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群体种种植气候适宜性研究

2023-05-19 21:51叶瑜匡昭敏黄恩恩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区划

叶瑜 匡昭敏 黄恩恩

摘要 以梧州六堡茶群体种为对象,筛选了有效积温、干燥度、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等气象数据,构建了六堡茶群体种气候适宜性区划的空间分析模型,绘制出六堡茶群体种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图。结果表明,梧州市大部地区是六堡茶群体种种植的最适宜区和适宜区,说明梧州市的气候非常适宜六堡茶群体种的生长。研究结果可为梧州市茶产业的种植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 六堡茶群体种;气候适宜性;区划

中图分类号 S 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3)07-0208-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07.048

Study on Climatic Suitability of Liubao Tea Population Planting

YE Yu1,KUANG Zhao-min2,HUANG En-en1

(1.Wuzhou Meteorological Bureau,Wuzhou,Guangxi 543002;2.Guangxi Institute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Nanning,Guangxi 530022)

Abstract Liubao Tea population was studied as the object in Wuzhou,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such as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dryness, annual average maximum temperature and annual extreme minimum temperature were selected,the spatial analysis model about climatic suitability zoning of Liubao Tea population was built, and climatic suitability zoning map of Liubao Tea population planting was draw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areas were the most suitable areas and suitable areas for Liubao Tea population planting in Wuzhou. It showed that the climate was very suitable for the growth of Liubao Tea population in Wuzhou.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d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the planting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in Wuzhou.

Key words Liubao Tea population;Climatic suitability;Zoning

基金项目 广西梧州市科学技术局项目(2021E02028)。

作者简介 叶瑜(1988—),男,广西梧州人,工程师,硕士,从事农业气象相关研究。通信作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从事气候资源利用与农业减灾研究。

收稿日期 2022-04-28

六堡茶是梧州市优质的历史名茶,因其原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至今已有1 500多年的历史[1]。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曾以其特有的红、浓、陈、醇四绝和独特的槟榔香味声名鹊起,被列为全国24个名茶之一[2]。六堡茶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当地茶农的切身利益。六堡茶质量取决于茶树品种、气候条件、鲜叶品质、栽培管理等的综合影响,其中气候条件是决定茶树生长与鲜叶品质形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气候适宜性对茶树的生长具有重大影响,很多专家学者对不同种类的茶叶气候适宜性进行研究,获得了一些较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程佳等[3]对苏州市洞庭东山、西山地区碧螺春茶叶生产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并提出碧螺春茶叶优质高产对策;汪大林等[4]根据宣城地区1981—2010年茶叶产量与气象、土壤和地形因子的相关分析,筛选出作为茶叶区划指标的6个气象因子和2个土壤因子,研究宣城茶叶种植区划;何雨芩等[5]以≥10 ℃积温、1月平均最低气温、12月—次年3月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作为云南茶树种植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研究云南省茶树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李莉等[6]利用丹寨县1981—2010年气温、降水量、空气相对湿度、天空总云量以及雾出现日数等气象观测资料,从丹寨县茶叶生产的气候适宜条件、茶叶生产期内主要的气象灾害入手,归纳出丹寨生产优质茶叶的气象指标,分析丹寨优质茶叶的气候特征;汪圣洪等[7]根据茶叶生长的气候指标和气候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数学建模等方法,对贵阳花溪久安茶叶园区茶树生长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找出适宜的气象条件和影响园区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气象灾害;朱华松等[8]结合紫金县茶叶相关资料和当地的气候资料,抓住影响茶叶生产的关键气象因子,通过对紫金茶叶生长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找出影响紫金茶叶生产主要气象因子和主要气象灾害,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陈定梅等[9]对西藏山南市错那县勒布沟茶树基地进行了实地调研,根据茶树生长发育气候实况及茶树基地生态环境状况,建立茶叶的气候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开展农产品溯源工作,链条式服务于生产者、农产品和消费者;李尚锦等[10]基于雅安市名山区国家气象观测站近50年(1971—2020年)的气温、降雨量、湿度、日照数据,利用算术平均法、分类合计和相关性描述法分析影响名山茶叶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气象因子;杜瑜[11]对普安县新店镇窑上坝区气候条件及坝区可能出现的农业气象灾害等进行分析,研究該坝区茶叶种植的气候适宜性,为该坝区的茶叶育苗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但是国内外对于品质优良的六堡茶群体种气候适宜性研究则鲜见报道。该研究通过分析六堡茶群体种种植气候适宜性,结合六堡茶群体种生产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健全六堡茶群体种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总产量[12],研究成果对于梧州市茶产业今后走生产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的道路具有重大的应用意义和现实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资源选取

