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我骄傲的,是我们的相知

2023-05-22 09:11陈思呈
时代邮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王鼎钧合群小宝

文 陈思呈

儿子小宝的学习成绩在他们学校就是中上水准,并不是学霸。所以这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妈妈在谈论教育经验。

小宝小学上的是一所寄宿学校,师资和环境都非常好。前几年孩子表现得没有很抗拒,每次去学校虽然不能说很期待,起码心平气和。但到四年级之后,可能是学习压力大了,小宝频繁地对我说,不想住校,想每天回家。而那一年开始,我和先生的工作也不再像之前那么忙,我们有了每天接送他的时间。

三个人协商后做了个决定:跟学校申请走读。我们自己接送小宝,晚自习结束后回家,早读之前到校。

这个选择的坏处很明显。有些集体活动是在课后组织的,小宝自然就参加不了。长辈都觉得我们太纵容孩子了。我的一个老领导特意打电话给我,说好好的孩子,别让我们给纵出性格问题了,尤其是男孩子,怕他长大成为“妈宝男”。

言之谆谆,一片苦心。我也不是没有担心过。但最后的落点是我看到了人的差异性。

一个人身上不可能全是优点,同样的,也不可能全是缺点,而一个人身上的优缺点,很奇怪,往往都有所联系,正如硬币的两面。换句话说,某个优点,往往就配备着某个缺点。

比如小宝确实不够合群,内向,有点社恐,自理能力不强,但与这些缺点相配备的,是他习惯独立思考,不玩手机,阅读量极大,敏感,心软,对人极真诚。我很难做到去要求他只保留那些优点,去除那些缺点。

我也看到有一些家长想消弭这种差异性,强行要求孩子合群,遵守某些大众要求的秩序。他们那样做,与我这样做,我们承受的压力是一样大的,每一个选择都有代价。具体怎么选择,有时候就取决于父母的直觉。

小宝在幼儿园时,几乎全班都会背《三字经》了,只有他不会。我很生气,责令他每天不背出一段就不能去玩。但他学得很慢,那个时候我非常焦虑,担心他不如别人。

后来我意识到,我的焦虑正是因为我不了解他。每个人的大脑兴奋点是不同的,有些孩子擅长艺术,有些孩子擅长动手,有些孩子擅长语言,恰好小宝在背诵诗文方面确实不行,他的“兴奋点”在另外的地方。我当时并不明白这一点,我只觉得别人会的,他也要会。如果我们对差异性有真正的认识,可能我们更能接受各种各样不同的孩子。

即使现在,小宝的成绩也不算很好,但他的优点我心中有数。我们家最值得我高兴的就是亲子关系特别好。疫情下的网课期间,我和小宝过着如同学一般共同学习的生活。他喜欢和我交流一切,有些科目我们甚至像同桌一样上网课,他说这叫“亲上加亲”。

我觉得这里面最珍贵的可能是相知,我们用行动表达对彼此的信任。

这种看起来“非主流”的教育,有几个前人的案例,值得和大家分享。

一个是作家王鼎钧。他曾写道,他小时候家里经常接待南来北往的朋友,晚饭后,父亲会让他和客人们交流,王鼎钧从这些走南闯北的人里面学到各种有趣的技艺,比如素描、口琴、武术……

我经常和孩子一起出门旅行。朋友们来家里玩的时候,只要话题合适,我尽量都会让孩子参与,我的考虑也许和王鼎钧的父亲是一样的:人是最生动的书本。我希望这个不合群的孩子能尽量地扩大他的视野。

第二个经验是要尽量与孩子保持同步的学习。

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说,他母亲给他的记忆是“用对成年人的平等友谊来代替对孩子的抚爱”。他们一起在废墟里翻找东西,林徽因找的是家里日常可用的工具,梁从诫寻找的是玩具。中国首位医学博士杨步伟也做了和林徽因差不多的事,她与她的大女儿一起,合作写了一本书叫《中华食谱》。

这些优秀的女性在教育子女时并不是单纯地付出或自我牺牲,而是保持学习,与孩子保持共同的成长,自己精彩的人生就是子女的路标。

小宝很喜欢动物,尤其喜欢蚂蚁,他的偶像是蚂蚁学家爱德华·威尔逊。我买了爱德华·威尔逊的全部作品,并尽量阅读,当我读他的代表作《蚂蚁的故事》时,小宝无比开心。

几年前读过的一本小说《万物的签名》,女主角阿尔玛有丰饶的一生。她的妈妈,比阿特丽克斯,教育理念非常先进。大女儿阿尔玛爱辩论,妈妈的要求是:“谈话不该是一场拼命奔向终点的比赛,要让你的交谈者说完他的想法。”二女儿普鲁丝登不爱交流,于是妈妈的要求是:“你不参与闲言碎语固然令我赞赏,但避开交谈又是另一回事。羞涩,只是另一种虚荣。”

基于这样的教育,阿尔玛一生都在“了解”另外的一些大脑和灵魂。了解的方式,离不开不断的表达、询问和争辩。这才是真正的自由、开放、民主和相知的家庭气氛。我时常想起这些案例,这些聪明的大脑和优秀的心灵。作为母亲是一项多么愉快的工作,不断学习的路上,我们需要榜样。我愿以她们为榜样。

猜你喜欢
王鼎钧合群小宝
谈合群
坚持做自己就是不合群?
捉迷藏
帮孩子治疗“不合群症”
找出不合群的词
最后一名
鱼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