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河

2023-05-21 13:19:10王剑冰
福建文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张择端汴河赵佶

王剑冰 

1

我站在一条河上,河水倒映着夕阳,黄昏洒了一河的红黄。

河流让人向往,让人开化。在古代交通工具尚不十分发达的时候,河流起了想象不到的作用。凡有水的地方,必然兴起大大小小的口岸,即使是原来规模不甚宏大的城镇,也会因水而改变命运。

没有人能够想到,建于中原内陆地带的开封,竟然是一座水流环绕的都城。

正是这河流相通、湖塘相连的脉动,构筑了大宋东京的耀眼繁华。

还是在秦时,就有一股水涌入了开封。这种涌入,是强迫、强势的。打开《史记·秦本记》,会看到这样的记载,始皇二十二年(前225),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

河沟,就是著名的鸿沟。也曾经是灌渠,通连黄河,流深而急。汉代的时候,也称汴渠、莨荡渠。当年项羽、刘邦争天下,争到最后,便以广武原上的鸿沟为界,楚汉分立。也就是说,鸿沟是开封水系的最早连带部分。

很长的一段历史中,朝代更替,战乱频仍,汴渠时通时淤。好在总是有人看重它的地位,不断地开挖疏浚。到了隋炀帝,干脆来一个大手笔,搞了一个闻名后世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从大业元年(605)开始,不到六年便告完成,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得以沟通。它西通关中盆地,北抵华北平原,南达太湖流域,东至淮海,浩浩泱泱两千多公里。

大运河第二段工程就是大业元年开凿的通济渠,从洛阳西苑引谷水、洛水到黄河,再从荥阳引黄河水东南流,经成臬、中牟、开封、陈留、杞县、宁陵、商丘、夏邑、永城、宿县、灵璧,到盱眙北,而后通达淮河。在这悠扬的乐章中,鸿沟就是通济渠的一段嘹亮的插曲。由此可见,无论是规模、长度还是地理位置,通济渠在整个大运河系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通济渠,就是唐以后称作的汴河。汴河,那萦绕于怀想中的大河,终于闪亮登场。

2

波澜壮阔的汴河,独与开封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汴梁、汴京都是指的开封,开封的简称就是汴。可以说,汴河就是开封的灵魂,写满了古城千百年的簇锦团花、晓风残月。

而开封还不止得益于汴河一条水系。据说,当时钱塘江畔的吴越王,获得了一条珍贵的犀角腰带,觐见大宋皇帝时献了上来。赵匡胤远远地看着说:“朕已有了三条宝带,这条你还是自己留着吧。”

吴越王十分好奇。赵匡胤居高临下地玩了一个幽默:“这三条宝带,一条是汴河,一条是惠民河,一条呢,是五丈河。”说完同大家一起笑起来。

这三条河都流经开封,拥有这样的三条玉带,让当朝皇上多么地满足和自在。它们闪现着一个大宋王朝的惊艳开篇。

当时的汴河从东京外城西水门入城,过内城水门,穿宫城前州桥、相国寺桥,出内城水门,而后东南出外城东水门滚滚流去,一直通向遥远的江南福地。

汴河承受着当时京城的百万人口的负载,承受着整个京都的生活质量、生命品质、社会平衡,影响着国家的长治久安。

汴河在当朝,应该说是第一等事情,丝毫不敢懈怠。自黄河进入汴河到汴河流出开封,很长的河段都是最精心呵护的,尤其在夏季水大时节,各段都要防范护守,保证城内居民安全和河道的运输畅通。

有这样一个记载:淳化二年(991)六月,汴河在近城的一段河堤决口,宋太宗赵光义亲自去视察,步辇行走在泥淖中。宰相、枢密院使等大臣不停地劝阻皇上回驾。宋太宗却真心实意地说:“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朕安得不顾?”一边视察,一边调兵,直看着数千兵卒将缺口堵塞,水势稳定才回宫。

