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劳动育人新模式的探索研究

2023-05-14 03:40
林业科技情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劳动育人院校

李 欢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长沙 410004)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越来越重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也为全面加强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1]。因此,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新的劳动育人模式,充分挖掘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丰富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优化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劳动育人的实践效果。

1 高职院校劳动育人新模式的整体构思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对相关高职院校劳动育人教育工作的观察,认为高职院校劳动育人模式的创新探索,要走出过去“重理论、轻实践”“劳动教育与专业学习衔接不够紧密”等误区,依据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坚持系统性、规范性和完整性的原则,构建“3+X”劳动教育体系,即以理念确立、课程体系和平台建设等三个方面为轴心,以德智体美劳为五个维度,在党建共建、课堂教学、师资培养、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生活实践、校园文化和创新创业等方面充分开展劳动实践。

2 高职院校劳动育人创新策略

2.1 确立劳动育人的理念引领

(1)重新认识劳动育人的独特价值。长期以来,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近年来,很多企业都反映,高校毕业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眼高手低”问题,这几乎成为当前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2]。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劳动教育的缺失,从这个角度来说,提升学生的劳动教育已然刻不容缓。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事实,对推进正确劳动价值观培育,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重新认识劳动育人的独特价值,加快推进构建科学的劳动教育体系。

(2)转变劳动教育观念。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要真正实现创新,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紧跟时代步伐,树立共享理念,坚守教育初心,利用内外资源,探索有效载体,注重劳动教育的专业性和创造性,切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要通过积极实践,在劳动教育实施环节融入明确的劳动育人理念。①在生活性劳动中重塑劳动价值观[4]。在劳动价值观培育上下功夫,重塑学生对劳动教育的看法与评价。②在生产性劳动中践行劳动精神。劳动实践中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学以致用,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能力的提升。③在服务性劳动中传承劳模精神。高职院校可以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劳模精神与技术积累、文化传承与服务经济紧密结合。

2.2 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支撑高职院校劳动育人创新的重要支撑,因此,需要结合学生们的能力层次,循序渐进,建设分类分层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在推进各专业在开展多种劳动实践的同时,结合专业建设要求和“五育并举”评价机制,驱动开展劳动教育。

(1)常态化开设劳育必修课。高职院校可以将《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设置为大一新生必修课,采用线上和线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普及劳动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劳动教育的本质,形成科学的劳动观。与此同时,还可以结合“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生产劳动”3个版块打造一些基础性劳动课程[5]。比如,高职院校可以探索运用“家政服务实训室”“AHA急救培训中心”“烹饪实训室”等实训资源,设计学生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内容。让学生们在情景体验、小组协作中,提高学生生活劳动技能,激发集体意识。

(2)鼓励开设劳动教育选修课。依托校内、校外资源,拓展劳动教育课程。比如,高职院校可以探索通过“劳动自豪感”“职业认同感”2个板块,打造拓展型劳动教育课程开展职业体验、敬畏劳动等进阶劳动教育内容。运用“农产品直播区”“汽车综合实训室”,让学生经历岗位服务过程,激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课程。还可以增加服务性岗位职业体验,比如,汽车专业可以探索开发《生活中的工具与使用》课程、酒店管理专业开发《茶艺师体验》课程,还原岗位工作流程,通过任务的完成,拓宽学生们的劳动视野,使他们养成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品质[6]。

(3)设置个性化劳动教育课程。高职院校要结合学情特点,人培方案,设置个性化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与专业知识、志愿服务等相结合。激发学生劳动热情,体会劳动幸福感,增强社会责任感。此外,还可以精心打造“劳模、工匠、杰青进校园”特色劳动教育课,不断丰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4)在思政课程以及相关专业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元素。高职院校在思政理论课中嵌入劳动教育元素,有助于强化对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比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政课程中,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深化学生对劳动本质的理解。同时,还要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在各类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元素,增强“课程劳育”的感染力,引导学生主动践行艰苦奋斗、劳动光荣的精神。

