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式党建创新逻辑与建构策略——以基层党建引领高校事业融合发展为视角

2023-05-15 17:42
关键词:党组织基层融合

张 磊

本刊核心层次论文

品牌式党建创新逻辑与建构策略——以基层党建引领高校事业融合发展为视角

张 磊

(辽宁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党建品牌是将党建工作与品牌管理两个不同领域的概念结合而成的新工作范式,对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服务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大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党建品牌的内涵建设和实践创新,要求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内涵,顺应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客观需求,积极回应高校升级转型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和现实挑战,主动调试品牌逻辑、行动策略和体制机制,聚焦系统融合,抓好组织建设,精准思想导引,完善制度举措,通过系统融合、人才集聚、厚植情感、活化资源,打造质量好、理念新、成色足、接地气的党建品牌,全面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品牌式党建;高校;创新逻辑;融合引领

一、系统融合背景下的品牌式党建创新逻辑

(一)品牌式党建的功能质效

1.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质效的衡量标志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是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不断强化突出政治功能,引领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各项事业有序发展。党建品牌具有时代性、导向性、开创性、长期性特点,是将基层党建核心要素转化为教育教学发展动能的活力源泉,也是衡量基层党建工作成效的直观标准和必要指标。

2. 品牌式党建是坚持问题导向的重要抓手

党建品牌具有鲜明的导向性,是针对基层党建具体问题而形成的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查摆问题、辨析焦点、总结经验、优化做法”是品牌式党建实践的基本过程,也是高校品牌凝结的基本内容。以党建品牌作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标识,才能在实践中突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契合度,从而体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和突破。

3. 品牌式党建是突出全方位引领的重要形式

党建品牌是基层党建的工作标尺,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并反映党建工作的高度、效度和质感,是融汇一线实践、基层首创、标杆示范和多方协同的有形阵地和创新形式,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高效发挥升华的原生动力和坚强堡垒。

4. 品牌式党建是解决发展问题的“绿色”方法

党建品牌具有鲜明的先导性、引领性、长久性和持续性特点[1],注重品牌化的运行策略和发展过程,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动态发展形式。动态运行的品牌式党建具备不断发展的基础条件,有利于久久为功地持续发力,推动解决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和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为党建引领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夯实改革基础。

(二)品牌式党建的创新趋向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品牌理论创新

国内外教育环境的新变化迫切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以新发展理念思考和探索党建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路径,以系统融合视角深入回答关系基层党建和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的发展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2]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品牌式党建的理论创新,就是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把握好党建工作的核心观、要素观和方法观,坚持以师生喜闻乐见、感同身受的政治理论指导实践,坚持以聚焦现实、守正创新的方法升华理论,坚持以全面系统、协调融合的理念推动引领,坚持以胸怀天下、服务社会的视野回应问题,不断深化党建品牌的理论内涵,不断赋予品牌式党建新活力。

2.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品牌实践创新

品牌式党建的主旨和关键就是运用品牌管理理念和方法,把党建引领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理论优势转化为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的发展优势,紧紧围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定位党建品牌的功能属性和实践方向[3],更高效地体现党建品牌在引领过程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辐射力,争取更大范围的认可和支持,构建指向清晰、任务明确、行动有序、支撑有力的党建品牌实践体系[4]。

(三)品牌式党建的创新范式

1. 系统整合式创新

坚持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方法论。系统整合是将品牌式党建的内在要素与外在要素、内部工作与外部工作、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整合在统一的运行体系中系统思考、统筹谋划。

2. 区域颠覆式创新

颠覆式创新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善于审时度势,善于根据党建工作环境和教育教学发展需求作出有改革意义的创新[5],既要有“刀刃向内”的勇气,也要有“区域革新”的魄力,始终以问题为导向归正品牌式党建的前进方向和实践路径。