由于引入的是黄河水,就有了泥沙淤积之虞。这是汴河的最大弱项,河底淤积,不仅阻碍行船,而且抬高水位。一般是在阴历十月的冬季来临时节,城外要关闭闸口,使舟船不再通行。对于吞进不少泥沙的汴河来说,这也是一个休整的机会。为保证来年畅通,朝廷特设置专门机构和专职官吏,每年都利用冬季断水对汴河进行清淤。

宋人王巩在《闻见近录》中记载:“汴河旧底有石板石人,以记其地理,每岁兴夫开导至石板石人以为则……”这么说,宋代的河道也是很讲究的了,下面铺了石板,而且有石人标记。每年对汴河的清淤,要达到汴河河底的石板石人为止。

此项工程可谓耗资巨大,动员征召来自各地的民工,最多时有三十万之众。有一个专用词叫汴夫,汴夫来后的吃住都是问题,行动也要有责有规。

做过开封府尹的范仲淹、司马光、苏轼、欧阳修、包拯的身影也在其中吗?在他们的任上,这或许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必得要左右关注,上下督察,精心眷顾,宵衣旰食。收起写诗作文的热情,暂停击鼓升堂的事务,以度过一年中最为关键的时段。有的还要身体力行,在河道里和汴夫们干上一场。

河道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布衣起伏,号子震荡,驴马嘶鸣,锨镐飞扬,各色人等奋力,多类筐车并用,河岸上瞬间堆起厚厚的淤泥,淤泥又被迅疾运往低洼的田地。

风吹着大宋的旗帜,整条河岸,响成了一片。

3

春雷乍起,冰封的黄河上游开始解冻,冰块断裂着撞击着發出清脆而愉快的响声,大小支流的水奔腾汇聚,汹涌狂放,闯关夺隘漫漶而来,到达开封的时候,已形成浩荡之势。

经过了冬天的休整,汴河已经显得饥渴难耐。皇上和大小官员早已经开始议论放水通闸的事,汴工们也各就各位,等着一个时辰的到来。一声号令,汴口掘开,凛冽而清寂的河水欢快地涌入,汴河立时波涛滚滚,整个开封变得活泛起来。“开封”,倒是在这里得到了真切的体现。

汴河下游外口沉睡的船只,突然惊醒一般,闹闹嚷嚷地向着京城起锚扬帆。

更远处的船算着时间赶来,路上有一个提前量,就是正好在汴河开闸时赶到。你就看吧,大大小小的船只,浩浩荡荡地掠过一个个村庄、口岸,一路沿着汴河逆流而上。沿河较大的港口,早成了繁华的城市,更利于船客的歇脚和商贸活动,这种活动一直伴随着进京的船队。

百姓在这时争相出动,也就有了两岸的交流,有乘船的,有贩卖的,有供货的,使得更多物品涌入汴河。

熙宁五年(1072)张方平曾对汴河的作用做了概括:“今日之势,国依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以漕运为本,漕运以河渠为主……汴河废,则大众不可聚,汴河之于京师,乃是建国之本,非可与区区沟洫水利同言也。”

东京城在汴河共设有四座水门。我们看《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东城一边,其门有四,东南曰东水门,乃汴河下流水门也,其门跨河,有铁裹窗门,遇夜如闸垂下水面,两岸各有门,通人行路,出拐子城,夹岸百余丈。”

船一路浩荡自由,到了京城,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狂野的性子不得不收敛,各种关口,各种桥梁,都会显得小心谨慎,稍不注意,就要遇到想象不到的麻烦。因为是上水,所费气力也便更大。

满载货物的船只,被压得吃水很深。大船瞻前顾后,超船时小心翼翼,小船穿行其间,还较为便当。水花翻涌,泛出片片粼光。

你就看吧,船帆飘展,槁橹晃动,纤号四起,汴河上下,一派喧腾。只有在北宋国都东京,才能看到这种少见的景象。公私客货,舳舻相接,或进或出,或停或走,喧嚣杂嚷,上下紧张,何其壮观。开封城是让人翘首的大都市,行船来这里是一种向往呢。很难见到的高大的城楼显现出来,船工們过了水门就露出了惊奇的神情。

