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萍
(辉南县辉南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辉南 135102)
玉米是通化市的主要粮食作物。2022年,全市收获粮食作物面积22.3万hm2,其中玉米16.3万hm2,占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73%。在省、市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的背景下,探究玉米高产栽培措施成为农业工作的重点。除了从地块整理、种子处理、水肥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外,还应重点做好病虫害的绿色防治,从而实现玉米产量与质量的同步提升。
肥沃的土壤是实现玉米高产栽培的必要条件。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壤类型多样,肥力差别也比较明显。在选择种植地时,应优先考虑地块较为平整、土壤较为肥沃的土地,如山脚平缓地带,或是河流两侧平缓地区等。在坡度较缓的丘陵上修建等高梯田种植玉米也是一种选择。
确定种植地块后,要进行整地。深翻土地,不仅可以清除土壤中的树根、石块等杂物,保证土壤疏松,提高蓄水保墒能力和透气性,营造良好的播种环境。而且,深翻晾晒,也可以杀死土壤中的越冬虫卵和病菌。
选择性状优良的玉米品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基本前提。吉林省玉米产区大体可分为三块,通化所在的东部山区、半山区,土壤类型多样,气候湿润冷凉,降水丰沛。这种气候条件下,应优先考虑中晚熟玉米品种,如吉单209、利民33等。另外,选择玉米品种时,还应考虑抗性,抗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后期出现病虫害的概率较低,对提高产量也有一定帮助。
确定好玉米品种后,还要对种子进行必要的播前处理。首先,初步筛选,将干瘪的、缺损的玉米种子筛选出来,剩下的饱满的玉米种子,进行晒种和浸种。晒种时,选择晴朗天气,将种子摊薄晾晒,可以降低种子含水量,提高种子吸水能力和出苗率[1]。晒种后,玉米种子出苗率可提升15%左右,提早出苗2~3天。然后,使用温水浸种,使种子具备更强的活力。其次,药剂拌种,可以杀灭种子表面的致病细菌(如黑粉病菌、炭疽病菌等),并降低播种后种子发生病虫害的概率。可选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照干种子质量的0.2%添加药剂进行充分搅拌,对预防玉米根腐病、黑穗病等具有良好效果。最后,进行种子发芽率实验,发芽率在90%以上,可以播种。
适时早播是提高玉米出苗质量的一种有效措施。通常,当地表10 cm土壤温度稳定在5℃以上时,即可进行播种。通化地区正常气候下,可在4月下旬播种,在低温年份也应在5月上旬完成播种。
玉米播种时,很多农民为了提高出苗率,总是习惯性地增加播种量。后期如果没有及时间苗,容易造成植株过于稠密,玉米植株争夺土壤中有限的水分、养分,导致部分植株长势羸弱,抗性变差,病虫害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造成严重减产。要想达到增产、高产的效果,在玉米种植时,要坚持做到合理密植。由于立地条件和玉米品种的不同,各地的最佳播种量也存在差异。
以吉林通化地区为例,如果选用的是吉单209这类中晚熟耐密品种,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播种量可以控制在700~800 kg/667m2。如果选用的是丹玉13、吉单159这类中晚熟稀植型品种,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播种量可以控制在500 kg/667m2。在玉米幼苗长出第3片叶后,即可开始间苗,长出第5片以后开始定苗。间苗时,应遵循“去弱留壮,去杂留优,高低均匀”的原则。定苗后,密植型玉米的密度在3500~3600株/667m2,稀植型玉米的密度在3100~3200株/667m2。