最早用来加工六堡茶的原料是苍梧县六堡镇的六堡群体种茶树。该研究主要以六堡茶群体种为主。周伟勤等[13]对六堡茶品质与六堡群体种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六堡群体种更适制六堡茶,品质外形与内质都比其他品种更胜一筹。

气象资料为梧州市5个国家气象站和50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011—2021年的气象数据,资料站点完整度较好,少数区域自动气象站缺失的数据采取相邻站点数据代替。

1.2 气候适宜性区划

1.2.1 气候适宜性各因子区划模型与等级指标构建。

通过查阅文献和相关调查分析,根据茶树生长的气候环境要求,结合“梧州市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评定及精细化气候区划研究”和“苍梧县茶叶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技术研究”成果,对“梧州市六堡茶气候适应精细化种植区划”[14]的气象数据进行订正修改。梧州市六堡茶群体种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因子使用2011—2021年的气象数据,分别采用日平均气温10~22 ℃有效积温t(10<t≤22)、干燥度(K)、年平均最高气温(TM)和年极端最低气温(TN)等作为六堡茶群体种气候适宜性区划因子,其中t(10<t≤22)反映茶树生长期间所需的热量资源;K对六堡茶群体种鲜叶多酚类物质的转化有不同影响;TM反映茶树生长所需气温的上限,当平均气温超过30 ℃,茶树生长速度就会减缓甚至停止;TN反映茶树安全越冬的最低气温。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各气候适宜性区划因子与地理信息关系的空间模型(表1)。

将各气候适宜性区划因子等级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4个区域。通过专家打分法,赋予最适宜区域为100分,适宜区域为80分,次适宜区域为60分,不适宜区域为40分(表2)。

采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25万广西基础地理数据,提取梧州数字高程模型以及经度、纬度、海拔等栅格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 (GIS) 软件,使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 (IDW) 对六堡茶群体种各气候适宜性区划因子进行空间插值分析,得到六堡茶群体种各气候适宜性区划因子的区划图。

1.2.2 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模型与等级指标构建。

根据梧州市的气候资源特点以及六堡茶群体种的气候适宜性,通过征询专家的经验与意见,为各气候适宜性区划因子t(10<t≤22)、K、TM、TN分别赋予0.3、0.3、0.3、0.1的权重(表2),按照此权重分配构建六堡茶群体种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模型X:

X=0.3Ft(10<t≤22)+0.3FK+0.3FTM+0.1FTN(1)

其中,F∑t(10<t≤22)为日平均气温10~22 ℃有效积温评分,FK为干燥度评分,FTM为年平均最高气温评分,FTN为年极端最低气温评分。

根据气候适宜性区划模型对各气候适宜性区划因子的评分进行空间叠加,将六堡茶群体种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4个区域。通过地理信息系统 (GIS) 软件,得到六堡茶群体种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六堡茶群体种各气候适宜性区划因子分析

2.1.1 10~22 ℃有效积温t(10<t≤22)。从图1a可以看出,,梧州市10~22 ℃有效积温均不低于2 500 ℃,均为最适宜区。说明2011—2021年梧州市热量状况良好,能满足茶树生长的热量需求。

2.1.2 干燥度(K)。从图1b可以看出,此区划因子包括最适宜区和适宜区。最适宜区主要分布于梧州市的北部地区,包括蒙山县,苍梧县的北部、藤县的北部、长洲区和万秀区的北部等地区;适宜区主要分布于梧州市的中南部地区,包括龙圩区,岑溪市,藤县的中南部,长洲区和万秀区的南部,苍梧县的南部等地区。说明2011—2021梧州市气候相当湿润,水分充足,能满足茶树生长的水分需求,同时对茶叶的物质转化有积极的影响。

2.1.3 年平均最高气温(TM)。从图1c可以看出,此区划因子包括最适宜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最适宜区主要分布于蒙山县的大部地区,苍梧县的中部高山地带;适宜区主要分布于苍梧县的大部地区,蒙山县的南部乡镇,藤县的北部地区,岑溪市的部分地区;次适宜区包括长洲区,万秀区,龙圩区的大部地区,藤县和岑溪市的大部地区。说明2011—2021年梧州市的最高气温对茶树生长的抑制影响不大,能保证茶树的正常生长。

2.1.4 年极端最低气温(TN)。从图1d可以看出,此区劃因子包括最适宜区和适宜区。最适宜区主要分布于梧州市的中南部,包括万秀区,岑溪市,龙圩区的大部地区,藤县的中南部,长洲区的南部,苍梧县的南部等地区;适宜区主要分布于蒙山县,苍梧县的大部地区,藤县的北部地区。说明2011—2021年茶树的安全越冬条件很好,低温对茶树的影响并不大。

