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田间栽培管理技术及其发展建议

2023-05-12 15:30马军辉
新农业 2023年7期
关键词:栽培管理棉花措施

马军辉

摘要:棉花种植可引导农村脱贫致富,在棉花种植过程中,棉花田间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直接关系到棉花的品质。本文以此为背景,首先对现阶段我国棉花田间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简述,然后,就棉花田间栽培管理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棉花田间栽培管理技术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棉花;栽培管理;问题;措施

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棉花田间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是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的关键,但从其发展、推广和实际应用来看,棉花的田间栽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进而推动我国棉花产业的稳定发展。

1.1 优良品种选择

在进行棉花田间栽培前,要根据地区的土壤、气候等特点,选择适宜的棉花品种,要保证棉花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抗病性,要从源头保证棉花品种的质量达到“双29”及以上标准,以此来保证棉花达到纺织要求。此外,在购买棉花种子时要从正规厂家购买,要做好购买前的详细检查。

1.2 科学精量播种

目前棉花的田间栽培主要采取“3膜12行”和“宽早优”的植棉模式,在GPS导航技术的协助下实现了1穴1种的精量播种作业。精量播种机分机械式和气吸式两种,实际播种规格因南北方气候和地理环境不同又分为13穴、14穴、15穴以及16穴等。

1.3 田间栽培管理

棉花播种后,要做好滴水管道的安装工作,保证苗水可以及时滴出。在棉花出苗时,要做好护理和检查工作。棉花出苗后要做好覆土工作,避免田间水分因蒸发而流失。如果发现田间缺水,要及时补充,要维持好棉花生长环境,做好田间除草、施肥和灌溉工作,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1.4 病虫害防控

第一,科学施肥,有效管理。在棉花田间栽培过程中,受温度、湿度、土壤肥力以及种植操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病虫害出现较为频繁。为此,工作人员要根据棉花的生长特征科学选择肥料,以此来提高棉花抗病和抗逆能力。第二,加强病虫害防控工作。在田间栽培过程中,通过合理添加营养剂以及科学使用多菌灵等方法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第三,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对病虫害防控的资金和技术投入,病虫害的防控和防治体系逐步完善,我国的病虫害综合预警能力也得到提升。第四,在防治棉花病虫害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无公害、预防与综合性双治疗相结合的原则,减少化学试剂的使用,加大对病虫天敌的保护力度,以此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2.1 市场价格波动大

我国的棉花品质优良,多通过出口的方式销往世界各地,因此,我国棉花的市场价格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这些影响的现实体现就是各类农用物资的价格涨幅不确定。这种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影响了棉花田间栽培工作的成本预算,加之世界各国对中国棉花的产量需求不稳定,进一步导致了我国棉花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充满了不稳定性。所以,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棉花种植户的积极性也遭受到了打击,棉花田间栽培技术的创新和改革工作也一直趋于缓慢。

2.2 栽培技术落后,市场监管不严

我国的棉花种植群体大多为农民,文化水平和思想水平相对较低,在棉花的田间栽培过程中,大多依赖于过往的栽培经验。所以,棉花的田间栽培技术和后期管理工作都趋于落后,棉花的整体产量与质量也因此受到较大影响。此外,我国对棉花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不完善,对棉花种子的审定工作不重视,导致许多劣质种子被不良商家带入市场,造成了棉花种植户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棉花种植群体的积极性。

2.3 缺乏科学严谨的管理意识

棉花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科学的管理,但大多数的棉花种植户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了棉花在整个生长周期内都没有科学的管理措施“保驾护航”,使得棉花的整体质量和产量大打折扣。

2.4 病蟲害防治工作缺失

棉花在每个生长阶段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病虫害,病虫害对棉花的质量和产量的影响是巨大的,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片棉田颗粒无收。但在实际的棉花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由于棉花种植户缺乏足够的科学防范意识,导致对棉花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一直流于表面,或者为达到想要的效果,过度使用化学药剂,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给种植户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损失。加之目前我国的棉花种植户仍以个体种植居多,且种植规模普遍较小,一旦发生了病虫害,很难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这也是影响我国整体棉花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原因。

