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下关税壁垒对我国农产品部门的影响研究

2023-05-16 23:54马晓平李帮义
关键词:中美关税摩擦

马晓平, 王 泽, 李帮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6)

一、 引言

中美两国自20 世纪70 年代末建交以来,制定了有利于自由贸易的政策措施,两国间的贸易往来逐年增加。姜囝认为,中、美作为世界上经济体量最庞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国在经济结构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两国之间的贸易具有了较强的互补性[1]。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两国间的贸易摩擦也愈加频繁,尤其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进入贸易摩擦的高发期。

不同国家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进行了研究。由于美国对中国多年来持续的贸易逆差,中美贸易的失衡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大多数学者也将其视为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诱因[2-4];与此同时,Fung 和李鑫茹等针对现行统计数据对中美贸易的失衡程度的描述表示了质疑,认为现行的方法过分地夸大了中美贸易失衡程度[5-6];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贸易的发展,尤其是在新一轮的中美两国史上最大规模的贸易战开战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政治因素在中美贸易争端中扮演的角色[7-9]。

关于中美贸易争端效应的研究,不同学者由于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的不同存在差异。部分学者从宏观层面预测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国社会福利等经济指标的冲击,而得出的结论莫衷一是[10-12]。此外,Zheng 和杨琳聚焦于更微观的视角,分别研究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国某些相关经济部门产生的效应[13-14]。

在研究贸易摩擦经济效应,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的过程中,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政策模拟工具,主要被用于定量分析政策变化或其他外生因素对经济带来的系统性影响,为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其优点在于通过描述不同部门和市场之间的经济互动,估计政策变量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以及对经济整体的全局影响,对政策的冲击效果有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15]。其中,GTAP 模型作为一般均衡模型的典型代表,将经济系统中的各个经济体不同的主体行为联系在一起,可模拟单一主体对全球经济系统的影响[16]。

GTAP 模型在国际贸易领域应用颇为广泛[17-19]。李新兴等借助GTAP 模型分析了RCEP 的发展前景以及潜在影响[20];程中海等运用GTAP 模型对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之后,对协定双方所造成的经济影响进行了研究[21]。当然,也有很多学者将GTAP 模型应用到研究中美贸易的问题上来:李昕基于GTAP 模型模拟了中美提高不同关税税率的情景,结果表明互设关税壁垒对中国打击更大,并会影响中国的实际投资水平[22];刘元春则基于中美贸易战中双方真实的关税清单设置政策冲击,得到更接近现实情况的结论[23]。

周曙东使用GTAP 模型探讨了中美贸易争端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格局以及产业链的影响[24];Taheripour 等则构建GTAP-BIO 模型,模拟分析了中美贸易中长期(3—5 年)的影响后,得出贸易摩擦对美国农产品的影响强度比前者研究更强的结论[25]。周政宁和史新鹭采用动态GTAP 模型模拟了中美两国相互加征进口关税对两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发现中国农产品生产在短期内会因替代进口的需求而受到正向冲击,但长期内会因总需求萎缩受到负向冲击[26]。

综上所述,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研究,由于不同学者的研究角度和方法的差异,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但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共性。大部分学者认为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将对两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产生巨大的负向冲击。除此之外,从现有文献的研究脉络来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原因、对两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中国面对贸易争端的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对某一经济部门进行重点分析的文献较少,对贸易摩擦效应的定量分析较少,而且现存的对中美贸易战中农产品部门的定量分析中很多又是仅就单个部门展开的局部分析,可能会产生偏误的结论。因此本文基于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对我国主要农产品部门进行定量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

相对于理论方面,本文在实践方面的意义更突出。2021 年2 月21 日,中央再次颁发与三农问题相关的一号文件,指出要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表明中国在新冠疫情之后再次加强了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视。美方一直是中国农产品供给的重要来源国,中国每年超过30%的大豆供给都来自美国,本次贸易摩擦使中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存在的问题得到关注,本文通过一般均衡的定量分析找准问题,以便为中国制定农业产业和贸易政策提供参考依据,调整农产品的进口布局。另外,随着新冠疫情带来的贸易不稳定风险也在与日俱增,未来各国可能会采取更多贸易保护措施,中国农业产业安全和粮食安全或将受到影响。通过模拟关税壁垒对中国经济以及农产品部门的冲击和影响,在全球经济增速下降的背景下寻求新的出路和解决方案,维持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驾护航,是本文最大的实践意义所在。