1.4.1 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不仅能够降低玉米种植成本,而且还能满足玉米植株各个生长期的养分需求,对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有积极帮助。吉林省的土壤虽然整体上较为肥沃,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玉米播种前,基层农技部门应提前做好测土配方工作,选择地块收集土壤样品后,在实验室对样品成分展开分析,了解土壤中氮、磷、钾、钙等营养成分的含量。
在此基础上,对比玉米生长所需的养分和土壤含有的养分,根据两者之间的差值,判断是否需要施肥或追肥,以及应当追施哪种肥料。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可以实现肥料的最大化利用,以较低的成本投入实现玉米产量的最大化,维护了种植户的经济利益[2]。对于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施入氮肥(N)230~280 kg/hm2、氮肥(P2O5)80~120 kg/hm2、钾肥(K2O)80~120 kg/hm2以及农家肥12000~15000 kg/hm2。施肥量可根据土壤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1.4.2 及时排灌
玉米生长期间,如果土壤湿度较大,或是出现长时间的田间积水,将会影响植株根部正常呼吸,增加根腐病等病害的发生率,并造成根系死亡,影响水分、养分的正常供应,导致减产。从近几年吉林省的气候条件来看,夏季降水的年际波动变化较大。以2022年为例,吉林省平均降水量823.1 mm,较常年增加了30%。同时,吉林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雨水有70%左右集中在夏季,导致夏季多暴雨或连续性降雨。
这种气候条件决定了玉米种植管理中须加强田间水分管理。在夏季降雨过后,观察田间是否有严重积水,尤其是一些地势低洼的玉米田,如果有积水要及时排出。在土壤稍干以后,观察是否出现土壤板结问题,如果有比较严重的土壤板结要尽快疏松,保证植株根系的顺畅呼吸。另外,整地过程中,对一些地势低洼的或是靠近河湖的玉米田,也可以提前修筑排灌设施,方便旱季灌溉、雨季排水。
适时晚收可以促进玉米灌浆和后熟,降低水分,实现产量与质量的提升。通常,在玉米苞叶发黄后的1周左右,观察到籽粒乳线消失后,即可进行收获。根据往年通化地区夏玉米的种植经验,玉米从蜡熟期到完熟期,每晚收1天,可实现增产5 kg/667m2以上。相反,如果在玉米果穗苞叶刚变白时就进行收获,千粒重只有完熟期的90%左右。因此,要想实现玉米的高产栽培,适时晚收十分重要。
该病主要对玉米的叶片、苞叶产生危害。发病初期,受侵害的部位会出现黄色或白色斑点,随后病斑逐渐扩大,并在病斑边缘位置形成一圈透明区域。后期,病变的叶片、苞叶变成暗黄色,严重时可以造成整株叶片干枯。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病菌孢子在30℃~35℃下较为活跃,在相对湿度超过70%时生物活性较高。通化地区每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是该病的高发期。
对于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可采取的绿色防治技术:①及时清理玉米田。玉米收获后,将田间的落叶、秸秆、杂草等统一收集,运输到指定地点进行焚烧,杀灭残存在秸秆、落叶、杂草中的病菌。②春季播种前1个月,采取深翻土壤的方式,既可以让土壤变得疏松,提高蓄水保墒能力,同时,也能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孢子。③选择性状优良、具有抗性的玉米品种,并在播种前使用药剂拌种,能有效防止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发生。④合理密植。田间种植密度太大,通风效果差,夏季雨后田间湿度偏高,发病率较高。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夏季雨后,如果田间有积水要及时排出,对降低病害也有一定效果[3]。