3.1 选育优良品种,强化品种优势

众所周知,棉花的生长周期较一般农作物要长,面对病虫害威胁的概率也比其他农作物要高得多,为此,在最开始的选种阶段,种植户就要根据需求和环境情况,选择品种优良、有较高抗病性和抗逆性的棉花种子。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大对优良棉花品种的定向培育研究,不断提纯和培养高品质的棉花种子,为提高棉花田间栽培的质量和品质提供科学支持。

3.2 改革创新田间栽培技术,落实定期检查工作

第一,开发无土栽培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土栽培技术在棉花的田间栽培中也得到了应用。但由于无土栽培技术的专业性较高,对于大多数种植户来说掌握起来非常困难。所以,在实际的应用和推广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将无土栽培技术同棉花的田间栽培技术相结合,结合具体环境,对营养液的成分进行改良,使其有利于当地棉花幼苗的生长。第二,开发幼苗移栽技术。幼苗移栽技术在棉花的田间栽培过程中作用明显,可以帮助棉花安全健康地度过幼苗期,对棉花的后期生长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进行幼苗移栽时,要充分考虑到土壤的透气性、肥力以及水源充沛性,以此来为幼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此外,在移栽时,还应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将移栽技术同无土栽培技术相结合,能极大地保证棉花的整体产量和质量,对促进我国棉花产业升级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第三,推广地膜栽培技术。地膜栽培技术的应用能为棉花提供更有利于生长的环境,有利于对棉花种植成本进行把控。棉花在生长过程中,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对于一些自然条件较差的棉花种植地区,棉花的种植成本大幅提高。地膜栽培技术能有针对性地对棉花的生长环境进行改造,不仅提高了棉花成活率,还降低了棉花种植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适合推广使用。第四,落实对棉花生长过程的定期检查工作。要做好对棉花出芽率的检查,部分棉花播种后,因为自身或环境原因会出现不能发芽的情况,要及时将不发芽的种子挑出并补种。棉花的生长过程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尤其是遇到高温天气时,大量的水分从土壤中蒸发流失,要及时做好补水工作,保证棉花的正常生长。

3.3 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完善监测体制

棉花在生长过程的各个阶段都有出现病虫害的概率,如果遭遇病虫害,必然会导致棉花的整片减产,因此,必须要做好棉花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实际操作中,种植户应密切关注棉花在不同阶段的生长状态,一旦发现病虫害隐患,就需要马上进行排查,以免泛滥成灾。除了加强对棉花生长状态的监测,相关部门也要不断完善监测体制,要定期派出专员带领种植户进行学习,帮助其做好棉花病虫害防治工作,避免因病虫害导致的经济损失。

3.4 加大国家管控力度,培育专业人才

第一,鉴于棉花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对于那些因为市场波动原因而受到损失的种植户,国家应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以此来安慰种植户,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种植户的积极性,从而保证我国棉花产业的平稳发展。第二,棉花栽培技术的创新离不开专业的科研人员,因此,国家应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养,使棉花的田间栽培技术得到持续的更新和完善。第三,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扶持棉花产业的发展,加大在棉花种植技术研究上的人力和物力投入,督促相关部门重视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使更多的新技术不断应用于我国的棉花田间栽培中。

综上,棉花田间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决定了棉花的整体产量和品质,为此,应加强对田间栽培技术及其联动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对于棉花生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做好土壤和棉花生长环境的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以此来保证我国棉花产业的良性发展,进而提高我国棉花产业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

猜你喜欢
栽培管理棉花措施
棉花是花吗?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棉花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盆栽红掌的温室栽培管理技术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如何做好林业产业管理分析
心中的“棉花糖”
第三讲 棉花肥害诊断及其防治