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珺
随着“选课走班”的实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职业要求,确立职业发展方向,树立积极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逐步形成规划人生的能力,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生涯规划教育已迫在眉睫。
但由于对生涯规划教育定位不清晰,一些学校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或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没有与学校整体的课程体系有机结合,“有意而为”的痕迹太明显,效果不是十分理想。那么,学校如何才能将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学校课程之中?笔者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一、依托课题,构建生涯规划体系
高考综合改革突出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学校越来越需要专业且具有丰富经验的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培训培养专业的生涯规划教师、提升学科教师的生涯规划教学素养已成为各普通高中学校必须要认真面对的现实课题。
很多学校在教师培训中,聘请相关专家为教师做生涯规划的报告,也派出班主任、骨干教师到各地参加专题培训,以提升教师对生涯规划的理解和重视。但总的来说,由于缺乏生涯规划教育相关专业素质,教师往往会对生涯规划教育的理念把握不准确,更没有形成体系。
为更系统、更专业地推进生涯规划教育,学校可以依托课题,由高校专家引领,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和生涯规划教育的本质特点出发,推进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顶层设计生涯发展指导体系,在实践与探索中,逐渐呈现清晰完善的课程框架结构、课程形式和课程内容。
借助课题,学校可以与高校深度合作,确保生涯规划专业知识的理论高度。同时,专家、学者对教育教学主管领导、生涯和心理专职教师及骨干班主任组成的核心团队进行专项培训,再由核心团队成员做示范引领,为其他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提供观摩和学习的机会,最终形成经验成果并进一步推广。
坚持以课题为引领,构建生涯规划课程体系,能有效解决生涯规划教育的“碎片化”问题,更好地实现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化,推进生涯规划教育。
二、精研两课,丰富生涯规划内容
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兴趣、才能、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和发展,是树立职业理想的关键期,学校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构建以学生需求和发展为导向的新的课程制度。
首先,学校应将生涯规划课程纳入日常教学的课程中,要求专任教师或班主任按课程安排认真讲解相关知识,组织开展教育活动。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可以基于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不同特点,开设不同主题的课程,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与特点做出最合适的选择,掌握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及人生规划的基本方法;过程中应辅以相关职业测评工具和学生个体咨询,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决策。除课堂教学外,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寒暑假指导学生参加生涯实践活动,引导鼓励学生开展职业访谈、生涯实践参观、职业体验、仿真面试现场等活动,给学生提供生涯决策的全面参考和指导。
其次,学校还应努力将生涯规划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高中学生学习的科目较多,难度较大,学校无法安排学生开展大量的职业体验,仅靠一周一节生涯教育课学生也无法完成对自身和职业的全面认知。秉承“全员参与生涯教育”的理念,学校要指导教师注重渗透生涯规划的目标和理念,深度挖掘本学科与职业生涯的相关性,把生涯理念逐步渗透到教学中,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制定生涯规划。
如语文学科可以深入挖掘作家、新闻记者、文秘、教师、编辑等职业所需的语文学科的素养和技能,从而在提高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实现学生生涯规划能力的提高。物理学科可通过空间物理、工程力学、反冲运动等专业知识和航天员、建筑设计师、飞行器设计师等职业信息,让学生了解到物理学科学习与未来生涯发展的联系。这样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求,还有助于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的大环境,打破知识与生涯发展的鸿沟,不断丰富、提高教育效果。
学校生涯规划教育,既要坚持其专属性,构建专门的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获取专业、科学、有针对性的生涯教育指导,还应发挥教师的学科特长,在学科教学中积极渗透生涯教育,建立学科與未来职业的有效连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确定其生涯目标。
三、开发“三堂”,拓宽生涯规划范围
在推进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学校可以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助力生涯规划教育发展壮大,拓宽生涯规划教育的广度,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帮助。
学校可以邀请省内外各领域专家学者或各行业优秀从业者走进校园,通过事迹报告、专题讲座、技艺传授、技能培训、座谈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与名家近距离接触,使其近距离感知职业变迁,感知社会需求,这既能拓宽学生的职业视野,又是一次间接、快速的职业体验。这样的生涯名家大讲堂能有效增强学生对职业、专业的了解。
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职业类型丰富的特点,举办以班为单位的家长职场大讲堂。让学生从身边亲人入手,了解该职业岗位的特点和需求,获取相关职业领域的信息,进而判断是否真的对该工作感兴趣。
学校拥有丰富的校友资源,可以组织优秀毕业生返校,开设校友大讲堂。通过校友的分享,使在校学生对未来的选科、志愿填报、大学生活、就业趋向有深刻的认识。校友还可以将他们所在行业的最前沿、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带回学校,搭建校友与在校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
生涯名家大讲堂、家长职场大讲堂以及校友大讲堂的开设,能有效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的角色与分工,了解从事各个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素养,进而引导他们更好地认识社会,尊重所有的职业,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
四、广建基地,夯实生涯规划根基
生涯规划教育的阵地不能只在校园,还应广泛利用高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社会资源。学校可以广建基地,在节假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研学、职业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给予学生们大量的有效学习体验。
陕西省内高校资源丰富,普通高中学校可以构建与高校合作共进的机制,签署优质生源基地协议,按照学生的兴趣和意愿,分批走进高校展开研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大学专业的设置。
陕西省内还有一些开放的公益性场馆,如博物馆、青少年宫、国防教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等,如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附近的八路军西安办事处、陕西科技馆、群众艺术馆等单位。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场馆资源,使学生了解自身特长,完成职业探索。
学校还可以与周边社区、医院、商场、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单位签约,建立职业体验基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深度体验和跟岗实习机会。
这些研学、职业体验活动,可以使学生在仿真的情境中进行课程体验,既有亲身感受,又有身体力行,夯实了学生生涯规划的根基,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进行自发、自主的生涯探索及生涯实践的意识,有效拓宽了学生成长的平台,帮助学生登上更大的舞台。
生涯规划教育是高考综合改革对学校的要求,更是学校发展文化特色的重要契机,也是以新的评价机制发掘学校文化特色内涵和生命力的转折点。对于学校来说,生涯规划有助于学校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贯彻到学校教育中,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人生方向。对教师而言,生涯规划拓宽了教学范畴,让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和拓展,帮助教师提升综合育人能力,助力教师成长。对于学生家长来说,生涯规划增进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理解。学校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开展,必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