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美云, 李宜花, 王小双, 白英鸽
意外伤害是指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及非疾病的使身体受到伤害的客观事件,意外伤害是中国儿童致伤、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值得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意外伤害不仅给儿童造成了身体伤痛和心理阴影,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自2019年12月暴发流行,人们的生活、学习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儿童的就医方式、疾病结构等较疫情前也发生了变化。COVID-19疫情防控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如戴口罩、洗手消毒、保持社交距离、居家隔离、开展线上教学等措施,使得儿童感染性疾病较疫情前大幅度下降[3-4],但儿童意外伤害事件反而较疫情前有所上升[5]。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济宁市自2022年9月1日COVID-19本土疫情暴发期间儿童意外伤害发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特殊形势下的预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1.1 研究对象 2022年9月1日至10月31日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年龄在0~14岁儿童的看护人,均身体健康,意识清楚,备有智能手机,经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本研究人群在地区和社会经济上多样化,具有较好的地区代表性。本研究获得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科学研究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2022C253)。
1.2 方法 本研究以在线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看护人在过去2个月内其所看护儿童意外伤害情况进行调查。本研究所用《儿童意外伤害基线调查表》问卷由研究者结合文献自行设计,并结合流行病学专家意见及预调查结果作了相应的调整。问卷内容涉及看护人与儿童的关系、儿童年龄、看护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看护孩子的个数、收入、接受急救培训的情况、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等26道题。根据所看护儿童是否发生过意外伤害分为观察组(发生过意外伤害)和对照组(未发生意外伤害)。由专业培训的质控小组对问卷的收集和分析进行质控。发放问卷592份,回收有效问卷584份。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易侕统计软件(EmpowerStats与R软件),基本概况使用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使用非配对资料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应用单因素分析检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多元回归分析 分析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计算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CI)。
本研究发现30.82%(180/584)的看护人表示自己的孩子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意外伤害,其中跌倒磕碰是最常见的伤害类型,在意外伤害组中占比69.44%(125/180),其次为坠床37.78%(68/180)和烧烫伤21.11%(38/18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看护人与儿童的关系(P=0.002)、孩子的年龄(P<0.001)、户口所在地(P<0.001)、看护人学历(P=0.007)、看护孩子个数(P=0.009)、看护人的年龄(P<0.001)、看护人的职业(P<0.001)、看护人收入状况(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看护人婚姻状况、看护人家庭结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人群基本特征[n(%)]
在观察组中,单因素分析显示,看护人年龄为31~50岁、看护人为母亲、看护人居住城市、看护人为专业技术人员是儿童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见表2)。调整了看护人与儿童的关系、户口所在地、看护人学历、看护人职业、看护人婚姻状况、家庭结构、看护儿童个数、看护人收入等多个因素,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看护人年龄在31~40岁(OR=3.460,95%CI 1.53~7.82,P=0.01)、儿童年龄在4~6岁(OR=6.342,95%CI 1.67~24.08,P<0.01)是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还对参加调研的看护人进行了儿童意外伤害技能的调查,发现46.23%(270/584)的看护人不会心肺复苏,40.23%(235/584)的不会海姆立克法,34.42%(201/584)的看护人未接受过预防意外伤害相关健康教育,38.36%(224/584)的没有主动学习过急救技能。
表2 单因素分析
