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崔行
图|中国杂技家协会提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杂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唐延海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接受媒体采访
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杂技艺术节和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杂技比赛;重点扶持的杂技剧《战上海》获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率团参加第28 届世界魔术冠军杯大赛,获最佳原创作品奖和舞台魔术作品发明奖;在职干部党支部被命名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强”党支部……2022 年的中国杂技家协会可谓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日前,中国杂协第八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陕西西安召开,这既是对2022 年协会工作成果的一次大检阅,也是杂技工作者再度出发、再创辉煌的新起点。会后,本刊对中国杂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唐延海进行了专访。
“建议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中国杂技家协会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创新性、奠基性地开设杂技研究所,实现双方工作的突破性进展和现象级成果,以有利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走上全面建设与发展的新阶段,具备与国家级艺术科学最高研究机构相适应的人才储备、基本建制、学科设置及相应的规模,形成艺术研究、艺术教育、艺术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艺术智库‘五位一体’的新发展格局。”
早春三月,一片生机勃勃,出席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唐延海委员交出的这份亮眼的履职提案,引发杂技界广泛热议,大家纷纷公开表示此建议意义重大,将对于加快杂技理论队伍建设、夯实杂技评论和理论工作、促进杂技创作繁荣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提到这份提案,唐延海颇为激动。他介绍,中国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资源异常丰富,不仅遗存着许许多多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拥有大量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就包括以传统杂技为载体的技艺形式。自2006年至今,在国务院先后公布的5 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中,被列入的杂技类非遗就有30 余项。对杂技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全国已经形成了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四级的保护制度。与此同时,杂技是最具有开放品格的艺术品种,在所有艺术门类中深具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离世界舞台的中心更近。新中国成立初期,杂技艺术家率先走出国门,成为传递友谊的文化使者,在我国外交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杂技开始了在更广泛领域里的国际交流借鉴,成为当代中国杂技繁荣发展的显著标志,在推动优秀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然而,这门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大有作为、在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影响力中发挥独特优势的艺术,却没能像其他艺术门类一样被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纳入中国现代艺术体系之中。”唐延海极其惋惜,“全国范围内至今没有一所专门正规研究杂技的学术机构,不仅从机制上桎梏了杂技发展历史和艺术形态的记录总结与传承发扬,更从发展进程上滞后于其高速发展的创新实践和文化交流。”
与中国杂技艺术堪称世界一流的发展水平相比,中国杂技的学术研究工作比较薄弱,这是新时代如何推动杂技艺术高水平发展问题上亟待解决的关键环节,也是唐延海上任以来的心病,念兹在兹。为此,中国杂协曾辗转艺术类高校、研究院所以求共同探索杂技学科、学术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也曾在文艺领域专业会议上高声呼吁引发关注。
“不过也算有了好开端。”唐延海欣慰地说,“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我与同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的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周庆富就提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周庆富委员高度赞同,表示将尽快推动,确保提案落地见效。下一步,中国杂协也将通过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将行业服务、管理与高等教育紧密结合,把杂技人才培养和杂技艺术创作、行业建设贯通起来,实现协会组织和专业的‘两个优势’与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和人才两个资源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未来,杂技艺术的学术、学科体系建设必将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塑造好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杂技人才。”唐延海坚定地说。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专门部署,强调“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发展长远大计”,明确要求“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这些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把人才的重要地位提升到新的高度。
当提到杂技人才队伍建设,唐延海侃侃而谈,“今年初的中国文联十一届三次全委会报告中突出强调了要坚持德艺双馨,努力培养规模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汇聚人才力量。这为协会今年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唐延海表示,近年来中国杂协牢牢把握“做人的工作”这一核心职责,坚定不移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把培育和造就一支高素质、高层次杂技人才队伍作为推动杂技事业和杂协工作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性工作。