3. 数字科技式创新

信息革命是不可逆转的全球性趋势。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点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统筹推进”的战略决策。因此,品牌式党建必须关注并抢抓数字科技主动权,推动传统品牌要素向数据、符号的数字化转型,探索元宇宙、数字孪生、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赋能的新样态,努力开创党建品牌数字化发展的新空间、新阵地[6]。

二、品牌式党建引领高等教育中心工作的交互理路

(一)当前高校党建品牌创建存在的问题

1. 缺乏理论内涵,陷于品牌“自嗨”

有些高校基层党组织没有真正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在党建工作中“闭门读书,师心自是”,既没有学的前提,也缺乏知的基础,往往是任务指挥行动、行为指挥头脑,没有真正认识高校党建工作的内涵性、基础性和统领性作用和功能,急于创建品牌,盲目“照抄硬搬”,耽于夜郎自大。同时,过于迷信品牌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忽略抓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的联系,导致广大师生对党建品牌不清楚、不认可,拉低师生探寻品牌内涵和价值的兴趣,更丧失将党建品牌融入本职本岗、转化为干事创业热情和自觉的动力[7]。

2. 轻视经营管理,品牌主张紊乱

部分基层党组织片面追求“外貌协会”“架子工程”,缺乏将经营管理理念融入基层党建工作的品牌思维,导致品牌发展举步维艰、后继乏力。在品牌发展中,还缺少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没有为品牌成长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造成基层党组织管理文化与品牌文化之间的对立冲突。同时,落后的管理理念也滋生出品牌运营的诸多问题,导致党建品牌关照现实、立德树人的引领成效大打折扣,品牌实践难以落地,最终只能流于形式。

3. 选错发展赛道,品牌运营失衡

高校党建品牌建设极易出现“重党建、轻业务”的“一头热”情况,忽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服务意识日趋淡化,拉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领实效,导致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中心工作“两头忙”,难以共联共建、齐头并进。同时,也削弱了师生党员融合共建意识,不能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师生党员“关键少数”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8]。

4. 忽视品牌引领,困于价值塑造

高校党建品牌培育创建的目标是引领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这既是品牌的核心理念,也是品牌的发展逻辑。忽略党建引领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导致品牌工作的盲目无序、急功近利,夸大党建品牌“超级符号”的表象意义,也是脱离教育教学实际的主观建设。因此,必须找准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力促品牌发展的前提是要解决引领问题[9]。同时,要瞄准高校事业主攻方向挖掘和塑造品牌价值及形象。迟滞党建引领的先导作用,降低党建引领的内在标准,都会影响党建品牌政治性、思想性和组织性发挥,导致基层党建品牌成效大打折扣,降低党建品牌的公信力、凝聚力和统筹力。

(二)品牌式党建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进路

1. 党建品牌“集结号”:内聚人心、外塑形象

高校党建品牌是高校党工作的灵魂和枢纽,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和引领作用的引擎。从内部看,党建品牌是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系统整合,有利于高校基层党组织从新的历史高度和发展起点教育引导师生党员干事创业,更好地汇聚高质量发展所必需的各类型人才。从外部看,党建品牌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形象的鲜明代言,认可度高、归属感强的党建品牌不仅可以扩大基层党组织的知名度,也能深化师生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提高党外人士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认知和美誉。

2. 党建品牌“进军号”:锚定目标、提高战力

创建高校党建品牌,是彰显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和组织力的缩影和窗口,也是基层党组织加强系统建设、深化党建内涵、融合创新引领的新引擎,有利于高校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强化业务自信、优化工作模式,对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提升党建融合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的服务力、保障力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是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切实发挥全局引领作用的坚实保证。

