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翟英 图|受访者提供
01 姚启明来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爱心窗口做志愿者
初见姚启明,是在2021年“五一”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爱心窗口,那天她作为全国劳模党员志愿者在窗口忙碌着,录入受助学生信息,与前来捐款的爱心人士沟通,完成出具捐赠发票、捐赠证书等一系列操作。热情亲和、沉稳熟练,原来她为了胜任爱心窗口志愿者的工作,一早就来到现场跟着窗口的老师了解并学习每一项工作步骤。用心、认真是她一贯的原则,作为“中国赛道设计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位国际汽联认可的中国赛道设计师,精益求精、严谨务实已经是嵌入她骨子里的态度和风格。
谁说汽车是男人的世界?姚启明在这个充满速度与激情的世界中登顶了“王位”,她站在了中国赛道设计的顶端。工作中的她,巾帼不让须眉,担任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汽车运动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她在汽车运动、安全、文化领域潜心钻研,持续创新20余年,填补多项国内空白。她的研究就是前沿、就是标准,这是一种常态,因此需要她每时每刻全情投入、随时吸收学习最新知识,让自己保持大脑的高速运转和精准细致的思考。理性而又细腻,这是她身为女性设计师特有的优势。
20余年来,她设计场地107个,取得创新成果61项,创造“中国第一”20余次,提供义务咨询1000余次,为中国汽车运动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她曾获得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中国设计贡献奖、中国汽车运动突出贡献奖等20余项省部级以上荣誉,她领衔的团队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018年,她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入选“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2020年,她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21年,她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称号。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荣誉等身的姚启明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她要求自己对待每一项工作必须全力以赴、不留退路,因此也练就了一颗强心脏。姚启明的成长之路,充满高压、挑战,她用自己昂扬的内在撑起了生命的绽放。
她曾在不知道腰椎骨折的情况下,忍着剧痛开了整整一下午的会,直到动不了才去医院做CT,3周后得知不止第3节腰椎断了,第4节也断了;1个月后她又经历了因长时间卧床工作导致卡压枕大神经的面瘫的痛苦……
她曾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3个月前,医生们说‘腰椎横突断了长不上’,我选择了‘遗忘’,继续出差、跑工地、演讲、穿高跟鞋、加班……上周去做CT,万万没想到,两处断的骨头竟长回去了。感恩这半年来一次次关心、看望、慰问、帮助过我的医生、各级领导、各地甲方、各路朋友、各位同事,感谢我的老师、家人……是你们的关心和爱缔造了又一个‘传奇’。”
长期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也让姚启明的身体亮起过红灯,从严重的肺部疾病到腰椎骨折,她选择用乐观豁达一次次面对人生中突如其来的挑战,始终坚守在她满腔热爱的工作岗位上。
“技术工作不能加上任何金钱和利益,否则就会丧失原则,赛道设计这种涉及极限运动的设计没有任何标准,它每0.01秒都跟生命息息相关,不能有半点杂质,必须做到非常专注。科学知识和商业之间是不可能混在一起的,一旦混在一起,这个界限就模糊了,有一些东西的界限是不能模糊的。”姚启明始终兢兢业业专注于专业研究本身。4月,上海智慧交通安全驾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授牌,姚启明默默耕耘二十载,修得“新赛道”上奔跑的机会,她将带领团队和工程技术中心在智能、安全、生态驾驶培训教育的“新赛道”上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工程化应用的进程,并在智慧交通、智能网联汽车以及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领域持续提供“上海智慧”。
02 姚启明作演讲
03 姚启明为孩子们认真准备了科普课程
04 姚启明走进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作科普讲座
姚启明工作上是位以严谨著称的一丝不苟的科研工作者、赛道设计师,生活中的她则是位温暖的师长、言传身教的慈爱母亲,她用一言一行、知行合一的大爱之心影响着许多人。
