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困境与策略

2023-05-13 04:10宋清文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础教育论坛 2023年21期
关键词:劳动课五育劳动

宋清文 (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孙明娟 (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都强调了劳动教育在“五育”中的重要地位,提倡要发挥劳动教育以劳立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独特价值,培养时代新人。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研究者们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将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入手,基于“五育”并举的视野分析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与现实困境,同时针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

一、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

1.“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人

我国教育历来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在教育史的长河中,对于德育和智育的重视程度或多或少都要高于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容易滋生“分数至上”的观念,认为学习好、分数高才能谋得好出路,使学生深陷应试教育模式。在新时代,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所需要的不再是只得高分的人才,而是综合发展的人才,更加重视“五育”并举这一举措,以劳动教育促进其他“四育”的发展:倡导在劳动教育中内化德育;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从而促进智育发展;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锻炼体魄;在劳动教育中提高学生在真实生活中感受美和发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下,学生不仅要掌握劳动知识与技能,还要了解和接触社会劳动,领悟美好的社会生活离不开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和弘扬民族精神,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扭转以往重智轻劳的局面,发挥劳动教育的应有价值,从知识型的劳动教育走向应用型的劳动教育,培养时代新人。

2. 知行合一:提高实践能力

从本质上讲,劳动教育是以劳动为载体而开展的综合性育人活动,内在蕴含了知与行的耦合。以往忽视劳动教育导致很多学生答题能力较强而动手能力欠佳。劳动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对于劳动知识的掌握,还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亲身体验各种劳动,把劳动教育中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生活情境当中,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为以后的社会生活与工作做好准备。在劳动教育中,“学习知识—动手实践—修正提高—正确实践”是一个知行合一且不断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很多优秀的品质,促使学生练就坚韧的性格面对困境,形成发散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3. 价值回归:领悟劳动真谛

劳动教育的开展可以促使学生、家长和社会正确认识到其真正的内涵,即劳动教育不仅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体力与脑力并举。在劳动教育中,学生走出教室,在真实的情境下学习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感知劳动对生活的意义,以亲身经历体验劳动的快乐,从而获得幸福感。学生在真真切切的劳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价值,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坚忍不拔的良好品质。与此同时,学生在劳动教育中也会更加理解当下的美好生活离不开劳动。通过劳动教育促使学生理解父母,懂得感恩,从而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以亲身实践的劳动教育让学生领悟劳动的真谛。

二、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困境

1. 劳动教育实行的偏差

《意见》和《纲要》颁布以来,各地为了贯彻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但是个别地区存在实行偏差的现象。例如,对于中小学劳动教育没有明确细化,采取“一刀切”的教育方式,没有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制订合理的劳动教育目标,导致劳动教育分层教学不到位。此外,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形式化现象普遍存在,多数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是教师在课上“讲”劳动,学生“听”劳动,学生缺少动手实践和真实参与劳动的经历,劳动过程只是走个过场;或者给低年级学生布置的劳动任务由教师或者家长替代完成,且存在摆拍劳动、“演”劳动的现象,劳动教育有名无实。

2. 劳动教育的异化现象

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异化现象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一是劳动执行力的异化。学生是劳动教育的主体,但是在劳动教育中学生缺乏对劳动的感知,没有外化于学生的行动,学生只是被动地要求去劳动,没有发挥出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在学生犯错误时惩罚学生扫地、擦地等,在学校将劳动作为惩戒的一种手段,误导了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二是对劳动教育理解的异化。部分家长认为劳动就是做苦力,没有前途,“唯有读书高”的观念仍然存在。在家庭中,父母为了让孩子学习,自己承担了全部家务劳动,这些现象都是对劳动教育理解的异化。

3. 劳动教育资源的匮乏

劳动教育资源匮乏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目前多数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师资力量不足。尤其是劳动教育的专职教师较少,师资队伍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一般劳动课教师都是由班主任或者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兼任教师也没有进行过系统劳动教育课程的相关培训。劳动课程缺乏专业的教师指导,教学效果不佳;又或是兼任教师忙于自己的教学科目,迫于教学的压力分身乏术,对劳动课程教学敷衍了事,导致学生对劳动知识的掌握和劳动技能的应用停留在表面,没有发挥出劳动课该有的育人功能。二是劳动教育的场地和设备不足。多数学校缺少劳动课活动的场地或者劳动设备陈旧,劳动课上学生难以真正亲身实践。

