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下非遗嵌瓷艺术的发展与创新研究*

2023-05-14 11:45林晓雪
陶瓷 2023年11期
关键词:潮汕技艺数字化

林晓雪

(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 昆明 650091)

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生动见证;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宝库;是连结民族情感和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更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中强调了互联网的数字资源发展需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相互交融,围绕文物价值多角度、多维度、深层次的挖掘,推进文物数字化创新发展,加强文物与文化消费产业的联系。《“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中旨在坚持科技创新,深入推进文物改革利用,优化资源配置,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格局,以推动我国从文物大国转变为文化强国。2022年出台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助力未来非遗文物数字化发展。在国内大循环的环境下,文物数字化保护、数字化体系应用技术都将驱动非遗嵌瓷艺术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嵌瓷艺术新的活力与机遇,并推动嵌瓷艺术走向新的高度。

1 相关研究现状

截至目前,对潮汕嵌瓷的研究更多的从发展演变、表现内容、工艺技法、装饰特色、艺术价值、本土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出发,如李煜铨从艺术特色、人文价值及保护发展3个方面论述了潮汕嵌瓷艺术;许南燕分析潮汕嵌瓷背后隐喻的文化内涵,并从民居、宗祠、寺庙入手提取文化基因;薛颖等论述了嵌瓷的地域性特征,从潮汕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建筑装饰的技艺表现、装饰题材进行了分析。此外,还有对嵌瓷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研究,如卢小根结合嵌瓷工艺的特性,提出了在现代设计中可应用的3种不同艺术表现方式,分别为室内设计应用、室内装饰应用以及环境公共艺术的展望;陈磊提出了加强培养继承人的方式来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欧俊勇分析了嵌瓷艺术的传承体系以及所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方式;蔡煜东以自身在“非遗”传承和保护方面的实践成果,并提出了法律、知识产权、规范、推广等建议。

2 数字时代下嵌瓷艺术的困境

潮汕嵌瓷是我国传统的陶瓷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在改革开放后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便捷性、大众性、开放性、娱乐性打破了传统文化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随着教育水平提升,人才全面发展,衍生出新兴文化,如网络娱乐等。乡村作为传统文化的孕育地,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发源地,但在数字时代下,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变得步履维艰。

2.1 传统嵌瓷艺术生产模式的受众范围单一

嵌瓷艺术始于明朝,发源于潮汕、闽南一带。嵌瓷最初是为了装饰房屋,之后豪商巨贾为了彰显地位、光宗耀祖,大肆修缮祠堂和庙宇,使屋檐上的装饰成为比武竞技的秀场。嵌瓷全盛时期,彩色陶瓷片拼接而成的嵌瓷,需要老师傅进行手工裁剪和塑形,具备了灵活性。因此,嵌瓷无法实现产业化发展,且工艺品的产量少。嵌瓷艺术依附于建筑上,作为一种装饰艺术的存在,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审美影响,中国传统民居民宅不再是主流,机械化僵硬的房屋受现代社会追捧,使嵌瓷艺术在传统民居失去了地位。截至目前,嵌瓷艺术的市场仍依托潮汕、闽南地区的宗教寺庙的修缮。从生存空间视角看,潮汕宗族祭祀活动依然存在,新建宗祠摆放祖先灵位的需求不断增加,原有的老旧寺庙宗祠有修缮需要,在短时间内潮汕闽南一带祭祀活动不会消逝,而嵌瓷艺术仍有喘息空间。