“因为我从小经历过一些身边的人遭遇交通事故,所以在高考选择专业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交通运输工程专业,选了这样一个大的方向,就是希望能够为中国的交通事故伤亡的降低作点贡献。”从小立下鸿鹄之志的姚启明,心怀初心,勇于攀登,在专业上向着她的宏愿不断进步,同时她还用知识回馈社会,自费开展JENNYAO汽车运动百年纵览与道路安全系列公益科普行动,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是姚启明常去科普的学校,2021年她就去过3次,最初是给同学们作一些道路安全科普,后来她有针对性地开发了一系列课程,把劳模精神和道路安全知识进行融合,在孩子们成为团员的光荣时刻,在充满仪式感的氛围中,将青年的奋斗精神融入到整个科普体系中。
目前,姚启明已经在全国60多所学校开展了70多场科普课程,累计影响1000万人。“爱真的会传递,爱是最具感染力的”,在她身体力行的感召下,团队中的同事和她的学生也加入了她的科普团队,他们会像姚老师一样把出书的稿费捐赠出来用于科普工作,一位博士生甚至在自己也需要还贷款的情况下把在顶级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后学校奖励的几万元捐赠出来,支持学弟学妹进行科学研究。
姚启明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引领行业的发展,还要去兼顾非常多的生产项目,常年在全国各地出差,要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平时的工作已经极度饱和的她,又给自己增加了科普的工作。科普课程体系的开发,花费了姚启明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针对每次课程的受众,从六七岁的孩子到十几岁的中学生,她都会认真进行课程的准备,确保每次听课的孩子都能被吸引,进而学习到有用的道路安全知识,同时对严谨治学的科研精神和劳模的奋斗精神都能有深刻的认知。她一直坚信一个原则,就是尊重听者是讲者一个最基本的素养。“现场的孩子那一双双眼睛会直接告诉你他喜欢还是不喜欢,如果不喜欢,我觉得浪费了他们的生命,也浪费了我的时间,是彼此不尊重。所以既然去讲,首先要让他们感兴趣,其次是让他们能够从中受益。要让他们懂得必须敬畏生命、尊重科学,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并把这些知识带给家里的长辈。”
姚启明从2017年开始到现在一直在资助因交通事故导致家庭遭遇变故的困难学生。有可能遭遇交通事故的是学生本人,也有的是学生的直系亲属遭遇交通事故导致家庭困难的。一年2万元,资助4名学生,给这些学生以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帮扶,姚启明打算一直坚持下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姚启明本来已经安排好的国外考察研究取消,她将机票和酒店的退款,额外还追加了一些共计几万元,发动身边的朋友,购买了当时非常急需的口罩等物资,让她先生快递到了武汉、上海的一些学校、医院等急需医疗物资的地区和机构。
2022年,上海疫情期间,她先是把购买的本来打算自用的口罩、消毒液、泡腾片等物资分发给了老教授和同事们。后在得知同济大学急需防护服的时候,她又多方联系,购买到了8万多元的防护服,在防护服已经告急的当天下午两点多,将防护服送到了学校。又在了解到学校的孩子们需要泡腾片时,她开始在各大朋友群里发求助信息,终于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联系上了国药集团的相关人员,抢购到2000盒泡腾片,花费十几万元。她第一时间就把钱转给了对方,没要发票等任何凭证,就是想着一定要把物资及时送到学校,给学生们补充身体所需。要不是国药集团为了区分送货信息,在药品的箱子上注明了姚启明的名字,学校根本不知道这是她自费购买后捐赠的。后来学校领导告诉她,没有人像她这样个人捐出如此多的金额购买物资捐赠给学校,大家都被她的无私大爱所打动。
在知道妈妈捐赠了不少善款之后,姚启明的儿子毅然把自己的压岁钱拿出来交给妈妈。“感恩社会的认可、给予的褒奖和鼓励,妈妈以前是用知识回馈社会,在有紧急需要的时候,在当下这个时间点需要的不是知识,而是物资,也需要拿出金钱来回报社会。”作为妈妈的姚启明,跟儿子解释着自己的捐赠行为,她一直认为自己的言传身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在爱心窗口志愿活动结束后,姚启明回家跟儿子讲了她一天的所见所感,在整理受助人信息的时候,她关注到原来上海还有一些由于原生家庭的各种原因而导致生活困难的孩子,儿子听了后,表示希望结对资助一位小朋友,他挑选出了自己一些全新及9成新以上的玩具和图书等装满一整箱,请妈妈带他一起送到基金会的爱心窗口,请工作人员帮忙转交。就这样,在姚启明的带领下,小暖男结对资助了一位与自己同龄的来自残障家庭的小朋友。看到受助小朋友写来的感谢信,他还表示:“他的字写得真好看,我没他写的好,都不好意思回信了!”
疫情期间,担心楼里住着的上了年纪儿女不在身边的老教授们,小暖男主动给物业打电话,把家里的很多防疫物资和食物装好,请物业叔叔送给邻居爷爷奶奶。姚启明看到儿子能发自内心地关心别人,深感欣慰。
“在阳光照得到的地方自由奔跑,也要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昂首向前。这些遇到困难的人,他们的困难是暂时的,帮助他们,在经济上确实是会非常有限,但这就像一颗种子,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帮助他人的善行中,就能够传递下去这样的精神。”姚启明的知行合一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儿子的三观,她希望儿子成长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对社会有用的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