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核心素质的内涵要义与价值意蕴

2023-05-14 13:59:43祝碧婷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素质精神

祝碧婷

(武汉大学,武汉 430072)

引言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实现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的立身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阶段,提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此新阶段的现代化基调之下,职业教育愈发强调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初心使命和精神追求。在职业教育政策层面,涉及“理想信念”的表述也丰富多样,思想道德、精神信念等元素在职业教育中的比重愈来愈凸显。因此,厘清“理想信念”核心素质的内涵要义和价值意蕴,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要前提,也是将立德树人落地于教育实践的根本遵照。

一、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核心素质的时代诉求

(一)教育层面:立德树人站位下对德技并修的要求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党和国家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对“立什么德、树什么人、如何立德树人”作出了当代阐释,这既是对中国传统德育文化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升华,也是对理想信念教育、人才培养和民族复兴所做出的当代实践。随之而来的,职业教育的育人要求发生了改变,强调“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这也就意味着,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从过去注重技术技能的训练转向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相统一,强调技术与人文融通。从《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到《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职业道德的培养在国家政策中多番提及,强调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的培养,注重对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将职业道德提升至与职业技能相并列的地位。在立德树人教育总要求愈发强有力的今天,道德素养是育人首要,德技并修的内涵也逐步深刻丰富,其中“德”被赋予了更鲜明的职业品质与时代精神。

(二)经济层面:“中国创造”转型下对职业精神的呼吁

人民群众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与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力弱之间的矛盾,使我国制造业创造转型迫在眉睫。2014 年5 月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铁装备视察时首次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实现这一转型,则需要大批高素质和全面发展的技能人才作为支撑,需要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作为发展基石,呼吁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相融合。为适应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对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作出要求,突出强调“重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创新务实等精神的培养”,并于《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中提出,以专题教育形式落实职业精神、劳模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增强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因此,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背景下职业精神“出谷迁乔”,增强职业精神与创造能力成为培养职业人才不可或缺的目标,二者融合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逐渐拨云见日。

(三)战略层面:高质量发展之下对工匠精神的重塑

自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表述以来,我国将“高质量发展”视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一条管总的战略要求,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从教育角度看,职业教育是培养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根基,职业人才是提升中国制造质量与服务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我国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高质量和品质不仅需要先进的现代工业技术,更需要怀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为遵循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国务院、教育部均出台了多项政策,工匠精神的培养上升至国家意志层面。2019 年5 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颁布,提出了以“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为目标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2021年10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印发,该文将“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作为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工匠精神培养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在高质量发展之下,社会发展从关注增量到关注提质的转变,引导着职业教育领域也追求做精做细,重塑工匠精神,重视将大国工匠之执着专注、一丝不苟、独具匠心精神内化于人才培养、弘扬于全体社会,形成尊重技术、尊重劳动的社会认同感。

综上所述,“道德”“精神”“素养”等元素在国家发展的教育、经济和战略层面均色调浓重,体现出时代发展对高职学生“理想信念”的迫切诉求,从而为这一核心素质的提出奠定了必然性基础。德技并修、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等的表述,则展现出“理想信念”核心素质内涵的历史渊源与丰富要素。德技并修强调对道德品质的关注,涵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意蕴。职业精神则是对德技并修中的道德素养增加了更多职业性的品质要求,更凸显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独特之处,强调敬业守信、严谨负责等职业使命感。工匠精神则是对职业精神的进一步凝练,将尚巧、尚实、求精的职业品质升华为匠心,是破除功利之风、浮躁之气的理念回应。它们与本文所言“理想信念”这一高职学生核心素质具有相通之处,与德技并修、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相比,“理想信念”一词颇具宏观远大和坚定落实的特性,更能综合反映新时代背景对高职学生提出的更高诉求。因此,本研究认为,德技并修、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内涵基本包含于“理想信念”核心素质之中,并为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核心素质的提炼提供了孕育土壤。

二、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核心素质的内涵阐释

在个体层面,理想信念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预期和坚定不移的追求[1],引至个体职业发展的角度,理想信念则是指社会个体对自身所从事职业的价值持有坚信不疑的态度,以及由此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工作热情和动力[2]。在国家层面,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意指新时代中国青年对中国道路、民族复兴与文化自信的坚信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可见,对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核心素质的内涵阐释既应体现时代诉求与民族使命的落实,又应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更应以职业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具体依据,凸显职业教育的光荣使命感,从而奠定高职学生发展的根本方向。总体而言,对回报国家和社会的坚定志向、对职业岗位的坚定使命、对个人品德的坚定操守是“理想信念”的内涵要义,因此,应凝练为职业抱负、职业精神和职业品质三个指标对“理想信念”核心素质进行阐释,使高职学生发展与国家建设、社会进步、自我成长等各层面相融合。