3. 党建品牌“能量号”:淬炼党性、夯实信心

党建品牌承载着建党百年的优秀文化,彰显了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最鲜明的特色。创建高校党建品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过程新实践,是用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和正确方式识变、应变、求变的新坐标,有利于高校党支部和基层党员深化“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的共识,弘扬公道正派、实事求是的价值观,提振精气神、锤炼好作风、展现新作为,加强党性锻炼。有助于从内部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锻造党员的忠诚品格,树立层层抓落实、级级讲担当的主人翁精神,凝聚队伍的向心力,促使党员在工作、生活中冲在前面、抢在一线,共同推动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创建高校党建品牌的目标和落脚点是着力提高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建设质量。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和基础业务工作,探索创建特色鲜明、示范性强、可借鉴推广的高校党建品牌,是将党的政治优势、文化优势、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更好地融入高校工作体系的战略举措,是保证基层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落到细处的治理策略,是在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突出党的思想先导、强基固本、头雁领航、先锋创新作用的关键谋划,具有系统性、全局性和引领性的鲜明特征。

三、品牌式党建引领高校事业融合发展的建构策略

(一)引领高校事业融合发展的品牌式党建新形态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既有社会的外在需求,也有转型发展的内在诉求,并形成内外交互、条块结合、校企联动、多元共建的多模态格局,主要表现为教育教学功能的外溢、人才互动交流的频繁、地域资源流通的加速等。品牌式党建要对党政融合、党建引领等传统工作模式进行针对性调整和完善,聚焦系统融合,精准思想导引,完善制度举措,构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系统式融合、贯穿全过程、生态一体化的基层党建品牌新形态。通过互联互鉴促进互融共建,推动党建品牌嵌入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将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先导力、师生组织力和社会服务力与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紧密结合。

1. 聚焦系统融合,构建统合叠加型党建品牌

要把准政治方向,锚定根本任务,按照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教学科研的中心工作需要,推动党建内容与教育教学融合叠加。在一个方向、内容上,叠加品牌的集群效应,紧紧抓牢政治引领的方向棒,以立德树人和高质量发展的政治意识和党建先行的标杆意识不断提高融合叠加的政治认识和业务自觉,推动品牌理念融入高校党史文化、党务工作和建党理论中,精细剥离,科学培育,在基层党建与教育教学中心工作之间建立清晰稳固的线性脉络,探索品牌落地的政治原则和实践支点,以融合共建的系统观巩固党建品牌引领价值。

2. 抓好组织建设,构建精英型党建品牌

人是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提升品牌质效的核心动力。加快构建党建品牌人才框架,将品牌赋予人格特征,打造特点鲜明的党建品牌ID,能够更好地诠释党建品牌的文化内涵和引领价值。构建精英型党建品牌,一是要明确“人才质量观”。基层党建工作选人用人不唯数量、不看快慢,重点在于党员政治觉悟、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的优劣高低。必须坚决剔除党员思想中“重业务、轻党建”的偏颇思想,要以初心使命树牢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观,以职责任务提升教育教学质效,以高质量品牌化的党员队伍实现一流党建品牌的基础建设。二是要筑牢政治规矩标准观。必须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政治引导,厚植规矩意识,深化底线思维,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规章作为拧紧党员行为的螺丝钉,为品牌筑牢清晰明确的纪律边框,严格按照党章党规推动党建品牌良性发展,建立一支能守规矩、守底线、守原则的“清洁型”党建品牌团队。

3. 精准思想导引,构建潜意识型党建品牌

高校党建品牌应易于师生辨识,并能快速清晰地激发师生的情感共鸣和思想认识,同时保持全过程的一致性、信任度和归属感[10]。首先,品牌思想是强化党政融合、提高政治认同和理论认同的核心武器,对夯实“党建+业务”的理念自信、方法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思想的一致性更容易触发师生对品牌的情感认同,从而使师生将品牌建设逐渐内化为自我价值,从而为基层党建开辟更多的实践形式。最后,品牌思想具有强大号召力,是关照现实的直观表现,也是党建品牌实践的源头活水。

