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

2023-05-13 23:06李爱琴杨西平徐良果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学位学位

李爱琴,杨西平,徐良果

(1.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2.西藏大学财经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引 言

西藏会计教育经历了西藏过渡时期的特殊教育、中专教育、大专教育、本科教育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等多层次会计人才培养发展阶段,为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靠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会计专业人才。然而因西藏会计教育环境的特殊性,西藏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起步晚、规模小。2011 年西藏民族学院“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硕士点新增“西藏地区企业财务问题研究”方向,开启了西藏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之先河。2014 年西藏民族学院获得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授予权、2018 年西藏大学获得了会计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8 年西藏民族大学获得了工商管理学科下二级学科会计学硕士(学术型)学位授予权。至此,西藏高等会计教育在办学层次上形成了多元化的会计教育体系,以满足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法,试图从生源特征、课程体系的设置、学位论文、师资队伍建设等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对西藏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践进行系统梳理,总结西藏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成就与存在的问题,为新时代进一步深化西藏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一、西藏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回顾

西藏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以应用型为主的人才培养格局。根据研究生教育的授权时间、培养方式、培养周期和招生规模,西藏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可划分为起步探索和稳步发展两个阶段。

(一)起步探索阶段(2011-2014年)

西藏硕士研究生教育起步晚,规模小,专业结构难以适应西藏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2009 年西藏6 所普通本专科学校有研究生718人、本专科在校生31109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3.4%。其中,硕士研究生培养机构只有3 所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293 人、在校生710人、毕业161 人。正是基于此背景,西藏民族学院于2010 年在“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硕士点新增“西藏地区企业财务问题研究”方向,并于2011 年招生。截至2017 年,共招收4 届研究生20 人,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人。

1.“民族地区会计与财务问题研究”方向发展概况

我国研究生教育多是按照一级学科授权,二级学科招生和制定培养方案。“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是一级学科民族学下的二级学科。西藏民族学院的“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硕士点是2003 年首批获得的四个硕士点之一,也是西藏自治区第一批重点建设学科。该硕士点由最初的两个研究方向逐渐增加到2010年的六个研究方向。2011年该硕士点在原有六个研究方向基础上新增“西藏地区企业财务问题研究”方向,2014 年该研究方向将其名称调整为“民族地区会计与财务问题研究”,因该名称更能准确反映出该研究方向的特色,后文均用“民族地区会计与财务问题研究”。

2.生源特征

生源特征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培养单位制定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以及实施教学方法的基础。为了能更客观反映该研究方向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质量,本文从生源地、毕业院校、专业背景和年龄结构四个方面对该方向研究生开展调查,研究发现该方向研究生生源地相对集中在西藏、陕西、河南、山东、山西等地,约90%研究生毕业于二本、三本或独立学院;具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和审计学专业背景学生约占70%,年龄分布区间为22-30 岁,平均年龄为24.9 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西藏民族学院研究生生源特征。

3.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完善

课程体系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核心路径。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的高层次教育,根据生源特征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尤为重要。该校“民族地区会计与财务问题研究”方向基于学校研究生课程体系要求、研究生生源特征和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并不断完善。

从2011-2014 级课程体系完善路径来看,该校研究生课程是由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四部分组成。在公共学位课设置上,我国研究生教育始终将“政治课和公共外语课”两门课程作为研究生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级和2014级分别增加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和民族学概论,以优化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在专业学位课设置上,2011-2014 级课程门数没有变化,但课程结构进行较大调整。2014 级“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硕士点统一开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和中级计量经济学等四门课,以夯实研究生的学科基础理论。在专业方向课设置上,2014 级设有西藏经济研究、管理学理论研究、会计理论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财务与会计研究方法、企业组织理论与公司治理等六门课,强化研究生的财务与会计理论与方法学习。在选修课方面,学校为2013 级和2014 级研究生提供了更多课程资源,如基础藏语、民族学、西藏经济热点问题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与财务问题研究等课程,鼓励研究生跨学科、跨专业选课,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增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一时期,该研究方向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培养目标和生源特征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初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经济特色的“民族经济+财会”课程体系。

