面,它同时为传统技艺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实践方向与路径探索。例如,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北京工艺美术一级大师孙颖制作的经典京绣作品“御园美景”通过数字化登录平台——十八数藏,使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剧装戏具制作技艺有了新的挖掘与融合。数字化作品采用象征宫墙红的真丝红大缎为底料,用京绣多种针法技艺诠释宫廷御园春夏秋冬的华美,形成一种寓传统艺术于现代数字化的刺绣艺术展现方式。

数字藏品平台的合作渠道除了一般的传承人,还有重要的官方机构。如视界观App 联合南京市博物总馆“视界数藏”,以公益形式发行了首批限量数字藏品“观非遗·南京”系列。发售的5 款数字插画藏品“观·云锦织造”“观·金箔锻制”“观·金陵刻经”“观·金银细工”“观·剪纸技艺”,完美呈现了南京非遗,展示了博物馆馆藏,并以数字化藏品的发行形式,大大丰富与补充了博物馆中的展览式接触和传统意义上的文博文创品。

数字平台对非遗藏品的成功运作,也带动了其他行业在产品开发中对非遗项目的兴趣,这也成为国内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前沿性方向。国内新晋珠宝品牌潮宏基发布的《花丝风雨桥》,藏品原型是潮宏基臻宝首饰博物馆镇馆之宝“花丝风雨桥”,为世界上最大的花丝工艺作品。在国内珠宝行业发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馆藏中,潮宏基珠宝的这一产品堪称独树一帜。这是其继元界大会和数字虚拟人之后,在数字时代的又一次深入探索,使装饰艺术、文化和新兴技术相互交织。

三、非遗数字藏品的网络化、在地化与圈层化

数字藏品让传统艺术变得日益技术化、日常化、平民化,为传统艺术、技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也为非遗传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渠道,可以让更多人能够随时随地在手机上看到经典艺术作品,传播媒介的迅速、便捷使得大众特别是年轻人能够更有效地触达和观赏,以年轻人熟悉喜欢的方式靠近他们,为非遗传播受众的年轻化助力颇多。

根据艾媒咨询《2022—2023 年中国数字馆藏运营状况及投资消费行为检测报告》,2022年53.3%的数字馆藏消费者是年轻人,其中女性群体占比略高(62.2%),超过半数的人因为“颜值”因素非常愿意选择购买数字馆藏。年轻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更倾向于展示数字收藏:3D 模型(52.5%)、头像/图片(49.5%)和AR/VR 直播场景(46.3%),在选择数字馆藏时,他们会更关注馆藏本身(52.7%),而不是数字馆藏平台。

此外,非遗数字藏品的跨地域、跨国界的非凡能力,使更多的海外青年关注到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更具有辨识度和独特性。如扬州发行的《群仙贺寿图》,海内外的青年人是其数字藏品消费的主力军。作为一种文创新形态,数字藏品把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以更年轻化的体验方式传递给受众,既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为文创企业打破常规、寻求新突破,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非遗数字藏品不但能够将抽象的文化寓意、圈层认同、心理满足、IP 价值等凝聚其中,同时还具有唯一、稀缺与独特的价值,更契合年轻世代追求独一无二的心理、彰显个性的自我表达与社交需求,同时以其收藏程序简洁便利而尤其受到年轻一代的热捧。非遗也为数字藏品带来了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中国有43 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位居世界第一,这为数字藏品在中国的本土化扩张提供了容量巨大的内容资源库,让中国的数字藏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了差异化优势。

四、非遗数字藏品生态安全的建构

2022 年5 月,数字藏品平台“天穹数藏”声称平台被攻击,数字藏品价格突然暴涨上千倍,上涨后的藏品被“秒卖”。2022 年3 月,数字藏品平台“唯一艺术”也遭遇了攻击,系统出现故障,部分订单出错。这一案例提醒人们,虽然数字藏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但在企业、平台布局进场“圈地跑马”的同时,也应意识到数字藏品的机遇和风险并存。同样,非遗与数字藏品的结合也并非完美,目前市场上的非遗数字藏品普遍存在形式单一、市场监管不完善、增值空间不明晰等问题,以及非遗是否真的能通过数字藏品触达到年轻人群而形成传承转化的作用,都有待时间的验证。

如何保障数字藏品的安全交易?目前不少企业为数字藏品平台提供安全服务:一方面为平台提供安全检测,筛查数字藏品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提供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对数字藏品的智能合约提供安全审计等服务,对安全漏洞进行全面的安全验证,并出具权威的安全审计报告。

在非遗领域,众多平台在数字藏品的权威性、官方授权以及平台的稳定性和可持性上都做了比较严格的布局。以上海的“天工严选”为例,作为文化云的数字藏品平台,“天工严选”的发展主旨是“打造中华文化数字内容优选平台”,专注于向全球宣传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通过数字技术为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保障艺术家和数字藏品的权威性、官方授权以及平台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天工严选”数字藏品依托文化云,汇集中国顶级文化艺术资源,聚合国内顶级美术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知名艺术家、收藏家的艺术作品、典藏文物,推动平台向全球领先的数字藏品综合服务平台方向迈进。平台对藏品从源头、交易、监管,以及安全检测、安全审计等方面都做出了较为严格规定。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中强调,要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推动科技赋能文化产业。数字藏品让非遗走近大众,接触更多年轻群体,让社会公众有更多机会感受到非遗的文化魅力,为非遗传承营建了更富活力的社会生态。以数字藏品赋能非遗传承,无疑是数字科技与传统文化之间深具潜力的碰撞。在现代非遗保护的进程中,这一碰撞在推动非遗在数字时代重新发掘自身的传承活力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其在发展中遇到的技术瓶颈、法律监管等一系列问题,也为非遗保护工作带来了更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的挑战。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整合文化、科技、市场等各方面的力量。

猜你喜欢
藏品数字化数字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罗妍妍藏品欣赏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