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爽
摘 要: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使我国农业技术实现了创新,其中包括施肥管理技术的创新和完善。施肥技术是农业种植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选择施肥方法和肥料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施肥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学施用土壤肥料能提高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增强土壤的肥力以及调整土壤的理化性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为此,应采取科学的土壤肥料施用方法,同时明确土壤肥料施用方法以及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提升之间的关系,保证农业种植的科学性,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土壤肥料;施用方法;农作物质量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4-0103-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147 文献标志码:B
1 土壤和肥料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1.1 土壤的影响
土壤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起关键作用,是保证农作物产量、质量的重要条件。土壤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氮、磷、钾等各种微量元素,使农作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形成氨基酸和蛋白质,实现养分的积累。土壤状况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着直接關系,如果土壤中的各种微量元素丰富但是没有良好的土壤质量和足够的水分供应,也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此外,土壤的酸碱度也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如果土壤酸性过高,会出现烧苗的现象,甚至造成幼苗枯死;如果土壤碱性过高,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影响根部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会出现生理干旱的现象[1]。
1.2 肥料的影响
当前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的肥料包括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其中无机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
1.2.1 氮肥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氮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部分,氮元素的供应直接影响植物体内各种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正确施用氮肥能提高农作物蛋白质的含量,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作用。但是要控制好氮肥的用量,如果氮肥施用过多会导致亚硝酸盐含量超标,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1.2.2 磷肥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磷肥能更好地促进新陈代谢,使农作物健康生长,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科学的磷肥用量能够增加植物中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如果在薯类作物和油料作物中合理地利用磷肥,能促进脂肪和蔗糖的合成。过量施用磷肥,尤其是连续多年施用大量磷酸二铵或者无机肥料,会导致土壤中的磷元素积累过度,抑制农作物对镁、钙、钾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导致农作物的正常生理代谢发生紊乱,可能会出现多种生理病害。
1.2.3 钾肥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在小麦和稻米等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可利用钾肥提高蛋白质的含量,让农作物的颗粒饱满以及口感变佳。如果在油料作物中施用钾肥,能提高油料作物的含油率。此外,如果过量施用钾肥会使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降低、影响糖分积累,导致农作物的口感和品质受到影响。
2 土壤肥料施用存在的问题
2.1 农药超标或者滥用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会出现多种类型的病虫害。许多种植户选择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控工作,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也会出现使用不合理或者农药过量等问题,这会导致农作物的农药残留明显,从而影响农作物品质。
2.2 施肥过多
肥料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基础,有的种植户认为施肥越多越能促进农作物生长。但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不合理施用肥料或肥料施用过量会导致农产品的质量下降,甚至会影响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只有适度施用肥料,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作物生长。
2.3 种植模式单一
在农作物生长中,除了要重视土壤肥料的使用之外,还要考虑种植模式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单一的种植模式会影响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采取间作套种模式,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还能充分地利用光热资源。
2.4 缺乏科学的肥料管理措施
市场上肥料种类较多,有许多假冒伪劣的肥料,如果不能有效进行肥料的监督和管理,会导致这类肥料影响土壤性能,也会抑制农作物的生长,甚至会给种植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 土壤肥料的科学施用方法
3.1 有机肥料的使用方法
牲畜粪尿肥料等有机肥料是通过对动植物的废弃物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加工,经过处理后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多种养分。
有机肥料中富含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同时含有大量有机酸和肽类等营养物质,能够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且具有肥效长的特点,可以弥补或更新土壤中的有机质。在畜牧养殖中应做好粪污的处理工作,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粪污处理之后,可以成为农业中的重要有机肥料,有利于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能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将牛粪和猪粪混合之后进行晾晒2~3 d,然后加入适量草木灰,能够保证有机质的含量丰富,以便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绿肥可以作为豆科作物的底肥,利用根瘤菌的固氮作用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草木灰以及人畜粪便堆沤的肥料因为生物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特性。猪粪中有机质和氮、磷、钾的含量比较多,经过充分腐熟之后可以应用于各类土壤;牛粪中养分含量比较低,可以适当选择和应用;家禽类粪便中养分含量比较高,可以作为种肥或者追肥;人类粪便经过充分腐熟之后能够直接施用,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3.2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在施肥之前做好土壤养分的测定工作,分析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养分需求,才能更好地搭配肥料的种类、比例和具体用量,从而采取科学的施肥方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土壤施肥的前提条件,能够确保施肥的准确性。此外,应该结合土壤肥力情况确定农作物的目标产量,才能更好地发挥土壤的施肥效果,从而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应该将前3年地块作物平均增产10%作为目标产量,结合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的高低来确定具体施肥量。
3.3 确保土壤施肥的平衡性
土壤施肥过程中,许多农民主要采用单质的肥料,尤其是在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种植中以氮肥为主,而单一的施肥处理方法不仅会造成肥料浪费,也不利于农作物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可能会造成农作物徒长,甚至出现倒伏现象,进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为此,在施肥管理过程中,应该先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特性再判断其生长所需要的肥料性质,才能更好地保证土壤中的肥力供应,坚持多种肥料搭配合理使用,保证土壤施肥的平衡性,避免出现多种肥料混合使用、相互影响的问题。为了保证土壤施肥的平衡性,在施肥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农作物专用肥料,调整各种营养元素之间的供应比例。如果缺少农作物的专用肥料,可以选择普通的肥料代替,以满足农作物生长中的养分需求。