(一)“理想信念”应厚植于职业抱负的情怀

职业抱负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将要从事的工作持有的远大的理想和志向,是个体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期望[3]。“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是我国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要义。可见,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应锚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在增强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基础上,强调在建设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志向中使学生“明大德”,在家国情怀的驱动下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和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以爱国主义、人文情怀和国际视野为主要内涵和基础的职业理想和志向。爱国主义是人最为基础、最为根本的思想信念,高职学生应将个体职业生涯的不断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国家理想相统一、相协调,以满怀的感激和满腔的热爱奠定“理想信念”的根基。人文情怀主要表现为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专业特色与职业要求创造美。而我国职业教育迈向国际化的关键之举,就在于培养出拥有国际视野、具备全球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国际视野即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包容的心态,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具备职业发展的国际视角和长远眼光,以更好地实现“技能报国”这一抱负。

(二)“理想信念”应围绕于职业精神的涵养

职业精神的涵养在“中国创造”转型背景下已然提出,强调人们要对所从事职业树立起务实与负责的精神理念。而较之而言,“理想信念”核心素质语境下的职业精神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既具备对职业本分的担当负责,又彰显精益求精与沉淀创新的工匠精神。因此,职业精神是指高职学生基于对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等具体内涵的深刻体会和充分吸收,形成坚定的职业使命感和牢固的精神支撑,在对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和担当奉献的不断追求中,实现个人的职业价值和人生价值,推动自身追求卓越、争创一流。其中,爱岗敬业是个体作为职业人应遵守的最为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强调在形成职业认同的基础上,将个人的生存需求、职业发展需求与崇高的价值理念相结合,将个人的热爱化作促进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中最核心的内容,体现的是作为职业人应当具备的高超的技艺、追求完美的态度以及时刻做到精雕细琢的良好习惯。对高职学生而言,则要求其对自身所应当具备的技术技能始终保持热切的追求,扎根于一个领域,专注于某项技术技能,不断深入探究,以高度专注和心无旁骛的态度投入学习和实践工作。担当奉献是对责任担当和甘于奉献的综合概括,体现了个体勇于担当和甘于奉献的精神,是个体实现职业发展外在价值的重要动力。高职学生具备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作为职业人的基本操守,也是对社会道德品质的基本遵照,强调要敢于且能够主动承担职业身份、社会角色所赋予的相应责任。

(三)“理想信念”应立足于职业品质的孕育

职业品质是个体在职业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相对稳定的倾向和特征[4],也是个体胜任职业的立足点。从高职学生个人层面出发,职业品质是指对其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和职业活动中的个体应具备的稳定的品德素质的明确,即个人品德操守与职业道德,主要包括遵纪守法、诚信友善、吃苦耐劳。遵纪守法要求个体树立法律意识、法治意识,能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是个人品质在社会秩序层面的体现,对高职学生而言,遵纪守法不仅是对校规校纪的严格执行,还应包括对职业标准、岗位要求和专业相关操作守则等的掌握和遵循。诚信友善是个体立足于社会的首要条件,以诚立身、心怀善念,才能得到普遍认可,从而拥有更多发展平台,为事业成功奠定良好基础。在强调个体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建立内在信用体系,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的同时,也要求个体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和睦友好。吃苦耐劳则是指个体在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过程中,磨炼出的一种比较稳定、坚定、一贯的坚强意识和顽强的精神品质[5]。强调个体在思想上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在行动上要有“耐劳”的意志,以自立自强的意识、坚韧不拔的意志主动投入到一线岗位中。职业品质在体现学生作为“社会人”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质要求的同时,也注重其契约意识、规则意识、脚踏实地等职业所需品质的养成,是从个体实现社会化和职业生涯发展的素养角度引导和形成的“理想信念”核心素质。

三、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核心素质的价值意蕴

(一)对高职育人质量提升的必然选择

开展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核心素质的培养,是加快我国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内在逻辑动力。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培养青年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教育义不容辞的使命。

宏观层面,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直接和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也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以崇高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更好地服务我国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办学作出的“坚持立德树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等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据此,以培养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核心素质来推动高职育人质量提升,既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体现,也是职业教育担当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高职院校应以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将理想信念贯穿于一切育人活动与环节之中,以滋养职业人才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性和坚定性。

