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漫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学课标理念不断改变,然而在面临“双减”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将课后复习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地理特征的兴趣、思考教辅练习内容中的问题、解答教师课后设计的课后作业等方面,这样可以使学生有目的地复习,并且可以不断去助力高效小学课程教学的施教,由此来提高学生对各科课程的学习效率。所谓的分层作业设计是指教师在结束授课后,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进行作业的分配。教师坚持“学优生多而提高难度,学困生少而适当降低难度”的原则,使学习情况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有效避免了对其自信心的打击。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根据学习情况,设计分层作业
在“双减”背景下,课后作业的设计不能繁多且需要有针对性。分层作业的设计,是因为小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时所掌握的知识点参差不齐,所以在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时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作业设计,面对学优生不能过于简单,也不用太多;对于学困生不需要过于复杂,也不能过于精炼,使所有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进行解答。这样便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教师在进行《百分数》授课后的作业设计中,根据考点一般出题人会设计一些利用百分数来进行换算的题目。所以,教师就可以分析考点,设计出相应的题目,让学生可以深度理解百分数与常数之间换算的知识点。如在根据银行税率来计算所得利息的分析中就可以根据考点内容进行作业设计,学困生需要熟悉理解在进行换算的时候需要了解哪些数值以及数值之间如何计算的问题等,而学优生则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计算,并对结果进行验算,来更充分地理解该知识点。进行分层作业主要是为了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使其可以对知识拥有属于自己的理解,进而更扎实地掌握知识点,来提高学习效率。分层作业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在课后对课堂中所讲述的内容进行回顾,同时对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来讲也不会困难,可以根据自我理解能力进行掌握,因此与一般的统筹性课后作业不一样,分层作业设计需要根据学习情况进行不同的作业制定,兼顾学生之间知识储备的参差不齐,并确保学生都可以靠自己的个人能力完成教师设计的分层作业。这样才能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在解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进而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
二、设计开放作业,发散学生思维
在“双减”背景下,课后作业的设计不仅需要“减”,更需要“精”。课后作业的设计虽然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但也需要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不受限制的。所以,在进行课后作业的设计时不能太具有局限性,要适当开放一点,使学生可以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利于学生的思维培养。对于学困生也无需顾忌题难打击自信心,可以使其寻求帮助,或安排学优生进行帮助,来帮助其思维发展。
例如,在《小毛虫》这篇文章的课后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在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例子进行课文讲述,如:在生活中,小毛虫变成蝴蝶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是要经过痛苦的蜕变。起初小毛虫的幼虫会通过不断进食树叶发育成长;在蜕变之前,幼虫会吐丝将自己固定在树枝上;之后经过大约两周的时间将自己包裹住;而后在蜕变过程中,细胞再生孵化成脚、翅膀以及触须等部位,最终蜕变成蝴蝶。进而引出今天所布置的课后作业,引发学生对课后作业的思考,激发学生对这篇文章的阅读兴趣,使其可以全身心地来阅读文章,拥有自己对这篇文章独特的理解。而后教师抛出这篇文章的课后作业,如:小毛虫在变成蝴蝶时有哪些经历使你印象深刻?你又在小毛虫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呢?在课后作业的谈论与解决过程中,使学生多次去阅读文章,细心体会文章的每一个词语含义,用心了解文章的真实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式。在第二次授课中,教师可借助讲解课后作业的时间,自然顺畅地介绍出这篇文章带来的启示:人只有在经历磨难后才可以成长的道理,由此展现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学生通过该篇文章的课后作业学习以及对生活中事物问题的了解,便可以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深刻的记忆和形象地理解。
三、整合生活资源,特色作业设计
根据“双減”政策的要求,学生的课后作业需要改变“繁、难、偏、旧”的弊端。所以,生活化学习情境的搭建,即能帮助教师进行全新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教师带来新型作业设计模式,也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学实践证明,充足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保持在兴奋的学习状态,由此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需要合理筛选有效的教学资源,辅助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并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在进行《方向与位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建深度学习的情境,使得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对所学的内容有更加形象的记忆。在课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出学校与所在距离较远的公园两者的图像,这便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其学习动力,而后在授课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授课时所创设出的种种场景设计出课后作业,如:“小刚的同学丽丽,需要从学校前往那个距离较远的公园去寻找丢失的小狗,但由于丽丽是学校新来的转校生,对这条道路并不熟悉,请你利用预习的知识来帮助丽丽寻找这条小狗吧。”