汴河,不仅保证了百万人的衣食用之需,而且带来了汴京的繁荣,一百六十八年,那是怎样漫长的一段繁华。那个时候的开封,真正成为“八荒争辏,万国咸通”的国际大都会。

北宋参知政事张洎便说过:“唯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富,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

这些顺着各种水路进来的大小舟船抵达开封最集中最热闹的景象是什么时候?很自然的回答是:清明。

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大宋朝廷规定:“发运司岁发头运粮纲入汴,旧以清明日。”

春天不仅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让憋了一冬的人们春气勃发。

4

桑树开始拱芽,到处弥漫着好闻的气息,深吸一口,满肺里都是那种清爽。

河将一个都市串联,将人们心中的向往串联。河的两岸、河的上游和下游,都是从冬天赶来的人。你从一个个的脸上看到了舒展、喜气和渴盼,看到了平和、悠闲和慵懒。

姑娘媳妇也在这个时候出门了,捂了一个冬天,更显得娇嫩可人。裙裾飘展中,一些芬芳随之这里那里的缭绕弥漫。也就有那么一些人在她们中间挤来钻去,闻些香气,沾些脂粉。人群里就总是发出一些娇言怨语。

也会有西门庆之类走在其中,或哪个女子正支起一扇窗子,将一张粉脸露出来,看见什么,宛然一笑,又将头缩了回去。不知道下面还会有什么事情发生。春天的事情往往不大好说,何况是大都市的春天,何况是大河波涌的春天呢?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中记载了徽宗时期的东京:“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竟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是的,更多的是笑声,似乎好久没有听到这种笑声了。从各个屋子里释放出的笑声,从各个胸腔里迸发出的笑声,一同在河的上空拥挤着,传递着。一些张扬到天上,天上飞过一群群的鸟,鸟把这些声音扇到更高的云中。

在我走过的地方,多少年前正走着一个人,这个人风流倜傥,气宇轩昂,他如我一样站在高处往下望,撩起茫茫思绪,而后他没入人流之中,在繁忙的搬运工身边走过,同酒肆的老板说上一两句话,遇到几个乡间来的村姑,他露出惊讶的神色,而妓馆里的一声娇音,让他又恢复了原本的状态,他夺路而走,被一个故交撞上,拉去了一个画店。

这个人就是张择端。

在我的感觉里,张择端该是开封人,但他确实是出生在山东诸城。他后来从诸城出发,怀着一腔愿望,一直朝前走,走到了东京。

在这个地方待得久了,张择端有事没事就会到河上走一走,到桥上转一转。说心里话,他对这条河是有感情的,正如他对大宋江山有感情一样。

画面在流动,声音自这里那里传来。汴河两岸的各种房屋和树木,穿梭于其中的农民、商人、船夫、手工业者,当然还有官吏、学子、仕女、大胡子道人、行脚僧人各色人等。街道两旁的空地上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贩:卖炊饼的,卖果实的,卖茶水的,卖布包杂货的。更多的是挂着各种牌号和幌子的店铺、作坊、酒楼和茶馆。

乡绅穿着华贵的服装悠闲四顾,骑马的官吏吆喝着开道。有前拉后推的独轮车、轻盈的华辇小轿、远来的异国人、问路的游客、醉酒的一晃一歪的汉子、可怜的行乞的老人,更有一个混进人群的通缉要犯,被巡捕抓住上了枷锁。真可说是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五花八门,让一个东京闹嚷成一个杂乱又有序的世界。

张择端走到了环形大桥上。大桥那般宏大,没有一根支柱,全部以木条架空造成,像雨后初晴的彩虹,成为人们心里的一个象征。这样的桥可结实?可是你看桥上熙来攘往着各色行人,桥中间的行道上,还有骑马推车的,有人伏在桥上并不行走,只是凭栏闲眺。而那桥一点事都没有。

