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服务乡村振兴的时代嬗变、实践困境与恰切路径

2023-05-18 21:50:36吴韦成易希平
教育与职业(下) 2023年5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艺术设计

吴韦成 易希平

[摘要]在脱贫攻坚阶段,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服务乡村发展致力于助推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帮扶和实现技术支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服务理念的重构、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服务方式的优化则是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回应乡村发展的应有转变。面对时代的嬗变,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需要认真审视服务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梳理分析技术与人文、单一与全域、专业与产业的关系,并通过淬炼文化“软实力”、提升人技“创新力”、整合产教“匹配度”等举措,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乡村振兴;艺术设计;专业服务

[作者简介]吴韦成(1985- ),男,湖南津市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硕士;易希平(1972- ),男,湖南攸县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博士。(湖南  长沙  41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教联合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湖南农村生态景观‘新与‘旧共生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JJ60102,项目主持人:吴韦成)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10-0102-0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如何加快农村现代化,关键在于如何高质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服务乡村最直接的参与者,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在脱贫攻坚中践行职教精神,发挥专业特色,助力乡村发展。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在服务理念、服务能力及服务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全新变化,这种变化促使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以历史担当的责任感进行自我更新,审视现实困境,并探寻实现路径。同时,作为高职教育的特殊类型,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不仅具有“社会适应性、行业实用性”的共性,还蕴含着文化艺术的“高创新性、高增值性”的特质,这也决定了其服务乡村振兴必定具有独特的内涵、方式和路径。

一、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服务乡村振兴的时代嬗变

(一)重构服务理念:从技术帮扶到人文关怀的价值更新

在脱贫攻坚中,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通常以技术帮扶形式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了产业增值、农民增收、就业增多等多项变化。然而,这个阶段的专业服务更多是一种被动对接或单向输送的技术帮扶,仅仅是围绕如何提高产业生产效益而进行的助力活动。乡村的全面振兴固然与产业兴旺息息相关,但是,乡村振兴不应止于产业的发展振兴,还需要追求以人为本、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体现人文关怀的全面振兴。就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服务乡村发展来看,从技术帮扶到人文关怀既是服务理念的价值更新,也是技术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而这需要文化自信和创新引领的加持才能得以实现。具体而言:一是重塑文化自信。面对乡村振兴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发展诉求,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服务的落脚点应是艺术创新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用“传统的魂、现代的形”实现乡村文化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演绎的和谐统一。如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深入挖掘产业文化的附加值,推进乡村文化再生研究与发展,助力乡村文化保护与开发,从而激发乡村文化自信重塑的内生动力。二是强化创新引领。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类型中的特殊存在,它有着不同于其他高职教育的特质——艺术设计超越了形而下层面的所谓的技能或技术,走向了形而上意义的突显差异性的创新或创造。这意味着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需要創设非遗传承、文化创新、文旅开发、数字传媒等特色专业,在服务乡村产业升级、环境美化、形象宣传等方面的基础上,强化乡土文化的提炼及艺术创作的深度,发扬乡村接续传承的内在自觉,以乡村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为媒介,复兴乡村生活的文化样式,彰显当代乡村的风俗礼仪、生活习惯,以及传承并创新建造样式、文化遗产、百工民艺的文化意义,赋予乡村发展更多人文意义。

(二)提升服务能力:从单一助力到全域服务的效能延伸

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引导高质量专业服务体现了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对全域服务能力的追求。但是,在脱贫攻坚阶段,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服务仅仅局限在输送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单一助力上,忽略了乡村建设的发展性与变化性。随着乡村现代化发展的加速,乡村更需要创新能力强、技能覆盖广、综合应用快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全域服务的效能延伸。具体而言:一是在强化人才培养能力上,努力跳出单向培养走向多元培育,实现校村共育人才的同向同行。通过开设对接乡村的“订单班”精准巩固乡村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的同时,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培育村民文化艺术素养,培养“土生土长”的地方人才,推动乡村人才多元升级。二是在拓展服务领域上,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围绕“产业兴、生态美、同富裕”的目标提供“高创新性,高增值性”服务内容,将“人文、产业、生态”作为切入点,探索乡村差异性、多元性的内涵特色,从产业文化细节到整体乡村规划提供全域综合的专业服务方案与技术技能支持,引领乡村各个领域的全面振兴。三是在提升服务质量上,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扎根乡土,准确把握乡村特征并融合创新元素,使乡土特质得到全面释放、乡土精神得到充分舒展,让艺术创新理念与实践融于乡村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彰显创新理念与设计技术的契合统一,切实提供高质增效的服务,促进乡村全地域、全生态、全产业的优化升级。

