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弘扬路径

2023-05-15 23:19:19李睿王益成
党政干部学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初心使命延安精神理想信念

李睿 王益成

[摘  要]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光辉篇章,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立足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实践,为践行初心使命提供了方向指引,为党的理论创新界定了基本原则,为党的行动价值奠定了根本基础,是推动党的作风建设的内在要求。弘扬延安精神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发扬斗争精神,从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关键词]延安精神;初心使命;奋斗实践;理想信念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3)04-0067-08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为践行初心使命而发轫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旗帜,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1]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厘清延安精神的生成逻辑、提炼延安精神蕴含的时代价值、探寻延安精神的弘扬路径,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延安精神的生成逻辑

逐渐发展成熟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奋斗实践,为延安精神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奠定了丰富的实践基础。

(一)渐趋成熟的毛泽东思想是延安精神诞生的理论之基

毛泽东思想在延安时期逐渐走向成熟,为延安精神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59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对延安精神的生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构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实事求是涵盖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基本国情、推进理论创新等方面。基于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的把握,党坚持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抗战、团结和进步的方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理论创新方面,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党内长期存在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主观主义进行坚决斗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并最终形成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是党长期以来坚持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是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之一。

2.群众路线体现毛泽东思想的人民立场,涵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就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鲜明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3]411这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标识。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深刻认识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4]66。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5]1004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民的一边,从人民群众的呼声中、诉求中、期盼中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问题,主动将自己与群众“打成一片”,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形成“只见公仆不见官”[6]1246的党群形象。

3.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精神的理论源泉。独立自主既影响着我党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也成为党取得百余年辉煌成就的重要方法论。“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4]67。立足于广袤中华大地,人口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等特点决定了中国的命运必须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手中。延安时期党既坚持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又立足于近代中国社会实际,独立探索形成新民主主义理论,带领中国人民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在经济、政治、军事等诸多方面也同样表现出极强的自主性,独立自主地探索经济建设、政治运行、军事管理、党的建设等实际问题的解决策略,充分积累了各项工作的实践经验,为党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准备,是对独立自主思想的生动体现,也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精神生成的源泉。

延安精神和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密不可分,也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延安时期的党独立自主探索发展道路并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延安时期党的奋斗实践是延安精神生成的实践之源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牺牲、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7]4党在延安时期为践行初心使命而进行的一切奋斗实践,形成了延安精神的实践源泉。

1.延安精神源于党同反革命的武装力量进行坚决斗争的伟大实践。党通过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并积极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主动联合一切抗日武装,汇聚起最广泛的力量共同进行抗日斗争。这一时期党在对社会矛盾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特点、前途、道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断向前发展,依托根据地和广大敌后战场同日伪顽进行坚决斗争,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战胜利后,党为争取和平建国积极奔走,面对国民党悍然挑起的内战,党坚决予以抵抗,并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延安精神源于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的建设的伟大实践。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上,党坚持高度的理论自觉,坚持实事求是,将这一科学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独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除此之外,鉴于党内长期存在重大思想问题,为使党内形成团结的力量,净化党内风气,凝聚政治共识,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内掀起了整风运动的浪潮,开启了为期四年之久的整风运动,同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进行坚决斗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高全党思想水平,统一全党共识,最终使党内达到空前的團结统一,形成“延安作风”,从而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思想基础。

3.延安精神源于延安时期党在各方面维护人民利益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8]46延安时期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将其运用于具体实践中。在经济方面,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推动边区经济发展,发动工农群众搞“大生产”运动,支援前线军费开支;在法制方面,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力建设廉洁政府;在文艺方面,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提倡为劳苦大众服务的文艺思想;在作风方面,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群众实际,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与制度保障。此外,通过召开党的七大,党郑重地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使之成为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责任,从而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特征。

4.延安精神源于党独立自主探索符合国情的中国道路的伟大实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现途径。这一时期党坚信“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9]1132。在抗日战争中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仅在思想、组织上独立,并且将发展的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独立自主地领导人民进行战争,同“一切经过统一战线”和“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错误思想做坚决的斗争。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延安地区的艰苦环境并没有使中国共产党人退缩,中国共产党人展现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来践行初心使命。在党和延安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延安地区创造出“十个没有”的社会奇迹。