2.3 搭建劳动教育平台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平台是劳动育人创新的有效载体。因此,在劳动教育创新过程中要结合专业特点,探索搭建功能丰富的劳动教育平台,延伸劳动教育体系。

(1)搭建校内职业技能的沉浸式教学阵地。高职院校应基于专业特色,搭建相关专业技能实训中心、实训室,通过举办劳动教育实践月等活动,集中开展劳动教育活动[7]。比如,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在专业实践力提升方面,通过聚焦实战实训,提升专业劳动技能素养。结合本专业特点开展实习实训、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等专业技能活动,在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形成“专业学习即劳动、技能训练即劳动、顶岗实习即劳动、创新创业即劳动”的劳育融合新模式,全面培育对接商贸行业岗位需求的劳动素养。通过搭建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利用校内实训场所开发系列跨专业递进式“全流程项目”,实施自主探究、动手创造的“创客式学习”,培养厚德强技、胜任多岗位任务要求的综合性人才。

(2)搭建校外产教融合的体验式实践基地。高职院校可以探索职业体验为延展,建立劳动实践教育和地方产业有机结合的劳动实践基地。比如,打造乡村振兴、农耕体验、乡村文化体验、现代农业技术体验和职业体验等相关主题的农业专业劳动实践教育示范基地。通过合作开放共享机制,实现高职院校实践基地与社会服务性劳动基地的深度融合[8]。学校还要联合合作企业,以工作现场的“工作过程、技术过程、创新过程”需求为逻辑起点,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系列“典型工作项目”,实现工作内容与教学内容对接、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要求与教学要求对接和工作情境与学习情境对接。

2.4 创新劳动教育融合实施模式

(1)劳动与专业融合,让劳动教育更有味道。在开展日常的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新劳动教育的事实模式,通过劳动专业结合,能够让劳动教育更有味道,避免出现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两张皮”的现象。比如,高职院校中医药学相关专业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可以尝试以中草药为切入点,进行中草药知识理论传授和劳动实践指导,发挥专业优势,凝聚育人合力。劳动导师可以从中草药背后的故事讲述到我国古代农具的发展;从常见药用植物特性及鉴定到初级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引导学生了解中药文化,补足知识短板,激发劳动兴趣,为后续的劳动实践奠定基础。

(2)劳动与实践融合,增强学生体验。劳动教育的关键是通过劳动实践深化劳动认知,培养劳动精神。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们的劳动体验。比如,农业专业劳动教育与实践结合可以给学生们布置农作物种植作业。让学生们从翻土、打垄、浇水和播种劳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体验式的劳动教育不仅能够让同学们在劳动中出力出汗,而且能够让他们在守护植物成长中感悟生命的意义。

2.5 创新劳动教育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动教育不仅要实现大学生在校时的素质提升,还要发挥对大学生毕业后职业发展的潜在长效促进作用[9]。劳动教育是理论、思想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体现,需要创新劳动教育的评价机制,发挥评价的动态反馈功能。第一,加强过程性评价。劳动教育评价应注重过程,加强过程性评价。通过多样化与全面化的过程性评价内容,引导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劳动教育科学发展[10]。比如,可探索构建“学生画像”系统,通过信息化等方式依托第二课堂信息化平台建立德智体美劳学习实践记录和评价的科学载体,形成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推动每位学生在品德、知识、体能、审美和技能等各方面取得进展,不断提升学生的教育增值和教学体验。第二,构建多元评价主体。探索建立包括学校、企业和家庭等多元主体在内的劳动教育评价主体,多方联动、共同发力,加快形成广泛参与的外部评价和高校内部评价体系,发挥评价机制的积极作用。

3 结语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创新对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中,高职院校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将劳动教育与专业特点紧密结合,创新劳动教育的载体和模式,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而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职业能力的不断提升,才能更好地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

猜你喜欢
劳动育人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