2.2 非遗工艺传承后继无人

传统的嵌瓷艺术是一门技艺,过去的传承方式仅限于师徒传授、家族继承,在特定的地域与种族之中,它以类似的方式进行代际传承,遵循行业传衍古制传男不传女。大部分非遗的传承都是口手相传式,而在代代相传中,随着环境变化、技巧的演变,非物质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呈现动态发展的形态。但非遗因为他人的表演或书写,成为原生态和传统的根源,成为不少非遗保护人的执念。现掌握嵌瓷工艺的民间手工艺人老龄化程度高,长时间的屋脊作业更是力不从心。相较于批量化的现代生产技术来说,嵌瓷的制作技艺学习难度大,习艺周期长。因其生产环境绝大多数处于偏远农村,受教育的年轻一代未能在校园与自身成长环境中接触传统技艺,且受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变化,缺乏对本土嵌瓷艺术的认同感和自信感,年轻一代对此类传统工艺的兴趣逐渐减少。这就导致了非遗工艺传承的困境,没有足够的年轻人愿意继承和学习这些技艺。非遗工艺往往需要长期的学习和专注才能掌握,而当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压力使年轻人难以抽出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些技艺。此外,非遗工艺的传承也面临着经济效益低的问题,因为技艺发展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所以无法吸引年轻人去从事。

2.3 嵌瓷艺术发展未能与时俱进

在信息化时代,虽然嵌瓷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但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传统技艺和设计风格,缺乏新工艺和新概念的探索和应用,导致嵌瓷艺术的形式和风格相对单一,难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虽然非遗传承人技艺高超,但是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且部分传承人的思想固化、创新性低,作品同质化严重,对新事物的发展有抵触情绪。嵌瓷艺术的主题和表现方式往往囿于传统的宗教、神话故事、民间小说和自然元素,难以与当代社会和新兴文化紧密结合,使嵌瓷作品缺乏与现代人生活、价值观和审美趣味的共鸣,难以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和参与。相比之下,台湾的板头村修复了古笨港的原始风貌并传承新港(交趾烧的故乡)交趾陶剪粘之技艺,将板头营造成为“交趾剪粘工艺村”,瓷片元素装饰村庄的每个角落,介于艺术与实用之间,具备创新性与设计性,也为该村庄带来丰富旅游营收。出生在汕头的陈旭南先生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空间找寻自身的文化基因,创作出《海·魂》《山歌》《海之狂想曲》,且创新性地将嵌瓷艺术嫁接与现代文化,在尊重传统技艺的发展的同时,也推动观者对潮汕文化认同。

3 数字时代下嵌瓷艺术的发展机遇

非遗的数字化传播是数字媒介与数字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数字媒介既有印刷媒介的可保存性和可查阅性,又具有电子媒介的新鲜性和及时性,还具有自身的图文阅读性和音像视听性。

3.1 非遗数字化发展遏制传统工艺流失

在“互联网+”视域下,各行各业都发生巨大的数字变革,并推动社会实体经济的演变。依托互联网、数字化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AI智能、云计算等数字化手段,打破传统嵌瓷艺术传承枷锁,开拓创新发展嵌瓷艺术表现形式,为传承和发展嵌瓷艺术提供新机遇。目前,数字化是乡土文化、传统民居建筑、民风民俗等进行切实可行活态化保护传承的有效途径。

3.1.1 建立数字博物馆

在数字化大环境下,加强嵌瓷与现代艺术和社会生活的链接,运用数字化技术为其传承注入强劲动力,实现传播方式、载体、内容等的创新发展。以嵌瓷手工艺人为中心、政府为支撑、数字技术为引擎,共同协作建立数字博物馆,编辑嵌瓷数字档案,记录与保存嵌瓷艺术的相关信息,包括技艺、历史、材料和图案等。这将有助于打破嵌瓷艺术单一的传承方式,有效保存和传承嵌瓷艺术的核心要素,为后者学习和研究提供有力的基础。

3.1.2 虚拟体验中心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构建非遗虚拟体验中心等,将嵌瓷艺术作品进行数字化展示,配合AI智能讲解、综合运用数字图像技术、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三维动态(3D)等数字化服务,还原嵌瓷手工艺的制作过程,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欣赏嵌瓷艺术的细节和美感。这样的数字化展示方式有助于推动非遗真正走进人民的生活,更好地传承嵌瓷艺术美学。