4. 完善制度举措,构建策略性党建品牌

制度建设是党建品牌培育创建的长效剂。要以基层党组织的能力现代化、认识现代化、发展现代化引领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就要从制度上破解基础性、源头性问题,定基调谋长远,定规矩画蓝图,全面对标对照,全域融合互促,全局完善优化,从原来的垂线型品牌管理转向多源型品牌发展模式。深化品牌引领的排头兵作用,还要抓好制度学习,强化制度执行,充分发挥“三会一课”等各种形式的组织优势,借助有利载体助推业务工作创新视角、聚合思想、充蓄动能,有效发挥制度规范力、约束力、导向力和创造力。

(二)品牌式党建引领高校事业融合发展的实践视角

1. 以问题为导向系统推进品牌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培育创建高校党建品牌首先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提高政治站位,深化问题导向意识,锚定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的远大目标和实际需求,推动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纳入高校党的全部工作范畴,不断提高系统设计能力,密切党建工作与高等教育中心工作的多元融合。要找准关键落点,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党支部党建环境、教学环境、科研环境的分析与研判,科学认识自身具备的优劣势,进一步集约有效资源、强化业务指向,全盘谋划党建品牌发展方向,从品牌理念、品牌行为与品牌观感方面突出基层党建工作对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的价值引领、过程保护和成效转化。

系统建设还要求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的核心和焦点。为此,要秉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创建原则,坚持以全局视野统筹设计、谋划全程,将党的建设基本工作同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具体工作有效整合,凸显党的政治理论在课程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等关键领域的先导价值与支撑作用。要抓牢党建实践的三个关键点,不断提高统合发展、系统推进的认识和能力。一是抓好基层党组织活动“两重点一条线”。将基层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在组织生活中加入业务交流,在教学科研中率先政治教育,切实把基层党建和教育教学两个重点内容落在高质量发展的业务主线上。二是画好基层党建工作的“最大同心圆”。加强顶层设计,打造标杆院系、样板党支部,理顺基层党建与教学科研工作的机制体制,按照同源同向、同轨同目标要求,整体规划党建品牌创建培育策略。三是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内涵式融合。要着力促进百年党史与校本文化的融合,从教学文化、科研文化中寻找引领业务改革创新的第一起点和长效落点。

2. 以人才队伍为轴心集聚品牌智慧

高校党建品牌化发展首先要求党组织自身具有完整性与规范性,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专门品牌建设团队,择优配备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同时,抓牢基础队伍建设,切实提升基层党员对党建品牌建设的政治站位,建立健全品牌创建培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发挥“双岗双责”在品牌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根据所在基层党组织的结构和人员特点制定品牌创建设想和发展计划,进一步明确职责划分,将责任层层压实,在制度框架内赋予其相对宽泛的“自治”权力,充分发挥党支部攻坚克难排头兵的重要作用。其次,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团队政治理论素养和政治水平,加强党务工作能力培训,使之能够胜任品牌建设和推广工作。在党建品牌创建中,极易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即大家都将目光对准如何找点子、找路子,而忽略好点子、好路子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的问题。因此,必须先从队伍根源上审视自身是否具备品牌发展的基础条件,特别是在吃透政治理论、紧跟时政热点、梳理业务融合等方面必须要上得去、拿得起、讲得通、用得好。最后,“党建+队伍建设”还要注意队伍主体和副体之间的联系。主体就是以基层党委、党支部为核心的党务工作队伍,副体就是有利于党建品牌培育创建的一切可调动因素。要紧密结合高校的教学资源、教学特点、发展需求,向深挖资源、向后挖文化、向前挖创新、向上挖发展,努力以全方位的“党建+队伍建设”助推品牌特色发展。

3. 以教育教学服务厚植品牌情感

党建品牌的设计理念与服务定位直接影响基层党建的品牌形象和内在价值。创建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尤其要注意品牌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并为之设定清晰的建设目标和规划,同时还要持续完善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联系,着力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和校本文化特征,从历史文化背景、故事经历情感、先进典型事迹等方面关照现实、厚植根基,构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情感关怀的基层党建品牌。

