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婷婷
(井冈山大学,江西 吉安 343009)
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以培养为目标。教育需以培养全面发展且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人才为主要目标。为此,要积极落实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政策及方针,以立德树人为主要目标,其也成了高校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前提。若要保证新时期双一流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则需始终走在正确的政治道路上,同时也应主动学习新时期的核心思想理念,为思政工作的有机结合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高校党建工作有序进行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可培养大批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1]。
高校应在专业教学、教育及培养、精神交流、引导和培养学术能力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所以,高校应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和形式的服务,其一方面涵盖了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工作及日常生活。高校“一站式”服务模式主要指的是立足学生的切身利益,将学生视为核心主体,将为学生服务落到实处。同时,要建立系统的服务体系,专业的服务队伍和规范的服务制度。整合与学生生活、学习、心理、创业和就业等领域相关的指导及服务,以此培养综合素质较高,创造力较强且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青年[2]。
多元化的服务模式是采取不同的方式,以教育、指导、引导、培训和咨询等方式协助学生积极地解决生活中的各类问题,此外也应结合学生实际切实满足学生的各项需求[3]。
学校要积极转变职能与服务理念,学校服务部需结合实际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此外,与学生有关的服务项目数量明显增多,一站式服务模式是结合近年来学校教育服务的内容设置,是与学生学习、生活和个人成长相关的服务内容,同时也可结合学生的主要特征合理调整,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4]。
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一方面建立了实体的服务平台,另一方面也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等创建学生信息平台。整合校内的各项信息和学生服务的多种功能,为学生创建信息档案,突破时空局限,以此为学生提供信息化优质服务,学生也可结合自身需求享受网络和学生系统提供的各项服务[5]。
改革过程中,要以问题导向为核心,充分体现问题意识,以此推动新时期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同时也可促进综合管理服务模式的发展与变革,全方位体现学生社区在育人中的积极作用,为此,要以客观、理性的视角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6]。
“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者主要分为住在学校社区楼中的辅导员和后勤管理保障人员,前者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学生的思政教育、社区文化建设等工作。后者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宿舍园区的物业和安全管理等多项重要事务。由于自身工作和素质的影响,高校后勤管理保障人员日常工作中的育人意识十分薄弱,因此无法保证育人效果。应对学生社区中大量的学生和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时,辅导员的力量十分有限[7]。为此,应在一站式社区服务模式建设中建立高水平的育人队伍,以此切实做好各项工作。现阶段,辅导员和管理员队伍间尚未形成教育合力,因此也无法充分体现管理育人的实效性。
当前,“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试点以两种模式为主,①基于书院制的综合管理模式,该模式下,需编制科学的工作及单位责任清单,在团队、导师队伍和管理人员建设的基础上,充分下沉领导、管理、思政和服务等各方力量。②基于宿舍园区,创建学生社区,在宿舍园区内创建功能型党支部,高度重视宿舍园区党建的带头和引领作用,全方位展现基层党组织的资源优势[8]。基于党支部组织育人工作,督促学校领导班子走进宿舍园区,辅导员也要入驻宿舍园区,干部需要承担辅导员的职责,积极融入到园区的生活之中。尽管上述模式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但是并未真正关注学生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影响了学生社区建设的落实效果,学生群体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管理工作中,认同感和获得感较弱。
高校日常工作中,坚持党的引领作用是学生社区全方位展现其育人功能的核心要点。但是实践中,一站式学生社区将重点放在了现有学生党支部和以社区为基础的功能性党支部上,在建设党支部的过程中完成育人任务。工作中以党团活动、文化建设为主,并未重视专业教育、思政力量的参与以及先进群体的带头作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以各方力量全面下沉,完善育人链条为基本目标。而既往的思政力量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和发展中,专业教师无法积极广泛地参与其中,无法充分体现其对提升社区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作用[9]。与此同时,思政教育优势较为明显的学院在建设中并未充分发挥其在推动教育发展方面的作用与价值,影响了思政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也并未充分展现榜样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社区的育人作用及效果。
