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辉,陈浩南,蒋 硕,阿依尼尕尔·阿不来提,李 海,叶斯哈提·胡安,奴尔兰·阿克亚孜,杨开伦
(1.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2.昭苏县西域马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 昭苏 835600)
马玉辉,陈浩南,蒋 硕,等.不同驱虫药对伊犁马驱虫效果及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J].畜牧与饲料科学,2023,44(2):121-128.
寄生虫病是马属动物常见的疾病,防治不科学会导致寄生虫病在马群中发病率升高,严重影响马的健康。马属动物常见寄生虫包括马副蛔虫、马圆线虫、毛细线虫、细颈三齿线虫和韦氏类圆线虫等。马消化道寄生虫感染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马匹生长发育受阻、营养不良、贫血、消瘦、下痢、胃肠炎,便秘与腹泻等症状交替出现[1],有些还会损伤胃肠道黏膜造成出血,降低某些胃肠道酶活性,严重者出现肠梗阻、疝痛,甚至引起死亡[2-5]。因此,应用合理、有效的驱虫药物是防治马肠道寄生虫感染的主要手段。伊维菌素是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对多数线虫驱虫效果明显,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虫体α-氨基丁酸的释放,降低虫体活性,继而使虫体死亡[6]。阿苯达唑能够抑制虫体利用葡萄糖,使其无法获取能量而死亡[7]。吡喹酮对虫体的糖代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使虫体糖原耗竭,并影响虫体的离子平衡,适用于各种血吸虫病的防治[8]。伊维菌素、吡喹酮和阿苯达唑是畜牧生产中常用的抗寄生虫药物,但其对伊犁马的驱虫效果及血液生理指标的对比评价研究鲜见。因此,该试验以伊犁马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伊维菌素、吡喹酮和阿苯达唑进行驱虫,旨在探究不同驱虫药驱虫前后马匹粪便中虫卵种类及数量的变化以及驱虫药对马匹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伊犁马的健康饲养及驱虫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伊维菌素乳剂,规格:0.2%;吡喹酮片剂,规格:0.1 g;阿苯达唑片剂,规格:0.1 g;灭虫舒,规格:0.36 g(阿苯达唑350 mg+伊维菌素10 mg)。以上驱虫药均购自汉中市新天源动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试验于2021 年11 月5—18 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某马场进行。
选择平均体重 (265.5±35.6)kg、出生日期相近、在同一草牧场放牧的1 岁伊犁马40 匹,公母各半。试验前对马匹进行寄生虫感染的检测,平均感染率相近。
将40 匹伊犁马随机分为5 组,每组8 匹,4公4 母,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进行为期14 d 的驱虫效果评价试验。在相同的饲养管理和日粮营养水平条件下,对照组不驱虫,4 个试验组均驱虫1 次。在驱虫前及驱虫后1、2、3、7、14 d 进行虫卵鉴别与计数,计算寄生虫感染率,并在驱虫后14 d 采集马匹血液样品,测定相关指标。试验分组、驱虫方式及给药剂量见表1。
表1 试验设计及分组
试验马匹单厩饲养,8:00—24:00 在马厩饲喂,0:00—8:00 在运动场活动。试验期间每日10:00、14:00 和20:00 分3 次饲喂优质干草,保证自由采食,自由饮水。马匹驱虫方法为经口灌喂驱虫药。为了防止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交互感染,各组马匹分别饲养在不同的圈舍和活动场,间隔30 m 以上。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2。
表2 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干物质基础)
1.6.1 虫卵计数
于驱虫前以及驱虫后1、2、3、7、14 d 采集所有试验马匹当天3 个时间点(8:00、16:00、24:00)的新鲜粪便,参考文献[9-11]报道的方法鉴定粪便中虫卵种类并进行虫卵计数。
1.6.2 血液样品采集
驱虫后14 d 早晨空腹颈部静脉采集马匹血样,使用离心机制备血浆,血浆于-20 ℃冷冻保存,待测。
1.6.3 血液生理指标测定
血液生理常值:白细胞(WBC)数量、中性粒细胞(NE)数量、淋巴细胞(LYM)数量、单核细胞(MC)数量、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嗜碱性粒细胞(Bas)数量、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淋巴细胞百分率(LYM,%)、单核细胞百分率(MC,%)、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Eos,%)、嗜碱性粒细胞百分率(Bas,%)、红细胞(RBC)数量、血红蛋白(HGB)含量、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 系 数 (RDW-CV)、红 细 胞 体 积 分 布 宽 度(RDW)。
血液凝血指标:血小板(PLT)数量、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以上指标均使用迈瑞BC-5000Vet 兽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深圳)测定。
