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摄影是对客观事物进行二维再现的创作。相机镜头运用光学成像性能构成一幅幅无声的画面,不断寻求表现方式上一些可行的构图形式和布局形态。为符合视觉心理的要求,摄影逐渐完善出成熟的构图形式规则,展现了创作者视觉思维的经营过程。摄影构图中的视觉平衡是在摄影构图要素、形式和特征的分析之上探讨视觉心理学对画面效果的影响,色彩的对比与统一、线条的节奏与韵律、形式的对称均衡与不对称均衡等因素都影响着摄影构图整体的视觉平衡效果。
关键词:摄影;构图;视觉;平衡
画面构图的平衡处理是摄影这门视觉艺术进行创作时十分基本的要求[1]。视知觉的许多研究表明,观赏者视觉活动的心理反应常常偏向于简单、平衡、有规则的组织布局形态。根据人们视觉心理中所要求的秩序感,画面构图组成了有章法的结构和布局。构图法则早期来源于传统绘画,经过艺术创作形式与传播途径方式的不断变迁,在更多样化的题材和内容应用下,摄影也发展出自己的构图方法和要求。摄影师按下快门之前,所有对心理意向的选择和对构图思维的判断过程,都属于视知觉的活动。摄影构图凝结了摄影师的巧构与匠心,展现了其视觉思维的经营过程,生动地体现着视觉主题的意图与美感效果。在对客观事物进行三维空间与二维平面的重构和变换中,摄影师用一双艺术的眼睛把构图中的“点、线、面”结合并配置整理成一个和谐的视觉画面,而不是把所有细节全部机械式地记录下来。
一、摄影构图的基本特点
在错综复杂的大自然和生活面前,摄影师用相机镜头捕捉光的效果,记录了一幅幅无声的画面,不断探索着更多的画面布局。作为一门视觉造型艺术,摄影基于一定主题内涵的传达表意下,也尤为注重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一张好的照片需要具备鲜明的主题、吸引注意力的主体以及简洁的画面这三个标准,而在此三个标准背后隐藏的必要条件便是优秀的摄影构图。
(一)摄影构图的基本要素
摄影在二维的画面中再现三维的视觉空间,其视觉造型包括构图、色彩、光影、拍摄角度等元素。而摄影构图的基本要素由光线、线条、色彩和影调构成[2],如果充分恰当搭配利用这四项要素,可以让画面视觉效果更具艺术感。其中,光线是摄影中最基本的要素,有了光,影像才能反映世界的模样。光线除了能让底片感光后呈现出光影画面,更是侧面反映了摄影师在艺术造型中的思维表现,为后期画面效果奠定了基础。线条的延伸方向、运动形态和轮廓粗细能传达曲直、疏密、轻重、刚柔等多种多样的视觉感受,色彩可以传达出意味鲜明的情绪状态和主题内涵,影调能营造出更强烈浓郁的气氛情调。
(二)摄影构图的主要形式
我国古代就把与构图相关的概念称为经营位置或布局。画面的整体布局是对所有视觉艺术门类要求的一个最基本的审美性基础。摄影艺术逐渐完善出成熟的构图形式规则和相关知识,经验丰富的摄影师会根据当下拍摄现场的整体情况,对画面的构图形式作出相应判断。
摄影构图种类主要可以分为竖向式和横向式,在拍摄时可以调整相机方向来适应拍摄对象。横向式构图相对于竖向式构图,给人以更安静、稳定、开阔的意境,在水平方向上能更完整地捕获图像。除了这两种最主要的摄影构图形式能给画面作出基本区分,还有三角形构图法、九宫式构图法(又称井字形构图法)、曲线式构图法、对称式构图法、中心构图法和框式构图法等构图形式,这些形式在相应的画面里能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例如九宫式构图中主体位置临近黄金分割线,画面呈现出舒服的灵活动感;三角形构图使画面更具稳定性和立体感;曲线式构图能渲染出画面的韵律和节奏;中心构图法能明确地突出画面主体;框式构图法能使画面具有趣味性和装饰性。
(三)摄影构图的传统特征
传统的摄影画面构图具有镜头性、纪实性、瞬间性和真实性[3]。照相机镜头利用其光学性能优势可以精确逼真地再现拍摄的物体影像,营造出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比起其他的造型藝术形式,照相机可以科学准确地展现透视构成,不受拘束地进行艺术形象创作。形象的虚实对比与景深的变幻呈现也是摄影构图镜头性的反映。摄影构图的纪实性要求在拍摄时取景框内的所有物体都要是真实的,并且摄影师无法肆意调度物与景的布局结构。在无边无际而又瞬息万变的星辰大海里,摄影师需要善于观察并抓住机遇,用自己积累的艺术审美素养和对生活的感知力判断出具有闪光点的时机,并且将这一美好的瞬间再现为具有艺术美感的摄影画面。
摄影画面并不是把生活简单再现于影像载体中,而是有取舍地将作者的审美态度和个人感情投入到画面之中。为了营造观者置身于画面中的亲近感,直观、通俗的摄影画面能帮助创作者更清晰地表达创作意图,观看者通过形象的画面更好地领会主题内涵,从而达到一种感同身受的体会。
二、视觉平衡美在摄影构图中的体现