现阶段,在建设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模式时依然以线下教育为主要的教育模式,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并未得以充分展现。落后的育人理念和模式也使互联网技术无法在新型服务模式建设中起到其应有的作用[10]。很多试点高校在日常工作中只应用了大数据和AI等信息技术满足学生的低层次服务需求,而对于网络依赖性较强的大学生来说,合理利用大数据完成深层次的网络思政教育目标并未实现,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特点的大数据也并未在解决学生问题上发挥其作用和优势,无法全方位满足学生的服务需求,影响了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削弱了问题解读的前瞻性。
高效的党建引领和完善的思政体系是创建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模式的关键,同时,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思政队伍建设,将专责思政和交融作为基础,将学生社区网格化管理作为立足点,将重塑学生事务管理流程作为核心,不断提升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质量和效率[11]。
学校党委要扮演掌舵者的角色,校党委书记、校长要落实共管,建立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工作,编制明确、细致的实施方案,将社区改革工作按照计划要求落到实处。采取一线规则,书院院长的职责需由校领导和专家完成,社区楼长需由学校领导担任,积极到学生社区内部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楼长和层长需由院系的领导担任,采取线上或线下交流谈心的方式参与到学生社区当中,以此更好地了解彼此。高校的辅导员和宿管均应参与社区的日常管理及服务工作,与学生同吃同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邀请学业导师、成长导师和校友导师等确定导师的主要任务,为丰富学生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创造有利条件,扩大学生教育活动的覆盖范围[12]。
基于书院建设,改造宿舍的公共空间,创建思想引领、文化影响和师生互动等多项活动的优秀阵地。打造新型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区建设,点燃学生的驱动力,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改变。组织开展多类评选活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借助书院学生会和社区学生委员会等学生自治组织提供社区服务。调动学生自我成长的驱动力,同时也要采取多项措施加强校企合作,为创新创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毕业生就业打造有利条件。
以学科专业辅导、科研能力提升和创新创业培训为核心,加强结对共建,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和科研等任务作为重点,建立师生联合党支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高度重视党的阵地建设,创建跨学院、专业和年级的党支部试点,充分体现社区党建工作的作用与价值。设立党建领航站,邀请党政领导和行业专家等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专题党课,加强党史教育,积极推动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发展,引导大学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跟着党的路线走,对党抱有一颗感恩之心。
打造线上思政引领,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书记、校长担当带头人,马院教师、思政专家入驻社区担任思政课授课教师的新模式。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确定学生大数据概况,以此促进网络思政的有序开展,积极推行教育放管服改革制度,将优化和再造学生工作流程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树立精细化、系统化、信息化和个性化的工作理念,创设科学、快速及应急响应机制,确保社区能够实现心理咨询、学习指导、就业指导和资助管理等多项功能。此外,要在社区内设置自动打印终端,将综合化一体化改革落到实处,不断增强学生的幸福感及获得感。建立一支全天候覆盖的线上线下舆情言论及心理危机识别队伍,从而及时掌握、干预和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类问题,丰富实践经验。
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以跨学科为基础打造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全方位展现各学科的特点和优势,依据专业的特征举行多种不同的活动,打造学院强大的文化阵地,请求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参与到每周科研会议之中,创建学生社区的体验、实训和落地创新创业平台。此外,要结合当前实际和学生需求打造“3+3”学生社区跨学科创新创业模式。在社区之中引入心理和就业辅导等内容,鼓励大学生充实自己,助力大学生自我成长和突破。定期组织评选宿舍之星、创办社区文化节等多种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建设一院一品的育人格局,打造一批优秀的辅导员名师工作室。
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是打造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模式的主要目标。高校一方面要重视教学,积极推动发展创新,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生活保障,为学生的自我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提供有力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