4.师资队伍建设

(1)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学习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约占一半时间,因此,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将直接影响着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该研究方向的教学依托学校会计学和财经学科群的办学优势,在借鉴国内民族高校研究生培养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在财经人才培养方面的实际,精心组建了一支与培养目标相适应、具有扎实理论功底、较强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教学团队。2011—2017 年期间,承担该研究方向教学任务的教师共15 人(不含公共课教师)。任课教师的专业涉及会计学、审计学、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财政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为该研究方向提供了良好的师资队伍,确保了课程教学质量。

(2)导师队伍建设。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主要采取导师负责制或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制,因而导师的学术水平、学术作风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成长成才。为了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有关文件制定了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考核等相关制度,规范了硕士生导师遴选的标准与程序、导师的职责、考核、奖励与退出办法等。这一时期,该研究方向的导师4人,均为教授,年龄在40-50 岁之间,均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已经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的导师团队。

5.学位论文管理与质量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从学位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三个方面分析该校2011-2014 级该研究方向的学位论文质量。从论文的选题来看,选择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其他选题分别为13 篇、3 篇、2 篇和2 篇,分别占比65%、15%、10%、10%。从论文研究方法的使用频率来看,文献分析法16 次、规范研究法12次、实证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均为6 次、问卷调查法4 次。从论文的研究对象来看,以西藏上市公司和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的论文12 篇、占比60%,以民族高校为研究对象的论文5 篇、占比25%,以民族地区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的论文2 篇、占比10%,其他1篇、占比5%。综合来看,该方向研究生能紧密结合民族地区尤其是西藏地区企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问题开展研究,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能够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研究对象等选择研究方法,注重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运用多种方法开展研究。可见,该研究方向的学位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校服务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和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但学位论文整体创新意识不强,缺乏高质量的学位论文。

(二)稳步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

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简称MPAcc)教育始于2004年,2004-2008年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只招收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历的本科毕业生攻读在职研究生,2009 年开始招收全日制MPAcc 研究生。经过十多年改革与发展,会计专业硕士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专业硕士教育体系中的品牌项目。到2013 年全国共有106 家MPAcc 培养单位,覆 盖 了 全 国25 个 省 份[1](P517--519),其 中 具 备MPAcc 培养资格的民族高校只有云南民族大学一所,西藏高校尚未开展MPAcc 教育。西藏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结构不合理,又缺乏提升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平台,难以适应西藏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和西藏会计高等教育改革的客观需要。基于此背景,2013 年西藏民族学院开展MPAcc 教育论证与申报,2014 年获得了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2015 年西藏民族大学(2015年西藏民族学院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开始招收全日制MPAcc 研究生,开启了西藏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先河。2019 年西藏大学和西藏民族大学分别开始招收非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研究生和会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自此,西藏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形成了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和会计学硕士(学术型)并举的格局。2018 年西藏民族大学会计专业硕士点通过了教育部会计专硕教指委评估验收。截至2022 年,西藏高校招收会计硕士研究生443人,其中会计专业硕士425人,会计学硕士(学术型)18 人,获得会计硕士专业学位101 人。基于西藏大学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和西藏民族大学会计学硕士目前只有2 届毕业生,本文以西藏民族大学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实践为研究对象,研究西藏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稳步发展阶段规律与特征。

1.MPAcc研究生生源特征

综合研究生的生源地、毕业院校、专业背景和年龄分布来看,该校MPAcc 研究生生源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生源地分布区域性较强且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陕西、河南、山西、山东、河北等地,西藏生源很少,尤其是藏族学生更少。二是优秀生源甚少。该校90%MPAcc 研究生毕业于二本和三本院校,而毕业于“985 或211”院校的研究生甚少。三是研究生的专业背景有了较大改善。该校2018 年后非会计学专业背景的学生占比由35.29%下降到7.84%。四是约70%研究生为应届毕业生,平均年龄为23.4岁,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充足的学习时间,但缺乏财会实务经验。五是非全日制会计专业硕士招生人数逐步增多。2019 年、2020 年西藏大学和西藏民族大学开始招收非全日制会计专业硕士,截至2022年共招收非全日制学员152人。