桥下的繁忙不比岸上差。大船小舟,有的张帆竞发,有的刚刚离港,有的停泊码头装船卸货。有的船负载过重,很多纤夫在拉行。最紧要的,是一艘载货的大船驶到了大桥下面,要穿过桥洞。水流很急,船又很大,千万别碰到桥上,那样不是船毁就是桥断。但好像大船过桥是时时都有的事情,场面上专有这等行家。你看,有用竹竿撑住岸边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舷的,慌乱中看到桅杆高出桥洞,有人赶忙放下。邻近船上的人在指点着吆喝着,船里船外都在为这艘大船紧张地繁忙。尽管显得紧张,还是紧张得有条不紊。

这种场面,最是来往行人爱看的热闹。他们有的呐喊助威,有的瞪着眼睛发呆,有的就觉得稀松平常,司空见惯。

虹桥一带,是京城著名的货物集散地,多条街巷在这里汇合,众多货物在这里上岸或下船装运。牛马车、人力车,太平车、平头车,加上肩扛人挑混杂其中,车水马龙,熙熙攘攘。货栈仓储全都大门四开,笑声喊声混成一片。

这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也就集中了各色商号,各种旅店酒肆、妓馆烟行。大些的商铺挤着众多的人,绫罗绸缎、珠宝香料、山珍海味,全是专门经营。另有药铺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生意也是上好的。揣着大钱的做大买卖,买大物件,再没钱的也要拿上几枚小钱,这里看看,那里走走。卸完船的或者要重新裝载,或者空在那里,船老大们先上岸寻一处老酒坊,吃上一碗再说。

目光再延展望去,一条条街巷,屋宇错落,庭院幽然,繁树杂花,屋瓦成片。辉煌的是宫殿庙宇,严整的是公廨衙堂。

回过头来,远远地看到的,是柳树丛林后面走出的行人,他们正在朝前走着,是趁着清明时节去踏春还是远行?张择端陷入了沉思,那沉思是美好的,在一片祥瑞的阳光下,充满了自由与迷幻色彩。一幅幅景象映在心中,又不时在眼前晃动,直到晃动成一卷永恒。

5

汴河的码头,不停地在系缆和解缆中度过。上岸或者远去都是一种必然和必需。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流动,才有了各种可能。一些云鬓花颜,皎腕金环,轻裾随风,或浣纱弄水,或送人远去,珠帘沉落,琼轩独倚,玉钗灯影,露浓花瘦,没留下名字,只留下些许笑声和泪痕。

一个叫柳永的人,醉意朦胧地在一个码头下船,不知“今宵酒醒何处”。那个时节,开封的奢华和热情,足以接纳一个个将艺术细胞抖落得叮当作响的柳永,这一拨来了,那一拨又走了。来这里赶考,在这里受命,来这里作诗,来这里“众里寻他千百度”。凡文人骚客,无不要闻闻汴京的仙风,沾沾大宋的气息。那风气里有侠骨也有柔肠,有豪酒也有艳笑。那个时候,整个一条汴河,都在宋词的璀璨中荡漾。

包拯似乎在这条水边走得最多,他走得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走得光明磊落、铁面无私。因而他走得知名度最高,以致到现在还是黎民百姓的精神寄托。

苏轼走的时候,有着诸多的感慨和痛心。命运的小舟一直向南漂,小舟上有他的朝云,有他的诗,所以漂到哪里也不怕,漂到哪里都有情。有山吃山,有水吃水,有荔枝吃荔枝。开园种地,建坝修堤,越走越远的船,高扬着那面支天撑地的帆。

金兵入据中原时,境遇孤苦的李清照也在这样的码头解缆了,行程上梧桐更兼细雨,在南宋遥远的岸边系缆时,早已是人比黄花痩。

李煜在这里上岸了,为南唐的前程画上了一个句号。李煜上岸后便不敢独自凭栏,将自身陷在一片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中。他吟过了《乌夜啼》,接着再吟《子夜歌》,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那么,解缆远去的宋朝呢?也是经历了一次次的波涛汹涌,弄不清多少帝王被淹没在这汹涌之中。最后让人记住的一个,是宋徽宗赵佶,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系缆上岸,命运同多少年前的李煜差不了多少,甚至可以说更惨。李煜的南唐国土面积有限,人口不多,让人家得了也就得了。赵佶可是失去了一个富庶的大宋江山,而且还是败给了异族。同赵佶的可恨相比,李煜就总有点儿让人可怜。人就是这样,一可怜,就想起他的好来了,李煜的好就放了光彩。赵佶呢,除了恨恨地念诵两句“靖康耻”,人们快把他忘了。