微观层面,高职教育质量的整体发展依赖于高职院校育人实践质量的提升,以理想信念涵养高职学生的专业认同、职业态度、劳动观念以及健全品格,有利于增强高职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自主性与行动力的养成,并不断促使其专业技能的成长,从而使其在某一专业领域扎根并发展。但受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人们的从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趋向于实用化和利益化,缺乏精神层面的关照。目前,国内部分高职院校为迎合市场需要,常常忽视对学生职业精神、职业理念的培养,导致了对学生理想信念培养的整体设计匮乏,高职教师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渗透意识不强,企业行业对学生理想信念养成的实践落实要求不足,高职学生整体的理想信念基础尚有薄弱之处。对此,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核心素质的培养刻不容缓,需要高职院校明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内涵和实施方向,以理念引导行动,从信念态度和思想基础出发,增强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后劲和成长动力。

(二)对就业市场用人需求的现实回应

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的教育类型,教育链与产业链相对接是职业教育社会价值的关键所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也意味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面向市场,回应市场用人的现实需求。近年来,就业形势的激烈导致毕业生对“就好业”的需求迫切,满足学生的就业匹配性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就业市场用人需求的基本遵循。理论上讲,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产业需求相对接的内在规律,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岗位要求相匹配。二者的匹配性不仅是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宏观框架下有所强调,还应在具体的微观实践中实现学校育人与市场用人的完美洽接。这便意味着,高职院校育人活动的开展,必须充分了解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具体用人要求,包括所需品质、知识、技能、能力等综合内容,并将当下岗位的要求转化成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到教学活动、实习实训等环节,推动培养与就业的有机联动。

将视野聚焦于就业现实中,大部分用人单位从市场需求侧出发,对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核心素质的培养诉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思想抱负的引导,包含从引导高职学生对国家忠诚细微到对企业组织的忠诚、审美与文化修养的提升、国际视野与发展思维的拓宽;二是对职业素养的追求,主要体现在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认同与岗位热爱、精益求精和严谨踏实态度的要求;三是对个人品质的强调,突出高职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的重要性,并成为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关键指标,以减少高职学生的岗位流动率问题。但目前国内众多高职院校对“理想信念”核心素质教育缺乏科学规划,把握方向不准,人才培养总体上落后于市场发展要求,甚至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大部分用人单位表示,高职学生理想信念不足,如人文素养的涵养较为浅层,对集体和集体利益的拥护较为乏力,遵纪与律己的意识较为薄弱,对岗位工作缺乏热爱,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较为不足等。因此,为实现市场需求侧的质量与学校育人供给侧的质量相等同,培养符合社会市场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需要根据现代市场用人的特征,更加注重对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核心素质培养的整体把握和灵活运用,加强对其心理素质、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诚信意识的教育,以实现产教需求的真正对接。

(三)对学生全面持续发展的人本遵照

教育的本真与归宿是“使人成为人”,而这一抽象思想落在学校实践中便是育人,即学校一切活动都应始终围绕着“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实践命题而展开。那么坚持推动高职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便是要回归教育“使人成人”的人学宗旨与价值宿命,即教育活动要首先维系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一基本关系之间的互动,能动地促进人的发展,使人能发展出比在自然状态下更好的面貌。正如马克思所言,人以全面性、整体性的形式来展现人的本质性,人是一个整体性的存在。因此,根据人的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需要实现个体多样性、多方面的完整性发展,便构成了教育的最高理想[6]。这就要求在教育实践中以系统论和整体论的角度看待教育对象,要有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性关怀,从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等多维度看待学生。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高职学生的培养往往倒向“重知识技能,轻素养品质”“重技术,轻人文”,忽视信念与精神的熏陶。但理想信念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其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内生动力。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抱负、职业精神、职业品质的引导,正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人本遵照和对素质教育实施的切实回应。“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等政策表述也表明,职业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扎实的知识,也需要崇高的理想信念,这是一个全面性、持续性的培育过程,应当立足于学生完整的生命个体,避免片面强调某一部分的素质指标而导致学生的单向度发展。因此,对高职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核心素质的培养,有利于高职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养成,为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和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对实现“培养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价值目标的回归。

四、结语

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总体方向是确保职业教育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坚守育人初心使命的重要保障。我国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核心素质的培养可谓是对时代发展诉求的回应。因此,应以更为广阔的时代视野赋予“理想信念”核心素质新的诠释。本研究对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核心素质的解读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要体现时代使命的迫切性,彰显高职学生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应具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职业抱负;二是要凸显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发挥高职学生在职业岗位上的工匠优势,以职业精神涵养高职学生;三是要关注学生发展的人本性,回归职业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教育价值,注重对学生个人品德操守与职业素养等职业品质的培养。三个层面的内涵要义与国家富强、社会兴旺、个人发展环环相扣。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核心素质的内涵与价值必然会不断丰富,有待进行多维的理论阐释与个性实践运用,从而促进职业教育育人水平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素质精神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1:52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回族文学(2022年2期)2022-04-15 22:07:47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拿出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人大建设(2017年5期)2017-04-18 12:57:32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