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以立
每年8月底开学前的某天下午,一辆熟悉的自行车总会停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门口。顶着炎炎烈日,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带着爽朗的笑容走入爱心窗口捐款,熟稔地和工作人员打招呼:“我又来了……”
他曾是人民检察官,也是一位热爱阅读、出版文集的作家,还曾荣获静安区道德模范等称号。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5年里,他还是助学几十名孩子的“陈叔叔”。只是孩子们不知道,在捐助他们求学的很长时间里,“陈叔叔”还是一位原发性肝癌患 者。
“陈叔叔”名叫陈宗恺。当年37岁的他,现在已经是年过花甲的“陈伯伯”了。1997年,他还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检察官,不分昼夜地辛勤工作。也正是在那一年,他被确诊罹患原发性肝癌。经过一系列治疗后,他的病情稳定下来。感恩于住院期间医生的妙手仁心和细致照顾,以及社会各界的善意,他总想回馈社会。
1999年的某天,病假在家的陈宗恺一如平常翻阅着报纸,突然一则“基金会和《解放日报》联手开展帮困助学活动”的新闻抓住了他的眼球。“当年读大学的时候,我也曾受过‘人民助学金’的帮助,才得以完成学业。绝不能让孩子因为家庭而失去读书的机会。”他是淋过雨的人,于是也想为别人撑一把伞,找寻反哺社会的方式。他马上拨通了基金会的电话,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后,便怀揣着1500元,骑上自行车前往基金会。
在20世纪90年代,1500元并不算小数目,更何况他当时因病假每个月收入只有700元。不过,他捐款助学的脚步却没有丝毫的犹豫:“我还有单位给的救助款、太太给的零用钱、投稿挣来的稿费、嘴里省下来的午餐费……点点滴滴积攒起来,钱总是能凑足的。”
25年里,陈宗恺把社会给他的关爱传递给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也收获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善意。在家庭经济状况有了好转后,有的孩子主动让出捐助名额给其他更需要的人;在助学善款的激励下,许多孩子愈加努力地学习,考上了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等;更有许多孩子直到今天,依旧亲切地称呼他一声“陈叔叔”……
郭艳华(化名)就是这样一个懂得感恩的受助人。
2002年8月底的一天,陈宗恺照例去基金会捐款。工作人员把郭艳华的资料递给了他:“愿意资助这个孩子吗?”从小就失去父母的郭艳华,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正在上初中的她虽然成绩优异,但是由于家里没有固定收入而面临辍学的困境。看完资料后,陈宗恺没有犹豫,同意捐助。只是在填写“是否联系”那一栏时,他改为“是”——他想着,那一定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很快,陈宗恺收到了郭艳华的第一封信,信里不仅感谢“陈叔叔”对她的帮助,附上成绩单和自己写的小诗,还满怀深情地写道:“虽然我无父无母,能得到素不相识的陈叔叔的帮助,感觉我就像又有了亲人一样。”
陈宗恺内心被狠狠撞击了一下。他高兴地提笔,立即回了一封信给郭艳华,鼓励她要通过读书实现理想、改变命运。他将信拿给妻子看,分享着做公益的快乐瞬间。
郭艳华异常懂事,虽然成绩不错,但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初中毕业,她选择考到上海市崇明区卫生学校。2004年助学款金额已经上调至2500元,但陈宗恺并不知情,依旧带着1500元来到基金会。基金会的一位老师替他想了个办法:“现在有一个卫生系统专项助学基金刚设立,你可以试着替郭艳华代写一份申请材料,写明现在的情况,申请成功的概率会高 些。”
等看到陈宗恺填写的申请材料后,基金会老师的眼眸里都写满了震惊:这位每年捐款、气色一直不算太好的人民检察官,原来是一位每天吃中药、一年三次体检的癌症患者。
这时距离初次捐款助学已经过去了整整6年,但陈宗恺什么都没说过。
很快,他所在的静安区人民检察院也加入了爱心助学活动。院领导与他合作资助贫困孩子,好几位同事也参与到捐资助学中。这支爱心队伍在慢慢扩大。
直到现在,陈宗恺还记得他和单位同事第一次去崇明区探望郭艳华家的情景:黑漆漆的屋子里没几件家具,仅有的几件也都破旧不堪;生活的重担已经把年迈奶奶的背压弯了,而内向的郭同学看着他,怯生生地喊一句“陈叔叔”……
同样也是一位父亲的陈宗恺,内心被狠狠撞击了一下。在大家的资助下,郭艳华卫校顺利毕业了。为了照顾年迈的奶奶,她没有选择走出去,而是留在了当地,在崇明区堡镇医院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如今她早已成家立业,有了幸福的小家庭和可爱的小宝宝,但不变的是,每年春节,她还是会带着全家,从崇明来到市区看望她的“陈叔叔”。
回忆起当年被郭艳华邀请参加婚礼的场景,陈宗恺的眼里泛起一种属于老父亲的宽慰。
“孩子终于长大了啊!”
每年,陈宗恺总会骑着他的自行车来基金会。笔者好奇他从哪里过来时,他脱口而出:“从上海书展啊!”他是一位爱书之人,当年在病榻上读了大量有益的书籍。甚至在病愈重返静安区人民检察院后,他还向院领导提议组建读书会。在他的推动下,静安区人民检察院创办了内部刊物《和风静语》等,他本人也出版了《轻迭碎语筑心源》《原心》等书。上海市静安区检察院原检察长罗昌平为他的书作序,对他和他的书给予高度的评价:“乐观、坚韧、豁达、执着、热爱生活。”退休后,陈宗恺成为上海市“都市书坊”(现上海市静安区作家协会)理事,参与一些重要工作。当得知河南农民李翠利想让健康文化滋润农村,自费创建了微光书苑,却缺乏书籍后,他和相关部门一起公益捐赠图书120册。2016年,陈宗恺一家获得全国“书香之家”的荣誉。
木心说过,万丈深渊,下去,也是鹏程万里。或许我们不应该感谢磨难,而是应该用千百倍的毅力熬过去、挺过去,走向光明的自己。
因为,那些忍过的痛苦、受过的寂寞、流过的眼泪终究会变成一道光,照亮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