说句实话,徽宗赵佶还是做过一些事情的,而且不是小事情,现在来看,更是意义重大。比如在统治的中期,赵佶派遣将领王厚消灭了青唐羌政权,收复了自中唐以来已经陷于吐蕃人之手三百多年的青唐地区,并在大观二年(1108),派遣童贯一路远征至今新疆且末县附近,按王安中《定功继伐碑》所记,“二年诏发兵六万讨之……师逾青海至节占城(今新疆且末县)。”一度控制了西域的东南部地区,收归了大片疆域。

瘦金体《千字文》,就是徽宗赵佶亲自书写赐予童贯作为奖赏的。《千字文》每行十字,前后百行,颇为壮观,似乎是灵感所至,一气呵成。书法落款为“崇宁甲申岁宣和殿书赐童贯”。可见赵佶的高兴和认真。童贯得之比得个奖状都荣耀。不知如何得以保存流传,现在这件书法,成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再说句实话,除去政治的外衣,赵佶应该是一位超绝的艺术家。

一个有着文艺情怀的人,总是要到这纷攘的生活中走一走,久在皇宫里闷得慌啊。所以徽宗赵佶喜欢微服出行,踏踏青,逛逛市井,看看人,听听曲,感受另外的一些高亢的、低沉的真实,呼吸一些别样的、清脆的、甜蜜的气息。他也许不知道要到哪里去,脚不自觉地随着不同的脚,探一探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看一看李师师在勾栏瓦肆的拥护中,唱一回穿云驾雾的自在。他把自己慢慢地升到河上,升到彩虹桥的最高处,升到殿宇的最高处,让目光散漫或凝聚,让一些线条和画面漂荡起来。

谁能知道呢?这个人不仅是大宋的皇帝,还是工笔画的创始人,无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都能“寓物赋形,随意以得,笔驱造化,发于毫端,万物各得全其生理”。《瑞鹤图》《柳鸭图》《四禽图》,都是花鸟画的精品;意境清远高奇的山水画《雪江归棹图》,为一般山水画家所不追。《听琴图》则是人物画之高峰。一个叫劳伦斯·西克曼的西方艺术家这样评价:“帝位为徽宗的绘画活动创造了条件,但徽宗的画并不是因其帝位,而是因其画作本身的艺术魅力而流传后世的。”这是一句十分客观的公道话。

徽宗还是中国通史认可的四大书家之外最具成就的书法家,他所独创的“瘦金体”,挺拔秀丽,劲瘦飘逸,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枝奇葩。赵孟頫就有“天骨遒美,逸趣蔼然”的惊讶。这番造诣,绝非一日之功,来自孜孜不倦的勤奋和体察,来自融会贯通的修炼与认知。

人就像一股水流,在桥上桥下涌流着,同河水汇在一起,同春天汇在一起。猛地一声锣,铜的声音炸开来。哪个店铺开张了。新开张的商店门首扎起彩楼,放起了炮仗,招引着一群人驻足,有小孩趁机跑过去捡拾红粉绿屑。

说书的园子,算命的摊子,杂耍的圈子吗,耍猴的场子,到处都围着人。瓦肆中整着更大的玩意,斗鸡的,说唱的,杂耍的,蹴鞠的,跑马的,一阵阵喝彩声从这里那里传出。

大大小小的旗幌子遍布京师,其不单是招揽生意,而是将一条条街道装点成一种祥和繁盛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不仅黎民百姓觉得喜庆,徽宗赵佶看着也舒坦。而张择端已经在那里驻足,用自带的纤毫在本子上描摹。