二、 中美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

基于已收集的2010—2022 年中美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对中美农产品的贸易现状进行定性分析,与下文的实证分析相结合以便更好地展开分析。这里使用的中美农产品进出口数据来自中国海关总署和UN Comtrade 数据库,世界农产品进出口数据来自WTO stats 数据库。在农产品的界定上,参照WTO 农产品协议,采用HS 编码体系对农产品进行分类,农产品统计口径包为HS 编码体系中的第1—24 章。

1. 中美农产品贸易规模

中国进口美国农产品和与进口全球农产品规模的对比,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近十年来,中国对美国农产品的进口价值量在200 亿美元左右徘徊,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如图1 所示)。2018 年和2019 年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进口规模略有下滑,跌回200 亿美元以下,但随后两年又有回升。而中国进口世界农产品规模整体来看不断增长,近两年快速上升,从2010 年的610 亿美元到2022 年高达2 240 亿美元,增长率远远超过中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增长速率。

图1 2010—2022 年中国进口美国农产品概况

图2 反映了我国出口美国农产品以及出口全球农产品的概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出口美国农产品的规模先增后减,2018 年出口量达到峰值,此后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对美农产品出口规模发生了下滑,但在2020 年后又开始急剧增长。我国对全球的农产品出口整体来看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

图2 2010—2022 年中国出口美国农产品概况

在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贸易强度指数(Trade Intensity Index,TII)来衡量两国之间贸易的相互依存程度。一国对其贸易伙伴国的出口额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率,贸易伙伴国进口额占该国全球进口额的比率,这两者之间的比值则被表示为贸易强度指数。该指数越大,则被认为两国之间贸易联系越紧密;若是越小,则联系越松散。具体表达式为:

上式中,Eij表示的是国家i 对国家j 的出口;Ei表示国家i 的总出口;Mj为国家j 的总进口;Mw即为世界总进口。通常,若TIIij<1,意味着i 国与j 国的贸易关系相对疏远;若TIIij=1,意味着i 国与j 国关系中性;若TIIij>1,则意味着i 国与j 国的贸易关系比较密切。

图3 显示的是2010—2021 年中美农产品的贸易强度。观察该图可以发现,总体上,两国对彼此的贸易强度指数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说明两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对彼此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美国近十年来对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强度指数绝大部分年间远高于基准值,但于2018 年中美贸易战中,受到我国关税政策影响,指数达到历史低谷,第一次跌破TII=1 的参考线,但随后便快速反弹,于2020 年又回到1.8 的高度。这说明美国的农产品贸易高度依赖中国市场。事实上,这种依存关系是相互的,同样也意味着我国对美国农产品依赖程度很高。观察我国对美贸易依存度指数,在农产品出口方面我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逐年稳定下降,于2019 年跌破基准线后便继续保持在基准线之下,没有发生剧烈的反弹,这或许是因为我国出口贸易多元化战略初见成效。

图3 2010—2021 年中美农产品贸易强度指数

2. 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

图4 和图5 分别显示的是2022 年中国农产品的进口及出口格局。本章选取经济体的标准主要是根据当前中美贸易,特别是农产品贸易的往来情况,选取和我国经济联系更为密切,农产品贸易规模大并且更有研究价值的样本。分别为美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欧盟、东盟、巴西和世界其他国家。

图4 2022 年中国农产品进口格局

图5 2022 年中国农产品出口格局

2022 年我国最大的农产品进口来源国是巴西,进口额高达508.84 亿美元。美国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产品进口地之一,来自美国的农产品进口额高达381.54 亿美元,仅次于巴西。东盟同样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来源地,2022 年进口额同样超过300亿美元。这三大经济体占有我国农产品进口市场的56%。

从出口情况来看,我国最大农产品出口市场所在地是东盟,约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4%。紧随其后的是欧盟、日本和美国,我国对其的农产品出口额分别为111.99 亿美元、109.13 亿美元和104.59 亿美元,均分别占有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份额的10%左右。

三、 模型设定及模拟方案介绍

1. 模型介绍

本文采用的全球贸易分析项目(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GTAP)模型是根据新古典经济理论设计的多国多部门应用一般均衡模型,由美国普渡大学教授Thomas W. Hertel 提出,是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的典型代表,被广泛运用在国际贸易领域。