提及具体经验和做法,唐延海指出,一是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常态化开展培训工作,深入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杂技艺术专业资源,通过构建“思政+专业”的授课模式,实现了思想上和专业上的双重引导,逐步形成从基层骨干到领军人才包括新文艺群体在内的全国杂技人才培养梯队格局。二是不断加大杂技人才培养和扶持力度,通过推荐选拔、展演交流、业务培训、创作指导等方式,对具有创新和发展潜力的杂技人才进行重点挖掘、培养,为他们搭建优质的创新作品展示平台,让协会成为杂技人才的“蓄水池”。比如,2022 年7 月15 至16 日在北京民族剧院举办的“艺苑撷英——2022 年全国优秀青年杂技人才展演”,集中展现了优秀青年杂技人才的风采和杂技人“追求卓越、守正创新”的精神风貌,两天时间在线播放量达到188.8 万人次,以多元化途径有力推出和宣传优秀青年杂技人才。三是深入推进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提升理事履职能力,挖掘杂技工作者崇德尚艺的先进典型并开展专题宣传和表彰活动,引导广大杂技工作者在追求德艺双馨中实现人生价值。
“艺苑撷英——2022 年全国优秀青年杂技人才展演”中青年魔术师傅琰东表演魔术《超越》
通过一系列措施,中国杂协行业教育、服务、管理、自律水平稳步提升,杂技艺术骨干和领军人物不断涌现,杂技界崇德尚艺、见贤思齐的氛围愈加浓厚,杂技人才队伍呈现崭新风貌。“我相信,在协会的强力引导和大力支持下,杂技界将会有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唐延海自信地强调。
提及人才,自然而然想到的就是精品。人才与精品作为文化自信自强的底气,相互成就、相得益彰。“一部杂技精品如果能切入主题、呼应时代、创意新颖、激发情感,让观众在记忆中留下挥之不去的美妙时刻,一定离不开杂技工作者对创新和创作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对此,唐延海这样解释。
创作生产出广受欢迎而又流传久远的经典作品,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杂技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和梦想。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秉持什么样的创作立场、采取什么样的创作态度,对是否能打造出一部精品尤为重要。谈到如何去做,唐延海说,一是要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杂技创作的鲜明标识。杂技创作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创新创作的重要源泉。比如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杂技比赛获奖作品《弈》就以传统蹬鼓技巧为基础,挖掘中国象棋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贯穿融合起来,彰显中国审美旨趣。《龙跃神州——中幡》则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杂技技艺——中幡,以“文活武演”的表现形式,拓展了杂技艺术的新表达。这两部作品也因其独特的文化价值登上了2023 年央视春晚和元宵晚会的舞台,向亿万观众呈现出非凡的中国杂技之美。
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杂技比赛获奖作品《弈》
二是要进一步观照历史、反映现实,展现时代的万千气象。这不仅是新时代杂技创作的重要原则,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期待的必然要求,更是广大杂技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所在。近年来,在文艺时代品格的倡导下,杂技界紧随时代步伐,积极推进重大题材创作,涌现出红色题材的《战上海》《铁道英雄》《芦苇青青菜花黄》《旗帜》《聂耳》《渡江侦察记》《山上那片红杜鹃》,歌颂劳模精神的《大桥》《兵工厂》,展现抗疫精神的《英雄之城》等一批颂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杂技剧目,以及乡村振兴题材的《我们的美好生活》、现实题材的《呼叫4921》、军旅题材的《战魂——第三战队》等作品,迎来了创作高峰和创作品质的整体提升,实现了杂技艺术在新时代语境下的突破性发展和现象级成果。诸如此类,都是杂技工作者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最生动的注解和诠释。
三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彰显杂技艺术在聚人心、强信心、筑同心中的独特作用。这不仅是党在新形势下关于文艺问题的理论突破和思想创新,更回答了“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这一文艺创作的关键问题。为此中国杂协也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就近期来说,2023 年1 月23日,通过人民日报、河南卫视、大象新闻新媒体矩阵全网播出“争奇斗艳满园春”2023 年中国杂技大联欢活动,多元化、多角度地将杂技这一中国古老技艺与歌曲、民乐、舞蹈、戏曲等表演形式有机结合,同时荟萃了第十一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杂技比赛众多获奖节目,向全国人民观众献上了中国杂技人诚挚而独特的新春祝福,引发关注和好评。除此之外,仅2022 年,协会就以多种形式积极支持杂技界主题鲜明、影响广泛的创新创作和特色活动。如主办第六届北京大学生魔术交流大会、粤港澳大湾区杂技周、第五届深圳魔术节等活动,让广大基层群众共享杂技创新创作成果;积极组织杂技工作者深入到新疆喀什,河南濮阳,贵州黔东南州、黔南州,江西南昌等地开展十余场“送欢乐下基层”“精品杂技下基层”慰问演出,引导杂技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把深入生活繁荣创作与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结合起来,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实践中汲取创作营养等。
唐延海进一步强调:“今后,协会将不断完善创作扶持机制,聚焦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组织主题创作、开展主题活动,激励杂技工作者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时间开启新的书写,中国杂技也要翻开新的华章。“面临杂技艺术发展条件、环境和格局的深刻调整,杂技创作、生产、传播、消费方式的日趋多样,杂技新业态新模式新形式的不断出现和‘杂技两新’的大量涌现,协会有义务广泛组织动员各领域各层次各方面杂技工作者投身党的文艺事业。这也迫切需要协会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以‘两个优势’的结合来促进‘做人的工作’和创作生产优秀作品的贯通,切实将‘两个优势’的势能转化为推动新时代杂技杂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唐延海如是说。
春天,总是给人以希望,召唤我们加满油、鼓足劲、朝前走。相信在中国杂协的团结引领下,每一位新时代杂技工作者都会成为一个挥汗播种的人,撸起袖子加油干。2023 年,新时代中国杂技的春天定会格外灿烂。
杂技剧《战上海》参加“礼赞百年 同心向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全国优秀杂技作品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