2.MPAcc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完善

2011-2022 年期间,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简称“会计教指委”)先后发布了五版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考性培养方案(简称“参考性培养方案”),为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单位提供了规范性管理要求。西藏民族大学MPAcc 培养方案是根据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考性培养方案、西藏民族大学办学特色和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硕士研究生的社会需求制定的。西藏民族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先后多次修订MPAcc 人才培养方案,使该校MPAcc人才培养方案更加适应新时代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选取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2019 版培养方案分析其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完善的过程与特征。2019 年该校MPAcc 项目组根据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新要求和2019 年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考性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本次主要修订与完善课程体系。该版的课程体系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共学位课程中增加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宗教观课程。二是专业学位课程中增加了论文写作指导与学术道德规范课程,以加强对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与学术道德规范教育。三是增加了更多的选修课程,如论文研读、大数据审计等课程。

3.MPAcc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践行“实务导向”MPAcc 人才培养目标、提升MPAcc 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历届《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考性培养方案》明确了实践课的课时、内容和实习方式。2011版参考性培养方案规定实践课学分为6 学分,2014版-2019 版参考性培养方案将实践课的学分增加到7 学分,实践课内容扩充为行业实践(5 学分)和案例研究与开发(2 学分)两个部分。西藏民族大学2015 版培养方案规定实践课学分为6 学分,实习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实习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习结束后研究生应提交实习计划、实习日志和不少于1 万字的案例分析报告或实践学习总结报告。2018 版-2022 版的培养方案将实践课学分由6 学分调整为9 学分,实习实践教学内容包括6 个月的专业实践(5 学分)、案例研究与开发(2 学分)、科研实践(2 学分)和其他实践(1-5 学分)。实习实践教学由指导教师对其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不合格者,不能获得相应学分,不能授予学位。

4.MPAcc学位论文管理与质量

学位论文是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2014 年会计教指委制定的《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指导意见》将学位论文标准与培养目标紧密关联,明确了MPAcc 学位论文的选题、类型、撰写、答辩流程、评价体系等内容。西藏民族大学根据《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指导意见》和《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相关管理规定》规范了学位论文的选题、撰写、定稿、答辩流程等各个环节,并对硕士论文写作过程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截至2022 年,该校MPAcc 项目已有五届毕业生,毕业生人数为101名。

本文从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法、论文类型等多个视角对学位论文质量开展研究。从论文的选题来看,选择财务管理方向65 篇,占比64.36%;选择管理会计方向20 篇,占比19.8%;选择审计学方向4 篇,占比3.96%;其他研究方向12 篇,占比11.88%。从论文的研究对象来看,选择西藏企事业行政单位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等为研究对象的毕业论文25 篇,占24.75%,选择实习单位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等问题为研究对象的论文34篇,占33.66%。从论文的研究方法来看,研究方法使用频率分别为文献分析法为92 次、案例分析法为81 次、财务分析法为50 次、实地调研法为28 次。其中案例分析法是我国MPAcc 学位论文所倡导主要研究方法。因此该校MPAcc 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能够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从论文的类型来看,我国MPAcc 学位论文类型一般采用案例分析、调研(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组织(管理)诊断和其他等。但根据《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指导意见》对不同类型学位论文的定义和特点具体界定一篇学位论文类型存在一定难度。程皓、刘厚鹏(2018)在对2008-2015 年全国优秀MPAcc 学位论文研究发现,有些学位论文兼具案例研究、调查报告、组织(管理)诊断的行文要素和特点,而专题型论文因选题与写作难点较大,MPAcc研究生选择很少[2]。因此本文将论文类型划分为案例研究型论文和非案例研究型论文,该校案例研究型论文93篇,占92.08%;非案例型论文8篇,占7.92%。

综上,西藏民族大学MPAcc 学位论文符合会计教指委发布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指导意见》和《西藏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相关管理规定》要求,符合该校服务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学位论文整体能理论联系实际,论文写作较规范,以案例型学位论文为主导,但高质量的学位论文较少。