视觉平衡的作用就是使画面产生稳定感,通过画面上下左右各部分在视觉上产生相应重量的平衡感来达到结构的稳定平衡[4]。当平衡感被打破时,画面会给人一种动荡感,不安定的视觉感受。当画面某一部分或角落的量级太过沉重或太过轻飘,则会将受众的注意力分散,严重的会直接影响主题内涵的表达。色彩、线条、光影、形式、形象等多种因素的结合影响了摄影构图的整体画面。在画面中,灵活运用对比与统一、节奏与韵律、对称均衡与不对称均衡的视觉平衡效果,可以打造出融合了二维形态与三维空间的深远意境。在对摄影画面进行构图时,通过对画面元素的大小、色调、对比度、纹理等方面定位与协调,画面每一部分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视觉重量,摄影构图就能具有均衡感和秩序感。
(一)对比与统一——色彩美
在摄影画面中,色彩是最能带来强烈视觉效果的要素之一。人类在大自然中用眼睛观察各种因光源反射而呈现各色的物体时,已经对不同的色彩形成了不同的印象感受。而人类历史实践活动则使人们对色彩有了表情达意的情感特征。色彩本无情感差异,由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投入和想象,色彩的存在可以使人们对外界刺激产生情感起伏的心理反应。色彩的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是色彩在摄影艺术中视觉平衡的多种表现。
色彩学中通常使用色相环来研究不同颜色之间的色彩关系,由于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因此色相对比能最直接地呈现出来。每一个颜色在圆形排列的色相环上按照光谱顺序排列,以任一色为起点,根据远近距离和角度可以把另一色与基色的色彩关系归纳为同类色对比、邻近色对比、对比色对比和互补色对比等类型。摄影构图中的同类色和邻近色对比可以给人带来和谐、素雅、稳重的感受,而对比色和互补色对比给人以跳跃、动荡的不安宁感。日本摄影师蜷川实花喜欢运用大量对比色和互补色,将大量灿烂浓郁的色彩进行堆砌,制造出光陆怪离的效果。例如在电影《恶女花魁》中蜷川实花大面积地使用代表着热情和女性精神的红色等暖色,以蓝色、绿色等冷色用作辅助色,将整部影片中透露着各种欲望的浓郁气氛烘托出来(如图1),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动荡感和人物角色反抗情绪的不安感也都被视觉色彩的强烈冷暖对比所渲染。
色彩的明度对比涉及到颜色的明暗高低程度,其中当然也包括黑白色。人们在观看高明度的色彩时往往能体会到轻飘、柔和、飞升等感觉,而明度低的色彩会更沉稳、安定。拍摄对象的光线照射状态关乎着物体的明暗差异,比如为了更好地突出画面主体,通常设置主体受光较强,暗部的背景就可以很好地衬托出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关系。不过也有相反情况,例如日本摄影家森山大道在其黑白分明的作品《野狗》中充分利用明暗关系,狗作为主体受侧后方光线影响导致大面积都是低明度的黑灰色,背景则受光强烈,呈现出略微曝光的效果,主体形象被烘托得十分立体突出,也表现出光影艺术的美感(如图2)。
色彩的纯度对比也叫饱和度对比,色彩之间饱和度相差越大,纯度对比也就越强。人们在观看色彩艳丽的高纯度对比时,能体会到鲜明强烈的视觉效果;中纯度对比色彩调和典雅,温润亲和;低纯度对比含蓄微茫,素雅朦胧,或忧郁神秘引人遐想。
色彩的冷暖对比是根据人的心理知觉产生的,可分为以红、橙、黄为主的暖色调,以蓝、绿、青为主的冷色调,还有一些中性的颜色[5]。人们对不同的色彩形成了不同的印象感受,比如红色让人想到太阳光照射出的暖意、过年放鞭炮发红包等温暖热闹的场面;蓝色让人想到寒冷的冰川、平静的海面、广阔的天空等画面,比起红色给人感受更理智平和;绿色让人想到充满生机的森林和无垠的草原,给人带来希望和朝气。色彩对视觉造成的一定刺激可以激发出观众心理上的共鸣,所以色彩的心理学研究对摄影构图以及主题内涵表达十分重要。在进行摄影作品创作时也要把握住色彩的各种对比关系,充分发挥色彩抒情表意的相关作用。
(二)节奏与韵律——线条美
线条的走向牵动着观众的目光,其长度、朝向、位置能引导并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在摄影构图中,线条传递着重要的信息,深刻影响着画面的方向、基调、情绪。
“以线造型”本就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传统表现手法,各式各样特征的线条表现都展露出浓厚的生机,也带给人复杂而又有趣的心理感受。线条在摄影构图中可以表现为引导线、水平线、垂直线、斜线、曲线、分割线等形式[6]。引导线能使观众更容易领会摄影构图的逻辑思维与意图。稳定静态的水平线是摄影构图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多用于风景摄影中,展现开阔深远的空间感,但比起其他形式会稍感无趣。竖直延伸的垂直线一般同时与水平线出现在画面构图中,构成画面的脉络框架。斜线的引导感和透视感是最为强烈的,可以为摄影构图带来明显的动感。曲线虽不能果断地指引画面的方向,但是可以带来婉转、温和、舒适的感受。意大利摄影师瓦伦蒂娜·洛弗里多的作品用线条勾勒出了一个又一个富有想象力的空间(如图3),这幅俯拍圆形旋转走廊的摄影作品,用强烈的曲线透视引发观者对整个建筑内部走向的想象,展示出室内环境的高度与深邃。同时在重复的曲线背景中纳入了一个站在走廊边缘的西装男人作为视觉重点,达到简洁而不简单的效果。图4的作品就给人更强的趣味性,可爱的小橘猫站在纯白色画面的右下角,与呈对角线分布的斜向下阶梯动势相呼应,略带弯曲的波浪形阶梯边缘线为画面的构成带来一丝趣味,营造出十分有形式感的画面。