(三)优化服务方式:从被动服务到主动融通的自觉转型

在脱贫攻坚阶段,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由于没有足够的服务乡村实践的经验借鉴,多以被动服务方式对接乡村产业生产的需求,并提供相应服务方案和服务内容。然而,当前乡村振兴进程加快,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服务迫切需要主动融入乡村经济发展大局中,通过进一步优化整合专业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融通”,加强专业服务对乡村发展的总结认识与前瞻探索,积极对接乡村产业新的发展诉求,提供顺应时代发展、符合产业升级的高质量服务。一方面,优化主动服务乡村发展的意识,弘扬助力乡村、振兴乡村的乡建精神,激发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以投身乡村、实践创新、涵养乡情、追求卓越的主动服务意识引导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积极主动地服务乡村振兴。同时,积极加强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对涉农认知的拓展,强化专业服务对乡村产业发展的科学性、规律性认识,积累更多细分领域的服务经验,主动针对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研发前瞻性、长远性、创新性的专业服务,从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专业智慧。另一方面,在日趋实用性、系统性的服务体系下要主动积极思考如何以更“整全性”的专业体系融入乡村一、二、三产业的全面服务实践,避免专业对产业实时发展的认识偏离。要围绕“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对接乡村产业的匹配程度,促使专业服务主动融通产业结构,利用专业服务创新增值优势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高水平、高能级的绿色发展,实现乡村建设多样与统一、传承与创新、保护与开发等方面的辩证统一,为乡村振兴提供科学合理、创新增值、应用快捷、优质卓越的专业服务。

二、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困境

(一)理念困境:技术与人文的互斥

从哲学角度来看,技术可广义理解为融合“科学”和“人文”的一切应用于生产实践领域的智慧,也可以说技术至少有科学和人文两个维度。由此可见,“技术”与“人文”是相生相依的。然而,在当前的乡村建设中,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过于强调技术服务的功利性和工具性,对乡村文化的地域性与民族性淡化、弱化,致使乡村中有形的村落空间、历史古建、自然环境等空间格局陆续受到破坏或替代;同时,无形的乡村民俗、非遗文化、民间工艺等文化要素也受到严重冲击。此外,城市经验的照搬也阻碍了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一方面,乡民对城市文化的向往使得不少建设者投其所好,将城市中的解决方案直接应用到乡村发展中,造成了乡愁记忆的流失和乡村文化的迷失;另一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主体知识体系都来源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工作经验总结,在服务乡村中受限于没有更多的乡村建设有益经验可借鉴参考,时常出现照搬套用城市案例的做法,造成千篇一律的“样板化”设计在乡村大量涌现。“城市经验”侧重对城市发展理念的体现,是对城市审美体系的反馈,而并非弘扬乡土精神、振兴乡村文化的应有之义。时至今日,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仍未脱离人文关怀和精神内涵欠缺的困境,部分院校专业深受工具规律和功利观点的制约,依然过度强调产业发展依赖技术驱动,导致专业的发展墨守成规,无法达到技术与人文的实践统一,更谈不上耦合乡村智慧实现文化、产业及生态融合共生的高层次服务。

(二)能力困境:单一与全域的脱节

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而言,为乡村提供专业服务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其本质在于直面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需求,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配置,实现有效应对。当前,高职艺术设计类教育未能真正理解专业服务中“高创新性、高增值性”的特点,把其仅仅当作一种理念,孤立地搁置于知识学习中,缺乏真正地从全地域、全生态和全产业等方面提供全域专业服务。在服务过程中,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缺乏培养规划、考察论证和协作安排,加之片面理解乡村服务,导致人才培养局限于技术技能的单一纵向发展,专业学习仍然按照专业标准让学生掌握单一专业知识,未能让学生获得适应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的综合能力,无法真正培养体现地域特色、发扬乡风民俗、守护文化传承、重视产业创新的全域服务能力。另外,专业服务在创新研发上的欠缺,导致许多专业服务在主题表达、设计语言和创意手法等方面较为雷同,出现了“公式化”“同质化”的服务方案,这意味着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服务尚未真正反映出乡村特色;同时,由于这些“模仿、趋同”的专业服务使得专业建设停滞不前,没有产生“创新、特异”的突破,涉猎领域更全面的强大服务能力也未能在实践中凝练形成。