在GTAP 模型架构中,首先建立可详细描述对每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消费、政府支出等行为的子模型,然后通过国际间商品贸易之关系,将各子模型连结成一个多国多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在此模型架构中进行政策仿真时,可以同时探讨该政策对各国各部门生产、进出口、商品价格、要素供需、要素报酬、国内生产总值及社会福利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2. 区域和部门分类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模型的复杂程度,使实证分析更好地服务本文的研究主题,本文对GTAP10.0 模型中的141 个国家和地区,65 个不同的经济部门进行了分类合并。

在区域方面,虽然本文的研究背景是在中美贸易摩擦下,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中美双边贸易,但考虑到全球贸易的不可分割性,同时为了拓展本文的研究广度,依据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的关联度,将141 个国家地区划分为中国、美国、东盟、日本、韩国、印度、巴西、欧盟、大洋洲和世界其他国家等10 个研究区域。

在部门方面,由于在行业分类上,对于农产品范围的界定,目前国内外并没有形成统一口径,国际贸易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各国贸易数据统计机构都在执行不同的分类和统计规则。在此参照以往相关论文的做法,将65 个不同的经济部门分为15 个农业部门和6 个非农业部门,并且将部分农副食品的生产加工,例如糖、乳制品等,也归于农业部门一同讨论,具体分类见表1。

表1 GTAP 模型部门分类

3. 政策模拟

本文在进行模拟的过程中设计了基准方案和政策方案两种情景。本文的基准方案为中美之间不存在贸易摩擦,维持原有的关税水平;在此基础上,本文准备三种不同的政策模拟方案,设定不同程度的关税冲击,进行对比分析,模拟中美之间开展新一轮贸易战后关税壁垒对两国各指标的影响情况。模拟过程参照了中美2018 年爆发的新一轮贸易战。

S1:美国率先发动贸易战,单方面对美国进口中国的所有商品加征25%的关税,对其他国家进口商品税率不变;

S2:中美两国正式展开贸易争端,作为反制,中国也对美国所有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两国对其他国家进口商品的税率依然不变;

S3:中美局势恶化,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中美两国对彼此加征关税规模提高到50%。

四、 实证模拟结果及分析

1. 中美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表2 显示的是,中美贸易争端对两国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不同方案下GTAP 模型的模拟结果,涉及的指标包括福利水平、GDP、进口总量、出口总量和贸易条件。

表2 中美宏观经济指标变化

本文选用GTAP 模型中的希克斯等价变差(EV)来表示一国的福利水平,以出口价格指数变化-进口价格指数变化来表示一个区域的贸易条件(tot),计算区域进出口价值量时均以世界价格计价。

可以看出设立关税壁垒对两国宏观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中美两国的社会福利、GDP、进出口均会减少,贸易条件恶化。

S1 展示的是在贸易战初期,美国单方面对进口中国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后的模拟结果。可以发现中国的各项宏观指标发生了恶化,社会福利减少3 799.103 百万美元,GDP 下降0.141%,贸易条件恶化0.103%,进出口也分别萎缩了0.228% 和0.144%。反观美国,除了进出口产生萎缩外,其余各项宏观指标都有微小的改善,即单方面加征关税短期内对美国的宏观经济产生了正面影响。

但贸易摩擦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S2 情境下中国对进口美国的商品同样加征25%关税作为反制。此时,可以看出两国的各项宏观指标相较于基准情形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恶化。此外,中国相较于上一个单方面承受来自美国关税的情形,部分研究指标是有改善的。

S3 表示的是国际形势恶化,贸易摩擦升级后,进一步加高的关税壁垒对两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可以观察到,在这样的情形下,双方的经济形势均发生进一步恶化。

总而言之,可以看出,关税壁垒从一定程度在短期内对本国贸易确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会造成贸易流量萎缩,且随着贸易摩擦的发展,两国会落入博弈困境,并且最终对双方的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弊大于利。