张择端和徽宗赵佶一定是走在人群里的,只不过他们都没有过多地在意对方,他们更多地陷入了纷乱与热闹,陷入春和景明的风景中,而他们自己,也成了风景中的风景。

柳树在水旁将光线分出了绺,一绺一绺地缠着风。桥的边缘镀了一层红黄,那层红黄先是从桥下往上漫延,而后又漫上了人们的肩头和脸庞。

清明上河,似乎成了一個生活成语,活泛在人们的心间。这时,他们被熙攘的人流带入了一条窄巷,这里依然有人驾车,有人挑担,有人抬轿,有人鸣锣。又是一阵嘈杂,他们必须让一让了,一群驼队从哪里赶了过来。

6

徽宗赵佶看得最多的,还是那些古玩书画店,见了好的,他会大把地使钱。赵佶很欣赏蔡京的书法,曾花两万钱买过蔡京题词的扇面,两万钱相当于一户人家一年的花销了。那时蔡京因为力主王安石新法遭弹劾下野,远离了京城。按照现在的话说,是个犯了严重政治错误的人。赵佶可是当朝皇帝。

赵佶知道王诜藏有名画《蜀葵图》,王诜却时常提及只有其中的半幅,遗憾之情,溢于言表。赵佶便记在心里,派人四处搜寻,终于找到了另外半幅,自己出钱买来。而后向王诜要那半幅,王诜不好拒绝,只好献爱。没想到赵佶将两半幅裱成一幅完整的画送还给王诜。由此传为美谈,见出赵佶的艺术品位。

赵佶在执政的二十几年里,皇家的收藏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而且为了保存和传扬,他还主持将书画编纂为《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成为今天研究古代绘画史的重要资料。不仅个人研学与喜好,国家画院在徽宗时代也达到了全盛,可谓规模宏大,名手众多,画家地位达到历史最高。他们同其他文官一样,佩戴着代表身份等级的金质或银质的鱼袋出入宫中,拿着高俸禄,享受着高待遇。

也就在这一时期,赵佶遇到了张择端。

徽宗赵佶来大相国寺上香,发现了在这里专心作画的张择端,这个似曾相见的人,给了赵佶别样的印象。聊了几句,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这就是艺术的力量,这力量使他忘了身份的高下。这个前呼后拥的人,把一个绘画爱好者张择端带入了翰林画院。

张择端,普通得几乎没有什么特点。唯一的特点就是他的敏锐的眼睛。当一个人的目光具有一种特殊的光芒的时候,是很容易被人发现的。那种目光里有爱,有情,有探求和思索。

我说不准哪个栏杆,曾被张择端抚过,哪条牛缰绳,曾被张择端摸过,哪个店铺靠窗的座位,曾被张择端坐过。张择端应该还会上到一条船上,让两岸的景象慢慢流过。

不知道张择端有没有遇到过一个女人,像赵佶遇到李师师那种。我们真的不知道,所以张择端的形象一直是平面的,只有那张图是立体的。据说张择端画这幅画画了十年,十年中这个人多少次走过汴河走进这些人群呢?

十年工夫,将汴河风情尽展于纸上。它有别于那些宫廷绘画,没有迎合讨趣,也非孤芳自赏。懂艺术的赵佶自然万分欢喜,亲自在画上用瘦金体题写了“清明上河图”,并钤上双龙小印。清明,既是一个季节的时光,也是一个朝代的时光,这个时光是清朗的,祥和的,温暖的,舒适的,符合图的意思,也符合徽宗的意思,更符合大宋王朝的意思。尽管这个意思在多少年后被金兵打碎。

京城内外,真的是形成了一种清明的意象。京师里的人从一个个大门小户、从一条条宽街窄巷、从一座座高桥矮梁走出,而后散在城外的黄土小路上。

踏青扫墓只是其中一项,诸如“王家纸马店”及卖花环祭品的,此时生意正好。也有人在路途间推车摆摊卖些香火、鞭炮和草黄纸。

野外的林木有密有疏,薄雾中掩映着茅舍茶店。小桥流水,遒劲的老树、高大的杨树交叉其间。绿色已经逐渐浓烈,尤其是种植麦苗的田地。

各色人等络绎于途。尊贵的妇人坐着轿子,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或是男主人,或是护卫随从。其余有挑担的、背筐子的、带孩子的,在路上来来往往。野外的静寂与城内的喧嚷形成对比。这是都市的延展部分,也是画卷的延展部分,但光线是一样的。那东京汴梁的光线,却分不清是昨天的还是今天的。