(三)方式困境:专业与产业的偏离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理应以服务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兴旺为重要使命,着力构建和完善产教融合协同机制,优化乡村产业人力资源结构。那么,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作为职业教育中与乡村发展最为直接的创意创新类专业,理应着力探索专产融通路径,提高专产匹配度,提升服务质量。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设置布局上存在重復化、趋同化等问题,许多高职院校缺乏充分的乡村田野调研、现状论证和客观决策,忽视自身专业条件,不研究乡村产业发展实际需求,以外延拓展的方式使专业设置求新、求全,导致特色专业的内涵重构与纵深提质未能有效开展。而在盲目求新求全趋势下,专业设置中面向乡村的专业升级也表现出发展不足的现象,加剧了专业与产业的偏离,造成部分专业服务过剩,而有些乡村产业却得不到专业服务支持,阻碍了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此同时,由于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助力乡村发展的意识不强,从专业自身来说,其各个专业结构的设置与调整缺乏针对乡村产业前瞻性与长远性的分析,专业结构布局不够灵活,专业设置的变革与调整明显不足,导致专业服务无法适应乡村产业发展的动态需求。加之专业服务缺乏向更高技术创新、更高附加值和更高产业匹配度的专业服务转移,最终致使专业服务未能高度匹配产业升级的速度和规模,无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高效高质量的服务。

三、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服务乡村振兴的恰切路径

(一)淬炼文化“软实力”,引启技术人文共生

基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及技术与人文和谐共生的视域,在服务理念重构上,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服务乡村实践要走出技术帮扶的局限,加强对人文关怀的重视,推进专业服务创新发展,淬炼乡村发展“软实力”,温和笃定地促进技术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重塑乡村文化自信和加强乡村文化创新。乡村文化是乡村人文思想的集中概括,是长期以来村民遵循的思维方式和具体认知,充分反映了乡村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过程,展现了村民集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成果。因此,既要接续文化传承,也要促进文化创新,剥离“技术”与“人文”的互斥,实现共生发展和相互促进。一是重塑乡村文化自信。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应重视对乡村文化地域性与民族性的认识与提炼,深化专业内容及拓展专业服务。整合乡村文化内容,以当代艺术设计审美理念对传统乡村文化解构重组,从技术与文化融合的视域提升专业服务质量,并通过总结乡村文化的乡土性、直观性、多样性等特征,提高专业服务对乡村文化内涵的理解,促进乡村文化的正确表达和传承回归。加大乡村文化融入专业服务的力度,以当前产业发展的切实需要对乡村文化进行充分挖掘,以转型升级诉求为目标着力设计服务方案,将乡村真实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经典的精神文化内涵直观贴切地应用到服务内容中,增强乡村文化的当代创新表达,使乡村文化以现代化的演绎方式自然而然地流露在乡村发展中,彰显乡村自身的传统文化价值,带动乡村发展的经济增效和价值提升。二是增强乡村文化创新。坚守传承为本、保护为先、发展为向、创新为重的根本逻辑,以地域化、民族化的乡土方式丰富乡村文化艺术创新内容。做好顶层设计,搭建乡村文化的创新平台,依托各专业特色进行专项调整,促进乡村文化资源与专业服务的有效融合,强化针对乡村文化具体创新的专业服务能力提升。加强产学研合作,通过对乡村文化的科研研发、教学实施、生产赋能等方面融合应用,促进院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三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提升乡村产业对文化艺术设计创新的认识,拓宽产业发展的思维观念,从而有效推进乡村文化创新赋能专业服务升级。

(二)提升人才“创新力”,助推全域创新服务

当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服务乡村振兴不能停留于弥补乡村人力资源的欠缺,也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技能帮扶,而是需要突破专业服务能力的自我设限,积极思考如何提高自身服务效能,以应有的内在自觉和历史担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服务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来看,专业服务的实现是依靠专业人才的技能实践而产生,专业服务能力的提升实际是人才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解决好人才的创新力这一根源性问题,专业服务能力的提升也将迎刃而解。创新力就是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是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只有紧跟时代步伐,顺应乡村发展,不断拓展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敢于突破人才培养模式,敢于探索专业技能创新,以新的理念指导新的建设,形成全域创新的专业服务,才能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基于此,一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突破院校培养限制,鼓励村校双向共育创新人才,以便加强专业与乡村发展的对应对称,提高互动互通和信息对等。从人才培养的实践关切来看,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要务实面对乡村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实际需求,让设计创作与工艺美术从课堂走向“田间地头”“民间工坊”“乡村企业”。通过参与乡村的环境设计、文创开发、包装优化、传媒策划及数字营销等具体创作实践,实现体验学习的养成。同时,要发挥知名乡贤、企业骨干、工匠艺人的实践指导作用,促进乡村参与院校人才培养,实现村校共育的双向同行。从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来看,要加大村民继续教育同步实施,将村民这一乡村建设“主力军”納入人才建设梯队。通过线上授课、驻村讲座和下乡示范等方式,增强村民在艺术策划、设计创新、文化创意和数字媒体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拓展村民思维,系统性提升技术技能的实践能力。基于“产教融合、村校共育”的培养理念,开辟乡村人才培养新的孵化路径。二是在专业技能创新上,要强化科研创新的引领驱动,坚持面向乡村产业、生态、文化等方面开展高质量科研创新,通过科研赋能激发专业技能创新的内生动力。首先,要加强科研政策的有利倾向,提高科研占比投入。通过立项纵横课题、建立科研基地、科研成果转化等多种科研方式,巩固“基础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技能服务乡村发展的普适度,以更好更全的专业服务助力乡村经济建设。其次,要建立科研长效服务机制,保障科研良好运行。通过专业与产业协同创建“产学研基地”和成立“科研专班”的方式,强化“核心专业技能”,对标乡村产业的实际需求,深化专业与产业共同进行专业技能科研研发合作,提升核心专业技能服务竞争力。最后,要完善科研评价反馈体系,促进成果推广。通过评价其特色创新性、应用推广性、绿色低碳性、增值增收性等综合指标,挖掘“特色专业技能”。在创新创业及创客理念的双重推动下,结合“乡村实践”与“技能竞赛”平台深入探索特色专业技能,既强化研究深度,又贴近工作过程,充分兼顾特色专业技能转化服务效能的创新性与实用性。