二、延安精神的价值意蕴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光辉篇章,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党践行初心使命提供了方向指引,为党的理论创新界定了基本原则,为党的行动价值奠定了根本基础,是推动党的作风建设的内在要求。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党践行初心使命提供了方向指引

“一百年来,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4]62,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史,“是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10]244。在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不同时期党的政治任务进行奋斗实践,始终坚守初心使命,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取得辉煌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8]1,为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党提出了明确的奋斗原则,使全党同志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同心同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奋斗合力。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4]68政治方向是由政党性质及其选择的发展道路所决定的,无产阶级政党“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性质和选择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决定了其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走适合自身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政治方向的正确与否事关党的事业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不断创造伟大成就,正是源于对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始终坚守,源于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决贯彻落实。倘若失去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引,一切奋斗实践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新时代以来,为使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党将政治建设摆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一环,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质量。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旨在使全党明确自身肩负的政治使命,更加自觉地践行党的宗旨、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党的理论创新界定了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产生巨大的反作用。为使实践更具有时代特点,更符合实际斗争的需要,指导实践的理论必须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只有形成科学回答时代之问的理论成果,才能正确指导实践。

中国共产党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并在自身的实际斗争中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推进党的理论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的理论创新的实际体现。

“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8]16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便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在百年辉煌奋斗历程中,实现了三大飞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奋斗方向。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民族解放和人民独立。实事求是既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形成的理论成果才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深刻体现实事求是的原则。新征程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8]17。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行動价值奠定了根本基础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界定政党性质的根本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是党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百余年来党始终将人民放在最高位置,进行的一切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建党时只有五十多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已然成长为拥有九千六百多万名党员的大党,党历经百年栉风沐雨,始终保持旺盛生机活力。“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4]66。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内涵决定了“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4]66。党通过全面从严治党,以自我革命的方式保证党沿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前进。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贯彻群众路线,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自觉坚定人民立场,“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方面”[11]9,为党厚植行动价值赢得广大的群众基础。

党的思想建设是基础性建设,从根本上说,就是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党的这一宗旨深刻体现出自身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延安时期形成明确规定,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党的思想建设旨在教育广大党员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人民至上,并将其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继承党的优良作风的内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8]68陈云曾鲜明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12]27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将作风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开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局面。“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4]69。自力更生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关键所在;艰苦奋斗既是党始终坚持继承的党的优良作风,也是“三个务必”的内在要求。党将优良作风发扬到具体的奋斗实践中,并清醒地认识到一旦失去优良作风,就会动摇党的执政基础。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优良作风,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继承党的优良作风要求党必须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事业发展的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延安时期党将革命事业和建设优良作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百余年来党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经验之一便是贯彻作风建设的具体实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新时代必须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作风。党的历史就是艰苦奋斗的历史,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能坚定信心,持续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党必须始终保持“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深刻领悟“打铁必须自身硬”的真谛,继承和发扬好伟大的延安精神,从延安时期党取得的伟大成就中汲取奋进力量,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三、弘扬延安精神的路径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鼓舞。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党必须继承和发扬好延安精神,真正将延安精神转化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力量。

(一)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与旗帜鲜明讲政治相统一,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8]20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的新的历史伟业充分证明,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新辉煌。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行稳致远”[13]334。

一方面,要自覺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与思想指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新飞跃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盖了治国理政的新理论和新战略。在对新思想学思践悟的过程中,要坚持党的政治方向,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新的战略。另一方面,要增强“四个意识”,旗帜鲜明讲政治。讲政治是党安身立命之本,讲政治贯穿于党的百余年奋斗中,党能取得百余年奋斗的辉煌成就与全体党员旗帜鲜明讲政治密不可分,确保了党的团结统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弘扬延安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增强“四个意识”,深刻把握“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凝聚起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二)坚持站稳人民立场与走好群众路线相统一,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8]27-28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党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延安精神的精神滋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继续发扬延安精神,践行党的宗旨,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具体的实践中,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是要站稳人民立场,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引前进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其产生具有深厚的理论基因、历史智慧和实践启示。从延安精神中汲取营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高不高兴作为衡量工作质量的标准。二是要贯彻群众路线,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理论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发挥人民群众历史作用,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就是为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继承和发扬好延安时期的优良作风,敢于担当作为,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向群众学习,以人民为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广大群众力量。三是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8]22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制定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使得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但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8]14的现实矛盾要求全党必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使得现代化成果更多地被人民群众共享,不断推进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坚持完善自我革命制度与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相统一,确保党永葆生机活力