玉米根腐病的致病菌是腐霉菌。玉米植株患该病后,胚轴、根系表现为变软、腐烂。因为根系死亡无法正常吸收水分、养分,进而造成玉米植株的死亡。近几年,通化地区玉米根腐病的发生有上升趋势,做好该病的绿色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可采取的绿色防治技术:①往年玉米根腐病发生较重的区域,在播种前,应选择抗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并使用含杀菌剂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处理。比较常用的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②如果玉米种植地为黏重土壤,或是肥力较差的土壤,应进行土壤改良处理。可采取撒施腐熟农家肥的方式,提高土壤肥力,保证玉米植株健壮,降低玉米根腐病的发生率。③在低洼地块,应开挖排水沟,保证夏季雨水较多的情况下能够及时排涝,防止渍害。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在玉米的整个生长期内均可产生危害。作为一种喜温喜湿的害虫,在雨水较多的夏季,玉米螟会大量繁殖,危害严重。玉米螟主要危害玉米植株的茎秆,幼虫钻食植株茎秆导致养分无法从根部运输到叶,从而造成叶片枯黄、大幅减产。在风力较强时,玉米茎秆有可能折断。
对于玉米螟,可采取以下绿色防治技术:①玉米螟主要在田间杂草或玉米秸秆上产卵。每年秋收以后或是来年春季开播以前,可将农田杂草、秸秆等收集起来,运输到指定场所进行集中焚烧,可以消灭田间越冬幼虫的数量,降低害虫基数[4]。②在田间放养生物天敌。赤眼蜂以玉米螟的卵和幼虫作为宿主,在玉米螟产卵期间,可分2~3次释放1万头/667m2的赤眼蜂。赤眼蜂可以将卵产在玉米螟的幼虫体内,卵孵化后杀死玉米螟幼虫,达到灭虫效果。③玉米螟的成虫主要在夜间活动,且有趋光性。可以在玉米田间摆放数盏黑光灯、高压汞灯,在夜间诱杀成虫。④使用苏云金杆菌杀灭害虫。苏云金杆菌对玉米螟有较强的致病、致畸能力。将苏云金杆菌与炉渣混合,制成1 g混合物含孢子1.5亿~2.0亿的颗粒剂,撒施到玉米田中,可以取得理想的灭虫效果。
玉米红蜘蛛又称玉米叶螨,在虫害严重时,每株可寄生几千甚至上万只玉米红蜘蛛,导致玉米植株大面积枯死。即便是没有枯死的植株,也会出现空穗率明显升高、籽粒瘦小的情况,造成严重减产。
对于玉米红蜘蛛,可采取以下绿色防治技术:①利用玉米红蜘蛛可以越冬的习性,在玉米秋收后及时浅耕灭茬,使土壤中准备越冬的虫卵窒息而死。②玉米播种至收获前,要做好玉米田内与周边田埂的杂草清除工作,通过清理杂草消除玉米红蜘蛛生长、繁殖的环境,也是一种控制害虫数量的有效方法。③选择抗螨品种,或是将玉米与豆类作物间作套种,可以起到减少害虫数量的效果。④玉米红蜘蛛对蓝色、黄色有趋向性,可以将长50 cm、宽30 cm的蓝色、黄色粘板悬挂在玉米田间,利用有色粘板表面的胶水将玉米红蜘蛛的成虫粘住,实现诱杀[5]。⑤在玉米大田中放养玉米红蜘蛛的生物天敌,如七星瓢虫、赤眼蜂等,控制玉米田内害虫的数量。⑥如果田间害虫数量较多,还可以选择绿色低毒的生物试剂杀灭玉米红蜘蛛,效果较好的生物试剂有苦参碱、苦皮藤素等。
玉米黏虫也是吉林省玉米种植过程中比较常见且危害较为严重的害虫之一。通化地区的玉米黏虫每年可发生2~3代,在雨水较多的年份,该虫害容易集中爆发。
对于玉米黏虫,可采取以下绿色防治技术:①提前预防,降低虫源。在玉米出苗后,及时采取浅耕灭茬措施,通过消除玉米粘虫的生存环境,减少害虫数量,可有效预防害虫的大规模出现。②对于面积较小的玉米地,可采取人工捕杀的方式。在玉米长出叶片后,玉米粘虫开始出现,但是数量较少。农民可以在每天清晨和傍晚幼虫取食时,人工摘除叶片上的幼虫。③玉米粘虫的成虫具有趋光性,利用这一生物习性,可以在玉米大田内放置杀虫灯诱杀害虫。为了提高杀虫效果,杀虫灯离地高度在1.5~2 m为宜,间隔距离控制在20 m左右,可以取得理想的杀虫效果。
实现玉米高产栽培,应落实好精益化管理。前期,做好整地与选种工作,尤其是做好种子的播前处理,通过药剂浸种或种子包衣等形式,从源头上降低种子被害虫蛀食或遭遇病害的概率。中期,加强水肥管理,根据天气情况及时排灌,根据玉米生长需要定期施肥。结合本地往年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提前做好浅耕灭茬、合理密植等预防措施,避免严重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对于玉米田内已经出现的病害、虫害,要优先考虑采取绿色治理措施,如放养生物天敌、使用黑光灯或有色粘板等,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实现玉米的绿色、优质、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