公元1126年那个寒冷的冬天,风从黄河上吹过来,一直弥漫了开封城,随着黄风而来的,还有马蹄踏踏的金兵。艺术家可算为一个、政治家只能算半个的赵佶不会想到,如此宏阔而美丽的江山会毁于一旦。汴京被攻破,赵佶与儿子赵桓被废为庶人,并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乐工、艺匠被押送北方,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书藏被掳掠一空。据说,赵佶听到财宝被掳掠毫不在意,听到皇家所藏书画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泪水横流。

所幸的是,《清明上河图》竟然没有落到金人手中,而是流入了民间,历经辗转,被南宋贾似道所得。到了元朝,被皇帝收入宫内。至正年间又被宫内的贼人调包,偷出宫外,在民间飘荡了一阵子,到了明代,又落到严嵩、严世番父子手上。严嵩倒台,抄没所有家产,图也被没收,第三次纳入宫廷。同样的事情再次上演,图又被宫内太监冯保偷出,并且在画上加了题跋,认为这件无价之宝永远归冯家所有。可惜冯保活不过那幅画,他的后人也没有活过那幅画,那幅画谜一样不知了去向。两百年后的清代,这幅画又飘了出来,到了湖广总督毕沅手中。毕沅也没有活过《清明上河图》,宝图第四次进宫。虽经历1860年英法联军以及1900年八国联军两度入侵,居然逃过了劫难。1911年以后,《清明上河图》连同其他珍贵书画一起,被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带出宫外,直至被收缴。

后人所见的《清明上河图》,已经看不见徽宗的瘦金体签题和他收藏用的双龙小印印记了。徽宗赵佶题字的那一块,应该也是画面。

披着多层尘灰的赵佶已经远去,但是历史不应将他忘记,他身上的光点在这个黄昏,越发地亮起来。

现在的张择端只是一个符号了,没有记载,没有墓地,没有后人。历史留下的,就是一个张择端的名字。这个名叫张择端的人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了宋朝。宋朝也是幸运的,它遇到了张择端。从这一点说,不幸的徽宗赵佶也是幸运的,他将一条汴河交给了张择端,让张择端做成不朽。

春光明媚,河水荡漾,每个到河上的人,都会心舒气爽,随着水波望向远方。

那张《清明上河图》,挂在远方的最高处,彰显着一个时代的辉煌和骄傲。是的,其不仅是世界级东方大都市的辉煌和骄傲,也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辉煌和骄傲。

责任编辑 陈美者

王剑冰,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人民文学》《当代》《收获》《十月》《中国作家》《花城》《钟山》等发表数百万字作品,出版著作《绝版的周庄》等47部。

散文《绝版的周庄》刻于江苏周庄;《吉安读水》刻于江西吉安;《天河》刻于湖北郧西;《洞头望海楼》刻于浙江洞头;《陕州地坑院》刻于河南陕州;《朝歌老街》刻于河南淇县;《观音山》刻于广东观音山;《太姥山》刻于福建太姥山;《时光里的黄姚》刻于广西黄姚;《刺桐花开》刻于福建泉州。

猜你喜欢
张择端汴河赵佶
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
幼儿100(2022年42期)2022-11-24 06:55:12
张择端站在城楼观街景
紫禁城(2020年7期)2020-07-25 02:40:14
赵佶画《瑞鹤图》后15年,北宋大厦将倾……
艺术品鉴(2020年3期)2020-07-25 01:54:00
《瑞鹤图》传说
名画遗珍
国画家(2020年6期)2020-03-08 11:56:00
张择端:汴梁的天际线
《瑞鹤图》传说
民间文学(2019年10期)2019-11-21 21:36:10
基于汴河水系的北宋东京滨水商业初探
汴河故道,深埋地下的辉煌
从汴河兴衰看开封的城市发展起伏
速读·下旬(2017年9期)2017-09-11 23: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