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让数学思维向深处漫溯

2023-05-21 22:26:45马晓燕
考试与评价 2023年4期
关键词:分法次品不平

马晓燕

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是提升思维品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往往需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或比较概念,在辨中明理;或优化解法,在比中择优;或归类分析,在联中融通,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更清晰、更透彻、更理性地思考问题,获得规律性的认知。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为例,谈谈比例在该课中的应用。

《找次品》一课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在一群合格品中找出一个质量较轻或较重的次品,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问题驱动,在比较中加深理解

建构主义强调: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问题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推理等方法,使数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入。

在《找次品》一课中,教师没有从简单的2个、3个、4个零件入手,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找次品;而是直接出示8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次品较轻,问你会怎么称?

生:我在天平两边各放4个,次品在轻的4个中;再两边各放2个,次品在轻的2个中;接着两边各放1个,次品就找出来了。

生:我先两个两个地称,如果不平,轻的那两个再各放一边,两次就称出来了。但如果是平的,说明在剩下的4个中,再两边放2个,找到轻的2个,最后两边放1个,轻的那个就找出来了,这样需要3次。

如果学生事先没有学习过找次品的内容,能像上面这两位同学这样条理清楚地表述已经很不错了,且下面坐着的大部分同学也大都按照8(4,4)或8(2,2,2,2)的方法。显而易见,这样的分法都需要3次。这时那些提前学过奥数的同学急着举手:“我、我、我……”“不急!”教师笑着说,我们再来从9个零件中来找一找吧,如果是9个零件,你又会怎么称?

生:我先在天平两边各放4个,平的话,剩下的那个就是次品,1次就够了。

底下的同学“哗”地笑出来了,“这是好运气,中大奖了,要考虑最差情况!”有同学嚷嚷着。

生:不平的话,可以接着称,两放各放2个,找出轻的2个;再两边各放1个,次品就找出来了。我觉得也是3次。

生:我感觉可以两边各放3个,次品一定在其中的3个中;再两边各放1个,平的话,剩下是次品,不平的话,轻的那个就是次品,这样2次就可以了!

这时同学们明显地感觉到了9(3,3,3)的分法明显比9(4,4,1)的分法要好。

师:对呀,可是奇怪了,为什么8个零件要3次,9个零件却只要2次呢?

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

生:我觉得上面8个,是分成4和4,只有两份,而9个是分成了3、3、3,分成三份了。

生:9分成4、4、1也是三份呀?

生:是不是平均分三份,称的次数会少一些吧?

生:可是8个不能平均分成三份呀?

生,可以把8分成3、3、2,两边各放3个,平的话,次品在剩下的2个中,不平的话,次品在轻的3个中,再两边各放1个,这样的确两次就可以了。

就这样,在问题的驱动之下,学生对8和9的两种不同分法进行比较的热情空前高涨。教师也趁热打铁,在8(4,4)的分法中,称一次,次品锁定在4个零件中;在8(3,3,2)的分法中,称一次,次品最多锁定在3个零件中,所以少称了一次。在教师的点拔中,学生不仅明白了需要把零件尽可能地平均分成三份这种分法,更理解了分三次且尽可能地平均,原来是因为要把次品尽可能地缩小在最小的范围内。如果说,前者学生对自己探究到的方法是喜悦的,那么当理解之后,那种喜悦就上升为满足了。

二、多元表征,在比较中优化方法

在《找次品》一课中,为了使别人明白自己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学生需要清晰、有条理地表示出逻辑推理的过程。如何把思维过程以外显的方式表征出来,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在前面8个、9个零件中找次品,教师让学生自由表征自己的想法,学生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

方法一:全文字表述。

反馈意见:学生表示听听还可以,看着字数太多,密密麻麻的,不简洁。而且如果零件总数增多,推理的步骤也相应增加,用文字表述的話可能是一大段了。

方法二:画图表征,图文结合。如8个零件,书上和习题本中都这样表述:

反馈意见:学生表示这种表述方法比全文字来得清晰,但所花费的时间不少反增。的确,文字一个不见少,还要画框、画箭头,虽然规范,但的确不受学生欢迎。

那么,怎样的表述方法方便快捷又简洁明了,体现数学的特征呢?在这种需求下,教师出示了征集令,让学生创意,比较各种表征方式,只要合理,我们就统一选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最终被大家一致认可的方案是:

在多种方法的比较中,学生感觉到,一要能表现出称的全过程,二要简洁明了,不仅是自己明白,还要让其他同学都能看懂。而这些标准,是在几种方法不断地比较中突显出来的,有比较,就能选择。

三、类比推理,在比较中走向深刻

类比是指在新事物与已知事物之间的某些方面作类似的比较,把已经获得的知识、方法、理论迁移到新事物中,从而解决新问题。类比不仅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方法,而且更能体现数学的美感。在《找次品》一课中,如果只满足让学生找出次品,用流程图表示的话,这堂课还不尽完美,因此,在课末教师还增加了这样几项内容:

1. 引入“你知道吗?”

在教师让学生练习找15个、27个、81个……零件的次品时,教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15个零件称3次,而27个零件也只要称3次呢?里面有什么规律?引起了学生兴趣后,教师再让学生去看一看书上的“你知道吗”,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在强烈的好奇心下,学生对(   )-(   )个零件称2次、3次、4次马上找到了其中的规律。教师还不满足,抛出了问题:有一堆零件中有一个较轻的次品,小明称了4次就称出来了,这堆零件可能有几个?这是一种逆向思维,你不问学生可能想不到,但你一问,学生就会从表中反过去看,一下就找到了答案。

2. 增加天平的托盘

在现实中,天平都是只有两个托盘的,所以我们是把零件均分成三份。但如果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天平,它有三个托盘,每个托盘内都可以放物品,并且能测量出三个托盘内最轻的一个物品。现有63个外观相同的乒乓球,其中一个为次品,较轻,则用该天平最少称几次就能找出这个乒乓球?

在这道题目中,63要分成几份是关健,而这个关键应该和托盘数量有关。有三个托盘,均分成4份比较合理。63(16,16,16,15),16(4,4,4,4),4(1,1,1,1),这样三次就可以称出了。

如果是这种有三个托盘的天平,经过上面的解题,你也能像“你知道吗”那样找一找规律吗?这个作业作为数学研究报告完成,结果学生并没有被难倒,竟有多位学生找到了其中的规律。

3. 次品不知轻重怎么称

次品不知道是轻是重该怎么称,这是一个相对较难的题目,因此我们的探究也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4个零件中怎么找?天平两边各放1个,如果是平的,说明这两个都是正品。拿其中一个正品和剩下的其中一个去称,如果是平的,第4个是次品;如果不平,那么第3个是次品。当然,如果一开始称的时候是不平的,那么剩下的2个一定是正品,同理用正品和1去称,平的2是次品,不平1就是次品。两次就可以解决,这和知道次品轻重的次数是一样的。那么5个是否一样呢?经过探究学生发现需要3次,6个、7个、8个呢?这些零件也都需要3次,由此我们做出了如下猜测:是否除了4个,其它的零件称法只要原来的次数+1呢?当然,这个内容课堂上无法完成,我也只要求有兴趣的孩子可以课外去思考一下。结果,学生永远比教师聪明,有学生证明了13个零件只要称3次就可以了,不需要加1。

比较是一切理解与思维的基础,运用比较让我们更容易抓住事物的本质,发现其中的规律,也促进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发展!

猜你喜欢
分法次品不平
运用推理找次品
谁的分法好
Cycling in America
找次品
“西至昆侖東至海,期間多少不平聲”
艺术品鉴(2020年3期)2020-07-25 01:53:42
不平的镜子
学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40
咏费城自由钟
谁的分法更好?
巧妙找次品
分蛋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