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小琴,穆妮热·艾斯凯尔,周泳利,张来斌,闫振鹏,肖海兵,2,杨明禄,2*
(1.塔里木大学农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2.南疆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兵团重点实验室)
红枣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种植,如新疆、辽宁、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省市,新疆作为后起之秀已有100多种红枣品种[1-2],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贪夜蛾、玉米小夜蛾、玉米夜蛾或夜盗蛾等,为世界性的害虫,该害虫寄主广泛,可为害十字花科、豆科、葫芦科、茄科、百合科、苋科、藜科、伞形花科等蔬菜作物,如棉花、甘薯、甜瓜、草莓和苜蓿等,适应性广,繁殖力很强[3-5],世界性分布。国内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浙江、江苏、和黄淮、江淮流域等地发生较重,20世纪90年代山东、河南等地曾爆发成灾[6-7]。2020年6月在新疆阿拉尔部分枣园发现为害叶片及枣果,查阅文献未发现相关报道,经形态和COI基因鉴定为甜菜夜蛾,本文主要介绍其鉴定过程和在红枣上的为害症状。
2020 年6月于新疆阿拉尔市十三团20连采集样品,将采集的部分老熟幼虫-20 ℃冻存,部分放置于养虫笼继续以枣叶和枣果饲喂至成虫。
1.2.1 分子鉴定
利用Ezup 柱式动物基因组DNA 抽提试剂盒提取幼虫基因组DNA,使用通用引物LepF1(5'-ATTCAACCAA TCATAAAGATATTGG-3')和LepR1(5'-CTCCWCCAGCAGGATCAAAA-3')和Taq PCR预混液扩增COX1 基因,送擎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双向测序。测序结果以DNAMAN软件拼接,然后将获得COI基因序列片段在NCBI数据库Blast 分析。实验所用试剂和引物均购自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1.2.2 形态鉴定
记录幼虫的形态特征,并将该幼虫饲养至成虫后根据其形态特征进行种类鉴定。
通过PCR扩增COI 基因测序获得了样品长度为658 bp 的序列,在NCBI数据库登记号MZ378831,在数据中Blast结果发现前100条记录覆盖度98%以上、相似度大于99.3%,全部为甜菜夜蛾,25条序列相似度为100%,对应标本分别来自中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地,因此认为该虫为甜菜夜蛾。
枣园采集到了该甜菜夜蛾的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5~22 mm,幼虫体色变化大,有绿色、褐色至黑褐色。幼虫背线变化较大,或没有背线;腹部气门下线有明显的黄白色或粉红色,纵带末端直达腹末,但不弯至臀足。各节气门后上方有一白点清晰可见,尤其绿色型幼虫更为明显,上述特征与甜菜夜蛾文献描述一致[5,8]。
阿拉尔地区甜菜夜蛾在杂草上较为常见,以幼虫为害灰绿藜等杂草叶片、对嫩茎产生孔洞或者缺刻,严重时叶片受害呈网状。在红枣收获前期,多因为清园前未查看杂草上虫口密度,不合理清园造成迁移至枣树上为害,表现为枣叶片孔洞、缺刻、卷叶,蛀入未熟枣果,被蛀食处变软形成烂果,致使红枣品质与产量下降。
甜菜夜蛾是杂食性害虫,对糖醋液和黑光灯有趋性,3龄以上受惊幼虫表现假死性,4龄幼虫食量增大,为害最严重,5龄幼虫有避光性[9]。其起源于南亚地带,属喜温性害虫,在土壤中化蛹越冬,并且可以远距离迁飞[10]。一般情况下,甜菜夜蛾喜欢在杂草丛生的土壤、十字花科蔬菜作物园,钻入土壤内化蛹,在杂草旺盛、土质疏松的枣园发生种群数量较大。
2.5.1 农业防治
枣园灰绿藜等杂草和枣园人工生草都会给甜菜夜蛾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调查发现人工种植苜蓿、三叶草等并未导致种群暴增。控制杂草生长,在高发区域深耕土壤破坏其越冬场所,能够减少羽化虫口数量[11]。
2.5.2 物理和人工防治
甜菜夜蛾成虫发生盛期进行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也可使用糖酒醋液诱杀成虫减少落卵量[12]。大龄幼虫种群较大时进行吸虫机捕杀,能够有效降低田间虫口密度。
2.5.3 生物防治
成虫发生期利用性信息素迷向剂降低交尾率,在低龄幼虫期选择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金龟子绿僵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防治,而大龄幼虫期注意保护姬蜂、茧蜂等寄生性天敌[13-14]。
2.5.4 化学防治
甜菜夜蛾有较严重的世代重叠现象,有强的抗药性,并且幼虫为害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药剂防治应选择在卵期或者幼虫低龄期进行喷药,并选用绿色无公害,低毒低残留药剂。药剂防治甜菜夜蛾可使用25%灭幼脲悬浮剂、50%“澳劲特”食诱剂+0.1%的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茚虫威悬浮剂、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或20%杀铃脲悬浮剂[15-16],还可使用外源水杨酸(SA)处理植株,可明显降低甜菜夜蛾在植株上的产卵量[17],药剂轮换、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