儿童由于其生理功能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的影响。意外伤害是21世纪威胁儿童生命和生存质量的主要关键问题[2],也是中国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6]。有研究发现,意外伤害所致儿童死亡已经超过肺炎、恶性肿瘤、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的总和,成为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第一“杀手”,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7],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并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降低[8]。儿童意外伤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既与儿童本身有关,更与看护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调研2022年9月1日至10月31日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年龄在0~14岁儿童的看护人。结果显示约30.82%的看护人表示他们看护的孩子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意外伤害,提示在COVID-19疫情流行期间,虽然儿童感染性疾病有明显的下降,但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仍较普遍,提示我们在COVID-19疫情防控的同时,更要积极关注儿童安全。鉴于有的孩子可能发生过不止一种意外伤害,故我们在问卷中“您孩子发生过哪些意外伤害”这一项中设置的是多选,在看护人提供的意外伤害类型中,发生率最高的是跌倒磕碰伤,占比69.41%,与耳玉亮等[9]、纪翠蓉等[10]研究一致,分析与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登高、运动协调能力差,以及对周围环境危险因素的识别缺乏判断力有关,且疫情期间居家时间长,室内活动范围小,快速移动易撞到跌伤或易发生磕碰。第二位的意外伤害为坠床,占比为37.65%,分析与儿童喜蹦跳、家长看护不到位、安全措施欠缺有关。第三位意外伤害为烧烫伤,占比21.18%,分析与看护人疏忽、安全意识弱、家庭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有关。
鉴于儿童需在不同程度上依赖家长的照护,特别是年龄小的儿童对家长的照护依赖性更大,诸多的研究显示,监护人类型、年龄、学历、儿童的生活环境等均与儿童意外伤害有关。本研究根据家长答卷中“您看护的孩子是否发生过意外伤害”的回答,将参与调研的家长分为观察组(意外伤害组)和对照组(非意外伤害组),对二者进行组间研究。两组相比,观察组看护人年龄31~40岁占比较多,分析与此年龄阶段看护人均为青年人,工作繁忙,社交活动较多,对儿童照护上精力有限所致。本研究发现,两组儿童年龄构成上,观察组年龄较对照组年龄偏大,分析与大龄儿童活动范围更大、自主活动能力更强有关。本研究发现,对照组城镇户口居多 ,分析为城镇人口较密集、儿童活动空间较小、城镇交通工具较多、儿童交通安全知识较少[11]有关。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看护人母亲居多,与本地女性在工作同时承担了大部分家务,在看护孩子时可能精力分散有关。本研究中,观察组 学历较高,可能与此类人员多为社会骨干,疫情期间需在岗时间较长,关注孩子时间较少、缺乏更多时间学习和了解相关防护知识有关。本研究发现,看护多个孩子更容易发生意外伤害。本研究中,两组之间的家庭收入情况有差异,观察组中看护人收入更高,分析原因可能与此类看护人疫情前工作繁忙、所掌握儿童意外伤害防护知识少,疫情封控期间忽视对孩子意外伤害的预防有关。本研究未发现两组在看护人婚姻状况、看护人家庭结构上有差异。
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在31~40岁、41~50岁的看护人看护的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风险较其他年龄组增加,分析与此两年龄阶段的看护人多为社会工作的骨干力量,可能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对疏于对儿童的照顾。所有1~14岁的儿童都有发生儿童意外伤害的风险,其中4~6岁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风险最高,是所有年龄阶段发生意外伤害风险最大的群体,与Gong等[12]研究一致,提示此年龄阶段儿童发生意外伤害风险最高,与该年龄阶段儿童好奇心更强、自主活动更多,而其对危险的判断力未能同步增长有关。居住地在城镇的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风险比农村居住的儿童高 ,提示在制定预防措施时,应加强对城镇儿童的宣教及完善公共安全设施;看护人同时看护2个及以上孩子较看护1个孩子发生意外伤害风险要高,提示针对多个孩子的家庭,应适当增加看护人。
儿童意外伤害的结局与看护人急救技能的掌握有很大的关系[13]。因此在问卷的最后4个问项中,我们针对儿童看护人意外伤害急救技能进行了调研,发现46.36%的看护人不会心肺复苏,40.23%的不会海姆立克法,34.48%的看护人未接受过预防意外伤害相关健康教育,38.31%的看护人没有主动学习过急救技能。由此可见,虽然COVID-19疫情期间人们普遍接受了相关防控知识如消毒隔离、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保持咳嗽礼仪、监测自身及家人健康状态等培训,然而却弱化了对于儿童意外伤害相关急救技能的学习和认识。建议政府在推行疫情防控措施同时,应注重开展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宣传和培训[14],看护人特别是31~40岁的年轻父母,应主动学习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技能[15],在制定预防措施时,应该考虑到学龄期儿童的行为,并对其加以重点关注。
综上所述,自2022年9月本土COVID-19疫情暴发以来,济宁市儿童意外伤害较普遍,看护人急救知识及能力普遍较弱,应对31~40岁的看护人加强意外伤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需重点关注学龄前期儿童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