(三)整合产教“匹配度”,加速专产深度融通

乡村产业发展的实践性、经济性和区域性等特质,决定了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必须突破单一的知识教学、滞后的技术技能和片面的实践实训,走向重视产业需要的技能创新和高效服务。因此,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与产业的融合绝非“守护”意义上的较低层次结合,而是专业与产业在“创新”意义上的相互促进、相互成全。这意味着在优化服务方式上,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服务要以乡村产业发展诉求为核心,深化改革、强化特色、提升服务,加快专业与产业的互联互通,实现从创新畅想到专业服务的高效转化。然而,乡村产业规模的多样性与区域性,决定了当前专业与产业几乎不可能形成专属的一一对应适配。那么,谋寻一种既能满足广泛服务要求又能坚守专产融通和实践创新的服务方式就成为乡村产业发展所需。

得益于新时代“创新发展”和“双高计划”的启示,可通过构建“主动式”和“融合式”的服务方式,突破专业服务被动对接的局限,促进专业与产业的深度匹配;以专产融通促进供需对接,打通助力乡村产业规模化建设发展的堵点,畅通专业服务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内循环。一方面,依托“主动式服务”理念,加强专业自身改革建设。积极审视专业与产业的匹配融通,打破传统专业建设滞后于高水平产业发展的固化局面,使产业的发展促进专业的革新,专业的提升推动产业的精进。同时,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育人内容要与乡村产业的人才需求相得益彰,让人才培育与专业服务相辅相成、融会贯通,将专业服务的创新性与产业实践的功利性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引领产业发展,有效撬动产业振兴。通过对产业未来的发展诉求进行分析与预见,以专业精进为改革抓手,创设前瞻性、长远性专业服务,赋予专业服务创新引领乡村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服务能力。另外,积极利用高水平产业的生产资源,开通行业专家交流“直通车”,加强理实一体的兼容指导,建立产教实训共享基地,强化基于工作过程的有效创作,将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等人文素质的培养融入实践实训,给予专业服务创新引领乡村产业发展所需的服务人才。另一方面,根据“融合式服务”的理念,积极创设特色高水平艺术设计类专业群。在面对乡村产业的多样性、区域性及高端性发展需求时,特色高水平艺术设计类专业群能突破普通专业群建设的逻辑关系,凸显高职类型教育的特质,从而实现团队化的专业服务,有效拓展服务范畴。通过强化特色办学理念、鼓励专业跨界融合、加强核心专业优势、差异化发展辅助专业等诸多举措,促进艺术设计各专业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及高效合作,激活更广泛的服务能量,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多元综合的服务方案。如笔者所在的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构建了“创意设计与传媒”特色专业群,在振兴湖南邵阳城步永丰村的过程中,探索出“非遗竹编产业项目”“永丰村文旅规划”“农产品包装更新项目”“工匠大师系列讲座”等多个高端业态项目,拓宽了针对产业链与岗位群的服务范畴。实践证明,唤醒专业自我更新,激发专业优化意识,推进产教高度匹配,加快专产深度融通,可以有效促进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以更优质的服务方式高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三农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2]易希平,谭玉菡,张菊香.高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诉求、实践困境及可能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14):91-96.

[3]孟建伟.技术的人文维度[J].哲学动态,2002(5):15-19.

[4]金萍女,戎成.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机制构建与推进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22):18-25.

[5]易希平,张菊香.创新发展视域下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与产业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8(2):91-93.

[6]于芳,贾士煜.艺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策略探究[J].开封大学学报,2022,36(1):51-53.

[7]徐春梅,吕莉敏.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价值追求与功能定位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2):32-37.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艺术设计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大众文艺(2021年14期)2021-08-15 18:40:10
高等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花月夜》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星.云.海》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人民论坛(2017年33期)2017-12-21 17:55:53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 21:42:47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 04:50:09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人间(2015年17期)2015-12-30 03:4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