1.6.4 驱虫效果判定
参考邓海峰等[9]报道的方法。
使用Excel 2017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利用Graphpad Prism 8 软件作图,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试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P<0.05 表示差异显著,P<0.01 表示差异极显著,P>0.05 表示差异不显著。
不同驱虫药对伊犁马粪便中虫卵种类和数量的影响结果见图1。虫卵种类共检测出5 种,分别为马副蛔虫、马圆线虫、毛细线虫、细颈三齿线虫和韦氏类圆线虫。驱虫前各试验组寄生虫感染情况相近,毛细线虫、细颈三齿线虫和韦氏类圆线虫的感染率较高,试验Ⅲ组还感染马副蛔虫和马圆线虫。驱虫后1 d 出现虫卵排出高峰,且各试验组马匹粪便中发现马副蛔虫和马圆线虫;驱虫后2 d各试验组粪便中虫卵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驱虫后3 d 对照组粪便中虫卵数量相对升高,各试验组粪便中虫卵种类明显减少,只有马圆线虫、毛细线虫和细颈三齿线虫;驱虫后7 d,对照组粪便中虫卵数量持续升高,试验Ⅱ组粪便中发现马圆线虫和毛细线虫;驱虫后14 d,除对照组粪便中虫卵种类和数量较多,试验Ⅱ组粪便中有少量马圆线虫、毛细线虫和细颈三齿线虫外,试验Ⅰ组、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粪便中均未发现虫卵。
图1 不同驱虫药对伊犁马粪便中虫卵种类和数量的影响
由表3 可知,使用不同驱虫药对伊犁马进行驱虫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试验Ⅲ组、试验Ⅳ组马匹粪便中每克粪便虫卵数 (eggs per gram,EPG)均降低了612.50 个(P<0.01);试验Ⅱ组EPG降低了562.50 个(P<0.01)。
表3 不同驱虫药对伊犁马驱虫效果的影响 单位:个
由表4 可知,给伊犁马经口灌服不同驱虫药后,各组马匹血液中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数量、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百分率、淋巴细胞百分率、单核细胞百分率、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系数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无显著(P>0.05)差异;试验Ⅰ组单核细胞数量显著 (P<0.05)低于对照组,比对照组降低了38.89%;试验Ⅳ组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分别比对照组和试验Ⅰ组提高了109.10%和109.10%,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分别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提高了76.92%(P<0.05)和53.33%(P<0.05);试验Ⅳ组嗜碱性粒细胞百分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比对照组提高了133.33%,显著(P<0.05)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提高了66.25%和72.73%;试验Ⅳ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极显著(P<0.01)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提高了4.10%和4.30%。
表4 不同驱虫药对伊犁马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由表5 可知,使用不同驱虫药对伊犁马进行驱虫后,各试验组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分布宽度和血小板压积无显著性(P>0.05)差异;对照组和试验Ⅰ组平均血小板体积显著(P<0.05)高于试验Ⅳ组,比试验Ⅳ组分别提高了12.65%和13.86%。
表5 不同驱虫药对伊犁马血液凝血指标的影响
胃肠道寄生虫是影响马属动物健康的重要因素。寄生虫的种类、数量和感染部位不同,对宿主的危害和影响也各有差异。马属动物胃肠道寄生虫种类多、分布广,主要以马副蛔虫、圆线虫、马尖尾线虫、韦氏类圆线虫等为主[12]。圆线虫和马副蛔虫会导致宿主肠梗阻、肠破裂以及肠炎,严重时还会高度贫血,引发疝痛、动脉炎、胰腺炎等,并伴有一定的传染性,导致幼驹发育迟缓,成年马役用能力降低,造成极大损失[13]。因此,在马属动物的饲养管理中,寄生虫防治是马匹健康养殖的重要环节,做好驱虫工作,加强马属动物寄生虫感染的综合防控,对马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赛迪拉木等[14]使用伊维菌素预混剂对普氏野马消化道寄生虫驱虫,发现普氏野马寄生虫感染率高达83%,EPG 范围在400~1 200 个/g,驱虫后7 d 感染转阴率为77%,虫卵减少率95%,消化道寄生虫数量明显减少。邓海峰等[9]在马驹粪便中鉴定出多种寄生虫,驱虫6 d 后发现马驹肠道寄生虫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吡喹酮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抗寄生虫药物,Slocombe等[15]使用吡喹酮给马驱虫,证实吡喹酮对寄生虫感染的治疗具有明显作用。李麟等[16]研究发现,马的肝片吸虫感染率为100%,粪便中EPG为38.8 个/g,使用吡喹酮驱虫后,未发现肝片吸虫虫卵。梁颖欣等[17]对广东地区马匹进行驱虫,检查出马感染有圆线虫、马副蛔虫、类圆线虫和马蛲虫,平均EPG 为126.67 个/g,使用阿苯达唑和伊维菌素驱虫剂对马匹进行驱虫后,虫卵减少量≥90%。以上结果表明,马属动物消化道常感染各种寄生虫,不同驱虫药对马匹的驱虫效果不同,且相同驱虫药对不同地区不同马属动物的驱虫效果也存在差异。