4. 劳动教育评价无序化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评价是劳动教育实施中重要的一环,能够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提高、核心素养的发展。学生劳动素养评价的要素包括劳动知识、劳动情感、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但是,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多数学校劳动课程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评价缺少科学的规划,或者是评价仅仅停留于劳动知识阶段,忽略了对学生劳动情感等其他几个方面的评价,也没有劳动课程评价的专业队伍,劳动教育的评价仍然有待补充与完善。

三、中小学劳动教育困境的归因

1. 劳动教育资源不完善

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对课程、师资、设备、评价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中多数学校对于劳动课程的建设不够重视,劳动教育资源和经费不充足。首先,难以结合校园所在地区的文化因地制宜开展劳动课程,劳动课程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由于缺乏专业教师,导致劳动课的开展专业性不强,学生难以从中领悟劳动的真正意义,综合发展不全面。再次,很多学校的劳动课程只让学生在教室观看劳动视频或者听教师讲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缺乏场地,或是劳动课设备不充足、不健全,学生很少有机会亲身体验劳动的快乐。最后,在开展劳动课程之后缺乏专业的劳动课程评价,无法判断不同年级学生的劳动教育效果。由于缺少劳动课评价,教师也无法参照评价结果调整自己的教学。

2. 劳动教育融合不充分

学校是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当前多数中小学劳动教育形式化现象严重,学校的劳动课只停留在简单的扫地、擦地等初级的劳动阶段,缺乏日常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家庭中很多家长将劳动视为一项作业,对于孩子缺乏正确的劳动教育引导,与学校的合作机制有待提高;在社会中可以参加劳动教育的服务性场地欠缺,缺少校外劳动实践,没有形成鼓励劳动教育的整体氛围。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劳动教育目标分散,没有达到协同育人的效果,导致劳动教育实施的进展不佳。

3. 劳动教育课程不完善

中小学劳动教育没有建立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劳动教育与学科的渗透不突出,没有特色突出地融入校园文化当中,导致劳动教育的发展出现阻滞。小学、初中、高中应该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设置劳动课程目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不够完善,地方课程或者校本课程还有待研发,包括劳动课程设计的时间、劳动课程主要涉及的领域等不够完善,导致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

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优化策略

从总体上来说,在国家颁布政策之后中小学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在“五育”并举的举措下,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在逐步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在今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中,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

1. 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保障劳动教育资源

新时代要重新审视劳动教育,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劳动教育实践的全过程中充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好劳动教育,首要是保障劳动教育的资源问题。第一,保障师资力量。着力培养劳动教育的专任教师,在劳动教育教师的选聘上制订好专业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强在职教师尤其是兼任劳动课教师相关的教师培训工作,开发常态化的校本培训等,培养劳动教育专业的教师团队。第二,保障场地资源。劳动教育场地是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的重要条件,学校要保证学生劳动场地充足,设计合理的劳动场地供学生展开劳动课程,亲自动手实践。第三,保障设备资源。对于中小学劳动教育所需要的设备要及时更新,改进老旧、“样子化”的设备,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劳动课,促进劳动课程的顺利实施。

2. 完善课程体系与评价,增强劳动教育效果

中小学劳动课程过程设计可以分为劳动前、劳动中和劳动后,由易到难、由繁到简地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实施劳动教育活动。除了日常的劳动课,各学科教师要将劳动教育真正融入学科教学之中,将劳动教育与中小学日常实际生活相联系,以保障劳动教育不再是纸上谈兵,摆脱劳动教育的形式化现象。在劳动课程建设中,教师还要注意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体现出劳动教育的精髓。另外,学校要培养专业的劳动教育评价者,对于劳动课程的评价不应该只关注结果,还要关注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等多元评价方式,增强劳动教育的育人效果。

3.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推进劳动教育实施

中小学劳动教育要深度挖掘校内劳动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家庭劳动教育资源,同时大力增强社会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力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动协同的劳动教育模式。从必要性来看,学生不仅是“学校人”,也是“家庭人”和“社会人”,生活在学校、家庭、社会三重场域中,要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劳动教育场域。学校中,组织劳动教育,学习劳动知识与技能,培养正确的劳动意识;家庭中,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支持劳动教育,合力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社会中,实际应用在学校和家庭中实践过的劳动,感知劳动的真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劳动教育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探讨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构建完善劳动教育实施的教育生态,以劳动教育为载体推动德智体美“四育”的发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全面发展人才是题中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劳动课五育劳动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玉泉学子的趣味农场劳动课
劳动课真“独立”还需过“四道关”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