刚与柔、浓与淡、动与静、强与弱等不同节奏韵律的线条排列出了形态各异的摄影画面效果,虽然不是所有的线条都能在摄影作品中完整显现,但完形心理学中的视觉法指引着人们主动将一些互相接近的点连接成一条近乎完整的线条,这些特殊的线条也能像前文中所说:带给人们视知觉的感受。
(三)对称均衡与不对称均衡——形式美
形式美贯穿在艺术创作的全过程中,摄影构图的形式美规则是摄影师们在作品创作中,从一件件具象的作品中抽象出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归纳。为了更好地进行摄影创作,摄影师需要在明确创作主题和内容的前提下,深谙形式美法则,将画面构图的各元素组成均衡的搭配效果,达到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7]。所以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摄影,包括商业摄影和艺术摄影,都需要更明晰地洞察和透彻地理解形式美,从而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形式美中的平衡变化虽然多种多样,但从摄影构图的角度来看,可以把视觉平衡分为对称均衡与非对称均衡两种基本形式。摄影师通过布局镜头内物体摆放位置进行构图,从而使画面整体的各部分在重量和程度上大致相等。對称均衡的构图是以水平、垂直或者倾斜的对称轴或对称点为中心,同形同量的重复对称。这种构图形式具有端正稳定、相互呼应的特点,虽具匠心之美,但有时会给人以严肃感,所以适合拍摄建筑风景或者主题较为正式的人物肖像时使用。在拍摄这些较大体量或主体明确的画面时,对称式构图可以尽可能地减少背景对主体的视觉干扰,提高对主体的注意力,从而更加明确画面主题,不失为一种安全稳妥的构图方式。均衡不一定代表完全对称,灵活处理画面中各种具有视觉重量的元素,使之能在矛盾与冲突的动态变化中保持均衡,这种形式被称为非对称均衡。非对称平衡可以带来更多戏剧性、趣味性的照片,有着富于张力和变幻的美。同一个事物用不同的拍摄角度变换构图形式时,不断尝试创新能带来更多的惊喜,所以不要拘泥于某种单一的形式美,
摄影构图中的形式美是色彩美、线条美、光影美、角度美等基础上的综合运用。摄影画面中的视觉形式是千变万化的,摄影构图形式的均衡就是在创作时,和谐地把握画面中的色彩、线条、光影、拍摄角度等元素的关系,让人的视觉心理有一种生动自然的稳定感觉。色彩的面积分布也往往暗示着线条的导向趋势,同时也和情绪的抒发、内涵的表达相配合,所有的互相联系的构图元素都均衡地描绘出艺术力丰满的摄影作品。由此可见,对画面元素的合理安排和对多余内容的舍弃是摄影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思考内容。
三、结语
构图在摄影创作上的意义非凡,视觉心理学中的视觉平衡帮助丰富和完善了摄影构图的表现形式,美学视角考察下的摄影构图帮助摄影师更好地表达画面的方向、基调、情绪。人们的视觉感受不断被深入探索,关于构图本质的深思是摄影构图发展的关键。在如此丰富的素材之中,掌握摄影构图的本质,充分表达各要素的特性和相互的结构关系,有助于摄影者们创作出更多触动人心的摄影作品。
参考文献:
[1]夏杨福.摄影构图平衡的视觉心理分析[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4(3):87-90.
[2]王君洁.论摄影构图的要素和技巧[J].美术教育研究,2013(2):45.
[3]居慧年.摄影构图的心理学探讨[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4]殷晓克.打破构图的平衡感:谈当代摄影构图中的视觉张力[J].作家,2013(22):245-246.
[5]汪万鹏.浅析色彩构成在摄影艺术中的运用[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2):40-41.
[6]吴雨婷,张伟,吴妙.论线条在摄影构图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24):40-41.
[7]吕不.形式美在摄影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尹婷玉,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