使同学们在嬉笑间也能对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进行思索,进而去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激发其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在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中获得更加良好的学习体验。在第二次授课时的作业评讲中,从“向东北方走300米,后向西偏南方向走200米……”可以发现,学生可以轻松回答出所设的课后作业。这时教师可以就此与之进行另一问题的提问,如:“从你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考验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若学生回答有误区,应及时对其指出并帮其改正,使之加深印象并将其多次练习。使学生对课程重点内容的记忆更加深刻,从而完成这一导入环节的内容呈现。在此过程中,教师借用特色的课后作业及课间问题使得教学导入内容变得更为精彩,让学生能够激发其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个人的数学运用能力。
四、利用小组模式,设计合作作业
“双减”下的作业设计,要求根据课程特点及班级特点进行设计。因此,针对小学美术课程的特征,教师需要利用班级小组来进行课后作业的特色设计,进而调动学生对理学习的热情。这样,学生在特色作业的激励下,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讨论当中,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及应用。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优化作业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推动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际运用能力。
比如,在进行《三原色 三间色》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课程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美术色彩知识来猜测三间色、三原色分别是什么,帮助学生调动个人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如何运用美术知识进行对大自然的优美环境进行分析。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后设计一场进行评奖的“美术问答作业”,在这一作业的实施中,学生需要通过小组探讨来提出问题,思考出自己小组的问题。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以完成其他小组的询问。而后在下一节的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作业完成”,每小组来回答所抽取的不同题目。在这一课后作业完成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并将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进行分解,确保每组都有“领头羊”。而后便由该组的“领头羊”带领大家进行复习,随后由教师来收集各个组所提出的问题,并让組长来进行题目抽取,在题目抽取后,组员需要对所抽取的题目进行逐一回答。最终教师根据学生对问题回答的情况及出题人出题的深度进行评判打分,得分高的组给予奖励。这样便极大地激起了每一位同学的美术学习兴趣。由此,特色的课后作业设计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个人的思维能力,更能使学生对已学和新学的知识点进行稳固的理解并留有深刻的印象。
五、利用易错错题,设计反思作业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双减”的背景下,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使学生不惧“失败”。因此面对错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究里面的奥妙所在,再次唤起对数学知识的思考意识,这样才能更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中时间来进行错题的巩固进而去稳固数学知识点。因此,教师需要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问题,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教师充满趣味性的启发下,深入挖掘数学知识的内涵,提高个人的数学应用能力。
例如,在进行期中考试之后的试卷评讲环节中,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将学生分解开来设计不同的课后作业,然后询问同学们其问题所在,进而有效地去进行评讲。如:在面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时,去询问他哪方面的细节没处理好、哪方面的题型比较难以捉摸、哪些重点知识没有理解透彻;面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时,去询问他哪方面知识点没掌握好、哪方面的公式记得不熟、哪方面的定义没有掌握,进而统筹地去讲解试题,使学生都可以进行错题记录。而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错题情况,针对不同类别学生进行不同的作业设计。如: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对其列出与之相同类型、涵盖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的新问题,让其进行重新作答,而后上交作业;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公式、知识点要义的抄写。在课后作业的讨论与解决过程中,使学生可以多次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巩固与理解,帮助学生加深和掌握该知识点。在课程结束后利用学生理解与巩固的时间来讲解大家的惯性错误和知识盲区,由此展现出本套试题的重要知识点。学生通过课堂中的了解、巩固以及对错题的印象加深,便可以对本套试题的知识点形成深刻的记忆和形象的理解。
课后作业是小学教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评价方式,高质量的课后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吸收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培养学科素养。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小学的作业设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鉴于此,小学教师需要把握“减负增效”的导向,为学生合理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文系南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一批)研究课题《小学课后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NG1451—173)论文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