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提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3-05-22 09:42赖雪如张盛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曲度颈椎病颈椎

赖雪如, 张盛强,2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广东佛山 528000;2.佛山市中医院推拿科,广东佛山 528000)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工作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患病率逐年增高,且有日益年轻化、低龄化的趋势[1-3]。 颈型颈椎病(neck-type cerivical spondylopathy,NTCS)是颈椎病的早期阶段,约占颈椎病的40%[4]。NTCS 的临床特征主要是颈肩部症状,具体表现为颈、肩、枕部不适、酸胀或疼痛等异常感觉,常伴有颈肩压痛点和颈项僵硬、活动不利[5]。现代医学认为,NTCS 是颈椎处于不稳定状态,但尚未造成血管神经压迫的阶段,为最有利的治疗时机[6]。本病以保守治疗为主,手法推拿能有效松解肌肉痉挛,缓解疼痛[7]。当前,有关应用旋提手法技术治疗NTCS 的研究较少,且鲜有研究将颈椎曲度作为手法治疗NTCS 的观察指标。基于此,本研究以NTCS 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治疗前后的颈椎曲度测量值变化作为观察指标之一,比较旋提手法与传统牵引治疗NTCS 的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2 月在佛山市中医院推拿科门诊接受治疗的NTCS患者,共36 例。采用中心随机方法将36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 例。本研究获得佛山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且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参照《全国第三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8]中的相关内容制定NTCS 的诊断标准:①颈肩背部出现酸胀、疼痛等异常感受,伴有局部压痛和颈椎活动受限;②X线片提示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椎间关节不稳、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等表现;③除外颈部其他疾患,如颈部急性损伤、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等。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NTCS诊断标准;②年龄18~60 岁,性别不限;③病程≤5 年;④若既往接受过其他方法治疗该病者,需经过>5 d 的洗脱期;⑤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了相关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①其他类型的颈椎病患者;②其他非颈椎间盘退变所致的颈肩部疼痛不适患者;③疑似或确诊颈椎及椎管内肿瘤、脑部肿瘤的患者;④诊断未明确的脊柱损伤伴有脊髓损伤症状的患者;⑤发育性椎管狭窄的患者;⑥合并有重要脏器系统疾病或精神类疾病的患者;⑦颈肩部皮肤严重受损或有皮肤病的患者;⑧妊娠期妇女;⑨不愿意接受本试验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采用颈椎牵引治疗。操作方法:①患者靠坐位,采用枕颌带牵引,头颈稍向前倾斜约10°~15°,以患者感觉舒适并能缓解症状为原则;②牵引起始重量为3 kg,以0.5 kg 为单位逐步加重,但最大牵引力不应大于6 kg。每天1 次,每次牵引20 min,连续治疗2周。

1.5.2 治疗组 采用颈椎旋提手法(“十五”攻关课题规范手法)[9]治疗。操作方法:①受试者取端坐位,身体自然放松,操作者交替使用按、揉、滚法等常用推拿手法松解颈肩、上背部肌群,约6~10 min;②引导受试者配合将头颅水平旋转到最大范围,并使颈椎呈现出最大屈曲范围,此处会有一种固定感;③操作者用肘内侧托住受试者下颌部,缓缓向上牵引3~5 s,动作要轻柔;④让受试者放松颈肩部肌肉,同时操作者肘部利用短力迅速向上提拉,此时多可闻及颈椎关节的弹响声;⑤采用按揉、捏拿等推拿手法放松颈肩肌群。隔天1次,每次10~15 min,连续治疗2周。

1.6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1.6.1 颈部疼痛评分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法评估患者的颈部疼痛程度,即采用一把标有0~10数字的尺子,由患者给出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分值。其中,0分表示无疼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不影响工作、生活;4~6 分表示中度疼痛,影响工作但不影响生活;7~9 分表示重度疼痛,影响工作和生活;10 分表示剧烈疼痛,无法忍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部疼痛VAS评分的变化情况。

1.6.2 症状体征总评分 包括颈部疼痛评分、颈部压痛评分和颈椎活动度评分。(1)颈部疼痛评分见“1.6.1”项。(2)颈部压痛评分:采用4 级评分法。其中,0 分表示无压痛;1 分表示轻度压痛,压之述痛,但无痛苦表情;2 分表示中度压痛,压之述痛并伴有痛苦表情(皱眉);3 分表示重度压痛,压之述痛并伴有关节退缩(躲闪)。(3)颈椎活动度评分:采用头盔法[10]测定,根据颈椎活动受限程度分4级评分。其中,0分表示颈椎活动正常,侧屈或前屈或后伸>40°,或侧旋>75°;3 分表示轻度颈椎活动受限,侧屈或前屈或后伸30°~40°,或侧旋60°~75°;6 分表示中度颈椎活动受限,侧屈或前屈或后伸20°~29°,或侧旋45°~59°;9 分表示重度颈椎活动受限,侧屈或前屈或后伸<20°,或侧旋<45°。观察2 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评分的变化情况。