5.师资队伍建设

(1)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该校MPAcc 项目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开展2014 年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工作的通知》(学位〔2014〕17号)和西藏民族大学课程建设的相关要求,以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学科点课程建设要求为标准,以职业能力提升为导向,组建课程建设团队。这一期间,MPAcc教学团队主要由教授、副教授以及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组成。其中,正教授9人,占比29.03%;副教授28 人,占比90.32%;博士13 人(含在读博士),占比41.94%,拥有实践经验教师人数16 人,占比51.61%。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为MPAcc 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师资保障和课程资源。

(2)导师队伍建设。西藏民族大学MPAcc 项目首届具有指导资格的硕士生导师为5 人。2017年后,随着MPAcc 项目招生规模扩大,学校相继新增导师。截至2022 年,会计专硕导师总人数为18人,从职称结构看,教授4 人、占比22.22%,副教授14 人,占比77.78%。从年龄结构看,40-50 岁12人、占比66.67%,50-59 岁6 人、占比33.33%。可见,这一时期该校MPAcc 项目已经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的导师团队。

(3)校外实践导师队伍建设。西藏民族大学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西藏民族大学《关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及管理办法(试行)》。西藏民族大学2015 年10 月聘请了第一批MPAcc 项目校外实践导师4 名。2017 年后随着MPAcc 项目招生规模扩大,新聘院级和校级校外实践导师10 余人。校外实践导师政治素质较高,长期从事财会工作,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精通会计实务,有效地保障MPAcc研究生实践教学需要。

二、西藏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取得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一)西藏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取得的经验

纵观西藏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历程,从西藏民族学院“借船出海”开展“民族地区会计与财务问题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到西藏民族大学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西藏高校初步形成了具有西藏特点的会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积累了一些办学经验。

1.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培养“靠得住”的会计人才

西藏高校面对长期、复杂、艰巨的反分裂斗争形势,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研究生入学后,西藏民族大学通过富有西藏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开展祖国观、民族观、历史观、宗教观、文化观以及唯物论、无神论教育、西藏区情和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反分裂斗争教育。任课教师、导师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研究生院、二级学院借助班级QQ 群、微信群等开展“零时间、零距离”沟通交流,有效引导研究生健康成长、成才。

2.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的办学理念

西藏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紧密围绕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遵循高等教育一般规律和西藏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规律,在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科学研究等方面形成了服务西藏的教学模式。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西藏高校根据不同时期会计硕士培养目标和民族地区财会工作的需要,正确处理学科的前瞻性与教育的适应性,形成了具有西藏特点的会计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使研究生能很快的适应财会工作,培养“靠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高层次会计人才。在教育教学上,西藏高校会计教师密切联系西藏社会经济、企业管理以及财务与会计实际开展教学,带领研究生进藏开展社会调查,让研究生了解西藏,认识西藏,服务西藏。同时鼓励研究生开展西藏企事业行政单位财务、会计等领域研究。在科学研究上,西藏会计教师紧密结合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西藏企事业单位财会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战略决策和政策咨询服务,同时也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二)西藏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西藏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因受西藏特殊的政治、经济、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目前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生源质量有待提升

西藏高校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因起步晚和受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招生规模较少,生源质量整体偏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考生综合素质整体偏低,约90%的硕士研究生本科就读于二本或三本院校。二是西藏区内生源与西藏区外生源结构不合理。西藏考生因整体素质偏低,考分难以达到国家分数线,导致西藏高校MPAcc 研究生中藏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占比非常低,难以满足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是应用型和学术型研究生结构不合理。2019 年西藏开始招收学术型会计研究生,且规模偏小,从长远发展来看,这不利于西藏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

2.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前瞻性

课程体系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路径和保障。2022 年会计教指委公布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考性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在选修课模块中增加了新经济新技术模块、研究方法模块、沟通与交流模块等。西藏高校MPAcc 课程设置是在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的基础上,结合西藏高校特点,构建了学位课、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和实践课四个模块。但在新经济新技术背景下,西藏高校会计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方向课特色不突出、新经济新技术课程开出率较低等问题日益突出。