一方面,创建高校党建品牌要善于“取之于民”,其含义包括三点:一是基层党建品牌培育创建活动要取之于全体师生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只有广大师生关注的、关心的、亟需的、必须的内容才是品牌内容的源头活水。二是基层党建品牌培育创建要集聚最广泛的基层力量,切不可由一两个人或少数代表决定,要充分发挥全体党员在品牌创建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三是基层党建品牌培育创建要注意“自身革命”,要注重内部的守正创新,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万夫莫当的信心破冰前行。

另一方面,创建高校党建品牌要善于“用之于民”,其含义也包括三点:一是基层党建品牌培育创建工作必须由基层党组织深入推动,要坚持以人为本、政教融合,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品牌创建过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党建品牌功能要覆盖全体师生,着力提升群策群力群惠作用,拓宽党建品牌在教学和师生群体中的应用度,扩大党建品牌在基层一线的实践效应。三是以党建品牌价值辐射服务群体。既要汇集师生参与党建品牌创建合力,还要把“品牌资源”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以阵地、平台、媒介的互联互通将品牌价值辐射开来,为师生提供更有质感、更接地气的品牌服务。

4. 以学科为依托活化品牌资源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把基层党建工作与教学改革、学科建设密切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方面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师生办实事”等主题工作团结凝聚师生,构建自上而下的扁平化、全员式品牌建设格局;积极调动全体党员参与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以学科为依托转变建设思路,以生机与活力的持续供给彰显品牌特色、服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第一,树立“党建品牌就是教育教学项目”的课程式理念,推动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积极构建循环式的党建品牌交互平台,广泛寻找优质对接资源,促使基层党建工作从“单向输出”到“双向互动”,从“固化封闭”到“集约共享”,不断深化党建人才的互动交流。

第二,树立“党建品牌就是精品项目”的发展理念,坚持推进“党建+”的牵引力、影响力,使党建品牌成为师生认同、信任、亲近的好项目。立足教育教学岗位实际,倡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觉将党建工作阵地前移,重心下沉,带着群众干,撸起袖子干,为师生获得更多的教育服务、教育实惠、教育满足感而不懈努力。

第三,树立“党建品牌就是标准项目”的规范式理念,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水平,通过严密的操作程序和完善的制度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在创建党建品牌过程中牢牢抓住新时代的数字化、全球化、生态化特点,充分认识到党建品牌与受众群体之间的关系,坚持二者同向共行、同频共振,用新技术、新理念更好地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将基层党组织应对时代变革的策略方法融入规范化建设中[11],从规范化建设中凝练党建品牌的核心价值和特色内容,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独具特色的党建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坚守思想底线、端正政治态度、保持政治定力,以党建品牌感召力更好地引领全校上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1] 王平宇. 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建品牌建设探索与实践[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22(5): 99-102.

[2]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 党建, 2022(11): 4-28.

[3] 郭茜, 毛丹玲. 以党建为引领提升高校治理效能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 2021(2): 79-84.

[4] 王巍, 黄婷, 龚新怀. 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院校基层党支部的创建与创新实践[J]. 武夷学院学报, 2022(1): 27-29.

[5] 袁蓉, 杨爽. 在加强高校党的制度建设中推进依法治校研究[J]. 高教学刊, 2020(36): 189-192.

[6] 王玉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建的时代特征与实践理路[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2(15): 40-43.

[7] 盖守双, 王晓艳.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路径研究[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5): 86-88.

[8] 贾蓉. 新时代高校党组织政治建设科学化探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13): 47-49.

[9] 冯刚, 李晓倩. 牢牢把握新时代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实践指向[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19): 4-9.

[10] 张甜甜.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2(4): 102-109.

[11] 刘文献. 以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提升党建质量的路径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18): 52-54.

10.15916/j.issn1674-327x.2023.05.001

D26

A

1674-327X (2023)05-0001-05

2023-03-13

辽宁工业大学党建课题重点项目(2022LGDJ-ZD003);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7CDJ003)

张磊(1984-),男,辽宁锦州人,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叶景林)

猜你喜欢
党组织基层融合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清华党组织公开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基层在线
《融合》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