马匹寄生虫感染的种类和数量与马匹的品种、生活环境以及饲养管理息息相关。明·乌尔娜等[18]在新疆昭苏进行马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时发现,马匹感染消化道寄生虫主要有马圆线虫、马副蛔虫、毛线虫、三齿线虫、尖尾线虫、韦氏类圆线虫和球虫。该研究检测马匹共40 匹,经形态学特点共鉴定出5 种寄生虫,分别为马圆线虫、马副蛔虫、细颈三齿线虫、毛细线虫和韦氏类圆线虫。与明·乌尔娜研究相比,感染的寄生虫种类较少,可能与试验马匹均为舍饲且间隔距离较大有关,减少了感染的途径。驱虫后1 d 虫卵数量较多,出现排卵高峰,这与驱虫药的药效有关;驱虫后2 d 和3 d 虫卵数量及种类明显下降;驱虫后7 d 和14 d 饲喂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及混合驱虫药剂组马匹均未检测出虫卵,说明其对马匹胃肠道寄生虫有明显药效。对照组马匹在整个试验期间虫卵数量和种类不断变化,尤其在驱虫后7 d和14 d 有明显上升趋势,这可能与对照组马匹未进行驱虫,且寄生虫反复感染、寄生、繁衍有关,从而导致粪便排出大量虫卵。马匹使用不同驱虫药驱虫后,粪便中虫卵数量明显减少,且使用伊维菌素、阿苯达唑及混合驱虫药剂组虫卵减少率为100%,说明其对伊犁马胃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治疗效果较好。
血液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在物质运输和体液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动物血液生理指标能够客观反映机体的生理状况,同时是诊断动物疾病的重要依据[19]。白细胞是机体血液中重要的血细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20]。单核细胞能够吞噬异物产生抗体,在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机体发生疾病或组织碎片较多时,单核细胞数量会增加[21]。淋巴细胞包括T 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应答的重要部分。薛艳等[22]研究指出,淋巴细胞减少可能与寄生虫对淋巴细胞的破坏作用有关。该研究中对照组马匹血中淋巴细胞数量低于试验Ⅳ组,单核细胞数量高于各试验组,可能是由于对照组未进行驱虫,整个试验期间寄生虫数量较高,破坏了淋巴细胞,导致淋巴细胞数量的减少,又因寄生虫感染,机体的免疫作用被激活,进而使马匹血中单核细胞数量有所上升。嗜酸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的占比较小,在患有过敏反应或寄生虫病时其数量明显增加[23]。Reimert 等[24]研究指出,当机体感染线虫、蛔虫、绦虫等蠕虫时,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其能够对体内寄生虫虫体产生实质性损伤。在该试验条件下,对照组和试验Ⅱ组马匹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略高于其余各组,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马匹感染寄生虫较多或驱虫不彻底仍有寄生虫感染有关。冯辉等[25]研究发现,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联合使用会导致机体出现轻微中毒症状,产生过敏反应。钟文伟等[26]研究指出,嗜碱性粒细胞是过敏反应的重要效应细胞,在过敏性疾病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该研究中,试验Ⅳ组马匹血中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嗜碱性粒细胞百分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能与试验Ⅳ组使用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的混合驱虫药驱虫,导致马匹出现了过敏症状,使嗜碱性粒细胞的数量有所升高有关。
大量研究表明,寄生虫会通过吸食宿主血液来摄取营养维持生命,感染寄生虫会导致宿主出现贫血、炎症等[27]。血小板存在于哺乳动物血液中,在止血、伤口愈合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评价机体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肖锋等[28]指出,寄生虫可破坏血小板,且能够损害血管壁,造成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的平均体积能反映机体的炎症状态。何宝强等[29]研究指出,胃肠道炎症、血栓形成与血小板体积增加有关。血小板压积指单位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所占体积占比。该研究中,对照组和试验Ⅰ组马匹平均血小板体积显著高于试验Ⅳ组,分析可能是由于寄生虫感染导致马匹发生炎症或炎症未消除,导致了马匹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增加。
4 种驱虫药或其组合对伊犁马肠道寄生虫均有显著的驱虫效果,其中,阿苯达唑能够显著减少马匹粪便中EPG 数量,有效防治寄生虫感染,并能对马匹血液生理常数有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