3.课堂教学模式有待创新

西藏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初步形成了“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但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不足。一是案例教学效果不佳。案例教学是MPAcc 教学所倡导的主流教学方法,以培养MPAcc硕士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西藏高校虽然已在MPAcc 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但尚未形成案例调研、编写、运用、参赛的“四措并举”的案例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佳。二是互联网教学手段运用不足,课堂教学依然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缺乏师生互动。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既为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四通八达,也为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料,因此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新时代教育教学研究的主题。

4.导师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目前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西藏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主体。早在2011 年刘永泽教授就指出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师资队伍应实行双导师制,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注册会计师、财务分析师、企业咨询顾问等担任校外导师,组建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导师队伍,开展融合教育[3]。受诸多因素影响,西藏会计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依然存在三个方面问题:一是校内的导师长期从事财会理论教学与研究,缺乏财会实践工作经验;二是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导师因受时间和精力限制,不能将更多时间投入研究生培养上;三是导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具有教授职称和博士学历的教师占比较低。

三、西藏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展望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会计职业中运用,会计职业也在发生颠覆性的变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智能财务等出现,对会计教育提出更大挑战,会计教育必须改革与创新,西藏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更是如此。面对新时代教育背景,西藏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在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学科专业调整的大趋势中,还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1.优化硕士研究生的结构

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高层次人才需求来看,西藏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应从两个层面优化西藏会计硕士研究生结构。一是优化西藏区内生源与西藏区外生源的结构。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西藏生源由于各种因素制约,整体素质偏低,考分难以达到国家分数线。近年来西藏高校MPAcc 研究生中藏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占比非常低。因此,应给予西藏考生民族政策,让西藏地区优秀财会人员有机会接受MPAcc教育,以提高西藏地区整体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更好发挥西藏高校服务西藏的社会功能。二是优化应用型和学术型研究生的结构。西藏高校2015年开始MPAcc 教育,但学术型会计研究生教育始于2019 年,招生规模偏小。因此,西藏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应以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为主,同时增加会计学硕士(学术型)研究生招生数量,进一步优化会计硕士应用型和学术型研究生的结构。

2.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本专业职业发展从知识、素质、能力三个维度构建课程体系群,课程体系设置既要具有一定稳定性,又要具有时代性。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会计职业运用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西藏会计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优化。一是增设西藏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祖国为西藏培养“靠得住”的高层次会计人才。二是增设新经济新技术课程。新经济新技术背景下,不仅改变了企业商业运行模式,也弱化了传统会计“核算型”职能,“管理型”会计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未来会计人才既要懂“财会”又要懂“业务”。因此,增加新经济新技术课程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时代要求。

3.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高校利用互联网手段授课已成为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张鲜华、李越调查发现近一半的受访会计教师认为会计学科在教学信息化领域落后于其他学科[4]。西藏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初步形成了“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但互联网教学手段运用不足。因此,在新技术教育背景下,西藏高校会计教师首先应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积极探索互联网教学方式。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真正实现以研究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提高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强化实践教学。采取“请进来”方式聘请实务界的专家和校外实践导师进校园为研究生做会计实务讲座。

4.优化导师指导模式

导师指导对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学术道德、思想道德等方面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优化导师指导模式尤为重要。首先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导师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是有效指导的关键,因此导师年度指导研究生的规模应该合理控制。其次加大导师培训力度。导师如何引导研究生做科学研究和为人处世是研究生导师的两大基本职责。通过导师培训让导师尽快掌握研究生培养规律,明确导师的责任、权利与义务,提高导师教书育人的技能。再次采取导师负责和导师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指导方法。我国硕士研究生大多采取单一导师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因受到导师专业背景、研究方向等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因此应根据研究生研究领域构建导师指导小组,发挥导师小组集体指导智慧,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最后,完善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的合作机制。MPAcc研究生培养应实行“双导师制”模式,组织师生到校外导师工作单位调研,加强校内导师、学生与校外导师的沟通交流。

猜你喜欢
会计学专业学位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策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湖南省教育会计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