2.2 六堡茶群体种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

由图2可见,梧州市六堡茶群体种种植气候适宜性以最适宜区和适宜区为主。最适宜区主要分布于梧州市的北部地区,包括蒙山县,藤县的北部,苍梧县的大部地区;适宜区主要分布于梧州市的中南部地区,包括龙圩区、长洲区、万秀区、岑溪市的大部地区,藤县的中南部地区;次适宜区分布于岑溪市的南部和东部的部分区域,龙圩区的龙圩镇等地。总体来说,梧州市是非常适宜种植六堡茶群体种的区域。

3 结论与讨论

该研究采用梧州市5个国家气象站和50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011—2021年的气温和降雨资料,筛选了有效积温、干燥度、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等气象数据,构建了六堡茶群体种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的空间分析模型,绘制出六堡茶群体种气候适宜性区划图,梧州市大部地区是六堡茶群体种种植的最适宜区和适宜区,最适宜区主要分布于梧州市的北部地区,包括蒙山县,藤县的北部,苍梧县的大部地区。说明梧州市的气候非常适宜六堡茶群体种的生长。

在实际调研中发现,梧州市六堡茶群体种种植区域仍然

以苍梧县为主[15],其他地区小茶园有零星分散的种植。六

堡茶产业作为梧州市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之一,应得到更好的推广。该研究从气候适宜性的角度为梧州市六堡茶群体种的种植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大力推广种植六堡茶群体种,扩大六堡茶群体种的种植面积,做好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出台的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计划,由茶产业协会统筹协调,规划使用空闲的土地,同时盘活现有分散种植的小茶园,整合优势资源和资金技术,采用科学的栽培方式,利用山泉进行灌溉,禁止使用除草剂,建设生态茶园[16]。

参考文献

[1] 石荣强,温立香,曾玉凤,等.六堡茶品质研究进展[J].中国茶叶加工,2020(2):43-47.

[2] 廖传盛,何凤英,禤宇棋,等.梧州市六堡茶有性系茶园改造关键技术探讨[J].南方农业,2020,14(16):37-39.

[3] 程佳,王俊.洞庭山碧螺春茶叶生产适应性气候分析及高产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6):305-306.

[4] 汪大林,訾中福,王俊,等.气象因子在宣城茶叶区划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3):7931-7933,8005.

[5] 何雨芩,张茂松,黄成兵,等.基于GIS的云南省茶树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5):218-221.

[6] 李莉,于飞,刘娟,等.贵州省丹寨县茶叶气候适宜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0):155-157.

[7] 汪圣洪,胡嘉欢,周博杨.贵阳花溪久安茶叶园区气候适宜性分析及减灾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0):176-179.

[8] 朱华松,李波,唐宁琳,等.紫金县茶叶种植气候适应性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8,39(2):59-62.

[9] 陈定梅,李惠,赤桑单吉.西藏山南市勒布沟茶叶种植气候条件评价调研报告[J].西藏科技,2019(10):25-27,45.

[10] 李尚锦,杨岗,曾元,等.四川名山茶叶气候生态适宜性分析[J].科技与创新,2021(12):46-48,53.

[11] 杜瑜.普安县新店镇窑上坝区茶叶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J].南方农业,2021,15(6):187-189.

[12] 刘山,黄晨舒,徐源.关于促进广西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J].南方农机,2021,52(15):62-63.

[13] 周伟勤,农艳芳,苏淑梅,等.论六堡茶品质与六堡群体种茶树的关系[J].中外食品工业,2013(6):34-35.

[14] 叶瑜,徐芳,李敬源,等.梧州市六堡茶气候适应精细化种植区划[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9,40(2):73-75,79.

[15] 邱瑞瑾,龙志荣,于翠平,等.六堡茶群体种资源的调查、开发和保护[J].中国茶叶加工,2020(3):15-19,26.

[16] 葉锦培,唐世斌,曹飘洋,等.基于低碳理念的茶园景观规划:以广西苍梧县天洪岭六堡茶生态茶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0):125-127,131.

猜你喜欢
区划
南充市滑坡灾害易发性区划与评价
林芝市雷电风险区划
社区治理如何密织服务网——成都安公社区划了“五条线”
基于“三线一单”的环境功能区划实证研究
川渝传统民居区划的环境蕴意
桂林市会仙湿地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研究
山西省中阳县地质灾害特征及区划研究
318国道沿线芦山地震的震害特征与烈度区划探讨
基于GIS的深圳市滑坡危险性区划研究
区划调整与文化变迁——以清代屏南建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