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姐妹:崔荔珠与崔华珠

2023-05-16 23:42戴杰
银潮 2023年5期
关键词:富安江波部队

文 戴杰

小时候就知道江波烈士的英名,她的墓地在盐城东台市东园小学(富安镇富南小学前身)旁边。每年清明,同学们都会去那里,听老师讲江波的革命事迹。

后来才晓得,江波烈士的老家就在富安镇。天空不时飘点小雨,道路两旁的樟树显得格外清新。拐进老街,时光好像倒流了,杂货店里收音机传来咿咿呀呀的唱戏声,墙角边几只泥八哥跳来跳去忙着觅食,巷子口一个老妇人正在生炉子。

就是这里了,丁家巷。门前的小河早已填平,崔家中河房老屋还在,青砖门楼,两块门当石历经风雨后,上面的图案已模糊不清。

江波,原名崔荔珠。崔姓是富安的大姓,其祖先要上溯至明代。600 多年前,崔氏祖辈由苏州阊门迁往江北,来到江海平原这个小小的富安场定居,从此便扎下根来。他们的后代勤勤恳恳,不辞劳苦,积沙成塔,在串场河边建起高门大户。

崔荔珠的父亲名恩沛,字济侯,在家中排行老四,人们都称他“崔四爹”。崔济侯早年曾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加入了同盟会。回国后,曾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后来来到北京。袁世凯复辟帝制,崔济侯不愿同流合污,遂辞官回乡。

崔济侯为人耿直。他性子急,刀子嘴豆腐心,乐善好施。庄户人家有个病啊灾的,实在过不下去了,找到崔济侯,他都会慷慨解囊。用他自己的话说:“多有个多,少有个少,总不能让人家空手。”他还请了先生,在家中办起私塾,穷人家的孩子也能来读书。天黑了,巷子里乌漆麻黑的。崔济侯就添置了几十盏马灯,每晚带着家人在巷头巷尾挂上……

1938 年3 月,日寇入侵富安前夕,崔济侯连夜将家中存粮分发给百姓。听说他会讲日语,日军软硬兼施,要他当维持会会长,崔济侯深明大义,宁死不当汉奸。

1941年新春,崔济侯的女儿崔荔珠打开自家的大门,跨过高高的门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救国的革命铁流中。

崔荔珠来到海安曲塘镇,给自己取名江波。穿上灰军装,她成了一名老百姓口中的“女儿兵”。这些有文化的青年学生到了新四军联抗部队,就被分配到政治部战地工作团,随工作组下乡宣传抗日,发动群众、鼓舞斗志;到农村小学去教唱抗日救亡歌曲,组织儿童团。

江波的战友丁坤回忆:1941年新春正月,在群贤乡的一次群众大会上,我与朱振铎、江波、李习等同志同台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红鼻子》等节目。担任联抗政治部副官后,江波的工作担子更重了。

1941 年7 月中旬,联抗部队奉命由东台横河开赴盐城新四军军部整训。战友晨晞在回忆录中写道:(1941年)7 月开始北上行军,当时我们政治部共有四个女同志,邱惕、杨琳、江波和我,北上对我们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长途行军加上敌伪扫荡,其艰苦可想而知。

的确,从小到大,江波都没有吃过这样的苦,行军打仗,有时一天的干粮只有两只烧饼。从盐城向北一昼夜要跑一百多里,大家都疲惫极了。在建湖宋家楼附近,部队遭到敌人包围,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七八个小时,天黑后终于突出重围。看到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下,江波禁不住泪流满面。

1943年春天,日伪军多次“扫荡”联抗地区,部队分散突围到农村坚持游击。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磨擦,甚至杀害农会干部。联抗根据地四面临敌,活动范围狭小,驻地离敌人据点最远的地方不足十里。为防止敌人偷袭,有时候宿营到半夜还要爬起来转移。江波和战友们彼此帮助、互相鼓励,坚信胜利的一天终将来到。

频繁的战斗、艰苦的环境,加之劳累过度,江波彻底病倒了,再也没能醒来。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转眼几十年过去,江海大地处处繁花似锦、莺歌燕舞。1990 年,江波烈士墓迁移至海安联抗烈士陵园集中安葬。苍松翠柏之中,烈士墓前,人们久久地伫立,深切缅怀。

简短的碑文,摘录如下:

江波,女,原名崔荔珠。江苏省东台县富安镇人。1941 年参加新四军联抗部队。历任文工队队员、司令部政治部副官等职,1944年4 月因积劳成疾,不幸逝世。经紫石县政府追认为烈士。

江波的妹妹崔华珠受姐姐的影响至深,刚刚20 出头,也报名参加了新四军,她立志要像姐姐一样,永远跟着共产党。母亲为即将出征的女儿收拾好行囊,她知道女儿这一去必然经历枪林弹雨,心中万般不舍。

苏中七战七捷之后,崔华珠随部队北上,转战江淮,出生入死。血与火的淬炼,使她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

炮火纷飞中,崔华珠也收获了甜蜜的爱情,与战友朱振铎结为伴侣。从部队转业后,崔华珠先后在上海市南洋医院、蓬莱医院等单位担任领导职务。

朱振铎是南通人,出身书香门第,是联抗部队的文化人。演话剧、刷标语、上文化课,他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很快成为根据地建设的骨干。1943年夏天,联抗粮食管理处举办财粮干部训练班,朱振铎任队长,学员大多是从新开辟的仇湖、时埝两区知识青年中招收。不久朱振铎带队在东台西乡(仇湖)活动时遇险。

黄逸峰司令员闻讯,随即派人到富安,通过打入伪军王广银部的我方人员打听消息,并请崔济侯出面营救。为此,江波的母亲奔走多日,去东台花重金托人找关系,终于使朱振铎脱险。

朱振铎心中早已把富安视作自己最可亲的第二故乡,对富安自然有一份特殊的情感。1982 年9 月,时任东海舰队文化部部长的朱振铎接到富安公社党委左书记的邀请:为即将落成的富安影剧院新大楼题字。“能为家乡做点事情,我心里格外高兴。”朱振铎幼承家学,戎马生涯临习不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只见他笔走龙蛇、行云流水,“富安影剧院”五个大字一挥而就。

1986 年暮春,朱振铎、崔华珠一行回到阔别已久的富安,目睹古镇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他们欣喜万分。为了家乡更美好,他们尽其所能,为家乡的文广事业排忧解难、为乡镇企业牵线搭桥……“不自誉而人誉之”,这一桩桩、一件件,家乡人民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如今,崔华珠老人虽已年近期颐,但朱颜鹤发、精神矍铄。她身在上海、心系故乡,仍不遗余力为家乡富安的振兴奉献光和热。拳拳赤子之心、殷殷桑梓之情,感人至深。

猜你喜欢
富安江波部队
富安酥儿饼
本期作者介绍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富安鱼汤面
退休人员为传承家乡历史文化奔波
Peaked Periodic Wave Solutions to the Broer–Kaup Equation∗
江波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