1.6.3 颈椎曲度测量 采用Borden 氏测量法[11]测量颈椎曲度。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曲度测量值的变化情况。

1.6.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2]以及Northwick Park 颈痛量表(NPQ)评分减分率判定疗效,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NPQ 评分减分率):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控制: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0%;有效:主要症状体征均有好转,30%≤疗效指数<70%;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疗效指数<30%。总有效率=(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7 统计方法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分布采用Shapiro- Wilk 正态性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用均数± 标准差(±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IQR)]描述,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WilcoxonZ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脱落情况及基线资料比较研究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 例(该患者因工作地点变动无法继续到本院接受治疗),其余17例完成全部疗程的治疗;对照组无脱落病例,18 例患者均完成全部疗程的治疗。表1 结果显示:2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2组颈型颈椎病(NTCS)患者基线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 of the patients with neck-type cervical spondylopathy(NTCS)[M(IQR)或±s]

表1 2组颈型颈椎病(NTCS)患者基线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 of the patients with neck-type cervical spondylopathy(NTCS)[M(IQR)或±s]

?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2结果显示:治疗2 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17/17),对照组为72.2%(13/18);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Fisher 确切概率法)和总体疗效(秩和检验)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颈型颈椎病(NTCS)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 of NTCS patients [例(%)]

2.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颈部疼痛VAS评分比较表3 结果显示:治疗前,2 组患者的颈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患者的颈部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颈型颈椎病(NTCS)患者治疗前后颈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neck pain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 of NTCS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分)

表3 2组颈型颈椎病(NTCS)患者治疗前后颈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neck pain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 of NTCS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分)

注: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评分比较表4结果显示:治疗前,2 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总评分(包括颈部疼痛评分、颈部压痛评分和颈椎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 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颈型颈椎病(NTCS)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评分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total scores of the symptoms and signs between the two group of NTCS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或M(IQR),分]

表4 2组颈型颈椎病(NTCS)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评分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total scores of the symptoms and signs between the two group of NTCS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或M(IQR),分]

注: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2.5 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曲度比较表5结果显示:治疗前,2 组患者的颈椎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 组患者的颈椎曲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略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2组颈型颈椎病(NTCS)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曲度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cervical curvat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 of NTCS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或M(IQR),mm]

表5 2组颈型颈椎病(NTCS)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曲度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cervical curvat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 of NTCS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或M(IQR),mm]

注: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3 讨论

中医学中,颈型颈椎病(NTCS)多归属于“痹证”的范畴,是由于长时间伏案劳作、久坐等慢性筋肉劳损,或寒客经络,或跌扑闪挫,导致颈肩局部筋脉挛急,气血运行不畅,而发为本病。现代医学认为,NTCS 的发生与颈部肌肉病变密切相关。颈椎动力性平衡的稳定需要依赖颈部肌群维持在正常的生理状态。如果颈肌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将会导致小关节倾斜或旋转,从而影响颈部相关韧带、小关节等脊柱支撑结构的应力,加速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进程,进而导致颈椎静力性失衡[13]。颈椎生理曲度的存在,对维持颈椎生物力学平衡、缓冲应力损伤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由颈部相关肌肉、韧带、小关节及椎间盘等结构共同维系。研究表明,颈椎生理曲度改变与颈椎病疼痛程度存在着一定的负相关[14]。颈椎动力性失衡,会造成颈部肌肉痉挛疼痛,一方面机体会合成大量的乙酰胆碱,导致支配肌纤维收缩的运动终板功能紊乱,肌肉持续收缩、局部组织缺血、肌原纤维缩短;另一方面,一旦颈部肌肉受到损伤,受损肌肉会成为组织中的应力集中区域,进而更容易遭受额外的疲劳损伤[15]。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因此对于NTCS 患者,及时进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干预及时,此过程是可逆的。

中国望京医院朱立国教授等结合自身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对旋转手法进行创新改良后提出了旋提手法。旋提手法前期采用放松手法,一方面可以缓解颈部紧张痉挛的韧带、肌肉,解除滑膜嵌顿,从而起到镇痛作用,另一方面与旋转、牵引、提拉操作相结合,可以松解粘连,改善局部血运,有利于颈椎活动度的恢复;待患者充分放松后,通过旋转、牵引、提拉,可有效纠正颈椎小关节的紊乱,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改善颈椎力线,重建颈椎的动静力结构平衡[16-18]。

本研究以NTCS 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临床常用、疗效肯定的牵引法作为对照组,观察旋提手法治疗NTCS 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 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17/17),对照组为72.2%(13/18);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总体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对症状体征总评分(包括颈部疼痛评分、颈部压痛评分和颈椎活动度评分)及颈椎曲度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旋提手法技术对颈型颈椎病的颈痛症状及颈椎曲度的改善效果优于牵引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观察时间较短,且为单中心研究,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因此,确切的结论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加以证实。

猜你喜欢
曲度颈椎病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颈椎不宜太直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颈椎病颈腰椎两曲度与胸椎跷跷板的关联性探讨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