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石凤
我国地大物博,自然条件优越,植物资源丰富。补益中药取材于天然植物,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容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可用于补虚扶弱——补充人体不足,滋养身体,强健机体,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药物成分若无法吸收,会被排出体外,再被菌群分解,不会污染环境。与西药相比,补益中药不易产生抗药性。采用适当的炮制和加工方法,可削弱、消除中药的毒副作用。
不可随意服用
补品如大枣等,可用于滋养身体、治疗体虚,一般既可入药又可食用,食用时禁忌不多。补益中药则不同,必须遵循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相对平衡等原则,且应辨证用药。按照功效,补益中药大致可分为补气类、补血类、补阴类、补阳类。有些人将补益中药等同于補品——不经问诊便服用,以求强身健体。这样做可能破坏人体原有的平衡,加重疾病。
服用原则
1.季节性原则:季节不同,进补方式应有所区别。如春季应侧重于健脾驱寒、护肝养心;夏季主要是解热去燥、祛湿补气;秋季进补的重点为滋阴润燥、和养脾胃;冬季进补的重点是养血养肾、滋阴补阳。
2.个体化原则: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选择有针对性的补益药,如补气药、补血药等。
3.地域性原则: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大。使用补益中药,需要根据地区差异适当调整药量。
4.遵医嘱原则:补益中药属于中草药,使用时切忌盲目用药,应按照医嘱按时服药。
饮食禁忌
补益中药常见的饮食禁忌有五类,忌辛辣、忌生冷、忌鱼腥、忌油腻、忌酸涩。例如,辛辣类食物如大蒜、辣椒、生姜、酒等,一般性质辛热。服用补益中药后,过多食用这类食物,可能导致生痰动火、便秘或尿短赤等情况。
服用补益中药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食物。尤其是虚寒体质或胃肠功能不佳的患者,如果同时服用人参和萝卜,不仅会加重寒证,还会增加胃肠负担,刺激分泌过多胃酸。
鱼腥类食物多为碱性或寒性食物,含有较多异性蛋白质,食用过多会伤害脾胃。这类食物也被称为发物,可能与一些中药发生反应,不利于身体恢复。特别是过敏体质者,服用补益中药时需禁食鱼虾、螃蟹等。
此外,用药切忌同时饮茶。茶叶中含有的鞣酸具有收敛作用,会与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发生相互作用,妨碍人体吸收各类营养物质,降低药效。
常见补益中药的使用方法
1.人参
人参味微苦,性甘,入脾、肺、心经,具有补脾益肺、补充元气、安神益智、生津养血等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参可抗衰老、改善记忆、改善心血管功能,还能保护心脏、血管内皮细胞,预防血栓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在我国,人参一直被誉为“补气圣品”。
冠心病、糖尿病、阿尔兹海默病、恶性肿瘤等患者,根据其病症及病程配合使用人参可获得一定疗效。气虚患者,采用炖服、研末吞服的方式服用人参精、参片,可获得较好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人参反“黎芦”、畏“五灵脂”、恶“皂荚”(均为药材),用药同时不可饮茶,不可吃萝卜。
人参与西药同时使用时,也存在诸多禁忌:不宜与硫酸亚铁、次碳酸秘等含有金属的盐类药物合用。以上药物同服可能导致沉淀,令机体难以吸收。人参不宜与酸性强的药物合用,在相互作用下可能导致皂苷水解失效。人参不宜与中枢兴奋药同用,可能导致中毒反应。人参不宜与西地兰、地高辛等强心苷类药物同用,可能会引发强心苷中毒。人参会削减华法林的抗凝作用,服用人参时需要适当增加华法林的服用剂量。
2.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是十分有名的补益中药,属虫草类草药,其味甘,性平,具有止血化痰、补肾益肺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冬虫夏草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改善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降血压,增加冠脉流量,抑制肿瘤转移、增殖等作用。
冬虫夏草作为一味补益中药,补益功效虽好,但不能随意服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用药。以下人群不宜食用:月经期女性;生长发育情况良好,身体强健,年龄不超过5岁的儿童;处于慢性病活动阶段或者患有急病尚未痊愈的儿童患者;脑出血、体内出血患者。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根据病情适当减少用量。高血压、热性体质、脑卒中患者,肿瘤患者放疗期间慎用。
如今,市场上销售的冬虫夏草品相不一。消费者购买时应当仔细辨认,可从草形、草色、草味三方面入手。冬虫夏草的草形似蚕,长度约3~5厘米,有20~30个环纹,全身有足八对,近头部三对,中部四对,尾部一对,头部呈红棕色,表面为深黄至黄棕色,断面为乳白色,气微腥,味微苦。
3.西洋参
西洋参是较为常用的补益中药,味微苦、甘,性凉,具有清热生津、补气养阴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西洋参对于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神经衰弱等有一定疗效。
现代人多将西洋参当做保健品,在身体虚弱、疲乏无力时常服用西洋参含片、胶囊、口服液、颗粒剂等。但西洋参的本质是一味药,不是谁都能吃的。亏热、口燥咽干、气虚阴亏、虚热烦躁及妇科出血过多患者,可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服用西洋参。阳气不足、胃有湿寒者,感冒咳嗽、心烦失眠、食欲不振、急性感染且有湿寒者不能服用。消化不良、痛经闭经、过敏者,发育迟缓的小儿不宜服用。
补益中药并非万能,并非适用所有人群,切不可不遵循医嘱盲目进补。否则,不仅无法发挥中药的滋补作用,还可能损伤用药者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