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本科生姑息护理知识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福建医科大学为例

2023-05-18 08:02:02廖金花陈玲玲
关键词:姑息护理学本科生

廖金花,陈玲玲

(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福建福州350122)

姑息护理是通过处理威胁生命的疾病相关问题,经早期确认和准确评估,加强疼痛与其他症状的控制,解决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提升病人和家属生命质量[1]。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癌症、慢性病患病率及危重症疾病救治率的增加,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成为救护的核心,姑息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逐渐成为临床护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3]。护理人才的培养应紧跟临床护理需求,以确保人才满足临床实践需要。1998年林菊英主编的《社区护理》首次在教科书中引进了“姑息护理”的概念[4]。然而,目前国内对姑息护理研究多局限于临床护士、患者及家属姑息护理知识和态度等[3],较少关注护理学专业在校生的姑息教育水平。为了解福建省护理本科姑息护理教育层次,本研究以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为例,调查在校本科生姑息护理知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姑息护理教育及临床实践提供指导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四年制护理学专业90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护理学专业一年级至四年级的本科生,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次调查。(2)排除标准:休学、退学、服兵役期间、病假超过2个月的学生;患有精神、心理疾患,正在服用精神疾病类药物者。

(二)调查工具

1.一般情况问卷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年级、民族、家庭居住地和高考文理科分类;姑息护理认知一般问卷由邹敏设计[5],主要内容为“是否知晓姑息护理的理念与内涵”“是否知道姑息护理与临终关怀的区别”“是否接受过姑息护理方面的教育培养”“是否护理过中晚期患者”“是否与患者或家属公开谈论过死亡这个话题”“是否了解在姑息护理中所涉及到的伦理道德和宗教问题”“有无宗教信仰”等共15个问题。

2.姑息护理知识问卷(the palliative care quiz for nursing,PCQN)。由渥太华Ross教授等编制,国内学者邹敏等翻译[5]。问卷共20个条目,包含姑息护理哲理和原则(4个条目)、疼痛和症状控制(13个条目)和心理社会支持(3个条目),共3个维度。每个条目有“对”“错”和“不知道”3个选项,其中答题正确计1分,不正确和不知道计0分。每个维度的最后得分相加为总分,总分越高,表示姑息护理的知识掌握越好。量表重测信度为0.714~0.758,Cronbach’s α系数为0.758,3个分量表与总分的相关介于0.541~0.835。

(三)调查方法

面对面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发放前详细说明问卷调查目的、调查内容及问卷的填写要求与匿名性,答题完毕当场提交问卷,以保证研究对象填写问卷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本次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771份,有效回收率85.7%。

(四)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

(一)一般资料情况

771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平均年龄(20.0±1.5)岁,男生100人(13.0%)、女生671人(87.0%),大一217人(28.1%)、大二185人(24.0%)、大三174人(22.6%)、大四195人(25.3%),汉族685人(88.8%)、少数民族86人(11.2%),高考文科107人(13.9%)、理科664人(86.1%),家庭居住地为农村436人(56.6%)、城镇229人(29.7%)、城市106人(13.7%)。

(二)姑息护理知识得分情况

护理本科生姑息护理知识最高分20分(1.2%),最低分0分(3.6%),平均得分(9.54±4.58)分,平均正确率为47.8%(表1)。

表1 调查对象姑息护理知识各维度及总得分

(三)姑息护理知识得分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年级”“知道姑息护理”“知道姑息护理与临终关怀的区别”“了解姑息护理的理念和内涵”“护理过中晚期患者”“知道与中晚期患者或丧亲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了解中晚期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了解在姑息护理中所涉及的伦理道德和宗教问题”等因素对护理本科生姑息护理知识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调查对象姑息护理知识得分的单因素分析结果[P50(P25-P75)]

(四)姑息护理知识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

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发现年级(WaldΧ2=19.07,P=0.000)、“知道姑息护理”(WaldΧ2=6.613,P=0.01)、“了解中晚期患者常见心理问题”(WaldΧ2=7.678,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高年级护理本科生(大二、大三、大四)姑息护理知识得分高于低年级(大一)(P<0.05),经两两比较,大二、大三、大四年级间姑息护理知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知道姑息护理”的护生姑息护理知识总分显著高于不知道者(P=0.01);“了解中晚期患者常见心理问题”的护理本科生姑息护理知识总分比不知道者高(P=0.006,表3~表4)。