3.4 采用混合搭配的施肥技术
调查研究显示,牲畜的粪肥和绿肥是比较常见的有机肥,并且肥料中的营养成分较高,能促进农作物生长,确保土壤中形成大量有益菌,在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必要养分的同时提高土壤肥力,保证农作物稳定生长。通过工业化生产出的化肥能满足农作物不同生长需求,也能够提供多样化的肥料品种,并且具有见效快和肥效长的特点。但是,如果长期使用化学肥料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土壤结构,不利于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为此,在选择化肥之前应该制订科学的方案,可以将有机肥料和农业化肥混合使用,并且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共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在有机肥料的选择过程中,应该仔细观察产品的合格证明,确保有机肥料的质量。
3.5 选择科学的土壤肥料施用方法
科学的肥料施用方法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应该结合农作物的实际生长情况,并制订出科学的施肥方案。如果是种植果树,可以选择条沟施肥法、环状施肥法以及放射沟施肥法。条沟施肥法是需要在树木的周围挖沟,然后在沟内施肥并做好回填工作,该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秋季,能全面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具有肥效持续周期长的特点,但是肥料用量大,并且需要人工施肥。环状施肥法是在树冠的外围挖沟,主要应用于幼树或者坡地果园,该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并且肥料的利用效率高,但是在开沟过程中会对幼树根系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果树对肥力的吸收。
除了上述2种施肥方法之外,还可以选择放射沟施肥法,该种方法主要应用于成年果树,主要适用于春季大面积追肥,具有肥效持续时间长的优点,并且在改善土壤的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该种肥料的使用方法具有一定缺点,不能常年连续使用,应该及时更换施肥区域,确保肥效的发挥[2]。
4 土壤肥料施用方法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措施
4.1 坚持因地制宜管理土壤
我国地域辽阔,并且农作物的种植范围广,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南北方的自然环境如土壤环境和气候环境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农作物种植和土壤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尤其坚持科学的土壤管理措施,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管理措施。
一是了解土壤的性质,重视对土壤中营养成分的分析工作,在此基础上做好农作物的选择,确保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二是做好土壤的检测工作,包括土壤中微量元素和酸碱度的检测工作,以此来提高病虫害的防控能力。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农作物品种,减少因为化肥和农药使用而对土壤质量造成影响,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三是结合土壤的生长特性选择轮作等种植模式,保证土壤资源能够合理利用。
4.2 合理使用肥料
在使用化肥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措施。
一是在使用肥料之前应该了解土壤的需肥情况,合理提高土壤的性能,增加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保证土壤中的养分充足,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在施肥之前对土壤进行科学分析。
二是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当地的土壤进行科学分析,保证肥料使用的科学性,选择正确的肥料使用方法,促进农作物的生长。重视对新型肥料的科研,主动引进新型肥料,包括微生物肥料等,满足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养分需求,促进农作物健康生长[3]。
4.3 合理利用秸秆资源
为了能更好地使用土壤肥料技术,应该帮助种植户树立正确的施肥观念。在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自然界中天然肥料的合理使用,并且坚持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充分利用秸秆资源,提高土壤的肥力。我国有些地区种植玉米,可以将秸秆作为天然的肥料,经过处理之后采用秸稈还田的方式,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也可以将动物的排泄物作为肥料,经过腐熟后采用过腹还田的方式提高土壤肥力。动物的排泄物中还有丰富的无机盐成分,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
4.4 丰富生物肥料资源
为了保证土壤肥料施用技术的科学性,也应该重视对生物肥料的应用,将其作为辅助性的肥料资源。在我国一些秸秆资源不足的地区,可以采取生物肥料养殖的方式,能够有效丰富生物肥料资源。优质的生物肥料能够提高土壤肥力,要为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生长类型制订合理的肥料搭配方式,确保肥料使用的科学性。畜牧养殖业中鸡粪和猪粪都能作为优质的生物肥料资源。有些种植户会饲养一些家畜,其产生的粪便可以作为生物肥料资源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应用,提高了家禽排泄物的利用效率,也提高土壤的肥力。
4.5 丰富种植模式
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有些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模式比较单一,这些地区应该重视对农作物种植模式的探究,以此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对农作物生长土壤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种植人员可以采取不同的种植方式,包括轮作和高低位作物间套作的种植模式,也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4.6 谨慎使用农药
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种类的病虫害,许多种植户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影响而使用化学农药,然而化学农药会对农作物生长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土壤板结等。应该有针对性地使用农药,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并且坚持对症用药的原则,保证土壤的酸碱度平衡和微量元素平衡,使土壤处于长期稳定的状态。
4.7 加大对肥料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
我国当前的肥料种类繁多,如果缺乏科学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会导致肥料滥用。为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肥料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对售卖劣质肥料行为进行严厉处罚,避免有问题的肥料流入到种植户手中,减少种植户的经济损失。此外,还应该加大对肥料使用知识的宣传力度,引导种植户购买合格、安全的肥料,提高其对肥料的辨识能力,从根源上杜绝不合格肥料的应用,只有保证肥料的质量合格,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作物生长。
5 结束语
土壤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尤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先进的种植技术被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其中包括合理的施肥管理技术。种植人员必须认识到土壤肥料施用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在农作物种植中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土壤管理原则,合理施用肥料,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为农作物的生长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此外,还应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对土壤环境造成过多的影响,加大对新型肥料的研发力度,加强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丰富种植模式,提高土壤质量,确保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雁彬,拜艳玲.土壤肥料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与对策[J].农村实用技术,2021(6):53-54,52.
[2]徐正凯.信息化时代下土壤肥料与农产品质量的关系[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24):56-57.
[3]张海霞,尚航影.研究土壤肥料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J].农家科技(上旬刊),2019(5):276.
[4]冯玉苗.秸秆还田的作用[J].农技服务,2016,33(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