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资源紧缺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常见的问题,通过构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能够充分改善当前的民生问题,解决生产、生活用水不足的困扰。但就当前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不足,比如设计与实际脱离、工程效果有待提高、种植结构不合理等。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农田高效节水灌溉体系,加大高效节水技术的使用力度,使得农田水利工程效果全面展现出来。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农田高效节水灌溉中常见的问题,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实行措施,以此充分展现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果。
关键词:农田;节水灌溉;问题;对策
农业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但我国当前多个地区都面临着水资源匮乏的困扰,还能实现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逐渐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包括微灌、喷灌以及低压灌装,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能够达到节水30%。因此当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同时也能够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全面构建。
1.1 设计与实际之间脱离
当前各界对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措施程度不够,尤其缺乏对人才的培养。以高校课程安排为例,农田节水灌溉课程属于冷门课程,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本课程的深入研究较为稀少,导致师资水平以专业人才难以支撑专业的发展,使得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较为落后。另外,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起点较低,盈利性较差,因此缺乏对水利工程建设人员的吸引,使得我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较为落后。我国当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处于初步阶段,在农田水工程建设过程中缺乏经验,许多问题只有在完成建设以后才能够发现,进而导致工程的建设结果与实际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在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时,也要综合考虑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以及当地的结合条件,结合具体情况完成相应设计。每一工程都处于不同位置,所以具体意见和要求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不能单一按照其他工程建设的经验,需综合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但许多设计人员并不能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效果,导致节水技术难以得到全面落实,而最终的设计结果与实际效果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进而使得设计效果难以得到全面展现,工程项目的规划不够科学。
1.2 工程管理效果待提高
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主要采取设计施工分离模式,也就是指认设计人员完成设计即可,然后再进行工程施工建设。这种模式会导致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缺乏设计者的指导,而工程项目的弱点以及难点难以及时指出,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一般是由农民自行对其进行研究。而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此技术进行不断的摸索与研究,导致工程的弱点难以及时被发现,对工程具体掌握较为迷茫,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操作并不规范,节水灌溉工程的效果难以全面展现。可见在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缺乏相应的沟通渠道,基层政府可对水利工程的管理不够全面,农民在使用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专业指导,难以及时发现问题,也存在报无可报的情况,使得农业水利工程在使用过程中,“提前下岗”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节水灌溉技术是其重点内容,要想全面展现出水利工程的特点,就应保障设备的完整性,一旦管理不够完善则会导致配套设施出现老化的情况,资金运转不开,工程设备难以被修复。
1.3 农田种植结构不合理
不同农田之间的种植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同,所需要的灌溉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农田种植结构直接影响着节能灌溉效果。如果农田种植结构不够合理,也会导致节能灌溉的效果难以展现。当前在设计农田水利工程时,相关设计人员会结合周围地质条件以及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结合具体情况设计施工方案。但一般情况下工程项目自身是不会产生变化的,农作物的种植也不会产生变化,农民需要根据市场需求以及生长条件,合理调整农作物生长结构。这时就会导致实际种植情况与设计之间出现差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果难以展现出来。
2.1 合理设计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首先应当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重要性的宣传,使得各界都能够认识到应用科学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性。同时,积极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工作人员的薪资福利,通过物质引导与精神引导,使其愿意投身到节水灌溉技术的设计与研究之中,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在规划设计农田水工程的节水灌溉项目之前,要安排专业人员对当地水资源分布情况、气候地质条件进行全面调查,并根据农村居民的具体分布情况科学合理设计节水灌溉项目方案。作为新时代的工作人员,应当始终坚持走出去的思维,政府应主动牵头举行专业培训活动,并定期组织工作人员投入到专业工程项目的参观与学习之中,使得设计人员与具体使用人員都能够深入了解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存在的各项问题,在提高设计人员专业实力的同时,也能够促进经验的交流,为设计人员进行节水灌溉技术设计奠定良好基础。而具体操作人员也能够深入了解,在节水灌溉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并具体掌握相应灌溉方式,使得节水灌溉效果得以全面展现。
2.2 引进先进节水配套设施
当前在节水灌溉过程中,一般采取沟渠的形式进行灌溉,虽然节水方法的使用已经初步普及,但水资源蒸发与渗透等情况仍旧时有发生,基于此,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在采取节水灌溉技术时,应当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对现有灌溉方式的改变,使得喷灌与滴灌的效率明显提升。同时在新技术与新手段应用时,也会涉及到设备的功能,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在构建节水灌溉工程时,也应当积极向国家申请相应的资金补助,并通过对技术的推广,组织农民参与到灌溉技术的建设之中,进而实现灌溉技术的全面推广,实现节水性能的有效提升。除此之外,相关管理人员也应当加入到科技创新发展之中,选择与植物生长习性相吻合的技术,并优先选择使用自动化灌溉技术,比如选择智能化节能灌溉技术的使用,使得节水效果明显提升。
2.3 做好技术广泛宣传教育工作
各级部门应当积极组织宣传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之处,增强使用者的节能环保意识使,其能够在应用节水灌溉技术过程中,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强化农业生产意识,使得管理者与使用者能够自主参与到工程建设的维护与管理之中,使得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作用。而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现代化的手段,实现对工程建设区域的全面监控管理,并充分发挥出约束使用者与管理者行为的效果,使得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按照规范性操作逐步落实。而在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基地的同时,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等工作,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价值,达到农田种植观念革新的目的,并通过实例举证来强化农民科学种植与科学灌溉的意识,使得农业生产量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与此同时也可以采取科学技术手段,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了不断优化,进而增强农田种植结构的适用能力,保障农田种植效果,使得灌溉节水率提升。
综上所述,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积极承担起农产品灌溉的重要任务,以此促进农业的发展与进步。节水灌溉技术作为新时代的主要农业生产技术,是提高农业生产产量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农田水利工程构建过程中,对不同工作人员加强专业培训,使其能够认识到节水灌溉技术使用的重要意义,并及时发现在节能灌溉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采取精准合理的处理手段,实现对水利工程的建造与升级,进而推动节水灌溉技术的规范性发展。
作者简介:吴春帮(1986-),男,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灌区节水灌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