(五)姑息护理了解途径及信仰

表3 自变量赋值

表4 调查对象姑息护理知识广义线性模型分析

三、讨论

(一)护理本科生姑息护理认知水平分析

本研究调查发现,在241名了解姑息护理的学生中,了解姑息护理途径排行前3为网络(69.3%)、教科书(63.9%)和讲座(44.0%)。在有宗教信仰的35人中佛教占42.9%、基督教占34.3%。认为信仰具有重要性仅占17.1%(非常重要、重要、有些重要),54.3%认为信仰不重要(不重要、反对宗教),28.6%尚不确定宗教对人生的意义。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中指出,要加快补齐护理领域短板弱项,加快发展安宁疗护,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护理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6]。做好安宁疗护,扎实的姑息照护知识至关重要。本研究调查发现,护理本科生姑息护理知识平均得分(9.54±4.58)分,平均正确率仅为47.8%,与我国已有研究在校护理本科生、研究生姑息护理知识水平低结果一致[7-9]。同时该研究中发现,771名护理本科生中仅31.3%知道姑息护理,17.6%知道姑息护理与临终关怀的区别,11.0%了解姑息护理的理念和内涵,与王露等人调查发现66.9%的在校护生从未听说过姑息护理一致[10],可见姑息护理普及率低。牛振军等人通过质性访谈护理专业师生发现[11],护理专业师生姑息护理相关知识缺乏,在实践中均有负性情感体验,教师能阐述姑息护理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但重要性认识参差不齐,且学生仅可围绕姑息护理概念来表述感受与想法。此外,本研究发现姑息护理三维度中,“心理社会支持”维度平均得分最高,“疼痛和症状控制”维度平均得分第二,这可能与课程设置相关,护理学生在校研习了“护理人文学”“护理心理学”及各专科护理知识,加深了对心理与症状的掌握;然而,本项目学生仅在大二期间选修了“优生与优逝”课程(共16学时),可能与姑息护理教育不够影响其对姑息护理哲理和原则的认知有关。此外,经文献检索福建省各院校的本科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仅发现莆田学院设有“临终关怀护理”课程[12],可见姑息护理相关课程仍有待进一步开设与完善。姑息护理贯穿于不可治愈性疾病的始终[1],护理本科生作为临床护理的主力军,应加以重视培育,进一步加强高校护理教师姑息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姑息护理重要性认识,完善姑息护理课程设置,以提升姑息护理教学质量。

(二)护理本科生姑息护理知识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发现,女性姑息护理知识得分明显高于男性,可能与女生具有更强的同理心、心思细腻、温婉等特征有关[13-14],但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知识学习、认知等因素有关。单因素分析及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发现,年级为影响姑息护理知识的预测因素,大一学生姑息护理知识低于其他年级,其他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imoula等人[15]研究发现的女性比男性具有更多姑息护理知识,高年级学生高于低年级,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能与学生知识储备和课程设置有关。本研究的大学一年级学生主要学习通识教育课程与部分的专业基础课程,如人体形态学、病原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等,尚未学习护理专业知识;大学二年级起进一步学习专业基础课程与专科课程,如基础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教育学、老年护理学、内外科护理学等[16],与福建省多所高校的护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一致,如福建中医药大学[17]、莆田学院[12]等。福建医科大学尚未专门独立设置“姑息护理”课程,仅在第3学期开设“优生与优逝”必选专业选修课,优逝部分涉及姑息护理知识,仅占8学时。大四实习护生可能面临亲身护理临终患者的挑战,应被赋予更多的姑息护理知识与技能,现有调查发现实习护生姑息护理知识水平低[10]。为加快发展安宁疗护,各高校应完善护理人才培养的定位与相关“姑息护理”课程的开设,紧跟时代需求,各临床医院同步加强实习护生姑息护理实践教育,建立完善覆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优质高效护理服务体系。

“知道姑息护理”“了解中晚期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对护理本科生姑息护理知识总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提示应注重“姑息护理”概念及“中晚期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在姑息护理教育中的解释。在一项临终关怀模拟培训中,护理本科生提出临终关怀教育质量及多种方式结合的教育仍有待改善[18]。我国传统课堂教育居多[19],多样教学方式及借助信息化技术亦有助于提高护生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吸收,提高姑息护理能力,如叙事医学[9]、情景模拟教学[20]、VR教学[21]等,提示在姑息护理相关内容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以促进学生积极性与学习效能。Weber等人研究发现[22],大学四年级医学生与姑息患者直接接触,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知识吸收效率。另有研究发现,临终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痛苦等负性情绪亦可能影响护理人员情绪[2,23],然而临床护士人力资源的不足[24],临终护理应对能力的缺乏[25],可能导致学生在护理临终患者过程中的负性情绪的引导困难。且本研究发现网络、教科书及培训是护理本科生了解姑息护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线上、线下联合开展混合式教育。因此,应重视临床护理工作者姑息护理培训与继续教育,切实提高其姑息护理意识、知识及技能水平,引导学生处理不良情绪,提高姑息护理应对能力,提升姑息护理的整体质量。

四、小结

护理本科生姑息护理知识认知率低,“年级”“知道姑息护理”及“了解中晚期患者常见心理问题”是主要影响因素,各医学高校及临床教学管理者应重视、加强姑息护理教育与培训,以提高姑息护理水平。但本研究仍存若干不足,例如仅调查1所医学本科院校,尚未开展多中心调查;仅开展横断面调查,尚未动态追踪护理本科生姑息护理知识水平,有待今后开展多中心、纵向调查研究加以补充验证。

猜你喜欢
姑息护理学本科生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智慧健康(2021年33期)2021-03-16 05:48:04
《护理学杂志》稿约
护理学杂志(2021年1期)2021-02-04 09:53:48
决不姑息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2-14 14:16:52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姑息护理在终末期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39:53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姑息治疗—抗癌,以柔克刚
健康之家(2014年4期)2014-04-29 00:44:03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