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向党内长期存在的顽瘴、恶瘤、痼疾开刀,刹住了不正之风,开展反腐败斗争并取得压倒性胜利,党内政治生态不断风清气正。但同时“四大危险”“四大考验”长期存在,亟须解决。延安时期党艰苦奋斗,创造了“十个没有”的执政奇迹,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新时代党要继承好党的优良作风,以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使党永葆生机活力。

自我革命是党经过长期探索,给出时代之问的中国答案,是“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8]14。推进自我革命一是要确保其有规可循,有制可行。无规矩不成方圆,党从严治党管党,必须坚持依规治党、制度治党。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党内法规,加强法规执行力。完善监督机制,落实治党责任,坚持党内监督与各类监督协同进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是必须坚决进行反腐败斗争。腐败问题是党面临的“四大危险”之一,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8]69,反腐败斗争势在必行,并且必须长期坚持,进行反腐败斗争就是坚持自我革命。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治理腐败问题,逐渐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坚持廉洁教育与制度约束同向发力,确保党永葆旺盛生机活力。坚持党的自我革命为社会革命奠定领导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8]63党进行自我革命旨在使自身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党永葆政治本色,党的伟大事业才会不葬送,红色江山才能不变色。

(四)坚持敢于斗争与善于斗争相统一,牢牢掌握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神。”[14]延安时期党面对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一系列风险挑战,发扬斗争精神,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牢牢掌握了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的主动权。党取得百余年辉煌成就的历史经验之一便是坚持敢于斗争。新时代党发扬斗争精神,取得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并且深刻认识到“新時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8]15。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始终掌握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

一是要敢于斗争,着力培养斗争意识,准确研判国内外形势。必须深刻认识到“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4]69。坚持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的特征,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对立统一特征是推进社会前进的动力,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只有不断进行伟大斗争,社会才能不断前进。邓小平曾明确指出:“不讲党性,不讲原则,说话做事看来头、看风向,满以为这样不会犯错误。其实随风倒本身就是一个违反共产党员党性的大错误。”[15]142不斗争的“躺赢”思想和不敢斗争的“好人主义”,都是缺乏担当精神,大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培养斗争意识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准确认识到国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国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特点,从而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二是要善于斗争,不断增强斗争本领,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动。发扬斗争精神需要斗争意识,更需要斗争本领。善于斗争就是要在过去的斗争实践中汲取斗争经验,在“五史”的学习中,充分发挥历史的教科书作用,从而把握斗争规律、原则、艺术和技巧等。此外,要在实践中增强斗争本领,明确斗争方向,强化问题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斗争本领,科学预见形势发展的未来走势、蕴藏其中的机遇和挑战、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透过现象看本质,抓好战略谋划,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16]发扬斗争精神是为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而是要通过伟大斗争,把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谋篇布局的战略主动。

参考文献:

[1]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  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8(1).

[2]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5]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年谱(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9]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肖贵清.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1]习仲勋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12]陈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改革开放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14]田鹏颖,王晓慧.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方式[J].党政干部学刊,2023(1):3-9.

[1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6]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作为  以求真务实作风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N].人民日报,2018-12-27(1).

责任编辑  王  雨

猜你喜欢
初心使命延安精神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1:52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回族文学(2022年2期)2022-04-15 22:07:47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2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黄河之声(2021年14期)2021-10-28 03:53:08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当代陕西(2019年20期)2019-11-25 09:24:54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解
勇于自我革命的底气何在
人民论坛(2018年25期)2018-10-13 06:01:14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
人民论坛(2018年36期)2018-01-16 02: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