2. 我国农产品部门进出口变化分析

表3 和表4 分别显示的是三种政策模拟情形下我国农产品部门进出口流量的变化。由于数据较多,本文只选取部分典型数据进行分析。

表3 中国农产品进口变化模拟结果

表4 中国农产品出口变化模拟结果

在贸易摩擦初期(S1),通过观察我国出口的变化,可以发现美国单方面对中国征收的关税严重破坏了中国对美农产品的出口量,首当其冲的是原奶及乳制品部门(下降23.951%)、糖作物及糖部门(下降11.645%)、稻米及大米部门(下降5.940%),这些部门本就不是我国的出口优势部门,美国很容易在其他国家找到替代市场。同时,为弥补出口损失,我国对外贸易发生了贸易偏转效应,各部门对其他国家的出口增加。以稻米及大米部门为例,中国向巴西和印度出口增加0.739%,向日本出口增加0.717%,向东盟、欧盟等地区的出口均有所增加。

继续观察我国进口量的变化,可以发现在美国的关税壁垒作用下,我国减少了从包括美国在内的各研究地区的农产品进口。对此,一个合理的推测是,关税造就的过高的出口价格让部分原供外贸的农产品销售转向国内,使得国内对国际市场农产品的需求降低,进口减少。另一种可能是,中国的进口发生贸易抑制效应。由于美国对所有中国出口美国产品征税,使得我国的出口绝对量下降,国内生产减少,厂商对生产需要的一些原材料和中间投入品的需求降低,从而减少了这部分商品的进口,因此这些上游必需品所在的经济部门表现出进口下降的数据。

当贸易摩擦进一步发展,中国采取关税反制策略(S2),中美互相加征关税(S3),此情形相较于S1则复杂许多。

首先观察该种情形下的出口变化,可以发现我国出口情况类似S1,仍然是对美国出口减少,对其他国家出口增加。但也存在一些新变化,中国作为征税国,对美出口量进一步下降的同时,对其他国家的出口也发生了下滑。例如,出口到巴西的小麦增长幅度从0.739%到0.657%,出口到日本的贸易量从增长幅度0.717%下滑到0.533%。对此的一个解释是,因为对美国设置的关税壁垒使得一部分原销中国的美国农产品,转向其他国家寻找机会,美国出口发生贸易偏转效应,或许也有一部分产品由出口转内销,挤占了一部分中国农产品在这些国家原有的市场。这也反映出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更差。

就进口来说,在我国加设关税壁垒后,从美国进口的大部分农产品贸易量有显著的下降,同时,增加了从其他国家的进口量以平衡国内的供求。此外也存在个别的经济部门,国内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不需要额外增加从其他国家进口。

在相同政策冲击下比较我国不同农产品部门受到的影响时可以发现,不同部门受到冲击影响差别很大,例如S2 情形下,中国从美国原奶及乳制品部门的进口减少高达9.158%,而对于从美国进口最多的大豆所在的油料作物部门,进口减少只有1.582%,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对美国大豆产品高度依赖,在高关税的条件下也依然要维持进口规模,这一特点在贸易战中则非常受限。

在相同政策冲击下比较同一农产品部门中美两国分别受到的影响时可以发现,对于大多数农产品部门,在相同的关税税率下,中国的农产品出口相较于美国,受到的冲击更大,抵御贸易风险的能力更差。

3. 我国农产品部门产出变化分析

中美之间的贸易壁垒也会对两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农产品的生产产生影响,使得国内相关部门的产出发生变化。但是相对于关税壁垒对贸易的影响而言,变动的比率较小,主要是因为产出的变化是一个渐进的缓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表5 反映的是三种模拟情景下中美两国国内农产品部门产出变化的模拟结果。对于我国农产品部门来说,无论是被美国单方面加征关税,还是贸易摩擦进入白热化,中美互征关税后,除植物纤维、林业等极少数部门,受到贸易战影响,需求萎靡,产出一度有所下降,大多数农产品部门的产出增加。并且对比不同的模拟方案可以发现,在中国实施关税反制措施后,国内各农产品部门的产出增加幅度随着我国加征关税幅度的提高而提高。这说明美国的农产品贸易壁垒与我国的关税反制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农产品产出水平的提高,不过两种关税造成这种影响的作用机理必然不同。

表5 中国农产品部门产出变化模拟结果

我国相当一部分农产品部门得益于关税反制的贸易保护,在贸易战中获得了发展的机会,虽然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资源配置效率,但这部分弱势产业也有可能趁此积累资本,提高生产效率。

美国的关税壁垒对中国农产品产出的正向效应,本文对这部分模拟结果进行了以下两个可能的解释:

一是在短期闭合中,假定劳动力的实际工资不变,在关税冲击下,生产所需初级要素中的资本价格相对下降,导致一些非劳动密集型的经济部门因为生产成本的降低而获益。

二是在贸易摩擦发生后,部分行业的中间投入品在国内的价格下降,这部分产业部门成本下降,同样受益于美国的贸易壁垒,扩大了产出。

五、 结论与建议

1. 研究结论

中国和美国作为在目前的世界经贸格局中举足轻重的大国,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仅关系到两国的发展,还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虽然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使两国贸易摩擦暂时缓和,但并没有真正从根源上解决中美贸易争端问题。而从最近的中美贸易战来看,中美贸易摩擦中采用的贸易保护手段仍然是以关税壁垒为主。因此本文在对中美农产品贸易现状进行概览和分析后,借助GTAP 模型进行政策模拟,定量分析了关税壁垒对我国主要农产品部门的影响,以期望对我国农业未来可能面临的贸易风险提供参考,并得出以下结论:

通过对中美农产品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就目前来说,美国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产品来源国和出口国之一,但近年来中国与美国的农产品贸易依存度不断降低,我国已经逐渐在拓展农产品来源地和销售市场的多样化,这有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应对来自美国的经贸风险。但另一方面,受限于自然禀赋,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依赖程度很高并且与日俱增。

通过对GTAP 模型模拟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从宏观经济指标的模拟结果看,关税壁垒对保护国内产业和经济或能起一时之效,但会导致进出口贸易萎缩,并且会招致其他国家的关税反制,长期来看弊大于利,各国理应继续坚持贯彻自由贸易政策。

从农产品部门进出口变化的模拟结果看,贸易摩擦改变了双方的农产品贸易格局。关税壁垒破坏了两国农产品进出口流量,并使得部分出口农产品在其他国家寻找新的市场,也使得其他国家的农产品更多地涌向两国市场,东盟、欧盟、巴西等经济体均在中美贸易摩擦中获益。此外,中国部分农产品部门对美国依赖严重,例如油料作物,亟需拓展新的农产品来源地;中国的出口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容易受到贸易风险的冲击,竞争力相对较差。

从我国农产品部门产出变化的模拟结果看,贸易摩擦确实反向促进了中国农产品产出的提高。产出变化幅度相对来说更为微小,这或许因为产出变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的过程,模拟结果展示的更多是瞬时的冲击变化。

2. 政策建议

此次中美贸易战暴露了我国农业产业面临的问题,反映了农业改革的紧迫程度。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短期内无法解决总量平衡的问题,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依赖程度很高,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随时可能出现的新的贸易风险,我国能否通过进口农产品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仍然是个未知数。从这个角度上说,此次中美贸易战的爆发有助于唤起国家和政府应对危机的警惕心理,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改革,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制定更开放更灵活的对外政策等,对此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借助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协议的力量解决贸易争端。事实证明,采用关税壁垒应对关税壁垒只在短期内有一定效果,长期对两国经济负面影响巨大,我国此次也只是将贸易反制作为经贸谈判铺路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我国要善于合理运用WTO 的多边协调机制,引入国际仲裁力量,引导国际舆论,来应对不合理的贸易保护行为。虽然目前WTO 的争端解决机制仍然被许多人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仍然是各国解决贸易争端的最优选择。同时我国也应当更多地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在国际贸易协定的修订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联合到更多的国家,共同创造自由贸易、合作共赢的国际贸易环境。

寻求国际经贸合作,拓展贸易渠道。我国应当积极发展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建立友好合作的国际关系,促进农产品进出口渠道的多样化。例如进一步落实“一带一路”政策,加强和“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交流;再例如深入参与RCEP,积极参与CPTPP,充分利用中国与其他成员国农产品的互补性,促进我国与他们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通过多边贸易协定降低双边贸易风险。

提高国内的农业生产效率,改变生产和发展模式。此次贸易战中暴露的很多问题其实还是我国农业发展本身的问题。一方面,我国应当加大对农业的资本投入,进一步发展机械化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产品品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激励某些对外依赖程度大的农产品的国内生产;另一方面,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应当科学统筹现有的农业生产资源,继续守住18 亿亩耕地红线,保证基本的农产品自给和口粮安全。

猜你喜欢
中美关税摩擦
干摩擦和湿摩擦的区别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神奇的摩擦起电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特别关税下企业应变之道
条分缕析 摩擦真相
三元肥关税下调 肥企机会来了
关税降了,进口车价格会不会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