3.2 数字化发展助力嵌瓷艺术衍生文化产业链

非遗不再是简单手工艺术品,是群体生活的社会实践、文明成果,具有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地方价值、文化价值。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加速了非遗与现代产业链的融合,与时代相结合、与品牌相结合、与产业相结合,才能释放出新的活力。

3.2.1 打造嵌瓷品牌IP

嵌瓷艺术与现代文化产业的相结合,是进入大众视野最广泛且有效的形式。打造嵌瓷品牌IP,要以潮汕闽南地区的文化信仰、嵌瓷工艺流程和技艺特色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挖掘嵌瓷价值与创意提升,吸收不同非遗艺术进入文化产业的创新成果,融合不同技术,开发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创意产品。结合时下火热的网络文学、数字动画、游戏开发等行业的跨界合作发展,构建嵌瓷数字文化产业的良性生态圈。同时借助现代数字化艺术表达形式,如数字化IP、VR 展示、5G 全息投影、动态技艺演示等,实现与非遗传承人和观者进行双向互动,以优质的数字化产品吸引年轻一代,打破以往静态呈现的地域传播、不可移动、难以还原等局限。以优质的数字化产品吸引年轻一代,满足年轻用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并提升民族自豪感。

3.2.2 开发嵌瓷线上教育课程

嵌瓷艺术的推广不应局限于潮汕地区学生的兴趣课堂和研学讨论会,要创建在线教育平台,提供嵌瓷艺术的教学资源和培训课程,使非遗传承人有固定的展示教学场所,实现传承人与群体的双向互动,解决非遗工艺无人继承发展的困境和苦于无处学习技艺的兴趣爱好者。线上课程的推广能吸引更多有想法、有创新的年轻人参与保护传统工艺中,为民族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为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3.2.3 搭建嵌瓷艺术网站

加快嵌瓷艺术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营销和文化领域电商供应链平台,搭建嵌瓷艺术网站或线上商城,非遗传承人可借助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将嵌瓷艺术品介绍给更广泛的大众,形成推广和销售嵌瓷艺术作品,吸引潜在的收藏家和购买者,这将为嵌瓷艺术家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市场,为其创作和发展提供支持。

3.3 非遗数字化的推广助力文旅开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同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非物质文化可借助数字科技“活起来”,支持文化文物单位、景区景点等运用文化资源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并与城市公共空间、特色小镇相结合,推动数字艺术在重点领域和场景的应用创新。

在数字时代下,构建非遗+文旅深层次融合模式,是实现嵌瓷艺术传承与潮汕闽南地区经济增长双向获利的有效途径。地方文物文化单位应当鼓励非遗手工艺进入旅游景区和热门打卡点,与线下实体经济广泛对接、深入合作,建立嵌瓷文化体验馆,开展嵌瓷艺术研学活动,丰富嵌瓷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满足游客参观、互动、体验、学习需求,提升非遗传承人的文化自信和成就感。设计非遗+文旅的特色旅游线路,以嵌瓷艺术和其他非遗文化为推广主体,开展数字博物馆、虚拟体验中心,积极推广沉浸式业态与城市公共空间、文化街区、寺庙宗祠相结合。开发沉浸式旅游演艺、沉浸式娱乐体验产品,提升旅游演艺、线下娱乐的数字化水平。发展数字艺术展示产业,推动数字艺术在重点领域和场景的应用创新,将带动地区经济收益增长。实现非遗文化变现、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成为地区文化符号。

综上所述,嵌瓷艺术作为潮汕闽南地区的非遗文化,在传承发展创新上与时代发展脱离。但在数字化时代下,嵌瓷艺术更应抓住数字技术带来的机会。借助数字化技术记录非遗工艺技法,打造数字化嵌瓷IP,以文旅+非遗助力潮汕闽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结合数字化方式传播和推广,人们可以更广泛地了解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和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实现非遗嵌瓷艺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猜你喜欢
潮汕技艺数字化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潮汕牛肉火锅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传奇
潮汕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